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上颈段(C1~C4)颈椎退变性颈肩痛的临床特点并比较不同康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临床诊断为颈肩部肌肉筋膜炎的患者分为三组:上颈段颈椎退变1组(A组,16例),上颈段颈椎退变2组(B组,15例)和非上颈段颈椎退变组(C组,21例).三组均采用相同的推拿和中频电治疗.不同的是A组增加了颈椎牵引和针对根型颈椎病的手法治疗.3组的治疗时间均为2周,治疗次数均不超过10次.治疗前后进行VAS疼痛评分,并对各组疗效进行Odom评定.结果:三组之间性别、年龄和病程均无显著差异性.上颈段颈椎退变性颈肩痛的主要临床特点是伴随斜方肌张力升高和压痛的锁骨水平以上部位的颈肩部肌肉筋膜炎表现.治疗后A组和C组V.AS评分明显改善,均好于B组(P=0.000).Odom评定结果显示:A组治疗优良率(93.8%)和C组(95.2%)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692),均优于B组(P=0.001).结果提示:对于伴有斜方肌张力升高和压痛的颈肩部肌肉筋膜炎患者应常规摄颈椎X线片了解上颈段颈椎退变情况.对于伴随上颈段颈椎退变和上颈段椎间孔狭窄的患者,建议按神经根型颈椎病而不是单纯颈肩部肌肉筋膜炎的康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SENSE心脏阵列线圈在前列腺MRI检查中的初步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灵敏度编码(SENSE)心脏阵列线圈和直肠腔内线圈在前列腺MRI检查中的图像质量进行对比研究,初步评价SENSE心脏阵列线圈在前列腺MRI检查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选取前列腺病变患者50例.在相同扫描参数下,均使用SENSE心脏阵列线圈和直肠腔内线圈进行前列腺MRI常规检查,对使用两种线圈所分别获得的前列腺轴位(TRA)小视野、薄层T2WI图像的均匀度、对比信噪比(CNR)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采用SENSE心脏阵列线圈所获得的图像均匀度优于采用直肠腔内线圈者(配对t检验,P<0.05);采用SENSE心脏阵列线圈所获得的图像CNR亦优于采用直肠腔内线圈者(配对t检验,P<0.05).结论 SENSE心脏阵列线圈在图像均匀度和CNR这两个图像评价指标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像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直肠腔内线圈进行前列腺小视野、薄层、高分辨率T2W成像.  相似文献   

3.
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的并发症,总结其手术技巧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2008年3月采用C3~7椎弓根螺钉治疗的各类颈椎损伤患者112例(共使用624枚螺钉).创伤患者66例均行后路I期复位,双侧椎弓根钉棒/板系统固定;非创伤患者46例,予椎管减压,后路钉棒/板系统矫形或重建稳定性.所有患者结合术中颈椎椎弓根四壁探查、术后手术节段椎弓根CT扫描及颈椎左、右斜位X线片,观察螺钉在椎弓根内的位置、角度以及与椎弓根壁的关系和距离.结果 椎弓根壁损伤77枚(12.3%),其中外侧壁损伤68枚(10.9%),包括Ⅰ度损伤56枚(9.0%),Ⅱ度损伤12枚(1.9%);下壁损伤9枚(1.4%).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9.8个月).断钉2枚(0.3%),松动1枚(0.2%).未发现植骨不融合、假关节形成或节段不稳表现.结论 下颈椎椎弓根置钉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是相对安全的操作方法.术前详细分析影像学资料、熟悉局部解剖特点、掌握合理的置钉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颈髓损伤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创伤性颈髓损伤、颈髓血管病、颈髓肿瘤、颈椎的退行性改变、颈髓感染等,此外,颈椎、颈髓手术治疗过程中也可能合并颈髓损伤.颈髓损伤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根据损伤部位和损伤性质的不同,患者可出现不同的脊髓、脊神经刺激症状或破坏症状,主要表现为运动、感觉、反射及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过伸性颈髓损伤合并颈椎间盘撕裂伤的诊断和前路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过伸性颈髓损伤合并颈椎间盘撕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年龄分布、临床表现、X线和MRI表现、术中椎问盘损伤情况进行分析.