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甲硝唑耐药菌株相关基因的突变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60例有胃部不适患者的胃活检组织,微需氧培养得到Hp菌株。E-Test法检测Hp对甲硝唑的最低抑菌浓度(MIC),PCR扩增rdxA、frxA、fdxB,并对该基因进行测序,对耐药株的rdxA、frxA、fdxB的基因序列与标准株Hp26695相应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60例病人胃粘膜标本成功分离出11株Hp耐甲硝唑株(MIC均≥256μg/mL)。11株临床株和1株国际标准测序株(Hp26695)均扩增出rdxA、frxA、和fdxB;基因rdxA、fdxB和frxA突变有一定的规律性,除了存在共同突变外,还存在随机位点散在突变。结论 Hp对甲硝唑耐药性与rdxA、fdxB和frxA基因突变相关。  相似文献   

2.
维拉帕米对幽门螺杆菌甲硝唑耐药性的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钙离子拮抗剂维拉帕米对幽门螺杆菌甲硝唑耐药性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以药物梯度平皿筛选得到耐甲硝唑的Hp菌株,采用试管肉汤二倍稀释法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等测定Hp对甲硝唑等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和维拉帕米对其的影响及维拉帕米在Hp摄取,外排甲硝唑中的作用结果 维拉帕米能降低Hp耐药菌株对甲硝唑的MIC,提高甲硝唑对Hp的体外抗菌活性,增加Hp对多种抗生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不同基因型和基因亚型与甲硝唑耐药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Helicobacter pylori菌株本身的毒力差异是否与H.pylori菌株对甲硝唑的敏感性有关。方法 用E-test方法检测109株H.pylori菌株对甲硝唑的敏感性;PCR检测H.pylori菌株不同的vacA基因亚型、cagA、iceA和babA2基因型。结果 云南地区甲硝唑耐药率为67.89%;vacA、cagA、iceAl、babA2基因的各种基因亚型和基因型在H.pylori菌株甲硝唑耐药率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H.pylori菌株本身的毒力差异与H.pylori菌株对甲硝唑的敏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耐药性检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体外观察北京地区人群幽门螺杆菌(Hp)菌株对临床常用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方法 ①菌株:Hp菌株20株(2株国际标准菌株,18株临床分离株),同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为质控菌株。②药物:羟氨苄青霉素,克拉霉素,甲硝唑,呋喃唑酮。③药敏试验:滤纸片琼脂扩散法。结果 甲硝唑耐药率94.4%,克拉霉素、呋喃唑酮耐药率5.6%,羟氨苄青霉素耐药率0。结论 北京地区人群Hp菌株甲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克拉维酸(CLA)降低幽门螺杆菌(Hp)对甲硝唑(MZ)耐药性的体外作用及机制.方法 由胃镜活检标本分离培养11株Hp菌株,通过随机扩增的DNA多态性分析确定菌株为不同来源.应用琼脂稀释法及E-TEST检测CLA与MZ对Hp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应用透射电镜法及青霉素结合蛋白(PBP)竞争性结合抑制实验探讨CLA对Hp的作用机制.结果 在11株不同来源的Hp菌株,1×MIC浓度的CLA可明显改善MZ耐药菌株的MIC值(1.442±0.459比0.376±0.288,P=0.0077),使MZ耐药菌株转变为敏感菌株.CLA可与Hp 30.5×103~33.5×103的PBP结合,使Hp发生球形变、空泡样变,细胞壁破裂及溶菌.结论 CLA在体外可降低Hp对MZ的耐药性,其机制可能与CIA结合PBP进而破坏Hp细胞壁有关.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体外药敏和耐药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幽门螺杆菌 (Hp)根除治疗中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Hp的药敏和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我们采用E test试验对Hp感染率较高的西安地区Hp药敏和耐药问题加以探讨。1.材料和方法 :(1)菌液制备 :将 5 0株Hp临床分离株制成菌悬液 ,使其浊度达到 0 .5麦氏单位 ,并计数为 3× 10 8菌落形成单位 (CFU/ml)。 (2 )E test试剂条 :瑞典ABBiodisk公司产品。 (3)E test试验 :用无菌棉拭子将所制菌液均匀涂布于MHA琼脂平板上 ,待平板干后 ,取试条放置于琼脂表面 (1条 /90mm平皿 ) ,37℃微需氧培养 72h后 ,终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对克拉霉素耐药情况及与23S rRNA基因点突变的关系。方法因上消化道症状进行胃镜检查的189例患者获得胃活检组织,微需氧培养得到坳,提取11例敏感菌和和19例耐药菌的DNA,对23S rRNA基因进行PCR扩增,再对敏感菌和耐药菌的23S rRNA基因进行全基因测序对比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Hp菌株对克拉霉素的耐药率是29.2%;19个对克拉霉素耐药的却菌株中17株出现23S rRNA基因突变,各种突变的比例分别为A→G36.8%、G→A21.5%、C→T15.8%、A→C10.5%和T→C5.3%。11例敏感株及2例耐药株均未发现23S rRNA基因突变。结论克拉霉素耐药的却菌株比较常见,23SrRNA基因的多个不同位点突变均与跏对克拉霉素耐药有关,而A—G和G—A突变是主要的形式。  相似文献   

