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69岁。因"发热、咳嗽伴乏力、胸闷4 d"于2009年9月20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4d感冒,体温39.5℃,伴胸闷、咳嗽、咳白色黏痰。高血压10余年,血压最高180/110 mm Hg(1 mm Hg=0.133 kPa),口服替米沙坦80mg/d。查体:体温37.6℃,血压87/62 mm Hg,心率108/min,呼吸20/min。心左界于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心律齐,  相似文献   

2.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5岁,因"发作性头晕、头痛半年,加重1个月"之主诉入院。患者半年前,头晕、头痛发作时就诊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测右上肢血压180/100mm Hg(1mm Hg=0.133kPa),心率80次/min,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d、吲达帕胺片2.5mg/d"治疗后,血压控制在130/80mm Hg左右,症状消失。治疗1周后,患者上述症状再次发作,血压升高至170/100mm Hg;加量硝苯地平30mg/次,2次/d,血压下  相似文献   

3.
例1男,23岁.腰部疼痛、活动受限4 d,畏寒、寒战、高热1 d入院.体格检查:体温40℃,脉搏96次/min,呼吸22次/min,BP 110/70 mm Hg(1 mm Hg=0.133 kPa).全身皮肤黏膜无出血点、淤点及皮疹,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无异常.  相似文献   

4.
正患者,男性,60岁,以"高血压6年,心悸4d"为主诉入当地医院。现病史:患者于6年前发现高血压,最高血压为180/88mm Hg(1mm Hg=0.133kPa),诊断为高血压。近2年来一直服用美托洛尔25mg/d和厄贝沙坦150 mg/d,血压基本上控制在130~140/70mm Hg,波动不大。近1周血压控制不佳,高时164/86mm Hg,因此到当地医院复诊。当时的心电图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男性,60岁,以"高血压6年,心悸4d"为主诉入当地医院。现病史:患者于6年前发现高血压,最高血压为180/88mm Hg(1mm Hg=0.133kPa),诊断为高血压。近2年来一直服用美托洛尔25mg/d和厄贝沙坦150 mg/d,血压基本上控制在130~140/70mm Hg,波动不大。近1周血压控制不佳,高时164/86mm Hg,因此到当地医院复诊。当时的心电图  相似文献   

6.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0岁,主因"胸闷3 d"入院。患者于3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无明显胸痛,与活动无明显关系,每次发作持续约数小时,无头昏、黑曚、晕厥、腹痛等,可平卧,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既往高血压病史2年(血压最高达180/110 mm Hg,1 mm Hg=0.133 k Pa),服用缬沙坦、非洛地平治疗。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7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50/90 mm Hg。神志清,双肺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尼卡地平对老年人高血压危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老年 (≥ 60岁 )高血压危象患者 92例 ,治疗前平均收缩压 (SBP)2 36± 1 6mm Hg和 /或舒张压 (DBP) 1 2 5± 1 1 mm Hg,以恒速输液泵持续静脉滴注尼卡地平 (佩尔地平 ) ,剂量为 0 .5~ 6μg/ kg/ min,根据血压每 5 min调整剂量 1次 ,每次增加 5μg/ min,直至达到目标血压 1 50~ 1 60 / 1 0 0~ 1 1 0 mm Hg,然后维持此血压水平 1~ 3d。结果 用药后 5min、1 0 min、30min、1 h、2 h的平均血压降至 2 31 / 1 2 5 mm Hg、2 2 6/ 1 2 3 mm Hg、2 1 7/ 1 2 1 mm Hg、2 0 7/ 1 1 8mm Hg、2 0 3/ 1 0 7mm Hg,2 4 h后达最大效应 ,血压平均为1 68± 1 1 / 1 0 0± 9mm Hg,并稳定至用药结束。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尼卡地平治疗老年人高血压危象起效快 ,降压作用平稳 ,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正1病例患者男性,19岁,主因"间断胸闷、气短5 d"入院。患者入院前自觉"感冒"1月,5 d前胸闷、气短,胸痛及背部不适,咳嗽、咳灰痰,头晕,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恶心、呕吐4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发热心悸。查体:血压:125/65 mm Hg(1 mm Hg=0.133k Pa),胸骨压痛(+),心率69次/min,律不齐,心音正常,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剑突下压痛,余未见异常。吸烟史5年,5~6支/d。  相似文献   

9.
正患者,女性,41岁,个体户,以"发现血压升高7年"为主诉于2019年6月入院。入院前7年发现血压升高,非同日多次测血压140/90mm Hg(1mm Hg=0.133kPa),血压最高达170/100 mm Hg,就诊当地医院,诊断高血压,予"缬沙坦80mg 1次/d,吲达帕胺1.5mg 1次/d"控制血压,血压波动于130/80mm Hg左右。平时无阵发性心悸、冷汗、面色苍白,无发热、乏力、腰背酸痛。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45岁,因"解暗红色血便1 d"入院.患者1 d前无明显诱因下解暗红色血便.入院当日下午出现腹痛后又解暗红色血便,量约1 100ml,伴头晕,心悸等症状,急诊入院.体检:体温37.5℃,脉搏90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90/60 mm Hg(1 mm Hg=0.133kPa).  相似文献   

