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97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娟  陈铭智  陈军 《广东药学》2014,(6):447-449
目的了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院2007~2011年上报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97例ADR中,ADR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发病年龄以儿童和中青年患者为主;引起ADR最主要的给药途径是静脉给药;共涉及22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品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多,达62.52%。结论临床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时应高度重视其不良反应,以保证药物治疗安全有效并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2.
张晨华  郑仁达 《海峡药学》2011,23(2):195-197
收集2005年4月~2008年4月间本院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致的不良反应报告,通过统计分析医生和护士上报的不良反应报告,找出致使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共收集52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报告,报告来源于医师的占61.5%;均由静脉滴注药物引发;其中发生不良反应频率最高的是头孢呋辛钠;不良反应以皮疹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3.
84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病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翠英 《首都医药》2006,13(14):47-48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特点,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北京市密云县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收到的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ADR病例报告进行分析。结果84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ADR病例报告中涉及9种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主要为头孢曲松钠(36),头孢呋辛钠(20),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11);口服给药8例,其余76例均为静脉给药;A型不良反应26例,B型不良反应58例;反应程度绝大多数为轻、中度反应,重度反应11例,其中死亡1例。结论应合理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350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士洋  程军  陈志武 《安徽医药》2011,15(4):516-518
目的 了解该院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与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5~2009年该院ADR监测中心收集到的350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ADR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50例ADR报表中涉及21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ADR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发生ADR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以头...  相似文献   

5.
兰永杰  郝庆华 《中国药业》2008,17(16):59-59
目的促进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对2005—2007年青州市人民医院使用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5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住院患者2367例,分析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发生不良反应48例,发生率为2.03%,临床表现以过敏反应为主(42例),各药物、性别和各年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加强医务工作者的业务及素质培养,大力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抗感染药,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耐青霉素酶、过敏反应较青霉素类少见等优点[1]。按抗菌谱和抗菌作用的特点,一般将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分为4代:第1代: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唑啉等;第2代:头孢呋辛、头孢呋辛酯、头孢丙烯等;第3代: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等;第4代:头孢吡肟、头孢匹罗等。随着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临床应用的增多,其引起的不良反应也日趋增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医院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并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案。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9年4月华宁县中医医院收治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患者120例,就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且拟定具体的解决方案进行干预。结果120例中出现不良反应25例(20.83%),其中肝肾毒性反应4例、变态反应12例、胃肠道反应4例以及血液系统反应5例;临床选择有效方法给予相应治疗后,上述不良反应症状均消失。结论临床在选择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时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并备好应急预案,以减轻药物不良反应等伤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以及相应的一系列预防措施,提高该药的临床应用安全性。方法选取了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无既往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史的100例患者出现头孢菌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产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结果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出现概率一定程度上跟患者自身过敏体质、患者年龄以及患者的生活饮食习惯、情绪和是否饮酒等因素具有密切联系。结论除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使用量过大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外,患者自身部分因素也会影响到不良反应的发生。这一方面要求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合理把握用药量和药效的关系,全面考虑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另一方面也要求医护人员完善自身综合素质,引导患者合理用药,在治疗期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及积极态度,从而有效防止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出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班恬 《首都医药》2021,(7):92-93
目的 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报告,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方法 抽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患者资料为研究样本,这70例患者均为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患者,此次研究将总结引发不良反应所涉及的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成因等,并制定合理的解决对策.结果 此次观察的70例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所涉及的...  相似文献   

10.
《抗感染药学》2018,(2):288-290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特点及其对策。方法:抽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采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后致不良反应患者120例资料,分析其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与特点。结果:120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患者中出现过敏反应80例占66.67%,消化道不良反应30例占25.00%,泌尿系统不良反应10例占8.33%;另外,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是否存在过敏史、饮酒、精神状态和饮食存在相关性,其中独立性显著的为过敏史和饮食。结论:给予患者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时,应明确其适应证,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79例药物不良反应报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s)在我院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05年5月收集到的79例ADRs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ADRs的药物共52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居多。静脉给药是引起ADRs的主要给药途径,主要的ADRs类型为皮肤损害,严重ADRs有11例(占13.9%)。结论:应重视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  相似文献   

