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与红细胞天然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 5 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采用免疫粘附酵母菌花环法和肿瘤红细胞花环试验测定其红细胞CR1活性。结果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与正常人相比 ,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 (RBC C3bRR)、红细胞粘附肿瘤花环率 (RBC TRR)明显降低 (P <0 .0 5 ) ,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 (RBC ICR)明显增高 (P <0 .0 5 )。结论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属继发性低下 ,红细胞免疫可能参与了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发生 ,加强红细胞天然免疫功能对于防治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杨平  李电波  王晓玲 《吉林医学》2012,33(27):5839-584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试验组1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与对照组60例健康体检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RBC-C3bRR、RFE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RBC-ICR、RFIR高于对照组(P<0.05,P<0.01);Hp阳性组RBC-C3bRR明显低于Hp阴性组(P<0.05),RBC-ECR明显高于Hp阴性组(P<0.05),RFER、RFIF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患者根除治疗前、后红细胞免疫功能对比发现治疗后RBC-ICR明显低于根除前。结论:Hp的感染可能是消化性溃疡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生活方式对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影响。方法:将5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制酸、抗炎、抗Hp治疗,治疗组要求保持较好生活方式,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生活方式不作要求,观察溃疡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的十二指肠溃疡愈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较好生活方式在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Hp感染时有更好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志  何明顺 《重庆医学》2013,42(5):520-522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联合溃愈颗粒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口服雷贝拉唑联合溃愈颗粒治疗,对照组口服雷贝拉唑治疗。观察治疗结束时临床症状和治疗结束4周后的Hp根除率、溃疡愈合率及随访半年和1年时的溃疡复发率及Hp再感染率。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症状缓解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6.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组症状完全缓解天数(3.5±1.2)d少于对照组(8.1±2.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Hp根除率分别为96.49%和91.38%;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8.25%和9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随访半年Hp再感染率分别为5.56%和17.31%,溃疡复发率分别为3.7%和15.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Hp再感染率分别为11.76%和28%,溃疡复发率分别为7.84%和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溃愈颗粒能够快速缓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临床症状和减少其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朱博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127-129
目的分析胃铋镁颗粒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清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接受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接受胃铋镁颗粒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Hp根除率、溃疡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p根除率为92.68%,高于对照组的6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溃疡复发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胃铋镁颗粒联合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Hp根除率,减少溃疡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及手术治疗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经纤支镜检查病理证实为肺癌而未手术的肺癌患者以及25例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肺癌患者行红细胞免疫功能检测、35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比较患者手术组、未手术组与对照组RBC免疫功能;且患者组以TNM分期、围术期分层比较。结果:手术组与未手术组相比,前者RBCC3b受体花环率、自然肿瘤RBC花环试验(NTER)显著高于后者(P<0.01),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RBCC3b受体花环促进率(RFER)、患者肿瘤RBC花环,如直向肿瘤RBC花环率(DTER)、促肿瘤RBC花环率(ETER)、协同肿瘤RBC花环率(ATER)均高于后者(P<0.05),与正常对照无差异(P>0.05);RBCC3b受体花环抑制率(RFIR)低于后者(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癌患者RBC免疫功能低下,机体红细胞免疫功能状态与肿瘤组织负荷密切相关;手术可加剧这种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对尿毒症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红细胞受体花环率(E—C3bRR)测定尿毒症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观察HD对尿毒症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尿毒症患者的E-C3bRR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尿毒症患者经HD治疗2月后,其E-C3bRR明显升高(P<0.01)。结论:HD可改善红细胞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张兵兵 《中外医疗》2013,(18):98-99
目的探讨采用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该院从2011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10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中的患者口服雷内拉唑10mg/次,雷尼替丁枸橼酸铋350mg/次,阿莫西林1000mg/次,呋喃唑酮100mg/次对照组患者口服奥美拉唑20mg/次,阿莫西林1000mg/次,克拉霉素500mg/次。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Hp根除率、溃疡愈合率以及溃疡复发和再感染率。结果在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溃疡愈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Hp根除率、溃疡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采用四联疗法具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9.
张会弟 《安徽医学》2014,(11):1560-1562
目的探析雷贝拉唑的四联4日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的根除率及在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治疗方面的效果。方法自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随机抽取我院患有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08例患者,按随机分配与自愿的原则将其平均分为A、B两组。A组用雷贝拉唑的四联4日疗法治疗;B组则采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与呋喃唑酮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用药结束后,A组Hp根除患者占96.30%,B组占77.78%,A组远高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比例为9.26%,B组为35.19%,A组低于B组(P<0.05)。随访结果,A组的溃疡复发率与Hp再感染率分别为3.70%、7.41%,均低于B组的16.67%、22.22%(P<0.05)。结论雷贝拉唑的四联4日疗法在Hp的根除及在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治疗方面具有用药时间短、高效、不良反应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将83例胃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埃索美拉唑三联组(A组,n=46)和奥美拉唑三联组(B组,n=37),分别给予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为主的三联疗法,疗程结束后4周复查胃镜并检测Hp,观察两组患者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愈合率和Hp的根除率,同时于用药第1,2,3,7d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并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法对两组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结果80例患者完成试验,埃索美拉唑三联组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愈合率为90.9%(40/44),Hp根除率为84.1%(37/44);奥美拉唑三联组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愈合率为88.9%(32/36),Hp根除率为80.6%(29/36)。经比较两组溃疡愈合率和Hp根除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第1天和第2天症状缓解率分别为38.6%和63.6%,高于B组的13.9%和36.1%(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55%和5.56%。结论从药物经济学角度看,在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中,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较佳。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肾炎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测定了33例慢性肾炎病人的红细胞免疫功能,证明慢性肾炎红细胞免疫活性低于正常人。这种红细胞免疫功能异常与BUN和肾性贫血无关。  相似文献   

12.