均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和内固定术,依据术前、术后Frankel分级情况,ASIA运动功能评分(AMS)和改善率评价治疗效果. 结果 所有患者MRI、X线片均提示不同的病理改变,以椎前阴影增宽、椎前间隙增宽、椎间盘突出、脊髓压迫及水肿为突出特点.除1例Frankel A级患者神经功能无明显恢复外,其余患者术后均有1~3个等级的恢复.随访9~32个月,平均17.5个月.与入院时相比,术后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AMS明显增高,运动功能恢复率分别为44.9%和6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未见内置物松动、脱落或断裂等并发症,固定节段均获得骨件融合. 结论 MRI和X线检查是过伸性颈椎损伤合并椎间盘撕裂伤的重要诊断手段,一旦诊断明确应行颈椎前路手术治疗,可获得较理想的脊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赵余祥  滕红林 《放射学实践》2007,22(10):1126-1126
病例资料 男,32岁.因颈部胀痛不适入院,在外院以颈椎间盘突出症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半年,无明显疗效.查体:患者颈椎活动无受限,颈椎各棘突无压痛,四肢肌力正常,两上肢生理反射正常,两上肢Hoffman征阴性.患者在全麻下行颈椎后路肿瘤切除,椎管减压,枕颈内固定融合术.手术病理结果: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颈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使用微小表面线圈及三维翻转稳态自由进动扩散加权成像(3D-PSIF-DWI)在面神经腮腺段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分别使用头线圈及微小表面线圈结合3 T MR 3D-PSIF-DWI对21名健康志愿者行面神经腮腺段扫描,然后对原始图像行多平面重组(MPR)及薄层最大强度投影(MIP),对原始图像及后处理图像进行分析,比较两者显示腮腺段面神经情况,并分别计算面神经/腮腺的信号强度比(SIR),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头线圈及微小表面线圈结合3D-PSIF-DWI对于腮腺段面神经主干、一级分支(颞面干、颈面干)、二级分支(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的显示率分别为100%、97.6%、51.4%和100%、100%、83.8%,经统计学分析,对于二级分支的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的面神经/腮腺信号强度比分别为1.37±1.06和1.89±0.87,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微小表面线圈结合3D-PSIF-DWI可以清楚显示腮腺段面神经主干及其分支,增加了面神经/腮腺信号强度比,并且在显示二级分支方面较头线圈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平山病患者自然位和前屈位颈椎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6例经临床确诊的平山病患者及6名正常自愿者均行颈椎自然位+前屈位+增强MRI,对比分析平山病患者低位颈髓的MRI表现.结果 自然位:6例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变直,低位颈髓变细;6名正常自愿者可见颈膨大(约脊髓C6~T2段).前屈位:6例患者低位颈髓变扁、萎缩,两种体位低位颈髓前后径差值与正常自愿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可见背侧硬膜囊后壁前移、硬膜外间隙增宽,内见迂曲、条形流空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正常自愿者低位颈髓较自然位略变细,背侧硬膜囊无前移、扩张,其内未见流空信号.结论 不同体位MRI均能显示平山病患者颈椎的异常表现,尤其是前屈位对平山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312名跳水运动员颈椎损伤临床调查结果显示:完全正常256名(82.05%);有颈椎病症状56名(17.95%),主要表现为颈肩背酸痛,伴手指麻木,头晕、头痛、耳鸣,颈部活动受限,结合临床诊断为颈椎病45名(14.42%)。其中173名颈椎X线结果显示:完全正常85名(49.13%);运动适应性改变43名(24.86%);颈椎损伤45名(26.01%)。跳水运动员颈椎损伤率高与该项目以头和上肢先入水这种特殊动作密切相关。预防与治疗措施:颈椎牵引、颈肩部软组织松解、颈椎错位的整复、颈部肌力练习、定期颈椎X线检查、科学选材。  相似文献   

10.
