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1994年始,本院中医骨伤科开始招收新加坡硕士研究生后,1997、2000、2003、2004年又多次招收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地硕士研究生。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适应于这些来自东盟国家的研究生,必须进行合理的教学改革。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工具,教材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保障。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笔者认为有必要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和抓紧东盟中医骨伤科研究生的教材建设,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和地区要求的中医骨伤科人才。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带给我们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新的世纪里,医学的很多分支都在突飞猛进地发展。与西医骨科学的飞速发展相比,中医骨伤科学的发展显得有些滞后。如何更快地振兴和繁荣中医骨伤科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关键是要解决好以下三点。1保持中医特色,发挥中医骨伤专科优势中医治疗骨关节损伤和疾病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6世纪的甲骨文中就有关于骨折的描述。《内经》论述的“肾主骨”、“肝主筋”、“脾主肌肉”,以及“气伤痛”、“形伤肿”等学说,奠定了中医骨伤科学的理论基础。公元4世纪,葛洪在《肘后救卒方》中首…  相似文献   

3.
周学龙  韦坚  韦贵康  谢冰 《中医正骨》2006,18(11):72-73
我院在招收的来自东盟国家(以新加坡为主)中医骨伤科硕士研究生方面已有8年的历史,由于受到不同国情、文化背景、知识结构及培养目标影响,决定了东盟中医骨伤科研究生在临床教学中不能参照国内同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实施研究生临床教学质量规范化、系统化,才能保证教学质量,促进中医药教育在国际稳定、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调查师生及用人单位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包括“教师对学校实践教学条件的满意度”“学生提早接触临床的重要性”“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等,分析发现,用人单位对中医骨伤科学专业人才专业的能力要求较高,但现阶段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较为薄弱,对就业方向认识不足,导致意向就业与实际就业存在差距。为了提高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提高学生对临床实践技能和就业方向的认识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2,(10):F0002-F0002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石氏伤科医学中心”,建有全国名老中医石印玉传承工作室、上海市石印玉名中医学术经验研究工作室,骨伤科是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同时也是教育部“中医骨伤科学”国家重点学科,在慢性筋骨病损临床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一定的学术特色和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6.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2,(8):F0002-F0002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石氏伤科医学中心”,建有全国名老中医石印玉传承工作室、上海市石印玉名中医学术经验研究工作室,骨伤科是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同时也是教育部“中医骨伤科学”国家重点学科,在慢性筋骨病损临床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一定的学术特色和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7.
为继续推动世界各国中医骨伤科的发展,加强学术交流,不断提高骨伤科学术水平,团结世界中医骨伤科同道,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将于2006年11月10~12日在中国福建省厦门市举行第二次年会(10日全天报到)。会议主题为:①中医骨伤科在世界各地的最新发展;②中医骨伤科临床、科研、教学等方面的回顾与进展;③中医骨伤科的标准化研究等。文稿要求需提交800字以内中、英文摘要(包括文题、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6年11月将以增刊形式出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年会”专刊,有意者请…  相似文献   

8.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2,(7):F0002-F0002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石氏伤科医学中心”,建有全国名老中医石印玉传承工作室、上海市石印玉名中医学术经验研究工作室,骨伤科是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同时也是教育部“中医骨伤科学”国家重点学科,在慢性筋骨病损临床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一定的学术特色和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9.
《中医正骨》2006,18(5):12-12
为继续推动世界各国中医骨伤科的发展,加强学术交流,不断提高骨伤科学术水平,团结世界中医骨伤科同道,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将于2006年11月在中国福建省厦门市举行第二次年会。会议主题为:①中医骨伤科在世界各地的最新发展;②中医骨伤科临床、科研、教学等方面的回顾与进展;③中医骨伤科的标准化研究等。现开始征文:文稿要求需提交800字以内中、英文摘要,摘要按结构式要求书写,包括文题、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6年11月将以增刊形式出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年会”专…  相似文献   

10.
方坚  邓晋丰 《新中医》2006,38(3):14-15
邓晋丰是广东省中医院中医骨伤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全国第三批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现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委员会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委员会理事。邓教授从事中医骨伤科临床工作4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对骨伤科疑难病的诊治有较深造诣,运用中医理论诊治颈椎病有独到见解,在“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理论基础上,提出“不松则痛、不顺则痛、不动则痛”的见解,并制定相应治法。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颈椎病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医骨伤科是一门防治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学科。古属“疡医”范畴,又称中医正骨、伤科、接骨、跌打等。中医骨伤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各族人民长期与损伤及筋骨疾患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具有丰富的学术内容和卓著的医疗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医逐渐走出国门,中医骨伤科在海内外影响亦日益增大。  相似文献   

