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肾移植技术的发展 ,肾移植受者的人、肾存活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多种因素可影响同种肾移植预后 ,近年来移植受者年龄、性别等因素对肾移植长期存活的重要作用也引起了关注[1~ 5] 。本文就肾移植受者的年龄与移植预后的关系作一综述。重点从移植受者年龄及免疫状况的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肾移植1180例次生存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Xiao X  Ao J  Li Y  Wang X  Lu J  Hong B  Ye L  Zhang L  Cai W  Gao J  Yao C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8):578-581
目的 总结我院22年来临床肾移植的效果,分析探讨影响肾移植存活预后因素。方法 对我院1977年10月至1999年6月间所作的1180例次(1039例患者)尸体肾移植的临床资料进行随访总结。并对可能影响移植肾存活的诸因素,如受者性别、受者年龄、移植次数、供者年龄、供受者性别配对、供受者血型配合、淋巴细胞毒交叉试验、冷缺血时间、延迟肾功能、肾功能正常时间、免疫者性别配对、供受者血型配合、淋巴细胞毒交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再次肾移植受者和移植肾存活情况及长期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接受肾移植受者临床资料。共纳入再次肾移植受者37例,首次肾移植受者5 374例。根据再次肾移植受者移植肾存活时间长短,将其分为长期存活组(19例,>5年)和短期存活组(18例,≤5年)。采用成组t检验比较长期和短期存活组供受者年龄、首次与再次肾移植间隔时间、HLA错配数和再次移植供肾冷/热缺血时间。采用卡方检验比较长期和短期存活组受者性别、再次移植供肾类型、再次移植前后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比例、首次移植失功移植肾切除比例、再次移植前免疫诱导比例及再次移植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比例。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再次和首次肾移植受者/移植肾1、5和10年存活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再次肾移植术后移植肾长期存活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截至2018年3月1日,37例再次肾移植受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52个月(11~323个月),2例死亡,18例发生移植肾失功,17例移植肾功能稳定。5 374例首次肾移植受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08.9个月(0.1~350.0个月),459例死亡,1 343例发生移植肾失功。再次移植组受者/移植肾1、5和10年存活率分别为86%/81%、86%/62%和82%/36%,首次移植组受者/移植肾1、5和10年存活率分别为99%/98%、93%/89%和88%/80%。再次移植组移植肾1、5和10年存活率均低于首次移植组(χ2=60.816、25.110和43.900,P均<0.05);再次移植组受者1年存活率低于首次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09,P<0.05)。长期和短期存活组受者再次移植后移植肾DGF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39和4.748,P均<0.05)。Cox回归分析结果示DGF和急性排斥反应是影响再次肾移植受者移植肾长期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4.317和4.571,P均<0.05)。 结论再次肾移植受者移植肾存活率低于首次肾移植受者,DGF和急性排斥反应是影响再次移植受者移植肾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长期存活的肾移植受着人数在逐年增加,但是全国各移植中心开展这项工作的水平及质量并不均衡,移植经验未及时得到广泛交流,另外,限于人力、物力各方面的因素,肾移植术后的常规随访工作无法普遍开展,使我国肾移植受者长期存活率远远低于世界水平。我院自1977年首例肾移植成功后,近20年来共行肾移植术900余例次,从80年代末期由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对肾移植受者作定期随访,收效很大,肾移植受者的康复率显著提高、但随着移植例数的逐年递增,参与常现随访的肾移植受者人数也不断扩大(表1),门诊随访人数1990年有227例,至199…  相似文献   

5.
在尸体肾移植中,一些个别因素在移植物一年存活率中虽然少于10%的效应,但各自有重要的统计学意义。曾经有报告移植受者的年龄和HLA-A及HLA-B抗原配型两者各别影响肾移植物的存活。然而,在很多临床移植计划中,当选择供者和受者时却趋向于忽略这些因素。作者分析了从1970—1980年北美的100个以上的移植中心的6226例在6—70岁之间的移植者,以及受者与供者判定至少有一种HLA—A和HLA-B抗原存在,结果表明受者的HLA和年龄的联合效应为19%(P<0.0001)。从各组年龄的平均生存率得出所有年龄效应为9%(P<0.0001),而HLA配型的效应为8%(P<0.0001),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然而,配型好的老年受者,与配型不好的年青受者,其肾脏存活率均接近相似。  相似文献   

6.
HLA体液致敏对肾移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688例等待肾移植受者的HLA体液致敏状态与移植效果的观察,以探讨移植受者高效致敏状态与肾移植效果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等候移植受者中有26.31%群体反应性同种抗体阳性,PRA阳性受者中仅53.7%的患者补体依赖性淋巴细胞毒阴性;PRA≥30%的受者即接受CDC阴性的供体,仍然100%发生超急排斥,90%丧失移植物。  相似文献   

