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重显著减轻之后的体型雕塑是国际整形外科中相对新兴的一个领域,目的是通过手术去除因体积减少而变得冗重松垂的皮肤,重塑身体的曲线.它包括改良的传统腹壁整形术及许多特殊部位的特殊整形方式在内的一系列手术,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探索和实践,已形成了相对比较程序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体重显著减轻之后的体型雕塑是国际整形外科中相对新兴的一个领域,目的是通过手术去除因体积减少而变得冗重松垂的皮肤,重塑身体的曲线.它包括改良的传统腹壁整形术及许多特殊部位的特殊整形方式在内的一系列手术,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探索和实践,已形成了相对比较程序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体重显著减轻之后的体型雕塑是国际整形外科中相对新兴的一个领域,目的是通过手术去除因体积减少而变得冗重松垂的皮肤,重塑身体的曲线.它包括改良的传统腹壁整形术及许多特殊部位的特殊整形方式在内的一系列手术,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探索和实践,已形成了相对比较程序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体重显著减轻之后的体型雕塑是国际整形外科中相对新兴的一个领域,目的是通过手术去除因体积减少而变得冗重松垂的皮肤,重塑身体的曲线.它包括改良的传统腹壁整形术及许多特殊部位的特殊整形方式在内的一系列手术,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探索和实践,已形成了相对比较程序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体重显著减轻之后的体型雕塑是国际整形外科中相对新兴的一个领域,目的是通过手术去除因体积减少而变得冗重松垂的皮肤,重塑身体的曲线.它包括改良的传统腹壁整形术及许多特殊部位的特殊整形方式在内的一系列手术,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探索和实践,已形成了相对比较程序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体重显著减轻之后的体型雕塑是国际整形外科中相对新兴的一个领域,目的是通过手术去除因体积减少而变得冗重松垂的皮肤,重塑身体的曲线.它包括改良的传统腹壁整形术及许多特殊部位的特殊整形方式在内的一系列手术,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探索和实践,已形成了相对比较程序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体重显著减轻之后的体型雕塑是国际整形外科中相对新兴的一个领域,目的是通过手术去除因体积减少而变得冗重松垂的皮肤,重塑身体的曲线.它包括改良的传统腹壁整形术及许多特殊部位的特殊整形方式在内的一系列手术,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探索和实践,已形成了相对比较程序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体重显著减轻之后的体型雕塑是国际整形外科中相对新兴的一个领域,目的是通过手术去除因体积减少而变得冗重松垂的皮肤,重塑身体的曲线.它包括改良的传统腹壁整形术及许多特殊部位的特殊整形方式在内的一系列手术,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探索和实践,已形成了相对比较程序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体重显著减轻之后的体型雕塑是国际整形外科中相对新兴的一个领域,目的是通过手术去除因体积减少而变得冗重松垂的皮肤,重塑身体的曲线.它包括改良的传统腹壁整形术及许多特殊部位的特殊整形方式在内的一系列手术,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探索和实践,已形成了相对比较程序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体重显著减轻之后的体型雕塑是国际整形外科中相对新兴的一个领域,目的是通过手术去除因体积减少而变得冗重松垂的皮肤,重塑身体的曲线.它包括改良的传统腹壁整形术及许多特殊部位的特殊整形方式在内的一系列手术,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探索和实践,已形成了相对比较程序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的单纯性肥胖患者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 LSG)后体重下降程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2年2月我科符合纳入标准的92例LSG资料,其中Ⅰ级肥胖(30≤BMI≤34.9)45例,Ⅱ级肥胖(35≤BMI≤39.9)30例,Ⅲ级肥胖(BMI≥40)17例。比较3组术后6个月多余体重减轻百分比(percentage of excess weight loss,%EWL)。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计算术前BMI与术后1、3、6个月%EWL的相关性。结果 术后1、3、6个月Ⅰ级肥胖%EWL均明显高于Ⅱ级、Ⅲ级肥胖(P<0.05),Ⅱ级肥胖与Ⅲ级肥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BMI与术后1、3、6个月%EWL存在负相关关系(r=-0.265,P=0.011;r=-0.347,P<0.001;r=-0.422,P<0.001)。结论 术前BMI越小,LSG术后体重下降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12.
正常体重与肥胖患者麻醉手术中肺气体交换及P50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硬膜外阻滞下,对40例正常及超标准体重达30%~60%的胆道手术患者术中气体交换、动脉血氧及PSO的变化观察结果发现:正常体重患者除P50外,其它指标无显著变化,肥胖患者之AaDO2、RI、P50、PaO2、SaO2和pH等指标均发生抑制性变化。两组参数对比分析表明,除P50呈平行性改变外,其余参数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0.001)。结果提示肥胖患者术中肺气体交换和动脉血氧合受抑制。 相似文献
13.
14.
15.