大蒜素对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试验(RC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试验(RICR)、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花环试验(TRCR)检测30例肿瘤患者服用大蒜素前、后1、2、3月及30例正常对照组的红细胞免疫功能。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检测30例肿瘤患者服用大蒜素前、后1、2、3月及30例正常对照组的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结果:肿瘤患者服用大蒜素前,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及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花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服用大蒜素后,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接近或高于对照组。结论:大蒜素能提高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带状疱疹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红细胞酵母菌花结试验检测了32例带状疱疹患者的红细胞免疫粘附活性。结果显示:疾病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7.76±1.76%)较对照组(9.46±l.73%)明显降低(P<0.01),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9.92±1.99%)较对照组(4.71±2.28%)明显增高(P<0.01)。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探讨其与易感染性的可能关系.方法采用郭峰改良花环法检测了23例多发性骨髓瘤及20例正常人的红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结果多发性骨髓瘤组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并与多发性骨髓瘤贫血程度呈正相关(r=0.78,P<0.01);与M蛋白量元相关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免疫复合物花环率(ICR)及血清RBC-C3bRR抑制率(RFIR)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RBC-C3bRR促进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1).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可能为其易发生感染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治疗褥疮高效、简便的方法。方法褥疮患者106例,其中Ⅱ°33例、Ⅲ°41例、Ⅳ°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隔日创面敷磺胺嘧啶锌软膏,对照组隔日创面外敷磺胺嘧啶银软膏,观察两组4wk治愈率,并记录治疗时间。以u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4wk治愈率,以t检验比较两组痊愈患者的治疗时间。结果4wk治愈率:Ⅱ°观察组及对照组均为100.0%;Ⅲ°观察组95.0%,对照组57.1%(P<0.01);Ⅳ°观察组68.8%,对照组25.0%(P<0.05)。痊愈患者的治疗时间:Ⅱ°观察组12.2±6.9d,对照组17.9±6.8d(P<0.05);Ⅲ°观察组15.3±6.9d,对照组31.9±17.9d(P<0.01);Ⅳ°观察组25.8±15.9d;对照组41.3±17.6d(P<0.05)。结论外用磺胺嘧啶锌软膏治疗褥疮与磺胺嘧啶锌比较疗效高,疗程短。  相似文献   

16.
奥美拉唑对十二指肠溃疡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玮  陈新霞 《中国全科医学》2005,8(24):2062-2063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对十二指肠溃疡(DU)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十二指肠溃疡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治疗前42例DU患儿与对照组比较CD3^+、CD8^+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CD4^+、CD4^+/CD8^+与对照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治疗后治疗组CD4^+、CD4^+/CD8^+比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奥美拉唑能恢复儿童DU异常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李颢 《中国全科医学》2005,8(8):620-622
目的观察肝病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RNIAF)变化及红细胞膜CR1分子数量表达与肝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30名健康体检者(G组)和确诊的28例急性肝炎患者(A组)、32例慢性肝炎患者(B组)、18例肝硬化患者(C组)、11例肝癌患者(D组)、16例重型肝炎患者(E组)的RNIAF、红细胞膜CR1分子数量表达、血清胆碱酯酶(CHE)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观察各组肝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RNAIF、CR1、CHE、PTA的变化.结果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重型肝炎组患者的RNIAF及CR1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者(F值分别为17.79、17.28,P均<0.01),而以重型肝炎为著(q值分别为12.57、12.06,P均<0.05).肝病病情好转者,其RNIAF逐渐回升;病情无好转或恶化者,RNIAF逐渐下降,其敏感性高于CR1、CHE及PTA(P>0.05).结论 RNIAF是肝脏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重要参考指标,对临床判断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胃炎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方法 :对 83例慢性胃炎患者 ,采用免疫粘附酵母菌花环法测其红细胞CR1活性 ,采用免疫粘附促进因子 (RFER)百分率及抑制因子 (RFIR)百分率试验测定其血清中红细胞免疫粘附调节因子。结果 :慢性胃炎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红细胞C3 b受体花环 (RBC C3 bRR)率、RFER百分率降低 (P <0 .0 1,P <0 .0 5 ) ,红细胞免疫复合物 (RBC ICR)花环率与RFIR百分率增高 (P <0 .0 5 ,P <0 .0 1) ;治疗后RBC C3 bRR ,RBC ICR ,RFER ,RFIR分别为 (17.2 1± 2 .91) ,(6 .6 2± 1.36 ) ,(81.32± 5 .6 3)和 (2 8.11± 3.11) ,除RFIR外均有明显恢复。慢性胃炎组HP阳性者RBC C3 bRR低于HP阴性患者 ,RBC ICR高于HP阴性患者。结论 :慢性胃炎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HP的感染可能是导致其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