7.
正肾移植属于活体器官移植,而器官捐献是我国肾移植的重要来源之一,但是部分患者接受肾移植后会发生移植肾失功,导致患者需要急性再次肾移植或者透析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1,2])。临床研究~([3,4])数据显示受者远期预后仍然存在可以上升的空间,而供者在肾移植过程中器官保存方式、缺血损伤等因素对受者预后可能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次研究探讨亲属肾移植供者年龄对受者远期预后的影响,为改善肾移植受者远期预后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肾移植受者移植后恶性肿瘤危险率达80%。在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时,皮肤和粘膜易患恶性肿瘤。在肾移植受者的皮肤、粘膜恶性肿瘤中发现非常高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致癌高危亚型HPVl6、18更常见于肾移植受者的女性生殖道。HPV是一种易侵犯皮肤和粘膜的肿瘤病毒,是皮肤、粘膜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充分认识和积极干预将减少肾移植受者移植后的常见合并症坡肤、粘膜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肾移植受者移植术后一年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 AR)的影响因素及AR发生时间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21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移植时年龄小于18岁的肾移植受者, 在排除6例非排斥反应导致的早期移植肾功能丧失受者后, 最终有106例受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 男63例, 女43例;年龄15(12, 16)岁;供体来源为亲属供肾26例, 尸体供肾80例。根据是否发生移植肾AR及AR发生时间, 将其分为一年内发生AR组、一年后发生AR组和未发生AR组。回顾性对比分析3组儿童肾移植供、受者的临床特征、AR发生的影响因素和治疗结果。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3组AR发生后一年的肾功能情况;以移植肾功能丧失作为随访终点事件, 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一年内发生AR和一年后发生AR对移植肾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106例儿童肾移植受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5个月, 有17例(16.0%)儿童受者出现了19次AR事件, 另89例受者截至随访终点未发生AR(未发生AR组)。其中一年内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活体亲属肾移植供受者HLA配合率,为临床选择良好的供受者HLA配型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6年4月-2008年12月间手术的222例活体亲属肾移植患者进行HLA供受者配合率分析.移植受者男性168例,女性54例,最大年龄58,最小年龄10岁;移植供者男性133例,女性89例,最大年龄64岁,最小年龄21岁.结...  相似文献   

11.
肾移植受者新发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生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发生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预后. 方法 分析31例肾移植术后新发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肾癌(原肾)6例,肾盂输尿管癌(原肾)4例,膀胱癌14例,前列腺癌7例.并与31例年龄相同、肿瘤分期相同的普通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生存率行Cox风险分析,分析年龄、性别、移植年代、移植至诊断肿瘤时间、肿瘤病理分期、肿瘤诊断时移植肾功能、有无接受放化疗等辅助肿瘤治疗、有无抗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诱导治疗以及不同种类的基础免疫抑制剂等因素对肾移植受者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生存率的影响. 结果 与普通人群相比,肾移植受者5年存活率明显降低(50%与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分期、接受放化疗等辅助治疗及年龄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不利因素,而外科手术和肿瘤发病时移植肾功能正常则是保护性因素. 结论 与普通人群相比,移植受者发生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生存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多种高效、低毒免疫抑制剂的开发和应用以及移植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年来肾移植受者的短期存活率得到了显著提高,术后1年人、肾存活率均已经超过90%。相比于维持透析,肾移植治疗终末期肾病虽然有明显的生存优势,但是受者的长期存活率并不令人满意,其中心血管并发症是影响受者长期存活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欧美国家,近40%的肾移植受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虽然我国肾移植受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欧美国家,但近年来也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老龄供肾在青年受者体内的病理学改变,探讨老龄供肾移植的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移植科实施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14例老龄供者(年龄55岁)和14例青年受者(年龄30岁)。对每例老龄供肾进行零时活组织检查(活检),对接受老龄供肾的青年受者在移植后6个月进行常规的移植肾活检。观察老龄供肾移植后的肾脏组织病理结构改变。结果老龄供肾移植至青年受者体内6个月后组织病理结构发生改变:肾小动脉病变程度较移植前减轻;肾小动脉硬化指数较移植前减轻(P0.05);肾小球硬化比例移植前后变化不大(P0.05)。纤维连接蛋白(FN)水平较移植术前表达水平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层黏连蛋白(LN)表达水平较移植前降低(P0.05)。结论老龄供肾移植到青年受者体内后,其组织病理学结构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成人受者接受小儿供肾移植术后发生的移植肾动脉狭窄临床特点、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9年3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泌尿外科进行的25例小儿供者整块双肾移植和27例小儿供者单肾移植的临床资料(受者均≥18岁)。结果其中1例双肾移植成人受者(4.0%)和2例单肾移植受者(7.4%)在移植术后13~23个月诊断为移植肾动脉狭窄, 高于同期接受成人供肾的成人受者移植肾动脉狭窄率(1.1%)。移植肾动脉狭窄成人受者与非狭窄组比较, 其供者年龄更小(P<0.05), 但是供者、受者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部位内径1.40~1.63 mm, 均为移植肾动脉自供者腹主动脉起始部而非吻合口本身。肾动脉非狭窄段内径2.31~4.93 mm, 与相应年龄小儿正常肾动脉一致。3例移植肾动脉狭窄受者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后均得到有效治疗。结论移植肾动脉狭窄的原因可能与过度剥离肾动脉周围组织, 影响其术后继续发育相关。谨慎选择成人受者接受婴儿单供肾, 保留肾动脉周围组织可能有助于预防移植肾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15.
成人供者的双肾移植于同一受者的肾移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供受者体重相差悬殊及供肾年龄>60岁以上,双肾移植给同一受者的效果。方法 受者体重>供者体重一倍及老年供者双肾移植在同一受者身上,4例双肾分别移植在两侧髂凹内,1例双肾移植在右腰髂部。结果 5 例双肾移植均恢复良好,肾功能在5~7 d内恢复正常,4例生存6月~5年,1例于术后1年死于脑血管意外。结论 受者体重>供者一倍,双肾移植能早期恢复正常肾功能。年龄>60岁以上的老年供肾,肾活检肾小球硬化(GE),GE>15%的做双肾移植,GE<15%行单肾移植,GE>50%的肾脏不能用于移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7例成人双肾移植的近期临床效果, 分析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泌尿外科共完成7例成人双肾移植, 回顾性分析7例成人双肾移植供、受者基线特征, 临床数据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7例供者年龄(62.7±8.5)岁, 受者年龄(43.9±9.3)岁, 其中6对供肾Remuzzi评分为4~6分。7例成人双肾移植的移植肾及受者存活率均为100%, 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6例受者肾功能在1周内恢复正常, 1例受者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7例成人双肾移植均采用双肾移植于单侧的手术方式, 手术时间(5.6±1.4)h, 未发生外科并发症。1例受者发生未经穿刺证实的排斥反应, 3例受者发生肺部感染, 其中1例重症肺炎。3例受者外侧移植肾血浆流量大于内侧。结论成人双肾移植是安全、可行的, 有利于扩大供肾来源。  相似文献   

