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肺通气/灌注显像与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栓塞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通气/灌注(V/Q)显像与CT肺动脉造影(CTPA)在肺栓塞(P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93例肺栓塞患者分为两组(大面积、次大面积肺栓塞组和非大面积肺栓塞组),分别对全体患者、不同分组患者肺V/Q显像与CTPA的诊断价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肺V/Q显像与CTPA总检出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非大面积肺栓塞组中肺V/Q显像检出率高于CTPA(P〈0.05);在大面积、次大面积肺栓塞组中CTPA检出率高于肺V/Q显像(P〈0.05)。结论CTPA与肺V/Q显像诊断肺栓塞各有优缺点,应将两种诊断技术优势互补,才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准确的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核素肺通气/灌注(V/Q)显像在肺动脉栓塞(P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总结40例核素肺灌注/通气显像与肺动脉造影(CPA)诊断PE的对照研究。结果:31例患者V/Q显像示不相匹配的肺叶、肺段或多发亚肺段的放射性分布稀疏或缺损,提示为PE,其中肺动脉造影证实30例为PE,1例多发大动脉炎;9例患者的V/Q显像为相匹配的肺叶、肺段或多发亚肺段的稀疏或缺损,提示不是PE,与肺动脉造影结果一致。核素V/Q显像诊断PE的灵敏度为100%(30/30例),特异性为90.0%(9/10例),准确性为97.5%(39/40例)。结论:多数PE患者通过核素肺V/Q显像可以作出明确诊断,少数肺V/Q显像与临床表现不符的患者需行肺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3.
肺通气/灌注显像与CT肺动脉造影在肺栓塞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V/Q)显像与多层螺旋肺动脉造影(CTPA)在肺栓塞(PT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40例临床确诊为次大面积和非大面积PTE患者的肺V/Q显像与CTPA,比较二者诊断PTE的阳性率。结果40例PTE患者中,CTPA诊断PTE阳性率为55.0%(22/40),肺V/Q显像阳性率为97.5%(39/40),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肺V/Q显像与CTPA诊断PIE各有优缺点,肺V/Q显像的敏感性高于CTPA,二者互补可提高PTE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为参照,评价320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 23例可疑PE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和320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进行检测,并以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为诊断标准,评估320排螺旋CT肺动脉造诊断肺动脉栓塞临床价值。结果 23例患者460个有效肺段中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显示128个肺段出现V/Q失衡,320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显示124个肺段动脉血管充盈缺损。以NLVPS为参考,320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的敏感性为0.95(95%CI:0.89-0.98),特异性为0.96(95%CI:0.94-0.98),阳性似然比为26.33(95%CI:14.71-47.12),阴性似然比为0.06(95%CI:0.03-0.11),诊断优势比为475.06(95%CI:179.99-1253.91)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8。结论 320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可作为肺动脉栓塞的无创快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肺血管成像(SCTPA)联合核素肺通气/灌注(V/Q)扫描检查在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PT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青岛市立医院呼吸科92例疑似急性PTE患者进行SCTPA、核素肺V/Q扫描以及相关检查,评价SCTPA、肺V/Q扫描以及联合检查对PTE的诊断价值。结果92例疑似PTE患者中,确诊肺栓塞者35例。SCTPA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922,肺V/Q扫描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4,联合检查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3,明显高于肺V/Q扫描(Z=2.05,P<0.05)。结论SCTPA联合肺V/Q扫描可提高对急性PTE的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的肺动脉造影(SCTPA)和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V/Q)显像二者结合,在肺栓塞(PE)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高度怀疑肺栓塞的患者,在就诊24~36h内做SCTPA和V/Q显像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SCTPA对检出段以上PE有明显优势,V/Q显像在检出亚段PE上有优势,二者均为无创检查,相互结合,同时发挥了核素肺V/Q显像高敏感度和SCTPA高特异性的优势,可减少误诊及漏诊,准确评价病情,在临床工作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结论SCTPA和V/Q显像检查相结合有望代替肺动脉造影(PA),使得PE诊断迈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7.
