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外科微创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9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进行微创封堵治疗,包括172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采用经胸小切口封堵治疗术,34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采用经皮封堵治疗术,63例室间隔缺损采用经胸小切口微创封堵术,29例采用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体外循环辅助下心内直视矫正术。术后3 d、3个月、6个月、1 a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定期随访疗效。结果 172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经胸小切口封堵治疗中,13例改为经体外循环辅助下心内直视修补术,余均封堵成功。34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采用经皮封堵治疗术中,27例封堵成功,7例改为经胸小切口封堵成功。63例室间隔缺损经胸微创封堵治疗中,7例改为体外循环辅助下心内直视修补术。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患者中,11例合并Fallot四联症,7例合并肺动脉瓣狭窄,11例合并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其中动脉导管未闭全部封堵成功,术后房、室水平无分流。术后随访1 a,封堵成功患者无封堵器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能够有效地指导先天性心脏病的微创封堵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疗效。方法 63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观察疗效。结果 58例封堵成功,4例术中中转开胸,1例术后封堵器脱落后急诊行直视下房缺修补。结论非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及简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卢昌超  林辉  温昭科 《微创医学》2006,1(5):421-422
房间隔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术,手术疗效确切,但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手术疤痕大,影响美观;另一种治疗方法是介入封堵房间隔缺损,创伤小,但设备要求较高,技术操作复杂,费用高,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处理困难。2006年1月至7月,我们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下,采用国产封堵器经胸壁微创非体外循环下行房间隔缺损封堵6例,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建军  孙艳丽  李杨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5):1817-1820,1823
目的:比较右胸小切口封堵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与外科修补术的优缺点。方法:2006年7月~2007年6月,我院采用内科介入封堵、右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与外科修补术治疗房间隔缺损202例,术前和术后随访时行体格检查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内科介入封堵术共108例,75例女性,33例男性,平均年龄为21.5岁(10~36岁)。其中80例缺损的边缘均在5 mm以上,78例封堵成功。单纯主动脉边小于5 mm者23例,均封堵成功。下边缘不足4例,后边缘不足2例,房间隔缺损直径38~42 mm,封堵成功2例,2例封堵器脱落,紧急行外科修补手术,2例封堵失败。右胸小切口封堵手术34例,23例女性,11例男性,平均年龄为28.8岁(15~43岁)。20例缺损有充分边缘者(>5 mm)均封堵成功。14例患者1~2个边缘小于5 mm或边缘完全缺乏,后边缘和下边缘缺乏者使用4-0 Prolene线在心脏外面贯穿缝合固定封堵器,34例均封堵成功。外科修补60例,38例女性,22例男性,平均年龄29.3岁(8岁~41岁)。单发缺损52例,8例为双孔缺损,1例3孔缺损,直径16~45 mm,平均(31.3±9.3)mm。外科组的手术成功率为100%。各组均无死亡病例。随访3个月、6个月,内科介入封堵2例患者轻度残余分流,余2组均无残余分流。内科介入封堵、右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与外科修补术平均住院时间为(3.2±1.5)天、(5.0±2.7)天和(8.7±3.4)天(P<0.01)。结论:同外科手术修补相比,内科介入封堵、右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均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单纯继发孔型ASD的治疗,右胸小切口方法适应证更广,介入封堵方法的住院时间短,创伤更小,美容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0 引言 目前临床治疗心脏房间隔缺损主要经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缺损 ,或采用封堵器心导管封堵缺损两种方法 .外科手术效果好 ,但创伤大 ,恢复时间长 ;心导管封堵技术创伤小 ,但操作复杂 ,出现意外情况处理困难 .我们于 2 0 0 0 0 5 /2 0 0 2 0 4采用微创非体外循环封堵房间隔缺损的新术式治疗房间隔缺损 15 3例 ,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西京医院 2 0 0 0 0 5 / 2 0 0 2 0 4房间隔缺损患者 15 3(男 6 8,女 85 )例 ;年龄 2~ 6 4岁 ,体质量 12 .5~ 72 .0 (平均35 .6± 16 .2 )kg.房间隔缺损直径 5 .0~ 39.5mm ,其中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比较三种术式,探讨房间隔缺损手术治疗的发展趋势.方法 回顾分析127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资料,采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68例(A1组),右腋下小切口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39例(A2组),非体外循环彩超引导下封堵手术20例(B组),比较三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ICU时间、切口长度等.结果 A1、A2组除手术切口长度及术后住院时间外,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除在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均优于A1及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房间隔缺损治疗已由正中切口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发展为右腋下小切口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现在非体外循环彩超引导下封堵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技术,以其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安全可靠,优于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术,被越来越多心外科医生所采用.  相似文献   

7.
