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高湖纤恙螨叮刺和传播恙虫病东方体(Ot)的能力。方法螨叮人传病试验是将2只未食高湖纤恙螨幼虫放在受试者(笔者本人)的前臂屈侧上,罩上透明塑料小盖,在解剖镜下观察螨的活动。经卵传递Ot试验是将20~40只高湖纤恙螨未食幼虫放在1只小白鼠耳中3~5 d,每天观察鼠的情况,病鼠或死鼠予以解剖,镜检Ot。结果恙螨叮人20 d后使人患恙虫病并从血中分离到Ot。鼠体经卵传递Ot试验亦获得成功。阳性鼠均有典型症状、显著病变,并检出Ot。结论结果表明高湖纤恙螨可作为恙虫病的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2.
为查明小盾纤恙螨在传播流行性出血热(EHF)上的媒介意义,我们于1988年10~11月,在陕西EHF疫区捕鼠,取459份鼠肺用IFAT检测EHFV抗原,阳性26份,阳性率为5.7%,并从鼠体采集的小盾纤恙螨分离到EHFV6株。1989年10月,将捕自非疫区的黑线姬鼠28只置放于疫区草地上,所有的鼠均诱集到游离的小盾纤恙螨幼虫,并从鼠分离到EHFV3株。以上结果证明小盾纤恙螨能自然感染和叮刺传播EHFV,并提示有经卵传递EHFV的能力,表明小盾纤恙螨具有作为EHF传播媒介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小盾纤恙螨生态习性和生活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流行病学证据,小盾纤恙螨被认为是肾综合征出血热和秋季型恙虫病的可疑传播媒介。我们对该种螨的生态习性和生活史进行了研究,证实其是疫区鼠体的优势螨种;以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社鼠(Rattus confucianus)、褐家鼠(R.norvegicus)和大仓鼠(Cricetulus triton为主要宿主动物;其季节消长与这两种病的季节分布相关;其分布与环境的隐蔽、湿度和鼠的多少密切相关;在26℃条件下,一个生活周期约需1年:幼虫→若虫、若虫→成虫、幼虫→成虫的成长率分别为68.9%、80.9%和55.7%。  相似文献   

4.
5.
费县于1986年发现有恙虫病流行,为查明该病的媒介,于1995.5~1997.4在费县方城镇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小盾纤恙螨是恙虫病疫区鼠体外的优势螨种;季节消长与当地人群恙虫病季节分布基本一致;能自然感染、叮刺传播和经卵传递恙虫病立克次体(Rt);被恙螨叮刺或悬液接种的小白鼠血清中能检测到特异性抗体,血清学分型属Gilliam型.证明小盾纤恙螨为当地秋冬型恙虫病的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6.
1986年前,我国恙虫病仅知流行于浙江省及其以南地区,主要属夏季型,以地里纤恙螨为主要媒介。1986年在江苏、山东发生恙虫病流行,属秋冬型。此后,在天津、山西、河北、河南、安徽、北京发现流行,吉林、辽宁、黑龙江有病例报告。在江苏和山东,小盾纤恙螨为恙虫病疫区鼠体的优势螨种,季节消长与居民恙虫病的季节分布相一致,能自然感染、叮刺传播和经卵传递恙虫病东方体(Orientiatsutsugamushi,Ot),以上结果证明小盾纤恙螨是我国秋冬型恙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山东的须纤恙螨和临淮岗纤恙螨,山西的姬鼠纤恙螨,吉林的东方纤恙螨是可疑的媒介。  相似文献   

7.
