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据N Engl J Med报道,经颅超声和全身应用tPA联合溶解脑缺血患者血栓(combined Lysis of Thrombus in Brain ischemia using transcranml Ultrasound and Systemic tPA,CLOTBUST)的研究表明,针对脑内闭塞血管残存血流进行的经颅多普勒(TCD)超声能增强静脉tPA溶栓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首选方法,但在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中的血管再通率较低.以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为代表的血管内治疗能有效使缺血性卒中患者闭塞血管再通和改善转归.文章对静脉溶栓桥接治疗的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其致残率、致死率均很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所以寻找 更有效的治疗方法特别重要,目前溶栓治疗已被大家公认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急救的主要手段,并且一直是人们关注 和探讨的热点。文章将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理论基础、治疗时窗、溶栓药物、溶栓治疗未来方向等方面进 行概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5.
试验状态 :从 2 0 0 3年 10月开始 ,已经募集 3例患者。试验目的 :比较动脉内rtPA溶栓与静脉rtPA溶栓的疗效。试验设计 :多中心剂量开放随机对照试验 ,采用盲法随访。纳入标准 :大脑中动脉 (MCA)缺血性卒中发病 3h内的患者。排除标准 :卒中发病前已有残疾 ,发病时昏迷 ,神经功能缺损迅速改善 ,发病时出现癫 ,对比增强剂过敏 ,分娩期或哺乳期 ,未经控制的高血压 ,颅内出血 ,溶栓治疗的禁忌证或存在其他有可能增加患者危险的任何情况。患者处理 :患者随机分为静脉溶栓组和动脉内溶栓组 ,静脉溶栓组患者 (rtPA 0 9mg/kg ,最大剂量 90mg)…  相似文献   

6.

从1995 年起,静脉溶栓治疗就成为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的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然而,在 中国仅有4%~5% 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有机会接受到静脉阿替普酶的治疗。文章简介中国静脉溶栓治疗之现状,探讨 目前存在的问题、相关因素、变化趋势,并罗列了近几年来出现的“卒中地图”等中国特色的急救模式,对国内静脉溶 栓治疗发展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溶栓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溶栓治疗是目前医学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应个体化。新的影像学技术有助于判断缺血半暗带和选择适合溶栓的病例。溶栓治疗的方法包括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和动静脉联合溶栓。影响溶栓疗效的因素包括从发病到开始溶栓治疗的时间、患者基础状况、溶栓药和联合用药、入选和治疗标准的执行情况以及是否在卒中单元内监护。  相似文献   

8.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溶栓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溶栓治疗是目前医学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应个体化。新的影像学技术有助于判断缺血半暗带和选择适合溶栓的病例。溶栓治疗的方法包括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和动静脉联合溶栓。影响溶栓疗效的因素包括从发病到开始溶栓治疗的时间、患者基础状况、溶栓药和联合用药、入选和治疗标准的执行情况以及是否在卒中单元内监护。  相似文献   

9.
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之一 ,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溶栓治疗作为缺血性卒中急救的主要手段 ,近年来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文章就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理论基础、临床研究新进展及其影响因素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是一新尝试,已取得可喜的成果。溶栓效果与治疗时间、梗塞部位、溶栓药物种类和剂量、用药途径有关。常见并发症有出血转化、水肿、再梗塞等。文章中就以上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缺血性卒中具有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的特点,溶栓疗法是目前唯一能在急性期改善患者预后的治疗方法.文章就时间窗的选择、溶栓的主要方法和药物、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的并发症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相似文献   

