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冠脉宁注射液为主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心源性休克的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予冠脉宁注射液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予西医常规疗法.结果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冠脉宁注射液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AMI早期心源性休克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和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实验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尿量、脉率、血压的变化上,实验组的改善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心源性休克的疗效。方法:将6年来诊治的72例心源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西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表现(体内重要脏器微循环灌注状态的具体体现),血压变化。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心源性休克疗效佳,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且减少了西药诸多之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法。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的尿量、血压、脉率以及厥脱症状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总有效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曾海  郭道群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7):1087-1088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8例,两组病例均采用西医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参附注射液,首次60ml静脉注射,后予5ml/h维持泵入;24h为1疗程,一般观察1-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休克症状的变化及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改变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在血压、心率、尿量的改善方面亦优于对照组.结论 参附注射液能明显改善休克的相关症状、指标,减少西药的不良反应,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休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人中穴对休克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为人中穴主治提供依据。方法将80例休克患者随机分成2组,西医组4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组4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同时针刺人中穴辅助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生命体征的改变,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组心率及血压改善情况优于西医组,有效率和显效率均明显高于西医组(P均<0.05),而且针刺辅助治疗对于轻中度休克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重度休克。结论针刺人中穴辅助治疗休克具有显著而肯定的临床效果,能及时有效地改善休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对于轻中度休克的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9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西药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7%,P0.05;治疗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休宁煎剂联合西药治疗心源性休克临床疗效。方法:将心源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休克抢救;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抗休宁煎剂,50mL,日3次口服或鼻饲,观察生命体征及多巴胺用量、时间。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多巴胺用量及时间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抗休宁煎剂联合西药治疗心源性休克有较好疗效,可以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手段治疗休克危重症。  相似文献   

9.
石存忠  刘新桥 《光明中医》2011,26(7):1402-1403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治疗心源性休克疗效。方法 36例心源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参附注射液治疗组18例和常规药物对照组18例。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h、2h、6h后心率、血压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一周心率、血压、左心室射血分数变化情况以及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参附注射液治疗组与常规药物对照组比较,在升血压、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及缓解临床症状方面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减慢心率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治疗心源性休克升压作用缓和、持久;能够加速病人休克症状的缓解并提高病人近期心功能;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进一步确定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手段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对在我院治疗的49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按照患者自主选择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27例,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对照组22例,单用西医治疗方法。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尿量和脉率的变化,根据文中诊断标准,分别计算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统计学方法检验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平均血压(57.33 mmHg±9.13 mmHg)-(91.16 mmHg±11.65 mmHg),平均尿量756.12 ml±71.88ml,平均脉率95.45次/min±18.78次/min,有效率为85.19%,与对照组(有效率为63.64%)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喜炎平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予喜炎平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在心律、血压及尿量方面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本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感染性休克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伴心源性休克的疗效。方法:1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两组均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破格救心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病死率。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伴心源性休克效果较好,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梅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7):821-822
目的 评估参麦注射液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作用时间和安全性。方法 将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参麦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参麦组加用参麦注射液静滴。结果 参麦组血压、心率及心功能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参麦注射液有提高休克患者血压的作用,且升压作用缓和、持久,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34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心源性休克的疗效 ,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的治疗意义。选择 6 8例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病例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予常规西药加用参麦注射液 ;对照组只予西药治疗。结果 ,1个疗程后 ,休克纠正程度及心功能改善程度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相似文献   

15.
米志勇  李永新  张代碧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0):1621-1621,1647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疗效、作用时间及安全性.方法 将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5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静滴;比较患者入科时的基本情况、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两组患者短期内(治疗前、治疗0.5、1、2、6h)心率、血压情况及治疗2周后心率、血压、心功能、死亡率,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左室收缩功能,包括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血压、心率及心功能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黄芪注射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李平  刘八一  傅进艺 《陕西中医》2012,(11):1513-1514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在血压、心率、尿量方面均较对照组优。结论:联合血栓通的中西医结合方案在治疗感染性休克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休克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并休克的5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参附桂枝汤,72 h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血压变化和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改善证候积分和血压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明显高于对照组61.5%(P<0.05).结论:加服加味参附桂枝汤配合西医常规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休克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黄芪注射液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作用时间和安全性.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5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黄芪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黄芪组加用黄芪注射液静滴.统计比较患者入科时的基本情况、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短期内(治疗前、0.5h、1h、2h、6h)心率、血压情况及2周后心率、血压、心功能、死亡率.同时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治疗前及2周后左室收缩功能,包括收缩末期容积(ESV)、舒张末期容积(EDV)和射血分数(EF)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黄芪组血压、心率及心功能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黄芪注射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李伟华  李振兴  李聪 《新中医》2016,48(9):12-13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5天。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24h尿量、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2组24h尿量、MAP、心率均较前明显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可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患者24h尿量、MAP及心率,提高临床有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联合西医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西医治疗,研究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辩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脉率和尿量等均明显优于治疗前,而研究组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