12.
张鹏  施杞  王拥军 《中医杂志》2012,53(9):795-796
在应用中医学经典的取象比类法对“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与“肾藏精”、“肾主骨”等生理功能之间联系解释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对中医骨伤科的指导意义.提出“肾主脊柱,脊柱病从肾辨证论治”的脊柱整体论,有助于现代中医骨伤科研思路拓展.  相似文献   

13.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2):F0002-F0002
龙华医院骨伤科创建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第一任主任已故全国著名中医骨伤科专家石筱山先生是闻名海内外的中医学家、骨伤科大师;科副主任吴诚德教授是著名的武术伤科奠基人王子平先生的传人。四十余年来,秉承石氏伤科“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的传统和王氏伤科“手法与练功相结合”的特色,在历任主任杨子良、赵光复、侯宝兴的带领下,发挥原有中医优势,同时引进先进技术,积极开展各利,手术治疗,长期以来形成了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特点,在社会上及全国中医系统中有着良好的声誉。  相似文献   

14.
发刊词     
中医骨伤科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建国以来,特别是开放改革的近十四年,中医骨伤科学事业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怀。广大中医骨伤科同道共同努力,在中医骨伤科临床、教学、科研等方面都取得丰硕成果。全国建立了十余所骨伤科研究基地、每年都有科研成果受到卫生部的嘉奖;各中医院校相继创办了骨伤科专业、培养了新生力量;在临床实践中培养和锻炼了一批优秀的骨伤科人才,中医骨伤科学事业方兴未艾,有着潜在的发展优势。随着中医骨伤科学事业的发展,人才队伍不断壮大,迫切需要有一个增进学术交流的园地,为了顺应全国中医骨伤科发展的新  相似文献   

15.
伤痛熏洗散在骨伤科临床运用的体会湖南省石门县中医院(415300)孙绍裘李久桂主题词@伤痛熏洗散/治疗应用熏洗中医骨伤科疾病/治疗熏洗法是骨伤科外治法中的常用方法,古称“淋拓”、“淋渫”、“淋洗”、“淋浴”,是将药物置于锅中或盆中加水煮沸后熏洗患处。...  相似文献   

16.
稿约     
1本刊是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学术刊物。其宗旨是振兴中华骨伤科事业,促进中医骨伤科的发展与繁荣,交流学术经验,传递骨伤科最新信息,反映骨伤科研究动态及国内外发展状况,推动中医骨伤科工作的深入开展。2本刊是广大从事医药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者发表学术见解,报道科研成果,推广临床经验的学术论坛。本刊辟有: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药物研究、临床报道、经验交流、学科建设、文献综述、名医方技、短篇报道、学者论坛等栏目。新开“专家论坛”,“硕士、博士论坛”,“专病论坛”,欢迎大家投稿。3来稿要求:3.1文题:要求简洁、醒目,反映…  相似文献   

17.
周昭辉 《湖南中医杂志》2010,26(2):47-47,71
孙达武老师出身于中医世家,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伤科专家,主任医师,教授,湖南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曾任湖南省中医骨伤科学会主任委员,运用中医正骨手法临床治疗四肢闭合性骨折,疗效显著,孙老师常说“手法治疗骨折是中医骨伤科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中医药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总结了中医骨伤在临床工作中的优势,横向比较了中医和西医的差异,探讨了中医骨伤科在传承、创新方面的内容,以期提出一种利于中医骨伤科发展的思维模式,为进一步完善中医骨伤科管理体系提供参考,为构建完善的中医骨伤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医病名规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有关部门已公布了中医病名的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提出,“基于中医骨伤科界在建国以来从教学到临床逐步形成的共识”,“中医骨伤...  相似文献   

20.
刘柏龄(1927-),男,汉族,吉林扶余人,出身于中医世家,随叔父刘秉衡老中医学习,尽得家传。1956年毕业于吉林省中医学校。现任长春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国家500位名老中医之一,全国第一、二、三批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美国国际中医药学院授予荣誉博士学位。兼任中华骨伤医学会终身荣誉会长、世界中医骨科联合会资深主席、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顾问,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教育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美国世界骨伤专家协会副主席,美国世界健康组织协会常务理事,《中医正骨》杂志顾问,《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客座研究员,中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吉林省高级卫生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暨学位委员会委员等。刘教授从医60余年,长期致力于骨伤疑难病的研究,取得科研成果9项。主持研发“骨质增生丸”、“风湿福音丸”、“健骨宝胶囊”、“壮骨伸筋胶囊”、“接骨续筋片”、“复肢胶丸”、“汉热垫”和“药炷灸”等。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编《中医骨伤科各家学说》、《中医骨伤科学》等著作18部。曾多次应邀赴美国、新加坡、德国、法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及中国香港等地区讲学、考察,大力弘扬中国传统医学,对中医学走向世界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