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因“心悸、胸闷40年,反复晕厥12 d”入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既往有糖尿病及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三尖瓣修补术史,有长期服用地高辛、盐酸胺碘酮片等药物史。早期心电图示心房颤动;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异位心律,窦性停搏,交界性逸搏心律,干扰性房室脱节,频发多源性室性早搏,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长QT间期;停用地高辛、胺碘酮片后,恢复窦性心律。长期服用胺碘酮和地高辛增加了致恶性心律失常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正> 双异丙吡胺系Ia 类抗心律失常药,有抗胆碱能作用,可出现口干、舌干、眼干,腹痛、恶心、呕吐及排尿困难,己众所周知;有报告此药有致子宫收缩的作用[王士凡等主编,药物不良反应,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522] .但其致尿频、尿急的副作用,尚未见报道,现报告一例: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11例长期口服地高辛的中、重度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年龄44~84岁)同时服用硫氮(艹卓)酮,以探讨后者对地高辛血清稳态浓度的影响。试验方法:患者在试验前两周及试验期间均每晨服用地高辛0.25毫克。试验时,同服硫氮(艹卓)酮60毫克,每日3次,共服7天,分别在试验前1天、试验后3小时、6小时及第3天,测定地高辛的血  相似文献   

4.
硫氮zuo酮与地高辛联合服用对血清地高辛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家利  董宝 《中华内科杂志》1990,29(11):646-647
  相似文献   

5.
胺碘酮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但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已越来越引起医学界的重视.本文将近年来本科室用胺碘酮治疗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后引发的甲状腺功能减退(amiodarone-induced hypothyroidism,AIH)症4例作一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6.
胺碘酮和地高辛联用可使心律失常症状加重,现报告1例如下. 女患,44岁。因心慌、胸闷、纳差于1988年11月25日入院.既往有风心病史20余年。1987年11月曾在上海某医院作过二尖瓣瓣膜置换术.1988年7月中旬因房颤、心衰开始服用胺碘酮每日0.2~0.4地高辛每日0.125~0.325mg,2个月后转为窦性心律.随后减量维持,胺碘酮每日0.2,地高辛每日0.125mg.10月初渐起恶心、纳差、腹胀及胸前区不适.入院前一周心电图正常.入院当日心电图示:单元频发房性早搏.临床诊断:风心病、房性早搏、心衰Ⅱ度.考虑是两药剂量不足,加量胺碘酮每  相似文献   

7.
双异丙吡胺(Disopyramide,Norpace)是一种细胞膜抑制剂,有抗胆硷能作用。常可缩短自发的心动周期,轻度延长心房、心室和希氏——蒲肯野(His-Purkinje)系统的相对反拗期以及使 P 波和 QRS 波群增宽。不影响房室结的传导时间,但可延长希氏—蒲肯野系统传导时间。该药对窦房结功能不全病人有  相似文献   

8.
巯甲丙脯酸对心衰病人血清地高辛浓度的影响(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巯甲丙脯酸(以下简称巯甲)对血清地高辛浓度的影响作一探讨,借以为临床提供参考资料。一、对象本组33例,男21例,女12例;平均年龄54±16岁。按NYHA分类标准,心衰为Ⅱ~Ⅳ级。其中13例为风湿性心脏病,9例为扩张性心肌病,4例为高血压心脏病,余7例为其他心脏病。二、方法整个观察分为三期:第一期即单服地高辛1周,按0.125mg~0.25mg/d,以测定基础地高辛等血清浓度;第二期即从第2周开始加服巯甲,按  相似文献   

9.
某些钙内流阻滞剂能影响地高辛的药代学过程,因而应考虑调整地高辛的剂量。本文研究心痛定对血清地高辛浓度的影响。 14例心脏病人,男10例,女4例;年龄49~75(平均64.1±8.4)岁。地高辛维持量为0.25mg/d(13例),0.375mg/d(1例)。其中13例为冠心病,1例为高血压。合用心痛定剂量为30~60mg/d,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服用心痛定前后血清地高辛浓度,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8例在住院期间测定,用心痛定前地高辛平均浓度为0.92±0.5ng/ml,用药4天后浓度为  相似文献   

