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常规措施并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血清hs-CRP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MMP-9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hs-CRP、MMP-9浓度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01),但治疗组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P<0.001);治疗组显愈率及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明显改善(P<0.001),但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01)。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可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MMP-9水平,其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与降低hs-CRP、MMP-9,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刘明瑜  姚雪婷  田翔 《实用全科医学》2011,(9):1377-1377,1459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血脂正常高血压患者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6月在武警湖北省总队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或住院的符合标准的血脂正常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与治疗组(60例),对照组患者予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治疗组患者在予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基础上加服辛伐他汀(20mg/d),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压及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及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血压及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1),但治疗组下降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辛伐他汀对血脂正常高血压患者能协同降压,抑制炎症反应,从而有益于血压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探讨炎症反应与ACI的关系。方法 75例ACI患者(ACI组)分为轻度组29例、中度组25例和重度组21例;另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CRP、TNF-α和IL-6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ACI组患者血清CRP、TNF-α和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血清CRP、TNF-α和IL-6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P<0.05);中度组血清CRP、TNF-α和IL-6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结论血清CRP、TNF-α和IL-6水平升高可能与ACI的发生发展有关;检测血清CRP、TNF-α和IL-6水平有助于临床评估ACI的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炎症因子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55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8、10及肿瘤坏死因子(TNF)、高敏C反应蛋白(C-RP)及血外周白细胞(WBC)计数的水平,全部患者行冠脉造影术确诊,其中11例为冠脉正常者,44例为冠心病患者.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血清中上述炎症因子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冠脉正常组(IL-6、8,P<0.01;IL-10、TNF、C-RP、 WBC, P<0.05).结论 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与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7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治疗,1次/d,疗程均为14d,比较二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炎性因子TNF-α、IL-6和hs-CRP血清含量变化。结果治疗14 d后,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清TNF-α、IL-6和hs-CRP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炎性因子TNF-α、IL-6和hs-CRP水平、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赵静琼  周春娟 《海南医学》2020,31(11):1369-1372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西安医学院附属宝鸡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胞二磷胆碱注射液等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14 d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评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为(46.28±5.1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47±5.1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相关炎症因子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急性脑出血患者80例为脑出血组、同期门诊中老年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脑出血组入院后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APACHE-II)评估,观察预后,脑出血组在入院后、对照组在体检时抽取外周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敏感C反应蛋白(hs-CRP )、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结果:脑出血组患者血清IL-10、IL-6、IL-1、hs-CRP、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PACHE-II 评分5-16分者42例(轻型),17-28分者26例(中型),29分以上者12例(重型),不同APACHE-II评分时患者IL-10、IL-6、IL-1、hs-CRP、TNF-α水平比较明显不同( P<0.05),中型、重型者均高于轻型( P<0.05),重型高于中型( P<0.05);14例患者死亡,66例患者存活,死亡患者IL-10、IL-6、IL-1、hs-CRP、TNF-α水平明显高于存活患者( 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10、IL-6、IL-1、hs-CRP、TNF-α等均升高,病情越重、预后不佳的患者升高更为明显,IL-10、IL-6、IL-1、hs-CRP、TNF-α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梁磊  赵跃华  骆嵩  许力 《安徽医学》2022,43(6):629-633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外周血miR-34c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2例,病程72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梗死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无急性脑梗死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所有对象血清中miR-34c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所有对象血清IL-6、TNF-α及CRP水平,同时记录患者入院时的NIHSS评分,根据NIHSS评分将ACI患者分为轻度组46例、中度组50例、重度组26例;采用Pearson法分析脑梗死患者miR-34c与相关炎性因子及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34c对ACI的诊断价值。结果 梗死组血清miR-34c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梗死组血清IL-6、TNF-α及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患者血清miR-34c表达水平低于中、轻度组,IL-6、TNF-α及CRP表达水平重度组高于中、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患者血清m...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急性脑梗死早期患者的血清IL-6和TNF-α浓度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免法测定血清中IL-6和TNF-α浓度。结果神经功能恶化组的血清IL--6和TNF-α浓度、血糖、纤维蛋白原和体温均显著高于非恶化组(P均〈0.01)。随着梗死体积的增大血清IL-6和TNF-α浓度也明显增加。结论IL-6和TNF-α与早期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变化关系密切。两者血清水平可能作为临床预测病情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合患者年龄和NIHSS评分以及相关病史,对于临床医生判断疾病的预后转归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267例患者病史并测定其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C反应蛋白水平、NIHSS评分和3个月后的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结果: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年龄、心房纤颤病史、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NIHSS评分与预后有极强的相关性。结论: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合患者年龄和NIHSS评分以及相关病史,有助于临床医生判断疾病的预后转归。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2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血栓通注射液350 mg+0. 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每日1次,连用15 d;观察组采用依拉达奉30 mg+0. 9%氯化钠注射液100 m L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续用药10~14 d,同时给予拜阿司匹林(300 mg,每日1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IL-10、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8. 04%(100/102)比85. 29%(87/102)](P <0. 05)。治疗后,两组IL-1β、IL-8和IL-10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1. 68±0. 59) k U/L比(1. 18±0. 53) k U/L,(3. 64±0. 56) k U/L比(3. 48±0. 46) k U/L,(16. 63±0. 47) k U/L比(15. 16±0. 47) k U/L](P <0. 05);治疗后,两组IL-6、hs-CRP、TNF-α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4. 51±1. 03) k U/L比(6. 27±0. 82) k U/L,(3. 33±0. 05) k U/L比(4. 86±0. 05) k U/L,(22. 11±0. 38) k U/L比(28. 81±0. 40) k U/L](P <0. 05),两组在组间、时点间、组间和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依达拉奉可抑制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对脑损伤起保护作用,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谢盛  曹聪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6):1891-1892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疏血通注射液。两组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测血液流变学和hs-CRP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高于对照组的63.9%(P<0.05);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降低hs-CRP水平(P<0.01或P<0.05);且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改善和降低hs-CRP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降低hs-CRP水平,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李忠音  张军 《河北医学》2015,(1):122-125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依达拉奉,比较二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及神经功能变化。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IL-8水平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14d,两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IL-8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但观察组患者的降低幅度更明显,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减轻炎性反应,减轻炎症反应和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影响。方法:临床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57例)。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对照组给予脉络宁注射液,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纤维蛋白原的指标变化,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受检者的纤维蛋白原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  相似文献   

15.
何荣忠 《河北医学》2006,12(8):756-758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给予血塞通注射液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结果:①治疗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②治疗组的显效率为55.0%,而对照组的显效率则为25.0%,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2.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0.0%(P<0.05),且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血塞通注射液治疗ACI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葛根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葛根素组(n=66)治疗组与红花对照组(n=60),治疗2w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葛根素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总有效率相比,葛根素组为95.50%,对照组为86.67%,差异显著。葛根素组治疗后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下降,其中全血高切黏度及血浆比黏度降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葛根素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7.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脑梗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梗塞为缺血性脑血管病,老年人多发。及时治疗,有助于减少并发症。近几年我们采用葛根素注射液联合一般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注射用血栓通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注射用血栓通0.3 g加入生理盐水250 m 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08%(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组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随访3个月,治疗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BI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无残疾和轻、中度残疾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重度残疾患者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血栓通可显著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炎症状态,降低Hcy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病情康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影响。方法:临床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57例)。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对照组给予脉络宁注射液,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的指标变化,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受检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高敏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