8.
口腔幽门螺杆菌和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H.pylori)与上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口腔为上消化道入口,有学者提出口腔中亦有H.pylori的生存,并认为口腔H.pylori感染和胃H.pylori感染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口腔H.pylori感染可能是胃内H.pylori根除治疗后复发的一个潜在的再感染源。  相似文献   

9.
口腔幽门螺杆菌和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H.pylori)与上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口腔为上消化道入口,有学者提出口腔中亦有H.pylori的生存,并认为口腔 H.pylori 感染和胃H.pylori 感染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口腔 H.pylori感染可能是胃内H.pylori根除治疗后复发的一个潜在的再感染源。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和胃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胃癌的发病是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诱发胃癌最重要的单一危险因素,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WHO)已将其列为人类胃癌的Ⅰ类致癌原。  相似文献   

11.
1996年,欧洲胃肠病专家提议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一线药物应包括质子泵抑制剂与下列药物如克红霉素、硝咪唑(甲硝唑或替硝唑)和阿莫西林(amoxicillin)中的两种联合应用。治疗效果不明显病例可将这种三联疗法再用一个疗程或采用四联疗法(奥美拉唑加含铋的三联疗法)。不过,鉴于病人对四联疗法的耐受性和顺应性均很低,所以当病人使用三联疗法2~3个疗程后未见效果,即应选择其它治疗法。一些体外研究初步结果显示Hp对利福布丁(利福霉素衍生物)高度敏感,49株Hp的生长达到90%抑制所需的利福布丁最小浓度为00078μg/ml,而…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27kDa外膜蛋白的基因克隆和特性鉴定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背景: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全球人群中感染范围最广的致病菌,现已被公认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并与胃腺癌和胃淋巴瘤的形成密切相关。而H.pylori疫苗可能成为控制这一全球范围感染的有效措施。其研制和开发已成为目前研究热点。目的:探索研制H.pylori疫苗的新途径,对H.pylori27kDa外膜蛋白(OMP27)进行基因克隆和特性鉴定。方法:培养和收集H.pylori菌株NCTC11637,采用酚;氯仿抽提和纯化基因组DNA。分别设计引物P1和P2,并以该基因组DNA为模板,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OMP27基因片段。构建pQE30-OMP27重组表达载体时,pQE30质粒载体和纯化的PCR产物均用限制性内切酶KpnⅠ和HindⅢ双酶切,再用T4DNA连接酶将双酶切后的目的基因片段OMP27重组于pQE30的相应酶切位点之间,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XL1-Blue。挑选转化克隆,提取质粒,并进行KpnⅠ和HindⅢ双酶切和PCR方法鉴定,1%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酶切和PCR扩增结果,经测序分析确认后,筛选出插入目的基因的阳性克隆,命名为pQE30-OMP27,挑取单个含重组质粒pQE30-OMP27的工程菌(XL1-Blue)阳性克隆,进行培养和IPTG诱导表达后,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Western blot进行蛋白表达和抗原性鉴定。结果:该目的基因的PCR产物全长723bp。编码24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约27kDa)。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表明,电泳图谱上显示出1条相对分子量约27kDa的新生蛋白带,占细菌总蛋白的5%,并能与H.pylori感染小鼠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重组H.pyloriOMP27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结论:H.pyloriOMP27有望成为新的H.pylori疫苗候选分子,并可作为抗原用于H.pylori感染患者血清膜蛋白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最常见的慢性感染类型之一。多项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升高血压,而高血压患者也更易受到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可能通过炎症、免疫反应等多种机制影响血压,而高血压可能通过影响维生素D水平来影响幽门螺杆菌的定植。现进一步阐述幽门螺杆菌与高血压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268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进行14C试验,根据检查结果分为HP阳性组(114例)和HP阴性组(159例),每组患者均接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标准治疗方案,分别观察两组患者3个月内心绞痛发生需要入院的情况与一年内心肌梗死发生率。结果:3个月内,两组因心绞痛再入院率无显著差异(χ2=0.76,P〉0.05);一年内HP阳性组心肌梗塞发生率明显高于HP阴性组(5.3%比0.6%,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与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有一定关系,但是具体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居于胃粘膜上皮的幽门螺杆菌(HP),作为非自身免疫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原菌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胃癌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结局。由于慢性胃炎与胃癌的密切关系,引起人们对先前所认识胃癌病因的重新考虑。HP感染与业已认识的饮食、环境、遗传等因素,交织形成了炎症相关的癌发生模式(inflammation-relatedcarciongenesis)。关于HP与胃癌的关系,人们作出了许多研究,希望找到两者之间的因果联系。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索幽门螺杆菌(Hp)与胃癌及其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对住院的经内镜及病理证实的23例胃癌,21例慢性浅表性胃炎及26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冒窦粘膜Hp检测(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及血清Hp-IgG抗体测定(采用ELISA法).结果Hp在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中晚期胃癌的检出率分别为52.4%,88.5%及78.3%.Hp在十二指肠溃疡及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感染率具有明显差异(P<0.01),而Hp在中晚期胃癌及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感染率无差异(P>0.05).胃腺癌的Hp检出率高于印戒细胞癌的Hp检出率(P<0.05).结论①Hp与中晚期胃癌无明显相关性.②胃腺癌患者的Hp检出率较胃印戒细胞癌者的高.  相似文献   