小盾纤恙螨在传播人类疾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查明小盾纤恙螨在传播人类疾病中的作用,于1988~1990年和1986~1993年分别对陕西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和江苏省秋季型恙虫病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盾纤恙螨是鼠体恙螨的优势种,其季节消长与这两种病在居民中的发病季节一致;它能自然感染HFRS病毒和恙虫病立克次体,并能经叮刺传播和经卵传递HFRS病毒和恙虫病立克次体。证明小盾纤恙螨可作为HFRS和秋季型恙虫病的传播煤介。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小盾纤恙螨在EHFV传播中的媒介意义,观察了在该螨中EHFV经期传播的直接证据和能否在螨体内增殖。方法是将螨幼虫、若虫分批进行EHFV分离,测定病毒的TCID(50)/ml滴度。结果在该螨幼虫期和若虫期均分离到EHFV,但在幼虫演变到若虫前40天左右,EHFV可在其体内消失,以后再度出现;病毒滴度在幼虫期逐渐下降,随后再度上升。结果证明EHFV可经期传播,并在螨体内有增殖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了解汉坦病毒(HV)和恙虫病东方体(OT)可否在小盾纤恙螨体内双重自然感染及通过叮刺传播的状况.方法 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和恙虫病混合流行区,将采集的3459只鼠体恙螨和用小黑板诱集的3265只游离恙螨,按1、5、10只螨数分组,每组叮刺6只小白鼠.15 d后取小白鼠肺和脾脏制成悬液,经脑内途径接种小白鼠传6代,每代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T)和Giemsa法检测HV和OT病原体;取不同恙螨数的螨制成无菌悬液接种Vero-E6细胞传代,分离检测HV和OT病原体.采用PCR法检测HV-RNA和OT-DNA.结果 经传代后HV和OT双重感染鼠的检测情况为,HV单纯阳性鼠体螨5、10只组在第6代各检测到1只,OT单纯阳性鼠体螨10只组在第6代检测到1只,HV、OT双重阳性鼠体螨1只组在第5、6代均检测到1只,HV、OT双重阳性鼠体螨5、10只组在第6代各检测到1只.1、5、10只游离螨组叮刺小白鼠后,在第6代各检测到1只.Veto-E6细胞在第4代时,HV、OT双重阳性的鼠体螨5、10只螨组.各有1份检测到HV和OT双重阳性的感染细胞.传至第6代时,HV、OT双重阳性的鼠体螨1只螨组和游离螨1、5、10只螨组均检测到HV和OT双重阳性的感染细胞.经PCR检测到HV-RNA、OT-DNA.结论 小盾纤恙螨体内可自然双重感染HV和OT病原体,并可经叮刺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小盾纤恙螨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传播中的作用及传播疾病的关系.方法 在疫区捕获野鼠,采集小盾纤恙螨,用Vero-E6细胞组织培养及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汉坦病毒(HV)感染情况,并用RT-PCR检测螨体内HV-RNA,观察螨体内HV增殖,原位RT-PCR分子杂交法进行螨体内HV定位.结果 IFA检测HV抗原阳性鼠寄生小盾纤恙螨HV自然感染率为66.7%,IFA检测阴性鼠寄生螨HV自然感染率为25.0%;该螨通过叮刺和经卵传播HV.结论 小盾纤恙螨为野鼠型HFRS主要传播媒介之一,在传播HFRS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首先接种EHFV苏-163株于乳小鼠,再以柏禽刺螨若螨和成螨叮刺此感染性鼠,经10天,15天和25天将这些螨及其子代若螨分别叮刺健康乳鼠,然后以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结果除10天子代组阴性外,其余均获EHF特异性荧光颗粒,而对照乳鼠阴性。与呼肠孤病毒Ⅰ、Ⅱ型抗血清呈阴性,且EHF免疫血清可阻断特异性荧光反应。因此,我们首次证明柏禽刺螨不仅能经叮刺传播,而且能经期传递和经卵传递EHF。病毒在螨体内能生存和繁殖26天以上。
由于柏禽刺螨是家鼠和大、小白鼠寄生革螨的优势种,分布广、数量大、专性吸血、经常侵袭人群,其季节消长与发病季节相符。所以我们认为,此螨在城市型和实验动物型EHF的传播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一头孕猪体内及其所产全部乳猪均检出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抗原。孕猪分娩有死胎,且乳猪多在产后1周发病死亡,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烦躁不安、喜卧、行动缓慢。用EHF病毒抗原阳性标本接种乳鼠,可检出特异性荧光物质。该孕猪感染发生在10月,以发病季节可基本排除乙脑感染。血清学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乳猪全部感染与发病均在EHF最短潜伏期内;可排除水平传播的可能,故推测此孕猪系怀孕后期自然感染EHF病毒后,经胎盘传播而导致乳猪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14.
小盾纤羔螨自然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Leptotrombidium (L.) scutellare was considered to be the suspected vector of epidemic haemorrhagic fever (EHF).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is mite and EHF, from Oct to Nov 1988 and Oct of 1989, the larvae of this mite were collected from rats in areas with constantly high incidence of EHF in Shanxi Province and larvae with only small quantity of meal were selected and for more than 15 days before isolation of EHFV. Six strains of virus were isolated. The viruses isolated were identified to be EHFV by serum test, immunofluorescent blocking test as well as neutralization test. The above results further demonstrate this mite can naturally be infected by EHFV and therefore serve as vector of EH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