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临床资料产妇28岁,身高160 cm,体质量80 kg,孕期无头晕、心悸、阴道流血、妊高症和糖尿病史,于2016年1月21日13∶30入院时行常规检查。检查结果示:体温36.8℃,心率76次/min,血压127/74 mm Hg(1 mm Hg=0.133 k Pa);胎儿偏大,胎心率约130次/min。入院诊断:孕1产0,孕41+6周,头位待产。医师交代自然分娩风险,产妇及其家属强烈要求自然分娩,给予产妇普贝生引产。17∶25,产妇出现不归律宫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因“车祸后腹部疼痛4 h”入遂宁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查体:心率为124次/min,呼吸为20次/min,血压为74/46 mm Hg(1 mm Hg=0.133 k Pa),Sp O2为97%。嗜睡状,可遵嘱,对答尚切题。全身见散在瘀斑,以腹部及双大腿为著。导尿见鲜红色尿液流出。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为28.9×10^(9)/L,血红蛋白为115 g/L,中性粒细胞比例为86.2%。  相似文献   

3.
一、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5岁,民航波音777飞行员,飞行时间13 200 h.主诉间断头痛、头晕1年,加重1个月.常于劳累、情绪激动后加重,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查体血压140/95 mm Hg(1 mm Hg=0.133 kPa),脉搏82次/min,心律齐,心脏各瓣膜听诊无杂音.心肺查体无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示ST-T改变,次极量运动试验阳性.冠状动脉CT示冠状动脉起源无异常,前降支近段钙化及非钙化斑块,管腔狭窄15%;回旋支近段非钙化斑块,管腔狭窄10%;右冠状动脉管腔未见明显狭窄斑块.  相似文献   

4.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59岁。因“右上腹胀痛,伴右肩背部放射痛、皮肤、巩膜黄染、食欲不振1月余”于2022年4月1日入院,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查体:体温36.6℃,脉搏8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47/89 mm Hg(1 mm Hg=0.133 k Pa)。既往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3年。完善相关检查和术前准备,4月29日局麻下行钇-90[90Y]树脂微球治疗。5月3日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   

5.
一、临床资料 例1,男性,38岁,歼教-5飞行员,飞行时间2200 h.因头昏反复发作,测血压156/82 mm Hg(1 mm Hg=0.133 kPa),口服依那普利片10 mg,2次/d,硝苯地平缓释片10 mg,1次/d,治疗1个多月效果不好,门诊以高血压病收入院.追问病史近期体重减轻约2 kg,感无力.无怕热、多汗、烦躁等.既往身体健康,父母无高血压病史.查体: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身高173 cm,体重72 kg,血压158/82 mm Hg.皮肤湿润.突眼征(一),甲状腺不肿大,无血管杂音和双手震颤.心率78次/min,律齐,未闻及心脏杂音.无肠鸣音亢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定量评估64层螺旋CT(MSCT)与DSA2种成像方法显示冠状动脉狭窄及支架内再狭窄的能力和可靠性。方法应用心脏动态体模,设定心率为0、50、70、90次/min,对内径3mm的模拟冠状动脉(内设25%、50%、75%3段狭窄)及内径4mm的模拟带支架冠状动脉(支架段内设50%、75%2段狭窄)分别进行MSCT与DSA成像,将MSCT与DSA对应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MSCT对25%、50%、75%3段狭窄的平均测量值为(30.0±1.4)%、(49.5±1.3)%、(72.9±3.9)%(P值分别为0.005、0.531、0.369);DSA分别为(24.8±2.0)%、(48.2±2.1)%、(75.3±2.4)%(P值分别为0.883、0.180、0.796)。(2)MSCT图像伪影随心率增快而增加,心率≥70次/min影响变明显;DSA不受心率影响,所有心率下都可清晰地显示狭窄程度,无伪影。(3)MSCT与DSA测量血管狭窄程度有较好的相关性(r=0.995,P=0.000)。(4)MSCT可同时显示支架及支架内狭窄,但显示支架内狭窄能力有限,对50%狭窄分别显示为(46.4±4.5)%(心率为0)和(43.6±5.7)%(心率为50次/min),与标准值(5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SA可清晰显示支架内狭窄,但不能很好显示支架形态。结论(1)MSCT与DSA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结果可靠,MSCT受心率的影响大,时间分辨率有待提高,作为排除性诊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MSCT对于支架内再狭窄的判断尚有一定局限性,但在管径较粗和低心率条件下评价支架内再狭窄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66岁,因发现右肺癌、经γ刀治疗后1个月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4℃,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80man Hg(1mm Hg=0.133kPa)。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的介入腔内治疗。 方法收集37例LEASO患者,共进行40次手术,处理病变血管56支,其中狭窄病变39处(39/56,69.64%),闭塞病变17处(17/56,30.36%),其中髂动脉病变19处(19/56,33.93%),股动脉病变30处(30/56,53.57%),胫动脉病变7处(7/56,12.50%)。 结果支架植入6处,球囊成形(PTA)9处,PTA+支架植入38处,手术成功率为94.64%(53/56),术后30天内无死亡病例。手术成功病例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术前踝肱指数(ABI)为0.35±0.05,术后明显升高(0.73±0.14,P<0.01)。 结论介入腔内治疗LEASO成功率高,安全可靠,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患者 男,16岁.因头痛、发热4 d伴烦躁、恐水1 d入院.曾到外院就诊,经治疗后病情无好转,遂转入我院.入院体检:体温39℃,脉搏100 次/min,血压100/70 mm Hg(1 mm Hg=0.133 kPa),呼吸22 次/min.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2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先行血管造影,然后根据血管狭窄情况,选择合适自膨式支架跨过狭窄部位,将支架送至预想的位置释放,覆盖狭窄部位。结果治疗狭窄动脉21支,狭窄程度均明显改善,狭窄程度由原来的(78.94±12.8)%下降至(3.19±3.04)%,无死亡病例,术后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围术期无并发症。随访1~12个月,颈动脉超声检查治疗血管无再狭窄。结论只要适应证选择正确,围术期处理得当,血管内支架成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不仅临床效果好,而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病例女,44岁,体重55 kg,拟在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术前检查ASAⅡ级。于中午12∶00入室,常规监测无创血压110/65 mm Hg,心率105次/min,脉搏血氧饱和度97%,心电监测有频发二、三联律,患者本人及家属均坚持手术。静注咪达唑仑2 mg、利多卡因1 mg/kg,并以200 mg+0.9%Na Cl 500 ml维持,心率60~70次/min,偶发室早,血压105~110/60~65 mm Hg。13:00开始静脉诱导,舒芬太尼  相似文献   