10.
阿米洛利和吲达帕胺对血清地高辛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旨在探讨阿米洛利和吲达帕胺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地高辛浓度 (SDC)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一、资料与方法1 对象 :患者共 30例 ,随机分成二组。阿米洛利组 1 5例 (男 9例 ,女 6例 ) ,平均年龄 52 (2 8~ 70 )岁。心功能(NYHA分级 )Ⅳ级 7例 ,Ⅲ级 7例 ,Ⅱ级 1例。吲达帕胺组 1 5例 (男 1 0例 ,女 5例 ) ,平均年龄 60 4(36~ 83)岁。心功能Ⅳ级 4例 ,Ⅲ级 9例 ,Ⅱ级 2例。所有患者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均正常。2 方法 :以自身前后作对照 ,观察过程中每 2周为一阶段 ,共分 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对照期 ,患者口服地高辛0 2 5mg/d…  相似文献   

11.
测定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心肌浓度将增进对该药作用机制及电生理作用的了解。以前有过二篇报道记述了右心房活检标本的胺碘酮浓度。本文报告从四个心腔取得心肌标本,测定胺碘酮及去乙基胺碘酮的浓度。许多心脏活性药物的心肌浓度明显高于  相似文献   

12.
胺碘酮与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6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阵发性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已证实有房颤的病人病死率高于无房颤病人的2倍,房颤发生血栓栓塞的比率也较其他病因高,常因发作、反复发作或逐渐变成永久性房颤而影响病人生活。最近几个临床试验证明,胺碘酮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RB)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合用可提高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减少反复发作。我院从2005年1月以来,应用胺碘酮与缬沙坦合用治疗阵发性房颤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在胺碘酮试验荟萃分析(meta-analysis)研究中已证明胺碘酮是有价值的心脏保护疗法,并能减少心性猝死的危险,而其他抗心律失常剂中未证明这方面作用,在胺碘酮集萃分析中未说明并用β阻滞剂的可能作用。EMIAT表明在β阻滞剂和心脏死亡率之间有显而易见的有益的相互作用。在CAMIAT中显示仅在胺碘酮和β阻滞剂并用疗法时有减少心室纤颤复苏后或心律失常死亡(原发的)相对危险。事件率在安慰剂组为4.03%,在  相似文献   

14.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06例患儿血清地高辛浓度,其中全程维持量组(19例)为1.11±0.6毫微克/毫升,饱和量(化量)组(15例)为1.22±0.72毫微克/毫升,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长期维持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给病人按每公斤体重15单结果次服用胺碘酮后对血清浓度与早搏减少率及 Q-Tc间期延长之间关系的观察.结果发现这些变量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Q-Tc 间期延长百分率与早搏减少率的相关性好于与血清浓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胺碘酮的现代观点(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76年起,胺碘酮作为抗心律失常药物在临床应用已30年。第一个10年,胺碘酮因剂量应用过大,导致副反应严重而且发生率高,使应用走向低谷;第二个10年,胺碘酮经历了临床应用的再认识和再评价后,重新受到重视;近10年来,大量的循证医学证实胺碘酮是一个历史上少见的、十分安全而又有很强疗效的药物,开始了胺碘酮辉煌的鼎盛时代。  相似文献   

17.
乙胺碘呋酮已广泛地用于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以往认为此药疗效好、副作用少;晚近报道其副作用日渐增多,偶有因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甚至死亡。我院自1982年7月~1985年2月应用乙胺碘呋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99例。现就此药对肝脏及消化道的副作用分析如下: 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8.
房颤药物复律法有其简便易行且易为患者接受的优点,复律后的药物维持,是保持窦性心律的重要手段。本文分别以奎尼丁、乙胺碘呋酮及双异丙吡胺作房颤复律及复律后(包括电击复律)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进行比较。 资料和方法 一、病例选择 全部房颤病例除有药物复律的绝对禁忌证外,对房颤病因、病程长短、左房大小、心电图f波幅度等均未加选择。 二、用药分组 (一)复律组:共328例次,其中奎尼丁组204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研究房室结功能障碍病人,静注双异丙吡胺(disopyramide)的电生理学效应及安全性。17例患者平均年龄64.2岁,均有Ⅰ度房窒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AVB),其中5例伴Ⅱ度Ⅰ型 AVB,均无明显心肾功能不全。研究前停用一切抗心律失常药物4个半寿期。从股静脉插入2个四极起搏导管,分别置于右房上部及刚穿过三尖瓣处。  相似文献   

20.
在临床上,针对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或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常常联合应用胺碘酮、倍他乐克和地高辛等药物,尤其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发生房颤的患者,3种药物联用可能需要超过1个月[1]。理论上,联合服用胺碘酮(200mgQd)、倍他乐克(25mgBid)、地高辛(0.125mgQd)均为小剂量,其毒副作用极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