作者于1995年5月~1996年9月对270例行颈椎MRI检查的椎管狭窄患者进行了磁共振脊髓成像(MRM)检查,并选择同时行常规脊髓造影(MG)检查的22例病人进行对照。男12例,女10例,年龄43~75岁。颈椎退行性脊椎病12例,颈椎间盘突出10例(不包括伴有退行性变者)。用1.5T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症状性颈椎曲度异常患者的神经内科临床表现和颈椎 X线特点和相关性。 方法  30 0例患者根据年龄分为 A组 (170例≤ 35岁 )和 B组 (130例 >35岁 ) ,分析对比两组的神经科临床症状、体征和颈椎 X线片特征以及二者的关系。 结果 头晕在两组均多见 ,头痛阳性率和积分、颈椎单纯曲度异常者 A组高于 B组 (P<0 .0 5~ 0 .0 1) ;肢麻无力、血压增高、颈椎各类退行性变 (增生、间盘病变、钙化、椎间孔变形 )以及受累椎体数 B组显著高于 A组 (P<0 .0 5~ 0 .0 1)。主要受累椎体 A组为 C4 、C5,B组为 C5、C6 。A组颈曲异常与头痛、眼耳症状和阳性霍夫曼征、闭目难立征、收缩期和舒张期血压呈显著正相关 ;B组仅与阳性闭目难立征、收缩期血压密切相关。全部患者的颈曲异常与受累椎体总数、颈椎序列差和颈椎退行性变呈显著性正相关 (P<0 .0 5~ 0 .0 1) ,B组为著。环枢椎位置改变与 A组的心慌胸闷和 B组的晕厥发作显著相关 ;颈椎的退行性变主要与肢麻无力、心慌胸闷以及颈肩部症状密切相关 (P<0 .0 5~ 0 .0 1)。 结论 症状性颈椎曲度异常在不同年龄组患者中表现的神经科症状体征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与年龄以及颈椎合并其它退行性变有关  相似文献   

12.
慢性颈痛是临床常见的肌骨损伤之一,其发生与颈椎稳定性下降有着密切联系,而颈部肌肉在维持颈椎稳定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近些年来对慢性颈痛患者颈部肌肉形态、硬度及功能变化的观察成为运动康复领域的研究热点.肌骨超声成像技术在肌肉形态等指标的评估中具有着独特优势,因此在慢性颈痛患者中开展肌骨超声成像技术应用的研究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3.
洪伟  江应聪 《临床军医杂志》2012,40(6):1523-1525
目的探讨颈椎操对飞行人员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2名患颈型颈椎病飞行人员随机分为颈椎操组(52例)和常规组(50例),常规组予以药物、物理疗法等常规治疗,颈椎操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前俯后仰、左顾右盼、耸肩颈、回环摇头等颈椎操治疗,两组均治疗21 d后,比较两组患者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疼痛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疼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颈椎操组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疼痛评分与同期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操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颈椎操可改善飞行人员颈型颈椎病患者疼痛症状,并有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作者通过96次颈髓造影证实Westmoreland提出的改进技术的可能性。病人侧卧于有透视装置的常规倾斜检查床上,头部屈曲,在局麻和间断性透视下,用细的22号脊髓穿刺行颈_1~颈_2侧向穿刺,针尖位置恰当后,小心地将病人转身成俯卧位,将病人头部稍伸展,与颈椎保持一直线,慢慢与肩膀一起转动。然后于透视下注射造影剂,注射后立即拔针,摄正位、左、右斜位和侧位片,必要时补充  相似文献   

15.
MRI在椎管梗阻性疾病的检查方面优于CT,特别是颈段椎管病变。有报道认为,MRI可以替代椎管造影和MCT。作者却发现,MRI所示的严重颈段椎管狭窄,MCT仅示中度狭窄。 作者研究了18例病人,男11例,女7例。年龄32~70岁。75节有异常改变,38处脱出,37处有颈椎病变。全部病例接受了椎管造影、MCT和1.5TMR检查。造影照片包括颈椎侧位、前后位和斜位。摄片时颈部放置可透光比例尺,以防放大性误差。造影后1~3小时行仰卧位MCT,扫描于兴趣区平行椎间隙进行,层厚2mm。测量方法与MRI相同。使用1.5T MR机,表面线圈20cm,SE序列  相似文献   

16.