11.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2岁.因"剧烈运动时胸闷3d"于2012年7月13日入院.入院3d前患者于剧烈体育运动时出现胸闷,伴大汗、乏力,休息5 min可缓解,3d内共发作3次.就诊于我院门诊疑诊"劳累型心绞痛",行运动平板试验,采用BRUCE方案,运动中无不适,于运动停止后1 min 50 s出现呼吸困难、乏力,心率、血压下降,心电图可见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及Ⅱ、Ⅲ、aVF、V3~ V6导联ST段压低,心率由146次/min骤降至60次/min,血压由峰值220/77 mm Hg降至95/77 mm Hg.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3 min后患者症状好转,心率稳定于60~ 70次/min,室性期前收缩消失(图1A~D).遂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入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3年,未规律治疗.入院查体:血压130/70 mm Hg,脉搏68次/min,意识清楚,颈静脉无异常充盈,心、肺、腹无明显异常体征,双下肢无水肿.  相似文献   

12.
《中华高血压杂志》2021,29(3):285-291
正患者,女性,41岁,个体户,以"发现血压升高7年"为主诉入院。入院前7年发现血压升高,非同日多次测血压均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血压最高达170/100 mm Hg, 就诊当地医院,诊断"高血压",予"缬沙坦80 mg 1次/d, 吲达帕胺1.5 mg 1次/d"控制血压,血压波动于130/80 mm Hg。平时无阵发性心悸、冷汗、面色苍白,无发热、乏力、腰背酸痛。1年前出现一次手脚发麻,自行缓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50岁.因"胸闷、憋气10 d,加重2 h"于2007年12月2日入院.否认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脏病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7.3℃,脉搏92次/rain,呼吸30次/min,血压125/80 mm Hg(1 mm Hg=0.133 kPa),血氧饱和度为92%.  相似文献   

14.
<正> 1 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女,84岁,因意识不清3 h而入院。患者原有糖尿病服"格列本脲20 mg,1次/d"及腔隙性脑梗死病史。入院体温37℃,脉搏64/min,呼吸18/min,血压154/79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不清,瞳孔直径左5mm,右2 mm,对光反射存在,颈软,心、肺、腹无明显异常,双  相似文献   

15.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4岁,以"发现左侧肾上腺占位病变3d"入院。3d前起夜时碰撞腰部,伴头晕不适,自测血压达210/110mm Hg(1mm Hg=0.133kPa),口服降压药"左旋氨氯地平(施慧达)",血压未见明显改善。随后头晕不适加重,并出现面色苍白、心慌、出汗等,紧急于附近医院就诊,入院时测血压240/120mm Hg,心率140次/min左右,给予静点硝普钠,约1h后血压降至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18岁.四川来京务工40d,因发热、头痛、呕吐5 d,视物不清3 d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8.1℃,脉搏82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45/105 mm Hg(1 mm Hg=0.133 kPa).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36岁,初产妇,孕32周.因上腹胀痛不适1d于2012年2月25日中午入院 体检:T 37.9℃,R 23次/min,P 112次/min,BP 141/86 mm Hg(1 mm Hg =0.133 kPa),SPO296%.  相似文献   

18.
十二指肠间质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指肠间质瘤(GIST)临床少见,现将我院诊治的1例十二指肠间质瘤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70岁。因头晕、乏力5d,腹痛、排黑便1d,于2006年6月入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消化科诊治。查体:体温37.2℃,脉搏101/min,呼吸21/min,血压102/60mm Hg(1mm Hg=0.133kPa)。神志清楚,精神疲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老老年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与动态血压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老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147例,均行动态血压监测及心电图检查.根据静息心率的数值将患者分成4组:RHR≥80次/min为1组,70次/min≤RHR≤79次/min为2组,60次/min≤RHR≤69次/min为3组,50次/min≤RHR≤59次/min为4组.比较四组之间的一般临床资料、常规生化指标和动态血压参数.结果 各组比较:总胆固醇3组>1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1组>其余三组;24h平均DBP 1组(67.11±8.55)mm Hg>3组(61.47±8.34)mm Hg,1组>4组(61.79±7.77)mm Hg;白天平均DBP 1组(67.29±8.95)mm Hg>3组(62.22±8.48)mm Hg,1组>4组(61.53±8.44)mm Hg;白天SBP负荷1组(40.61±32.57)mm Hg>2组(33.16±33.36)mm Hg>3组(23.00±26.26)mm Hg>4组(20.87±27.22)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4h平均DBP、LDL-C为静息心率的影响因素.结论 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静息心率与全天平均DBP、LDL-C有着密切的联系,故在诊疗中应予以重视,以期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及心脑血管病预后.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92岁,因咳嗽、痰中带血4 d于2007年8月4日入院.患者于2007年8月1日始出现咳嗽、咯血痰,有时痰中带血,无发热、呼吸困难、胸痛及盗汗等,未行任何处理.无吸烟史.入院查体:体温36℃,脉搏66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30/70 mm Hg(1 mm Hg=0.133kPa),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浅表淋巴结未及,两肺呼吸音低,心率66次/min,律齐,腹软,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