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观察Wistar大鼠正常孕期不同阶段甲状腺功能及自身抗体的变化规律.方法 SPF/VAF级健康成年雌性Wistar大鼠64只,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孕早期组、孕中期组、孕晚期组,每组各16只.后3组雌鼠与雄鼠合笼成功交配后,分别于孕7d、14d、20 d对雌鼠采用代谢笼收集尿液、股动脉放血处死,对照组与孕中期组同批处理.采用过硫酸铵消化-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碘浓度,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总T3、总T4、游离T3、游离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甲状腺球蛋白(Tg)、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结果 4组间尿碘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98,P >0.05).孕早期组总T3水平高于对照组,而孕中期组、孕晚期组总T3水平低于孕早期组(F =3.775,P<0.05).与对照组相比,孕早期组总T4水平升高,而孕中期组及孕晚期组水平依次降低(P<0.05).游离T3、游离T4水平有随孕期延长而逐渐下降的趋势,且孕中期组、孕晚期组与其余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34.718,41.715,P均<0.01).游离T3/游离T4比值随孕期延长逐渐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孕早期组、孕中期组、孕晚期组TSH水平依次升高,且孕中期组、孕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101,P<0.01).Tg、TgAb、TPOAb水平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Wistar大鼠甲状腺功能在孕期不同阶段存在动态变化,与人体孕期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大鼠孕期未显示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明显改变,提示大鼠有可能用于人类孕期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人数日益增加。相对于非老年群体,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更多,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血栓和出血风险更大,因此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冠心病介入治疗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本文回顾了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相关进展,并提出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工作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早期积极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恢复有效的心肌再灌注是降低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病死率、改善预后的关键。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是降低STEMI患者病死率最有效的方法。然而我国诊断为STEMI的患者中只有约30%接受了急诊PCI治疗,如果以我国每年心肌梗死发病率50/10万估算,全国只有不到10%的STEMI患者接受了急诊PCI治疗。另一方面,由于患者自身及医疗急救体系等各种原因导致急诊PCI效率低下,北京 相似文献
5.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9,(6)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4岁。因"发作性胸痛1个月"于2017年11月7日入住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吸烟史40年,平均20支/d。半个月前体力活动时出现胸痛,可放射至左前臂,休息20 min或含化硝酸甘油后症状可逐渐缓解。就诊外 相似文献
6.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造影无复流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s,PCI)冠状动脉(冠脉 )造影无复流现象的相关因素。方法 自 1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10月 ,回顾性分析 4 97例急诊PCI病人的临床和冠脉造影资料 ,冠脉造影无复流病人 5 8例 ,由其余的 4 39例急诊PCI冠脉前向血流TIMI 3级的病人中随机抽取 6 0例 ,为正常血流组。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无复流的相关因素。结果 无复流的发生率为 12 6 %。单因素分析表明 :糖尿病、症状开始到再灌注的时间、梗死前心绞痛、Kil lip心功能分级、Q波计数、室壁运动积分差异有显著性。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 :症状开始到再灌注的时间、梗死前心绞痛、Killip心功能分级、Q波计数是无复流的相关因素。结论 大面积心肌坏死、严重的心肌损害、心功能不全和症状开始到再灌注的时间长 ,可能会促使无复流的形成 ;梗死前心绞痛可能减少无复流的发生。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无复流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1 美国的观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包括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和冠状动脉支架。它们在治疗冠状动脉狭窄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手术技术的进步 (尤其是冠状动脉支架 )有利于取得早期和长期的治疗效果。虽然金属支架与气囊扩张相比可减少 50%的术后再狭窄(经血管造影证明),但支架中再狭窄的发生率为15% ~30%,限制了PCI的长期效果。再狭窄的机制很复杂,包括平滑肌的增殖和移动,细胞外基质形成,血栓形成,弹力压和负性再塑作用等。尤其是支架紧贴的动脉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形成大多由炎症所介导。正因为有炎症,术前测定炎症标志物就有…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无复流的防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5%~50%的患者发生无复流现象,即心外膜冠状动脉灌注良好,而心肌灌注不良。无复流是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短期和长期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素,其可能的发病机制包括:远端栓塞;缺血性损伤;再灌注损伤;冠状动脉微循环损伤的易感性。部分患者发生无复流后可自发逆转,这提示即使不能有效预防,亦可进行有效的治疗。一些生化标志物和临床因素可独立预测无复流,一些治疗措施可有效防治无复流,如在支架置入前进行血栓抽吸不仅可预防远端栓塞,而且还可改善心肌灌注和临床结果。