12.
200例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表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对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2003年8月~2004年8月收集到的200例 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不良反应的人以>60岁的老年病人和≤17岁的未成年病人较多。药物以 抗憾染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居多,其次为中药制剂,静脉给药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主要给药途径。结论:应重视临床药物不 良反应的监测。  相似文献   

13.
29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近两年来的292例ADR报告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中女性患者大于男性,40~69岁年龄段发生率最高;ADR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例次中,以抗生素、中成药占首位;ADR临床表现上,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结论加强药物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258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分别从患儿年龄、性别、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收集的258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13类,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例次中抗感染药物占首位(46.91%)。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48.04%),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26.36%)。结论应重视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临床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安徽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12年数据库中筛选出519例严重ADR病例,进行整理、统计与分析.结果:519例严重ADR病例中,40岁以上的中老年病人发生严重ADR的比例很高,占75.3%.引起严重ADR的药物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抗肿瘤药物153例(23.25%),抗生素118例(17.93%)和中药注射剂41例(6.23%).合并使用多种药物是发生严重ADR的一个值得关注的危险因素.发生严重ADR的最常见给药途径是静脉给药,占76.75%.严重ADR发生时间差异较大,最短的为用药当天,甚至用药后几分钟,最长的993天.临床表现多样,大部分系统均有累及,累及系统-器官以全身性损害比例最高,其次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大部分病例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应该提高对严重ADR的认识,一旦发生ADR应积极采取对症治疗,避免进展为严重ADR,同时要加强ADR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合肥市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促进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合肥市2006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共收集到ADR病例报告1549份,用Excel电子表和手工方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549份ADR病例报告中,涉及到药品1680例。主要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其临床表现为胃肠系统损害。涉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通报品种18种。结论应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及中药注射剂,注意口服给药指征,慎重选用静脉滴注给药治疗,加强对中药注射剂和国家通报品种的监测,确保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我院26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王睿韬  吴佩芬 《安徽医药》2009,13(11):1422-1423
目的了解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该院收集到的262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ADR程度、药品类型、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品共有262种,抗微生物居首位,其次为中成药;静脉注射引发的ADR为172例(占65.65%);ADR可发生于人体各个系统,但主要为变态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严重,皮肤反应的ADR为183例,是总报告例数的69.85%。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191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我院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和特点.方法:收集我院上报的191例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按患者的一般情况、涉及药物、给药方式、不良反应涉及器官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60岁以上患者中(45.02% );女性不良反应的发生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共涉及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主要以左氧氟沙星为主;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为3例(1.57%),皆为过敏性休克;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164例,85.90% ) ;不良反应主要损害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消化系统损害.结论:加强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以减少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9.
127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分析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临床表现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用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127例不良反应中,心血管药物77例,占60.63%;其它为内分泌、激素药物22例,占17.32%;抗生素11例,占8.66%;抗癌药3例,占2.36%;其它14例,占11.02%。重症不良反应48例,占37.79%;死亡6例,占4.72%.结论:心血管药物可能引致较严重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某院抗精神病药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某院2011-2015年的上报的213例抗精神病药ADR报表进行回顾性统计。结果: 213例抗精神病药引起的ADR共涉及13个药物品种,其中ADR发生率排在前5位的药品是氯氮平、利培酮、氟哌啶醇、氯丙嗪、氨磺必利;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神经系统最多,共125例(55.31%),消化系统的损害次之,共54例(23.89%)。结论: 精神科医务工作者应重视抗精神病药引起的ADR的监测与上报,建议加强重点人群及新药、ADR高发药物的监测,定期分析数据,为临床及时干预和疏导提供参考,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