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恒温毯保温在重型脑外伤(sTBI)患者血管内低温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血管内低温治疗的sTBI患者112例,根据是否采用36.5 ℃恒温保温毯进行体表保温,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 = 58)和观察组(n = 54)。采用床边寒战评估量表(BSAS)评估患者寒战发生率和级别,记录两组低温治疗中抗寒战药物用量、凝血功能、颅内压,以及治疗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后扩展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E)评分和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寒战发生率和寒战严重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 = 16.212, P < 0.01);观察组抗寒战药物用量少于对照组 ( t > 1.269, P < 0.05)。观察组低温治疗6 h时,高凝状态开始改善,12 h时趋于稳定;对照组低温治疗12 h时,高凝状态开始改善,24 h时趋于稳定。观察组低温治疗6 h后,颅内压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后,GOSE评分和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 t > 1.168, P < 0.05)。 结论 采用恒温毯保温可有效降低sTBI患者血管内低温治疗时寒战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改善高凝血症,降低颅内压,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婉娣 《护理研究》2009,23(9):2479-2480
[目的]观察亚低温脑保护对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5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给予控制血压、脱水、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32℃~35℃亚低温下给予控制血压、脱水、营养脑细胞等治疗。[结果]观察组中19例(67.86%)、对照组11例(39.29%)恢复良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死亡4例(14.29%),对照组中死亡9例(32.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改善颅脑损伤病人神经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将5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28例与对照组26例,对照组在常温下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亚低温组采用亚低温治疗及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亚低温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认为亚低温治疗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锁骨下静脉置管与PICC置管在重型颅脑损伤康复患者使用中的优劣。方法:选取40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PICC置管组)20例和观察组(锁骨下静脉置管组)20例,分别对2组患者家属置管接受率及置管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接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深静脉置管首推锁骨下静脉置管作为长期输液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应用局部亚低温治疗的效果。方法将6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均行常规药物综合治疗。对照组:按常规发热超过38℃给予冰敷;治疗组:早期应用头部冰帽、背部冰毯降温局部亚低温治疗(32-34℃)72h。结果伤后3个月两组患者恢复良好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局部亚低温治疗可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提高其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靳峥 《当代护士》2014,(12):7-9
介绍了血管内降温的治疗原理、病情观察要点及护理重点,指出恒温保温毯与哌替啶、丁螺环酮联合使用能够控制寒战、减少抗寒战药物咪达唑仑的使用,对达到目标温度的时间无影响,并能够稳定地维持目标温度,间歇充气加压泵能够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在临床治疗中提出血管内降温护理形成系统的护理认知和技术要点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亚低温治疗对颅脑损伤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颅脑抢救中心的脑外伤非亚低温治疗40例及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患者40例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补体C3、C4检测。结果随着亚低温治疗时间延长,免疫球蛋白呈下降的趋势(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免疫功能下降(P〈O.05或P〈0.01)。观察组升温后第2天的免疫功能与对照组同时间点免疫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患者免疫功能受亚低温治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32例血管内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内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情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病人32例,均于颅脑损伤后12 h内采用美国的血管内温度控制系统CoolGard 3000进行血管内亚低温治疗,体内核心温度控制在33℃~35℃,持续4d~7d,复温采用每2h升高0.5℃的方法升至正常体温。监测达到目标温度的时间及在达到目标温度后上下波动超过目标温度0.2℃的时间百分率,同时监测生命体征、颅内压(ICP)、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低温期间的不良事件。[结果]病人达到目标温度的时间为124min±29min;维持亚低温过程中有14.5%±5.6%的时间超出目标温度范围;除4例低温前即形成脑疝死亡外,其余病人生命体征较平稳,ICP值随温度下降而降低,降温过程保持稳定,复温后GCS评分较治疗前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未出现与血管内降温系统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血管内低温具有降温速度快、目标温度维持稳定、波动性小以及复温速度容易控制等优点,降温过程中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与病情观察护理是血管内低温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型颅詹损伤患者行亚低温治疗毯面温度与肺炎的关系,同时总结治疗过程中预防肺炎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本院重型颅脑损伤并应用亚低温治疗、且均行气管切开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3组,采用不同的毯面温度对患者进行亚低温治疗。观察3组患者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A、B、C3组肺炎的发生率分别是53.33%、30.00%和23.3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A组肺炎的发生率相对最高。结论毯面温度为(6±2)℃时,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应谨慎采用该毯面温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72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常温组和亚低温组各86例。常温组给予脱水、利尿、止血、抗炎、护脑等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亚低温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亚低温治疗组病死率、重残率均低于常温组,良好率高于常温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便于实行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在亚低温治疗期间做好基础护理、正确使用电脑控温水毯、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颅内压的变化、加强呼吸道的护理,能够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高颅压情况,改善其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人工气道持续氧雾化湿化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持续氧雾化人工气道湿化在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行气管切开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92例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采用持续氧雾化温化法和对照组采用持续滴注湿化法。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气道湿化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痰液黏稠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气道湿化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刺激性咳嗽、痰栓形成、气道黏膜损伤出血、肺部感染)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人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升高,心率、呼吸频率明显减慢(P〈0.05)。[结论]持续氧雾化人工气道湿化能安全、有效地提高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病人的气道湿化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严重程度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45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颅脑损伤组)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标准分为3组,轻型组(13例)、中型组(20例)和重型组(12例);另选择健康成人30例为正常对照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清IL-2、TNF-α的含量,分析颅脑损伤程度与血清IL-2、TNF-α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颅脑损伤组患者血清IL-2、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O.01)。