17.
蒋伟伟  陈虹 《肝脏》2014,(11):885-887
幽门螺杆菌(H.pylori,HP)为1983年由澳大利亚学者巴里.马歇尔(Barry J.Marshall)和罗宾.沃伦(J.Robin Warren)发现的一种革兰氏阴性螺旋形致病菌,定植于胃黏膜,人群感染率为20%~90%,不同国家和地区的 HP感染率亦各不相同。HP感染最初仅被认为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生并导致胃癌的重要病因,可是随着对 HP 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临床及实验资料表明,HP 感染与许多胃肠外疾病亦有关联,如慢性心血管疾病、肝脏及胆道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和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等。其中HP与肝癌、肝硬化的关系就是最近的一大研究热点。肝硬化发病原因目前认为主要与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寄生虫、酒精、药物等因素有关,但仍有很大比例肝硬化患者发病原因不明。近年来有研究表明 HP 感染可能与肝硬化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现将 HP 感染与肝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12,他引:9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子,并且是胃腺癌与胃淋巴瘤的诱发因素之一,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将Hp列为Ⅰ类致癌因子Hp的感染率极高,这使得Hp感染,特别是Hp感染与胃癌发生关系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我们在《Medicine》上用Helicobacter pylori和gastric cancer作为关键词检索了1983年至2001年的所有文献,通过审阅文题和摘要,剔除无关文献后获得461篇相关文献,通过阅读筛选出100余篇包含了有用信息的文献,对Hp感染与胃癌发生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20.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报道1994年在福建长乐进行的大规模胃癌防治计划,通过胃镜、血液检查及问卷检查,发现30例胃癌及214例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在各类人群中为67%至94%不等。在年龄36岁至65岁组中,长乐地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明显高于香港,无论是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者或非感染者,胃窦肠上皮化生发现率在长乐都高于香港,在长乐,胃窦肠上皮化生发现率高于胃体肠上皮化生。长乐及香港的Cag-A阳性菌株与各种胃疾病有明显关系,在无症状组中,Cag-A阳性菌株在长乐占72%,明显高于香港的29%。Cag-A阳性菌株与胃炎、粘膜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和胃癌有明显关系。问卷发现多喝茶及多进食蔬菜有保护作用,而抽烟及饮酒人群或进食咸鱼有较多机会形成胃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