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目的 探索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端粒长度的影响。方法 在阳江市天然放射性高本底地区和恩平市对照地区,采用配额抽样的方法,各选择40名55岁以上、年龄匹配的女性作为高本底组和对照组,采集其外周静脉血,分离基因组DNA,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测量其端粒的相对长度。两组端粒长度均数的比较,对数据取平方根后进行t检验。调查对象按照年龄分为55~、60~、65~和70~岁4组,按照体质量指数(BMI)分为<18.5、18.5~、24~和28~kg/m2 4组,调整年龄与BMI因素,将全部调查对象的端粒长度与累积受照剂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将全部调查对象分为端粒较长组(≥ 2)和较短组(<2),对端粒长度与累积受照剂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高本底组与对照组平均累积受照剂量分别为(169.52±27.43)和(47.52±6.50) mSv。高本底组端粒长度为1.98±1.25,低于对照组的2.69±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累积剂量对端粒长度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端粒长度与累积受照剂量关系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累积受照剂量的OR值为0.992,95%可信区间为0.985~0.999,接近于1,端粒长度与受照剂量呈负相关关系,但效应不明显。结论 未发现居民端粒长度与累积受照剂量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但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可能会导致人端粒长度变短。  相似文献   

2.
对于广东高本底辐射地区和对对照地区的居民健康调查, 为了贮存核对其数据并在今后使用方便。利用RBASE5000数据库软件建立了二个数据库,(1)卫生户口册库HD:贮存了1979年~1986年期间16万多人约220万个数据:〔2〕死亡登记卡库DC:贮存了1975年~1986年期间登记的1万多死亡病例约26万个数据:(3〕对四种癌症(肝痛、胃癌,肺瑞,白血病)的诱变因素进行病例一对照研究的数据库MCC,共626例约9万个数据。数据经过了核对并与过去的原始登记材料人工划记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照射对眼晶状体混浊的影响.方法 在广东省辐射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分别随机整群抽取2个村和3个村的年龄≥45岁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裂隙灯眼晶状体混浊检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眼晶状体混浊的危险因素.结果 调整性别、年龄、吸烟、饮酒之后,与对照地区居民相比,辐射高本底地区居民患眼晶状体混浊、皮质性混浊、核性混浊和后囊下混浊的OR值分别为0.99(95%CI:0.72~1.37)、1.45(95%CI:0.99~2.11)、0.82(95%CI:0.60~1.14)、4.05(95%CI:1.56~10.46),提示高本底地区居民眼晶状体后囊下混浊的危险性增高.结论 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受照可能是眼晶状体后囊下混浊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天然高本底辐射对居民外周血血浆miR-16、miR-106b、miR-449a、miR-34a和let-7g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分别从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各选取55例50岁以上长期居住在当地的健康女性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等指标,并计算个人累积剂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方法,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血浆中miRNAs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t检验分析高本底组和对照组的个人累积剂量、年龄和BMI等基本情况,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miRNAs表达水平的差异,选择剂量、年龄和BMI等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高本底组居民个人累积剂量约为对照组的4倍(t=42.803,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本底组居民外周血血浆中miR-16和miR-106b的表达水平均下调,miR-449a的表达水平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180、2.422、2.794,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在控制年龄和BMI影响因素后,miR-16和miR-106b的相对表达水平和个人累积剂量呈负相关(P<0.05),而miR-449a、miR-34a和let-7g的相对表达水平与个人累积剂量未发现相关(P>0.05)。结论miR-16和miR-106b可作为长期低剂量辐射健康影响的早期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广东高本底辐射地区和对照地区的居民健康调查采用了非定群调查方式。存在着一定数量的迁入和迁出。