经导管介入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已在国内外广泛开展[1-4],其在一定范围内替代了心脏直视手术治疗。近年来国内许多医院又相继开展了非体外循环下经胸微创继发孔ASD封堵术[5-6]。我院自2001年开展了经导管继发孔ASD封堵术,并于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微创经胸非体外循环闭合伞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ASD)的护理经验。方法:对采用微创经胸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闭合伞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12例患者围术期护理进行总结。结果:12例行微创经胸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闭合伞封堵术均获得成功,具有术后无并发症,创伤小,康复快,住院时间短,术中、术后无需输血的优点。患者出院后3~6个月后随访,无闭合伞脱落或残余分流。结论:微创经胸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闭合伞封堵术围术期护理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机器人辅助腔镜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强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7):2597-2597
房间隔缺损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5%-10%。经典的治疗方法为胸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术。为减少手术创伤,九十年代国外胸部小切口进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机器人辅助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导管介入房间隔缺损封堵。近年采用杂交技术,即通过胸部小切口直视下进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该方法使封堵器与房间隔缺损呈一线,成功率高,操作安全、简单、快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微创经胸非体外循环闭合伞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ASD)的护理经验。方法:对采用微创经胸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闭合伞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12例患者围术期护理进行总结。结果:12例行微创经胸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闭合伞封堵术均获得成功,具有术后无并发症,创伤小,康复快,住院时间短,术中、术后无需输血的优点。患者出院后3~6个月后随访,无闭合伞脱落或残余分流。结论:微创经胸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闭合伞封堵术围术期护理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微创外科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本文通过介绍微创外科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经验 ,讨论微创外科在先天性心脏病治疗领域的优点及前景。方法 :本组 2 9例患者 ,单纯房间隔缺损 2 0例 ,室间隔缺损 8例 ,左房粘液瘤 1例。其中经介入行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 6例 ,余均在体外循环非停跳下通过右腋下直切口治愈。结果 :全组病例无死亡 ,Am platzer封堵器治疗及手术均获得成功 ,术后 2 d~ 8d出院。结论 :微创外科治疗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可以达到创伤小、恢复快、美容等完全修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微创小切口行心脏直视手术的可行性及应用前景。方法采用微创小切口施行心脏直视手术21例,其中二尖瓣置换手术6例,二尖瓣成形手术3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2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5例,左房黏液瘤摘除手术2例,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手术2例,冠心病搭桥手术1例。结果本组病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体外循环时间(40.3±12.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6.4±11.3)min,术后气管插管时间(5.1±2.2)h,术后住院时间(7.1±3.6)d。结论微创小切口手术较传统正中开胸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不破坏胸廓连续性、避免术后胸骨畸形、美容效果好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应用。  相似文献   

13.
李小兵  张儒舫  关嫩洁 《西部医学》2011,23(9):1686-1688
目的总结婴幼儿右腋下小切口微创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管理经验。方法在142例婴幼儿右腋下小切口微创心内直视手术中,采用复方电解质注射溶液、红细胞、血浆、20%人血白蛋白、万汶等预充,血液稀释后红细胞压积20%~30%。CPB采用常温60例,浅低温67例,中低温15例。心肌保护应用高钾晶体停搏液。结果主动脉阻断时间0~45(26.28±7.55)min;CPB时间20~65(39.28±10.66)min;呼吸机辅助时间1.5~8(3.6±1.38)h;监护时间8~48(34.01±11.00)h。术后胸引量10~100(37.35±21.72)ml。60例不停跳、82例停跳手术均自动复跳。5例出现皮下气肿,无其它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婴幼儿右腋下小切口微创心内直视手术术中注意重要脏器保护、选择合适流量和个体化管理是手术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4.