颅脑损伤轻型组血清IL-2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TNF-α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中型组和重型组血清TNF-α、IL-2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轻型组(均P〈0.05);重型组血清TNF-α、IL-2水平均显著高于中型组(均P〈0.05)。颅脑损伤组患者血清IL-2与TNF-α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669,P〈0.05),颅脑损伤患者血清IL-2、TNF-α水平与GCS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r=-0.701,-0.686,P〈O.05)。结论IL-2和TNF-α参与了急性颅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其测定可作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诊断、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亚低温治疗弥漫性脑肿胀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弥漫性脑肿胀的疗效。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6例分为亚低温组25例及对照组21l例,比较两组患者环池形态变化及预后。结果亚低温疗效优于对照组(Z=-2.895,P=0.004),环池形态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弥漫性脑肿胀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呼唤式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呼唤式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对75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按神经外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呼唤式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转清醒时间明显缩短(P〈0.01),转清醒例数明显增多(P〈0.05),家属的满意度提高(P〈0.05),CO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呼唤式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应用,不仅起到很有效的催醒作用,减少了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而且体现了人文关怀,提高了家属的满意度,促进了家属的参与,有利于营造共同参与型医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进行亚低温治疗后的疗效观察,探讨围术期亚低温疗法对此类患者的脑保护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3—8分)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亚低温组患者伤后入手术室行亚低温治疗,脑温控制于32℃~35℃;对照组行常温治疗。治疗过程中观察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和颈静脉血气、电解质变化、颅内(ICP)和脑组织氧分(PbtO2)PEA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对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GOS评分。结果亚低温治疗组患者的脑氧摄取(CEO2)和脑动静脉氧压差(A—VDO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4.89、10、19,P均〈0.05);亚低温治疗组患者的高ICP于术后3、7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79,6.89,P均〈0.05);亚低温治疗纽患者的PbtO2于术后3d起就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11、6.90,P均〈0.05);经GOS预后评分,亚低温治疗组患者中恢复良好67.86%(19/28)与对照组39.28%(11/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2,P〈0.05);死亡率为14.29%(4/28),与对照组32.14%(9/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1,P〈0.05)。结论围术期亚低温治疗能降低脑外伤后升高的ICP,提高PbtO2,具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能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液流变学及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低能量氦氖激光治疗组38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治疗前后及治疗后1个月检测血液流变学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观察低能量氦氖激光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液流变学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进血液粘度增高,血清SOD活力降低且MDA含量增高(P<0.05)。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治疗后激光组合血粘度高低切变值和血浆粘度明显改善(P<0.05),血清SOD活性增高(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液流变学情况,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减轻自由基的损害。  相似文献   

17.
高英丽  朱京慈  王庆军 《护理研究》2006,20(9):2275-2278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大鼠胃黏膜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重型颅脑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A组)、单纯损伤组(B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伤后6h、12h、24h、48h、72h胃黏膜组织及其线粒体内腺苷酸池含量的变化。[结果]B组各时相点胃黏膜组织及其线粒体内三磷酸腺苷(ATP)与总腺苷酸含量显著低于C组(P〈0.05或P〈0.01),胃黏膜组织能荷(EC)无明显变化,胃黏膜线粒体能荷水平在伤后6h、72h显著低于C组(P〈0.05或P〈0.01)。而A组胃黏膜组织及其线粒体内ATP与总腺苷酸含量较B组显著增加(P〈0.05或P〈0.01),胃黏膜线粒体能荷水平在伤后72h较B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可导致胃黏膜组织及其线粒体内能量代谢紊乱,早期肠内营养可能通过有效增加胃黏膜的能量贮备,来实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从而减轻急性胃黏膜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术中保温对预防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低温性寒战的效果。方法 将6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患者随机分为保温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术中不采用任何升温装置,使用室温灌洗液进行膀胱冲洗;保温组患者术中采用输液加温器及充气升温毯加温,选用加温至37℃的灌洗液进行膀胱冲洗。测定术前及术后核心体温,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及发生寒战情况。结果 保温组患者术中体温维持稳定,手术前后体温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患者术中体温显著下降,与术前及保温组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术中出血量2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保温组寒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TURP采用术中保温措施可维持患者体温的恒定,有效降低术中寒战的发生率。同时不会增加术中失血量。  相似文献   

19.
降温毯用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亚低温治疗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粉连  王丽前 《天津护理》2006,14(6):318-319
目的:探讨应用降温毯进行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脑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符合条件的42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病人采用降温毯进行亚低温治疗。对照组病人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亚低温治疗。治疗7天后,比较两组病人GCS评分及意识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病人脑功能及意识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降温毯的使用加强亚低温治疗效果,对维持体温恒定,减轻护士的劳动强度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探讨分别采用冰毯机与常规物理降温措施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高热降温的临床效果观察及护理。方法:收集脑外科2010年1月-2011年1月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冰毯机降温法;对照组采用冰袋、温水擦浴等传统降温方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4h后体温下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24h后降温效果好,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冰毯机降温措施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治疗有较好的疗效,降温效果安全可靠、作用持久而恒定,节省了人力、物力、时间,减轻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解决了常规物理降温效果欠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