笔者采mManteI-Haenszel分层技术和寿命表法重点分析了迁入现象的影响, 同时也分析了迁出人群的构成比差异。这些因素有可能给调查结果分析带来一些不确定因素, 今后采用定群调查方式将排除这些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群甲状腺结节发生的影响。方法 分别从高本底辐射地区(HBRA)的4个管区和对照地区(CA)的2个管区选择50岁以上女性居民中各100名,通过超声检查测量甲状腺结节的大小及直径;测量居民血压、身高及体重,通过问卷调查搜集个人生活史和居住史。同时,依据既往研究所测量的室内外环境地表γ剂量率及调查的年龄别居留因子并考虑居住史,估算个人终生累积剂量。采用STATA 11.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结果 HBRA与CA居民的平均累计剂量分别为(162.5±38.1)和(43.7±7.3)mSv;平均年龄分别为(65.2±10.4)和(60.7±8.1)岁。经甲状腺超声检查结果显示,甲状腺结节检出率,HBRA高于CA,HBRA为70.2%、CA为51.0%。不同类型甲状腺结节中,实性甲状腺结节所占比例最高,HBRA为87.7%,CA为75.9%。将实性结节按其最大直径分组,调整年龄影响因素后,对于甲状腺实性小结节(<15 mm)来讲,高本底地区为实性甲状腺结节风险增加的危险因素(其中直径<10 mm的结节β回归系数=0.804,P<0.05;直径为10~15 mm的结节β回归系数=1.277,P<0.05)。个人累积剂量为甲状腺实性小结节(<15 mm)发病的危险因素,并且随着累积剂量的增加其风险有增加的趋势。 结论 未见长期低剂量辐射对大结节有影响,但有增加实性甲状腺小结节(<15 mm)发生风险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天然放射性高本底地区居民肺结核死亡危险.方法 建立一个包括89 694例暴露和35 385例非暴露的观察队列,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分阶段回顾性随访收集居民的死亡信息.将性别、到达年龄、随访年份和剂量率组(高、中、低和对照组)等作为分类变量计算人年列表,调整相应变量,计算高本底相对于对照地区各类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特别是肺结核的死亡相对危险(RR).结果 高本底地区40岁以上4个年龄组(40~、50~、60~和≥70)居民的肺结核死亡危险均低于对照地区,RR值(95%CI)分别为0.75(0.42~1.34)、0.72(0.49~1.07)、0.71(0.53~0.95)和0.45(0.34~0.59),其中60~和≥70年龄组两地区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随访阶段均可观察到高本底地区居民肺结核死亡危险低于对照地区;两地区的肺结核死亡相对危险与累积剂量呈负向相关(P<0.001).肺结核死亡与受照剂量的超额相对危险ERR/Sv(95%CI)=-1.09(-1.34~-0.85).在高本底的阳东和阳西两地区,不同诊断单位、不同年龄组及不同随访阶段的肺结核死亡危险在两地区一致.结论 高本底地区受低剂量电离辐射照射人群的肺结核死亡危险显著低于对照地区,且观察到了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这可能与高本底地区居民长期受低水平电离辐射全身照射导致的免疫功能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0.
11.
阳江高天然放射性本底地区流行病学研究近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本文扼要地介绍了高本底辐射研究组近年来,特别是1991~1998年期间中国和日本合作研究的概况,并对迄今所得到的研究结果作了初步的论证。方法着重介绍方法学的改进和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对两个生物学终点(癌症死亡率和染色体畸变频率)在剂量-效应关系形状的差异和原因作了初步的讨论。结果在增加了观察的人年数,改进了观察方法后仍然复现了高本底地区癌症死亡率未见增加的结果,但现有的结果不是简单的重复,它得到更深层次的剂量学、人口学、统计学和干扰因素研究的支持。对高本底地区居民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频率的增加进行了讨论。它的发生可能与癌症发生的机理不是同一的。对染色体稳定性畸变的研究还需要补充数据。对内照射引起的器官剂量也需要新的数据。结论放射流行病学研究与放射生物学相结合对了解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类是否产生诱癌效应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1999-2002年随访资料,并与既往1979-1998年资料合并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辐射致癌危险估计的统计效能;调整个体吸烟因素,重新估计高本底地区小剂量电离辐射的致癌危险。 方法 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居民癌症研究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分阶段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本研究阶段首先搜集1999-2002年的癌症死亡资料,并初步分析1999-2002年高本底地区居民癌症死亡危险;其次通过ID号连接记录,将1999-2002年研究数据与1979-1998年研究数据进行合并,分析1979-2002年高本底地区居民的癌症死亡危险及调整吸烟后高本底地区居民的辐射致癌死亡危险。用Epicure软件中的DATAB模块计算人年数,用AMFIT模块的Poisson回归模型估算高本底地区居民癌症死亡的相对危险(RR)、超额相对危险系数(ERR/Sv)和可信区间(CI)。 结果 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队列研究1999-2002年共随访76 264人,累积观察300 523人年,期间共死亡2 267例,其中癌症死亡239例。