肺栓塞时肺灌注显像与肺动脉造影对比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肺栓塞 (PE)动物模型的建立 ,评价肺灌注显像对肺栓塞诊断及疗效观察中的价值。方法 :计算机随机编号 ,取中国实验用小型猪 8头 ,平均体重 16 1± 1 4kg ;建立模型前均行肺灌注显像及选择性肺动脉造影 (CPA) ,取自体猪血 2~ 5ml制血栓 ,通过右心导管将栓子加压注入肺动脉 ;建立PE模型。建立模型后及溶栓治疗后均行肺灌注显像及CPA ,前后采集条件一致。结果 :8头猪造模前CPA均正常 ,肺灌注显像 1例左肺放射性分布不均 ,肺灌注显像特异性 87 5 % (1 8)。 7例存活的模型猪 ,5例造模成功 ,2例不明显 ;以单侧肺观察 ,肺灌注显像与肺动脉造影对比 ,肺灌注显像诊断PE灵敏度 10 0 % ,准确率 90 %。 1例肺动脉造影正常 ,肺灌注显像为亚肺段栓塞 ,与尸检肉眼病理所见一致 ,溶栓后恢复正常血流灌注 ;如果以溶栓治疗有效为标准则准确率增至 10 0 %。溶栓疗效观察肺灌注显像与肺动脉造影二者结果一致。 1例CPA溶通 ,肺灌注显像部分改善 ,尸检证实为部分坏死、实变。结论 :肺灌注显像诊断PE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与肉眼病理所见完全吻合。可作为肺动脉造影前的筛选 ,及临床疗效观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核素肺灌注显像与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核素肺灌注显像与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EBCT)的对比分析,初步探讨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和规律,以及肺动脉血管阻塞与血流灌注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方法2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24h内先后接受核素肺灌注显像和EBCT肺血管增强造影。逐个肺段对比EBCT所显示的肺动脉阻塞与肺灌注显像所显示的肺血流灌注的情况。结果多数(81.7%)肺动脉完全闭塞型病变对应相应肺段的灌注完全缺失,血流灌注分布与非完全闭塞型病变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非完全闭塞型病变中,多级肺动脉病变对应灌注完全缺失的比例较高(60.0%),多级肺动脉病变与单级肺动脉病变相比,血流灌注亦有明显的差异(P<0.05)。而不同类型的非完全闭塞型病变所对应的血流灌注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不同形式的血管阻塞所造成的血流灌注变化的不同,是EBCT与肺灌注显像存在差别的主要原因之一,肺栓塞的血管阻塞和灌注受损是相互联系又有所不同的两个方面,肺灌注显像和EBCT结合应用能够使肺栓塞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更加全面准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选择性肺动脉造影与核素肺灌注 通气扫描在肺栓塞诊断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3例肺栓塞选择性肺动脉造影与核素肺灌注 通气扫描显像。结果 :2 3例选择性肺动脉造影与核素肺灌注 通气扫描显像结果比较 ,肺血管堵塞≥ 8支以上者 ,二者相关性达 10 0 % ;<8支者二者相关性为 90 5 %。 7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患者 ,经肺动脉造影证实为肺栓塞。结论 :选择性肺动脉造影是临床肺栓塞诊断和病变定位的可靠依据 ,而核素肺灌注 通气扫描显像检查则是目前临床诊断肺栓塞的有价值的无创性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中国循环杂志》2015,(6)
目的:与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肺动脉造影(CTPA)比较,探讨双源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49例疑似肺栓塞患者进行DEPI扫描,最终19例CTPA确诊肺栓塞的患者纳入研究。以80 k V的数据得到CTPA图像,采用肺灌注成像软件(Lung PBV)后处理得到DEPI图像,以肺段为单位观察CTPA图像上肺栓塞的位置、类型,DEPI图像上肺灌注缺损的位置及形态,并对两者的类型进行相关性分析,计算CTPA与DEPI诊断肺栓塞的一致性,并对不一致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380个肺段,CTPA检出162个肺段有肺栓塞,DEPI检出155个肺段有灌注缺损或降低,部分型肺栓塞主要为斑点状、斑片状灌注缺损或无缺损,完全型肺栓塞则以段或亚段分布的灌注缺损为主,两者存在相关性(χ2=305.5,P=0.000)。CTPA与DEPI诊断肺栓塞的符合率为83.42%,KAPPA系数值为0.659。结论:DEPI的表现与CTPA上肺栓塞的程度及类型有关,两者联合有助于肺栓塞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双源CT肺动脉造影与双能量肺灌注成像诊断急性肺栓塞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源CT扫描时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结合CT肺动脉造影(CTPA)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0月至2010年3月急性肺栓塞患者12例,应用双源CT进行平扫加增强扫描,先行CTPA,再用双能量扫描模式行肺灌注扫描,得出肺灌注图像及两种能量状态的融合图像,将CTPA上所示段及亚段肺血管内充盈缺损的位置、数目、类型与DEPI中肺灌注位置、数目、形态进行对比。结果当段、亚段肺血管为完全充盈缺损时,相应的肺灌注图像主要是肺段或亚段分布的灌注缺损,分别占84.4%(16支血管,7例)和63.6%(7支血管,5例)。而当部分充盈缺损时,肺灌注图像以不均匀灌注缺损为主,16%表现为无灌注缺损;相反,4个肺段区显示灌注缺损,而CTPA未见异常。结论双源CT肺灌注成像表现与CTPA上肺动脉栓塞程度、部位有关,两者联合有助于提高急性肺栓塞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对16例肺动脉栓塞(PE)患者行螺旋CT肺动脉造影(SCTPA),其中行单层SCTPA10例,显示155支肺动脉分支,栓塞78支;行多层SCTPA6例,显示164支肺动脉分支,栓塞62支。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包括:中心型充盈缺损19支。偏心型充盈缺损51支,附壁血栓47支,完全阻塞型充盈缺损23支;间接征象为肺纹理稀疏10例,肺动脉高压4例,胸腔积液5例,肺梗死灶21个。