微创心内直视手术12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微创心内直视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右胸外侧小切口、第四肋间入胸行二尖瓣替换,房、室间隔缺损修补,冠状动脉瘘矫治等手术。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无重大并发症。术后胸腔引流液平均120ml,99 例未输异体库血及血浆。术后平均住院10 .4d ,105 例随访5 ~26 个月,无并发症及远期死亡,均恢复正常学习及生活。结论 经右胸外侧小切口施行的微创心内直视手术,具有创伤轻、失血少、切口美观、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股动、静脉及右侧颈内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在机器人微创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400例患者接受机器人("达芬奇S")微创心脏手术,其中体外循环下214例,术式包括房间隔或室间隔缺损修补105例,二尖瓣成形或置换76例,心房黏液瘤切除33例。术中食道超声引导下右侧股、动静脉及右侧颈内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除心脏不停跳术式外,升主动脉顺行灌注含血冷停搏液或康斯特保护液(HTK液)进行心肌保护,Chitwood钳经胸阻断升主动脉。体外循环采用浅低温、中流量灌注,灌注中采用负压辅助静脉引流及连续动脉血气监测。体外循环停止后,股动脉插管处重建,颈内静脉压迫止血。结果体外循环时间45~206(104±39.7)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21~117(67.8±32.3)min。股动脉插管直径(15~20)Fr,股静脉插管直径(19~23)Fr,颈内静脉插管直径(15或17)Fr。术后髂静脉及股总静脉栓塞3例,股动脉栓塞2例,经华法林或Fogarty导管取栓后治愈。结论机器人微创心脏术中,右侧股动、静脉及右侧颈内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微创胸壁打孔房缺封堵术的手术经验。方法3例继发孔房缺病人,进行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取胸骨右缘第4肋间进胸,切口长约2.5-3.5 cm,实时经胸壁超声监测,经右房前壁预制荷包线处插入已置入封堵器的推送套筒于右心房,经房间隔缺损入左心房,释放封堵器,推出推送导管。经胸壁超声鉴定房水平无分流,右肺静脉开口二尖瓣、三尖瓣及冠状静脉窦功能完好后,闭合房间隔缺损(ASD)。术毕经胸壁超声检测显示未见残余血流通过,逐层关闭切口。结果3例病人均一次封堵成功,术后第2天均可下床活动,3 d出院,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随访2-3个月,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心脏较术前缩小,未见封堵器脱落、变形及残余分流,心功能良好。结论胸壁打孔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手术具有微创、安全、简便、高效、无X线辐射、手术适应证广、术后残余分流发生率低等优点,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外科治疗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低温麻醉非体外循环与体外循环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心脏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 2 0例 ,分为体外循环 (对照组 ) 1 0例 ,体表低温麻醉 (治疗组 ) 1 0例。分别于切皮前 ( T1) ;缝合心脏缺损时 ( T2 ) ;关胸前 ( T3) ;术后 3h( T4 )时间点抽血。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 TNF- α、IL- 6和 IL- 8浓度。结果 :TNF- α:对照组的 T2 、T4 时间点显著升高 ( P<0 .0 5 ) ,T3升高非常显著 ( P<0 .0 1 )。治疗组 T2 、T3显著升高 ( P<0 .0 5 )。两组间比较 T3、T4 对照组高于治疗组 ( P<0 .0 5 )。IL- 6:对照组 T2 、T3升高显著 ( P<0 .0 1 ,P<0 .0 5 )。治疗组 IL- 6升高没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 T3对照组显著高于治疗组 ( P<0 .0 5 )。IL- 8:对照组 T2 、T3显著升高 ( P<0 .0 5 ,P<0 .0 1 )。治疗组 T3升高显著 ( P<0 .0 5 )。T2 、T3时间点对照组高于治疗组 ( P<0 .0 5 ,P<0 .0 1 )。结论 :低温麻醉非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对促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影响程度低。体外循环是心脏直视手术时炎性细胞因子产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机器人微创房间隔缺损修补术5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机器人、体外循环下心脏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54例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经验。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使用"达芬奇"(da Vinic S)机器人系统,完成房间隔缺损修补术54例。年龄12~60(35.2±13.1)岁,其中女性38例,男性16例。该组患者均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缺损直径1.1~3.8(2.7±1.8)cm,无右向左分流,肺动脉压轻到中度升高。手术过程中无需正中开胸,股动静脉及右侧颈内静脉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右侧胸壁打0.8 cm的器械臂孔3个,直径为1.5 cm工作孔1个,术者于操作台前遥控微创器械进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Chitwood钳经胸阻断升主动脉,升主动脉顺行灌注含血冷停搏液进行心肌保护。心脏停跳后右房入路,直接或心包片修补房缺,对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三尖瓣成形。术中食道超声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机器人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为(103.5±27.5)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43.0±10.2)min。其中直接缝合房间隔缺损38例,心包补片修补房间隔缺损16例,同期三尖瓣成形4例。术后复查未见残余分流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机器人微创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效果确实、可靠,是可供选择的微创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评价导管封堵术治疗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的疗效。方法检索近10年Cochrane Library、MEDLINE、Web of Science、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进行评价,并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使用Review manager 5.0软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RCT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4个RCT 220例患者,其中治疗组(经导管封堵房间隔缺损)115例,对照组(开胸手术修补房间隔缺损)105例,2组患者均行利尿、降压、抗凝等常规治疗。Meta分析结果表明治疗组患者术后左心功能不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RR=0.59,95%CI 0.36~0.96,P<0.05),新发房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RR=0.60,95%CI0.38~0.93,P<0.05),且右束支传导阻滞转为正常显著高于对照组(RR=1.59,95%CI 1.02~2.46,P<0.05)。结论相比开胸手术修补,行导管封堵可显著提升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的疗效,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0.
微创伤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介绍一种闭合房间隔缺损的微创伤非体外循环手术方法。方法对2002年1~12月在我院治疗的5例继发房间隔缺损患者经右前胸小切口直接闭合房间隔缺损。结果5例手术均1次成功,无残余分流,无封堵器脱落,平均住院时间7 d。结论该方法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