串联线圈大鼠MR成像的初步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串联线圈进行大鼠3.0 T MR扫描的效果.方法 应用研制的串联线圈与随机所配的3个线圈,分别对自制的水溶液模型运用相同的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RFSE-XL)进行扫描,选择4组图像中同一位置的层面,采用单幅图像测量信噪比(SNR).12只SD大鼠平均分为3个模型组和1个正常组.运用FRFSE-XL序列、快速扰相梯度回波(FSPGR)和多体素波谱(Probe-SI)序列,分别对大鼠脑损伤、脑氢质子MR波谱(1H-MRS)、脊髓损伤(SCI)和大鼠腹部进行了初步应用研究.结果 串联线圈的SNR(39.7)比随机所配的3个线圈中SNR(6.41)最好的膝关节线圈高出6倍以上.大鼠颅脑损伤的T2WI和T1WI能清楚分辨灰质和白质,很好地显示脑室的结构和血肿的位置及大小.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2周后,大鼠脑部1H-MRS能显示氮-乙酰天冬氨酸/肌酸(NAA/Cr)的比值减小(注射6-OHDA前为1.240,注射2周后为0.781).大鼠胸髓T2WI可清楚显示卵圆形的脊髓,显示"H"形脊髓白质;大鼠SCI模型T2WI清楚显示大鼠胸部脊髓损伤的部位和程度.大鼠腹部扫描,FSPGR序列T1WI时间为8 s,有利于克服呼吸等运动的影响,清楚显示大鼠腹部的结构.结论 应用3.0 T MR结合串联线圈为活体大鼠模型的MR检查提供了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双线定位法"在颈椎间盘CT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征求患者同意后对500例临床拟诊为颈椎退行性病变的患者进行颈椎容积扫描,得到容积扫描数据后在EBW (Extended Brilliance Workspace)4.0工作站对C3~4、C4~5、C5~6、C6~7椎间盘进行模拟常规椎间盘扫描横轴位重建及"双线定位法"颈椎间盘横轴位重建.分别观测比较2种重建模式对正常及异常椎间盘(膨出、突出及脱出)的检出能力,并进行χ2检验来验证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 统计学意义).结果 共2 000个椎间盘中,常规扫描和"双线定位法"分别检出异常椎间盘1 389(69.4%)、1 562(78.1%)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00).C3~4、C4~5、C5~6、C6~7椎间盘异常检出例数中,常规扫描分别为231(46.2%)、326(65.8%)、439(87.8%),393(78.6%);"双线定位法"颈椎间盘横轴位重建分别为262(52.4%)、351(71.2%)、498(99.6%),451(91.2%);后者较前者检出率分别提高了6.2%、5.4%、11.8%,12.6%,除C4~5椎间盘检测结果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9、0.052、0.000、0.000).结论 "双线定位法"颈椎间盘横轴位重建能够更加准确地显示颈椎间盘的状态,为临床明确颈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的诊断提供更多有效的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18.
例1 男,27岁.因外伤后出现恶心、呕吐10天来院就诊.患者白幼短颈,头部左偏,颈部活动受限,一直未检查.体检:颈短,后发际低,颈椎棘突压痛,椎旁肌肉紧张.颈椎屈伸、旋转活动均明显受限,四肢及躯干皮肤感觉减退,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存在.  相似文献   

19.
采用颈前路钛网植骨内固定治疗下颈椎爆裂骨折12例,随访钢板和钛网位置良好,植骨融合.颈前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下颈椎爆裂骨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椎动脉型颈椎病,或称椎动脉压迫综合征,临床上十分常见.其同义名称繁多,目前仍不一致.其中,有些是为了强调病因,也有的则为突出某种症状,如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综合征、颈性偏头痛、外伤性颈性头痛、颈性眩晕、后颈交感性综合征等.除颈椎的退行性变为其主要病因外,颈椎外伤可能为中青年颈椎病患者唯一或重要的诱发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