肥胖患者腹部手术切口的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腹部手术患者中肥胖者增加,手术切口易发生皮F脂肪液化并发感,增加患者痛苦,延长住院日数。如何处理好肥胖病人的腹部手术切口,值得重视。我们采用皮下脂肪浅层不缝合加橡皮片引流弹性腹带包扎腹部的方法,处理切口取得较好效果。资料与方法1996年10月~1997年12月,我组收治腹部手术的肥胖患者58例,男23例,女35例,年龄30~65岁。皮下脂肪层厚度4~10cm,平均7cm。手术类型不限,患者均无心肺及内分泌疾患。腹部直切口,长度10~18cm。随机分为二组:A组30例,切口用上述方法处理;B组28例,切口按常规分层缝合,未置引流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行急诊腹腔镜手术的肥胖患者提供麻醉用药建议,以期达最佳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08年4月行腹腔镜手术的急腹症肥胖患者42例,分析麻醉用药的种类、拔管时间、苏醒时间等指标,并与普通患者比较。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入住麻醉恢复室时间均比普通组长。结论联合麻醉用药(阿曲库铵、瑞芬太尼、七氟醚、丙泊酚等),能达良好麻醉状态,并提高麻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肥胖患者腹部手术切口引流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智勇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4,13(10):798-798
选择 2 0例肥胖患者 ,切口采用置细硅胶管于脂肪深层 ,另戳孔引流 ,疏松缝合脂肪层的方法(引流组 ) ,并与 1 8例传统方法处理的切口 (对照组 )进行比较。结果示引流组 7~ 9d拆线 ,均甲级愈合 ,平均住院 8d ;对照组 7例 (38.9% )切口皮下脂肪液化 ,其中 3例感染 ,4例行再次缝合 ,每天换药 ,时间半个月至 1个月 ,平均住院 1 8.5d。提示肥胖患者腹部手术切口应用引流管置于脂肪深层有效可行 ,有利于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校正体重设置肥胖患者全身麻醉机械通气潮气量的可行性.方法 肥胖患者60例,拟全麻下择期手术,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3组(n=20):实际体重潮气量组(A组)、理想体重潮气量组(I组)和校正体重潮气量组(C组).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根据相应体重水平,按8 ml/kg设置机械通气初始潮气量,呼吸频率15次/min.于机械通气开始后10min记录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1at)和气道阻力(Raw),机械通气30 min时采集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记录PaO2、PaCO2及患者需调整潮气量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A组比较,I组和C组PaCO2升高,Ppeak、Pplat、Raw降低(P<0.01);与I组比较,C组PaCO2降低,Ppeak、Pplat、Raw升高(P<0.01或0.05);患者需调整潮气量的发生率,C组为0,而A组(95%)和I组(80%)明显升高(P<0.01).结论 肺功能正常的肥胖患者全身麻醉机械通气时,根据校正体重8 ml/kg设置潮气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Christian S. Meyhoff MD PhD JФrgen Lund MD Morten T. Jenstrup MD Casper Claudius MD PhD Anne M. Scrensen MD PhD JФrgen Viby-Mogensen MD DMSc Lars S. Rasmussen MD PhD DMSc 肖洁译 王祥瑞校 《麻醉与镇痛》2011,(4):62-67
背景 对于肥胖患者,药代动力学参数显示,应按照患者的理想体重计算罗库溴铵给药剂量,但此方法却可能延长罗库溴铵起效时间或不能满足插管条件.本研究按不同的校正体重将患者分成3组,并分别按照校正体重计算罗库溴铵给药剂量,比较3组中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插管条件和药物持续时间.方法将51例择期行腹腔镜胃束带减容术和胃转流术的肥胖...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手术末期瑞芬太尼逐级撤药减轻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至12月在本院择期行颈椎手术的患者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20~55岁,BMI 18.5~24 kg/m~2,ASAⅡ或Ⅲ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逐级撤药组(G组)和立即撤药组(A组),每组40例。患者入室后进行常规监测,所有患者均行静脉麻醉,静脉泵注丙泊酚6~8 mg·kg~(-1)·h~(-1)和瑞芬太尼0.08~0.20μg·kg~(-1)·min~(-1),在手术结束时,G组瑞芬太尼持续泵入,每5分钟泵入量减少麻醉维持量的三分之一,于术后15 min停止泵入;A组在术后立即停止瑞芬太尼的泵入。在麻醉诱导前和术后1、2、6、24 h进行机械痛阈值测定,记录术后1、2、6、24 h的VAS评分,以及患者术后0~1、1~2、2~6、6~24 h时段舒芬太尼用量,记录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低血压和寒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麻醉诱导前比较,术后1、2 h A组患者机械痛阈值明显降低(P0.05),G组患者不同时点机械痛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 h G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术后0~1、1~2 h G组患者舒芬太尼用量明显低于A组(P0.05),且术后PACU舒芬太尼追加次数明显少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术后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低血压、寒战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末期瑞芬太尼逐级撤药可以减轻颈椎手术患者术后痛觉过敏,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感,并减少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