证实SCTPA快速、安全、有效、无创,尤其是多层SCTPA可替代肺动脉造影成为诊断PE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价值及溶栓效果的价值。方法对65例临床确诊或高度怀疑急性肺栓塞、病程在2周以内的患者,进行肺通气/灌注显像检查,对具备溶栓指征者实行静脉溶栓治疗,对所有诊断为肺栓塞的患者均进行抗凝治疗,于治疗后15-30d复查肺灌注显像。结果在65例患者中,高度可能性肺栓塞患者45例,中度可能性患者12例,低度可能性患者8例。对30例具备溶栓指征且无溶栓禁忌证的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随诊肺灌注显像显示51例患者的肺灌注有改善,其中高度可能性肺栓塞患者41例,中度可能性患者9例,低度可能性患者1例,另14例无变化。结论肺通气/灌注显像是诊断急性肺栓塞判断治疗效果的一种无创、安全、可靠、可重复的检查方法,可作为急性肺栓塞患者常规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64排与25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老年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于我院CT室检查的肺动脉栓塞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于发病3d内行256层螺旋CT及64排CT肺动脉造影检查.比较两种检查设备对肺动脉栓塞的检出率、图像质量、扫描时间及造影剂剂量.结果 30例患者中,两种检查设备对肺动脉栓塞的显示率均为100%.其中,23例患者为多发栓塞,包括双侧多发16例,右侧多发4例,左侧多发3例.256层CT图像信噪比及图像噪声比与64排CT图像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56层CT平均有效射线剂量为(4.86±1.74) mSv,平均扫描时间为(3.35±1.56)s,均明显低于64排CT,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肺动脉栓塞的检查中,256层螺旋CT与64排螺旋CT相比,能够显著缩短扫描时间,降低放射剂量,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肺灌注显像和肺动脉造影对大动脉炎患者的肺动脉病变的诊断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大颗粒聚合人血清白蛋白(99Tcm-MAA)肺灌注显像和肺动脉造影诊断大动脉炎患者的肺动脉病变的能力.方法对21例(女性19例,男性2例)经临床确诊的大动脉炎患者的99Tcm-MAA肺灌注显像和肺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肺动脉造影证实有肺动脉受累的患者,肺灌注显像均不正常;在肺动脉造影正常的10例患者中,8例肺灌注显像正常,另外2例肺灌注显像提示有灌注受损.因此,从对大动脉炎患者的肺动脉受累的检出上看,肺灌注显像和肺动脉造影总的诊断符合率为90.5%(19/21,Kappa值= 0.81, P〈 0.0001).在对受累肺段的检出上(狭窄和闭塞性病变),肺灌注显像和肺动脉造影总的诊断符合率为87.5%(331/378,Kappa值 = 0.74, P〈 0.0001).结论对于大动脉炎患者的肺动脉病变的诊断,99Tcm-MAA肺灌注显像和肺动脉造影有良好的诊断符合率.肺灌注显像可以作为大动脉炎患者的肺动脉病变的一种无创性筛选检查. 相似文献
16.
王铁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28(9):581-583
核素肺通气/灌注(V/Q)显像是无创性诊断PTE的重要方法,主要用于筛查临床疑诊为PTE的患者。单纯肺血流灌注显像,对PTE诊断的敏感性高,但亦存在假阳性;如果与肺通气显像或X线胸片相结合,可明显降低假阳性率,使诊断的准确率达87%-95%。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与核素肺灌注/通气(V/Q)显像对肺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4例疑似PE患者的肺V/Q显像和CTPA结果进行比较,比较两者对PE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CTPA诊断PE的检出率、敏感性、特异性明显高于V/Q显像(81.2%vs 57.8%,87.5%vs 71.2%,74.6%vs 69%,均P<0.01)。结论核素肺V/Q显像相比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于PE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是PE影像学诊断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8.
戴汝平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28(9):580-581
CT肺动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pulmonary arteriography,CTPA)是由外周浅静脉快速注入碘造影剂,造影剂经腔静脉回流,以首次通过的方式使肺动脉显影,通过CT扫描而成像的方法。CTPA通常应用螺旋CT机(spiral CT,SCT)或电子束CT机(electron beam CT,EBCT)进行扫描。由于CTPA检出肺栓塞敏感性与特异性可达95%,多数学者认为,CTPA可以作为急性PTE临床一线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指各种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临床上将有明确创伤或手术诱因的PE归纳为严重创伤或手术后PE[1]。众所周知,创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深静脉血栓栓塞(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多系统损伤的患者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的双源CT扫描方法,以便更直接准确地显示肺动脉血栓栓塞的部位、形态。方法13例临床上疑诊肺动脉栓塞,后经双源CT确诊的患者,采用先常规平扫,后经肘静脉注入对比剂快速薄层扫描,并通过工作站三维重建技术对肺动脉主干及分支进行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等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满意图像,显示肺动脉血栓栓塞累及血管共74支,其中发生在肺动脉主干4支,肺叶动脉22支,肺段动脉血栓者31支,亚肺段及亚亚段肺动脉血栓者17支。栓子表现肺动脉主干或分支腔内充盈缺损。结论双源CT肺动脉造影是一种快速地诊断肺动脉栓塞无创、安全、准确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