1979-2002年合并资料共随访125 079人,累积观察2 293 463人年,死亡14 711例,其中癌症死亡1 441例。1979-2002年癌症死亡分析结果显示,经性别、年龄调整后,高本底地区全癌症死亡的相对危险RR=0.99 (95%CI:0.89~1.11),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相比癌症死亡,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79-2002年高本底地区全部癌症死亡的超额相对危险系数(ERR/Sv)为-0.01(95%CI:-0.50~0.64)。调整吸烟后,1987-2002年高本底地区全癌症死亡相对危险RR=1.00(95%CI:0.87~1.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本底地区全部癌症死亡的ERR/Sv为0.01(95%CI:-0.56~0.81)。 结论 未发现高本底地区小剂量电离辐射引起居民癌症死亡危险的增加。调整吸烟后,高本底地区全部癌症死亡与对照地区相比,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但超额相对危险(ERR)较调整前稍增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方法 选择阳江高本底地区γ外照射剂量率最高的4个管区,对照地区选择了距中心镇距离与高本底地区所选管区距中心镇距离相近的2个管区,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分别选取50岁以上女性居民各100名,通过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中内膜厚度;采集外周静脉血样本,测定血液生化指标,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测量血压、身高及体重,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个人生活史和居住史。同时,依据既往研究所测量的室内外环境地表γ剂量率及调查的年龄别居留因子,估算个人终生累积剂量。结果 阳江高本底与对照地区居民的平均累积剂量分别为(161.2±38.6)和(43.7±7.3)mSv,平均年龄分别为(65.2±10.4)和(60.7±8.0)岁。高本底地区居民颈动脉中内膜厚度左、右两侧分别为(1.0±0.3)和(1.0±0.2)mm,对照地区左右两侧颈动脉中内膜厚度均为(0.9±0.2)mm。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年龄、血压、体质量指数(BMI)、血脂因素后,个人终生累积剂量为左颈动脉中内膜增厚的一个危险因素(β=0.000 7,P<0.05)。不同剂量组(<50,50~,100~,200~ mSv)经调整后左动脉中内膜厚度平均值分别为0.9、1.0、0.9、1.1 mm。结论 长期低剂量辐射可能有加速血管老化、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平均年有效剂量为6.4 mSv的阳江天然放射性高本底辐射的致癌危险,为小剂量电离辐射致癌危害概率估计和预测提供对人类的直接观察资料.方法癌症死亡资料收集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1979~1986年的资料从动态队列中收集,1987~1998年资料从固定队列获得.两组资料通过记录连接法合并.外照射个人剂量是根据辐射剂量仪测得的环境(室内、外)辐射水平,并考虑不同性别年龄的居留因子来估算.内照射个人剂量根据各类测量数据估算,不考虑性别年龄的差异.相对危险(RR)和超额相对危险系数(ERR/Sv)及95%置信区间(CI)采用Epicure中AMFIT的程序估算.结果通过对125 079人1979~1998年的观察,共累积观察了1992940人年,期间总共死亡12 444例,其中癌症死亡1202例.整个高本底地区全癌死亡的相对危险RR=1.00(95%CI,0.89~1.14),与对照地区相比无统计学差异.高本底地区高、中、低剂量组全癌死亡相对危险的计算结果,均未显示其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也未发现其与剂量呈一致性的变化趋势.调查还表明,不同地域、不同观察周期以及诊断水平等因素对全癌相对危险无统计学意义的影响.部位别癌症死亡相对危险分析表明,除食管癌高本底地区高于对照地区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的癌两地区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不同剂量组部位别癌症死亡相对危险的比较分析,以及部位别癌症死亡与估算的个人终生累积内外照射剂量的剂量-效应关系分析结果,均未发现任何癌症(含食管癌)死亡与剂量的一致性变化关系,趋势检验P值均>0.05.但高本底地区剂量范围等于或大于400 mSv剂量组的居民中,肝癌死亡明显低于0~199 mSv剂量组的居民,RR=0.31(95%CI,0.13~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部实体癌的超额相对危险系数(ERR/Sv),在整个高本底地区估算为-0.06(95%CI,-0.60~0.67).结论高本底地区全部癌症死亡与对照地区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差异,也未发现高本底地区有辐射相关的部位别癌症死亡的增加.  相似文献   

15.
探讨阳江高本底辐射地区放射流行病学调查中混淆因素及4个剂量群组可比性。方法人口学资料用专项登记收集,膳食结构与生活习惯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调查。结果各剂量群组间年龄、性别构成及35岁以上期望寿命基本类同,日常饮食由大量富含纤维的谷类和蔬菜以及较少的肉蛋奶组成,吸烟率男女平均为27.7%~31.3%,饮酒率男女平均为4.0%~6.9%。结论除本底辐射水平外,本次调查各项指标在四个剂量组间具有良好类同性,推测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类型可能是调查地区癌症发生率较低的一个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