17.
影响同种异体肾移植受者勃起功能障碍的因素与治疗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性生活质量是肾移植受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肾移植受者存活率的提高,男性受者性生活质量,尤其是勃起功能已经受到医学界和移植肾受者的广泛关注。现有的资料表明男性肾移植受者勃起功能障碍(ED)的患病率为35.8%~78.3%;影响男性受者ED的因素有年龄、透析时间、手术方式、血红蛋白含量、精神心理因素、免疫抑制药物、糖尿病等。在对男性肾移植受者ED的治疗中万艾可是有效、安全的,在口服药物治疗失败后也可选择阴茎海绵体血管活性药物注射或阴茎假体植入术,但是三件套假体应该避免使用。  相似文献   

18.
再次肾移植25例次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环孢素为主要免疫抑制剂治疗25例次再次肾移植,结果表明一年肾存活率为64%,失败原因主要为感染和排斥,占77.8%。影响再次移植一年肾存活率的危险因素为再次移植时受者年龄≥40岁,移植间隔≤6个月及HLA配型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复发的危险因素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4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16例原发病为FSGS的肾移植受者资料,根据术后移植肾FSGS早期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6例)和未复发组(10例)。两组受者肾移植术前原发病发病年龄、肾移植手术时年龄和供者年龄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受者肾移植术前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SRD)时间、HLA错配数和透析时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两组受者性别、供肾方式、供者性别、是否进行免疫诱导和是否预防性使用利妥昔单抗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复发组和未复发组进展至ESRD的时间分别为1.0年(0.3~5.9年)和9.2年(0.5~14.0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00,P0.05)。两组间受者性别、发病年龄、透析时间、供者类型、手术时年龄、HLA错配数、是否进行免疫诱导、是否预防性使用利妥昔单抗、供者年龄和性别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复发组6例受者经血浆置换联合大剂量环孢素治疗后,3例完全缓解,2例短期内部分缓解,1例部分缓解。结论早期使用血浆置换联合大剂量环孢素能快速、有效且持续缓解移植肾FSGS复发的病变程度和进程。原发性FSGS快速进展至ESRD时间可能是影响肾移植术后移植肾FSGS早期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儿童DCD供肾成人单肾移植与标准DCD供肾移植(成人供肾成人单肾移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1月至2014年4月完成的97例DCD供肾移植供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供者年龄将其分为儿童DCD供肾成人单肾移植组(SPKT组,3岁年龄18岁,20例)和标准DCD供肾移植组(SCDKT组,年龄≥18岁,73例),比较两组供受者一般情况、受者术后不同时间点血肌酐水平、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移植肾和人的1年存活率。结果 SPKT组供者年龄、体重、移植肾长度显著小于SCDK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PKT组受者术后1年内蛋白尿发生率显著高于SCDKT组(P0.01);两组受者移植肾和人的1年存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供受者其它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标准DCD供肾移植相比,尽管蛋白尿发生率较高,但儿童DCD供肾成人单肾移植近期临床效果良好,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