然而,不同患者发生无复流的机制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个体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支架内再狭窄(ISR)是影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远期疗效与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中药因其多效性和安全性,可降低ISR发生率。该文介绍中药干预ISR的基础实验和临床前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低血压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一般情况的调查表与PCI术后的低血压状况的记录表来对160例PCI病人术后的血压状况与影响的因素加以收集,选择分析单因素与Logistic回归分析对PCI术后低血压的影响因素加以探究。结果160例病人中,42例出现了低血压,发生率是26.25%。Logistic回归的分析结果显示,PCI术后病人出现低血压危险的因素包括术后血流的分级与术后应用替罗非班,防护的因素包含胸痛至梗死有关的动脉(IRA)开通的时间与右冠状动脉的病变(P<0.05)。结论PCI术后容易出现低血压并发症,多个方面因素对其造成影响,医护人员需对危险的因素有效加以管控,预防在PCI术后出现低血压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主要涉及药物和介入治疗两个方面。及时有效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迅速开通阻塞的冠状动脉、挽救濒死心肌,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病死率和病残率。现就有关急性心肌梗死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 总结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经验。方法 回顾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冠心病中心和结构性心脏病一病房在2020年10月1日至2023年3月5日TAVR术后再次行PCI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PCI相关数据。结果 共纳入8例TAVR术后接受PCI的患者,年龄66~84岁,其中男3例(3/8),7例(7/8)患者置入自膨胀瓣膜,1例(1/8)患者置入球囊扩张瓣膜。2例(2/8)患者在TAVR术前即发现冠状动脉严重病变,先行TAVR纠正心力衰竭后择期再行PCI;其余6例(6/8)在TAVR时冠状动脉均为临界病变,在TAVR术后7~55个月因冠状动脉病变明显加重行PCI。5例(5/8)患者临床表现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例(3/8)表现为心绞痛。PCI靶血管均为左侧冠状动脉,以左前降支为主;6例(6/8)PCI路径为右桡动脉,2例(2/8)为股动脉。6例(6/8)患者选用Judikins left指引导管,2例(2/8)选用EBU指引导管。患者均成功完成PCI,原位病变置入支架,支架内再狭窄病变应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其中3例患者使用Gu... 相似文献
15.
罗军萍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6):887-888
目的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经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经急诊PCI术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观察和护理,并选择高素质、丰富实践经验的护士照顾患者。结果总好转率为93.10%。结论采用适当的护理措施、严密观察可以提高此类患者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6,(1)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72岁,主因发作性胸痛2 h余入院。查体:血压133/86 mm Hg(1 mm Hg=0.133 kPa),急性病容,表情痛苦,被动体位,查体欠合作,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率61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广泛前壁导联ST-T改变。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双肺背侧弧形高密度影,考虑坠积效应,前上纵隔高密度影,胸腺来源病变,建议增强进一步检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少量心包积液。初步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血后适应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43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后适应组(25例)在行PCI时于血流开通即刻接受后适应治疗,对照组(18例)接受常规PCI.2组患者均于PCI后定时取静脉血测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入院时和术后24 h取静脉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入院时和术后2 h行心电图检查,术后第7天行心脏超声和SPECT静息心肌灌注显像.结果:后适应组CK-MB峰值低于对照组[(280.7±120.0)∶(374.9±146.8)U/L,P<0.05],其CK-MB曲线下面积也较对照组小[(6 125±2 136)∶(8 643±3 779)%,P<0.05].入院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2组无明显差异[(5.0±2.8)∶(4.8±2.2)mg/L,P>0.05],但术后24 h后适应组该浓度低于对照组[(6.1±4.8)∶( 9.6±5.0)mg/L,P<0.05].后适应组术后2 h ST段完全回落者较对照组多(88%∶55.6%,P<0.05),术后第7天后适应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55.04±11.23%∶47.81±7.78%,P<0.05),而室壁运动计分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1.27±0.22∶1.44±0.30,P<0.05).SPECT半定量分析显示术后第7天时后适应组心肌缺血面积、心肌坏死面积和坏死缺血比分别为(27±15)%、(14±11)%、(46±29)%,对照组分别为(37±14)%、(25±11)%、(67±20)%,2组比较,分别为P<0.05、P<0.01、P<0.05.结论:急诊PCI中运用缺血后适应处理能改善心肌灌注,减轻炎症反应,减少心肌坏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病人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分析.
方法2002年1月~2003年6月作者共完成PCI 66例,男性56例,女性10例,年龄:36~77(58.4±10.1)岁.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20例,稳定性心绞痛9例.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瘘(coronary artery fistula,CAF)是一种较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与心腔或大血管之间存在异常交通的畸形[1]。此类患者既往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近年随着介入治疗的发展,经导管介入治疗的例数逐年增多。我院心血管内科2004年5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37例CAF患者,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