13.
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进展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是一新尝试,已取得可喜的成果。溶栓效果与治疗时间、梗塞部位、溶栓药物种类和剂量、用药途径有关。常见并发症有出血转化、水肿、再梗塞等。文章中就以上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作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手段,静脉溶栓不但可以改善患者转归,还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机制影响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因此,深入探索静脉溶栓对PSD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文章围绕PSD的特点、静脉溶栓对PSD的可能影响、机制以及PSD的防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临床转归和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接受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F与静脉溶栓后临床转归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160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67例(41.88%)合并AF.与非AF组相比,AF组年龄更大[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77(71 ~83)岁对69(59 ~78)岁;Z=4.142,P<0.001],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HISS)评分更高[11(6~17)分对7(4 ~14)分;Z=2.623,P=0.009].AF组溶栓后24 h[3.0(1.0~4.5)分对2.0(0~6.0)分;Z=-0.312,P=0.775]和7 d[4.0(2.0~5.0)分对5.0(2.0~8.0)分;Z=1.574,P=0.115]时NIHSS评分较基线降低值以及90 d时转归良好患者比例(38.81%对25.82%;x2 =3.063,P=0.080)与非AF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24 h内HT(14.93%对5.38%;x2=4.179,P=0.041)和90 d内死亡(16.42%对6.45%;x2 =4.073,P=0.044)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非AF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不,AF与90 d时临床转归[优势比(odds ratio,OR0.9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381~2.366;P=0.912]、24 h内HT(OR1.992,95% CI 0.580 ~6.369;P=0.285)以及90 d内死亡(OR 2.483,95% CI0.727~8.586;P=0.146)均无独立相关性.结论 AF不是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90 d时临床转归和24 h内H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安全有效。作为对急性卒中的一种常规治疗,加拿大研究人员在全国60个医疗中心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阿克伐司,tP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是目前惟一一种证实有效的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药物。在许多情况下,费用低廉的尿激酶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虽然溶栓治疗日趋成熟,但一些问题仍需进一步探讨,如新的溶栓药物用于发病3h以上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评价各种新的再灌注方法、静脉和动脉内药物溶栓联合应用、溶栓和新型抗小板药的联合应用,以及应用机械装置或经颅多普勒超声促进药物溶栓的作用等等。  相似文献   

18.
多中心对照性研究已证实,rtPA对有选择的急性卒中病例有效。作者对德国科隆市以社区为基础的转送病人的合作系统,将适宜溶栓治疗者在短治疗窗(<3h)内送至单一治疗中心进行早期溶栓的重要作用和可行性进行了评价,并将溶栓治疗的结果与安全性与多中心试验(N...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在急性缺血性卒中临床实践中应用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 068例,均为发病12 h内。其中资料不全(7例)、存在绝对禁忌证(465例)者被排除,最终有596例无绝对禁忌证的静脉溶栓候选者被纳入研究。以有无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为终点事件,根据是否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将静脉溶栓候选者分为治疗组(133例)和对照组(463例)。比较两组年龄、性别、发病至入院时间(OTD)、发病日期、多模式影像检查和卒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等的差异,分析年龄、性别、OTD和基线NIHSS评分对静脉溶栓决策的影响。静脉溶栓的绝对禁忌证包括OTD超过6 h、卒中模拟病、影像学证据提示的出血性卒中、未获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等。结果小卒中及症状快速恢复卒中(MRIS)是静脉溶栓候选者中最常见的相对禁忌证[47.5%(283/596)],其次为发病至评估结束时间超过4.5 h[34.7%(207/596)]。治疗组NIHSS评分高于对照组,OTD低于对照组,MRIS比例低于对照组,多模式CT检查比例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IHSS评分:9.0(5.5,12.0)分比2.0(1.0,5.0)分;OTD:120(74,170)min比210(120,285)min;MRIS:12.0%(16/133)比61.1%(283/463);多模式CT检查:33.1%(44/133)比21.8%(101/463),均P0.01];两组间年龄、性别及工作日发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有无静脉溶栓治疗为终点指标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及OTD与静脉溶栓治疗决策呈负相关(OR=0.97,95%CI:0.95~0.99,P0.05;OR=0.99,95%CI:0.98~0.99,P0.01),基线NIHSS评分及多模式CT检查与静脉溶栓治疗决策呈正相关(OR=1.24,95%CI:1.17~1.31,P0.01;OR=17.55,95%CI:4.28~71.88,P0.01)。结论 MRIS及发病至评估结束时间延误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排除溶栓治疗的最主要原因,多模式CT影像和较重的基线卒中程度是促进静脉溶栓临床决策的正性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溶栓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是目前惟一一种证实有效的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药物。在许多情况下,费用低廉的尿激酶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虽然溶栓治疗日趋成熟,但一些问题仍需进一步探讨,如新的溶栓药物用于发病3h以上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评价各种新的再灌注方法、静脉和动脉内药物溶栓联合应用、溶栓和新型抗小板药的联合应用,以及应用机械装置或经颅多普勒超声促进药物溶栓的作用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