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种质是影响中药材产量与质量的重要因素,良种选育是中药材生产中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对栝楼种质资源与良种选育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与概括,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中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物技术是当今世界生命科学领域中最活跃和最具前途的新技术,最近二十几年来,该技术在农业、医药、环境、工业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而在药用植物方面的应用还处于初始阶段。随着开发利用天然药物的趋势日益增强,有限资源大量消耗,而且由于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致使生态平衡失调,有些药用植物丧失了合适的生存环境,减弱了资源的再生能力,许多种类趋于衰退或濒临灭绝,一些优良种质正在消失或解体,造成资源的下降和枯竭。一方面是需求量增大,而另一方面是资源量减少。因此,只有对种质资源进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砂仁种质资源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种类资源、产地分布、种内变异及组织培养等方面综述了砂仁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建议今后加强砂仁种质的收集、整理及鉴定、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4.
黄芩种质资源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从研究目的、本草考证、分布范围、生态环境和生物学特征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黄芩在种质资源方面的研究情况。我国黄芩种质资源丰富,但不同品种(种质)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研究较少,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黄芩种质资源及其相互关系,对药用黄芩的引种栽培、资源保护和选种育种具有重要意义。关  相似文献   

5.
黄芩种质资源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研究目的、本草考证、分布范围、生态环境和生物学特征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黄芩在种质资源方面的研究情况。我国黄芩种质资源丰富,但不同品种(种质)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研究较少,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黄芩种质资源及其相互关系,对药用黄芩的引种栽培、资源保护和选种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黄芪种质资源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介绍了黄芪的资源分布、环境影响因素、生物学特性、新品种培育等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探讨了黄芪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及当前中国黄芪种质资源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思路:加强黄芪植物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保存以及综合评价研究;引进新技术新方法,开展分子生物学及优良种质选育和保护研究。  相似文献   

7.
生物技术在中药资源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世界民族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中药作为中医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随着人类疾病谱的改变与国际社会“回归自然”潮流的涌起,其用量逐年加大,许多品种供不应求、自然资源濒临灭绝。大力开展中药资源研究,对于保护与保存现有资源、寻找和开发新资源等以达到可持续利用的目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生物技术作为一种综合了生命科学与多种现代科学理论与研究手段的高新技术,在中药资源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分子标记技术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刚  曹佩  韦学敏  韩建萍 《中国现代中药》2019,21(11):1435-1444
分子标记技术以其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分析结果准确可靠等优点,已被广泛用于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相关研究中。本文主要介绍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简单重复序列(SSR)、单核苷酸多态性(SNP)、DNA条形码等分子标记的技术原理及其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鉴定、道地性研究、遗传多样性研究、资源保护、遗传图谱构建及品质和抗性育种等方面的相关应用,以促进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9.
药用党参种质资源研究与开发利用概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我国药用党参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具有药食两用的重要价值。作者综述了药用党参种质资源研究及其开发利用的现状,认为药用党参资源调查、收集、整理、评价及进一步的良种选育工作亟待进行;药用党参的开发应充分利用非正品党参资源,综合开发党参的地上部分,通过组织培养物获得有效成分可为党参的开发提供新药源。  相似文献   

10.
我国薏苡属植物种质资源研究概况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高微微  赵杨景  何春年 《中草药》2006,37(2):293-295
薏苡属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具有重要的药用及食用价值。现对我国近20年来薏苡种质资源的分类、收集、整理、分布变化及相关的遗传、种质鉴定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由于经济和环境变化等原因,我国薏苡的分布地区发生很大变化,野生资源急剧减少,迫切需要加强收集、整理和保护工作,并尽快对现有种质资源进行品质、抗病、抗逆性等方面的鉴定与评价,以加速优异种质生产上的应用。另外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命名也应统一。  相似文献   

11.
DNA分子标记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荣  陈君 《世界科学技术》2006,8(5):58-62,66
本文介绍了目前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中主要应用的RFLP、RAPD、AFLP、ISSR等DNA分子标记的基本原理与特点。综述了DNA分子标记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鉴定、亲缘关系和分类研究、遗传多样性评价等方面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DNA分子标记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目前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中主要应用的RFLP、RAPD、AFLP、ISSR等DNA分子标记的基本原理与特点。综述了DNA分子标记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鉴定、亲缘关系和分类研究、遗传多样性评价等方面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生物技术在长春花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陈敏  廖志华  孙敏  罗学 《中草药》2001,32(1):78-81
长春花为重要的抗癌药用植物,对细胞组织培养,Ti和Ri质粒遗传化等生物技术在长春花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并对长春花的开发利用和长春花生物磁的工业化生产存在问题和前景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生物技术在药用真菌资源开发与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选围  陈文强  邓百万  王智  彭浩  林娟 《中草药》2005,36(3):451-455
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中医药科学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药用真菌是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综述了我国药用真菌资源的现状和开发利用概况;真菌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基本内容及其在药用真菌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中的应用。讨论了生物技术在传统药用真菌生产、地道药用真菌培育及选种鉴定、利用基因工程和细胞培养技术高效表达和生产天然活性成分或转基因真菌以及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提高真菌代谢产物的含量、生物技术在药物筛选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植物生物技术在中草药资源开发及鉴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技术是当今国际上重要的高技术领域,生物技术已渗透到农林牧渔业,医药卫生业[1],轻工食品业等诸多方面。生物技术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组织培养、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微生物工程等。我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医药史的国家,而今中医中药理论已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所应用。中草药中,80%为野生资源,但由于盲目采挖,不仅野生资源日益减少,而且严重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人工栽培面临品质退化、农药污染和种子带病等问题,市场上中药品种混淆、以假乱真现象严重,人们期望用现代科学技术解决这些问题。由于中草药大…  相似文献   

16.
孙洪波  刘越  冯金朝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0):1388-1393
青蒿素是从中药青蒿中提取的治疗疟疾的最有效药物,但在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很低.作者从以下3个方面概述了生物技术在青蒿中的应用研究:一是通过DNA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应用于青蒿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为高青蒿素含量优良品种的快速选育提供分子生物学基础;二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提高青蒿素的含量;在青蒿中过表达青蒿素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基因;抑制与青蒿素生物合成竞争相同底物的酶基因的表达,直接或间接的提高青蒿素的含量;三是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在宿主内生产青蒿素的前体或青蒿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近年来生物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讨在基因、分子、细胞、整体水平建立动物模型用于中医药理论及中药复方研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生物技术在药用石斛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杨显志  邵华  周成  张玲琪  魏蓉城 《中草药》2002,33(2):173-175
石斛具有极大的药用价值,在临床上及中药复方中被广泛应用。但是石斛药源一直处于紧张状态,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综述了组织培养、遗传转化、菌根技术等生物技术在药用石斛研究中的应用,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9.
生物技术在微生物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在微生物药物研究中所使用的生物技术和方法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