12.
临床资料 患者,女,58岁.因“突发性持续性胸痛1h”就诊,既往有高血压史,无吸烟、肥胖、糖尿病史,无早发冠状动脉(冠脉)疾病家族史.查体:心率79次/min,血压150/80 mmHg.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前臂动静脉内瘘术狭窄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及方法。方法 5例患者中4例经患侧肱动脉穿刺、1例经右侧股动脉穿刺,行前臂动脉DSA检查及动静脉内瘘术狭窄血管内球囊成形术(PTA)。结果 5例狭窄程度达到90%~98%,范围4~9cm,血管内球囊成形术后狭窄程度改善到10%以下,技术成功率达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前臂动静脉内瘘术狭窄血管内球囊成形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67岁,因下腹部疼痛伴腹围增大2个月就诊.自发病来,患者体质量减轻3 kg,纳差,大小便正常;既往体健,无外伤及手术史;体格检查:血压120/75 mm Hg(1mm Hg=0.133 kPa),体温36.5℃,呼吸20次/min,脉搏85次/min,心肺听诊正常,腹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减弱,双下肢无水肿,外阴及阴道正常,宫颈光滑,宫体及双侧附件扪诊欠清.  相似文献   

15.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5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伴咳嗽、咳痰,少量白色黏性痰液,无痰中带血,于当地医院检查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占位、右侧胸腔积液,给予抗炎治疗后疗效不佳,就诊于北部战区总医院。查体:体温37. 9℃,脉搏116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50/88 mm Hg(1 mm Hg=0. 133 k Pa),白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利用多普勒微探头在血管内多普勒超声(IVDS)测定血流速度的可能性。方法利用一直径为0.3mm的多普勒微探头,先对40例常规脑血管造影的45条不同血管进行插管及波形记录研究,再利用IVDS对14例股-动脉狭窄进行经皮血管成形术(PTA)前后血流速度的对比研究。结果IVDS在健康血管中应用成功率达95.6%(43/45),并记录到与经皮测量相似的典型的动脉血流频谱图;14例股-动脉狭窄中,12例经IVDS证实狭窄病变经球囊成功扩张后血流显著增加,PTA前后血流速度比较,统计学上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4.01,P<0.01)。结论IVDS测定血流速度是可行的;对于经皮能直接探查到的血管,经皮多普勒超声仍为最佳选择;对于经皮无法直接探查到的血管,IVDS可以作为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血管内覆膜内支架放置修补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基本标准是要求近端瘤颈长度 >1 5~ 2 0mm。通过比较术前术后BUN及血清肌酐水平 ,探讨跨肾动脉放置支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1 3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行经腹血管内覆膜内支架修补术 ,支架的裸露部分跨过肾动脉开口放置 ,以利于支架与血管壁附着牢固。术前及术后均检查患者的肾功能。结果 :术前 2例血清BUN异常 ,4例血肌酐浓度异常 ,术前DSA显示有肾动脉狭窄的 2例。术后 1个月 4例出现肾功能异常 ,2例术前BUN正常者出现异常。BUN平均值为 (7.1 7± 3 .92 )mmol/l,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血肌酐浓度平均值为 (1 57.69± 1 80 .2 7) μmol/l,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术后 3个月BUN为(6 .62± 3 .50 )mmol/l,血肌酐浓度为 (1 54 .2 3± 1 75 .49) μmol/l,与术前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只要支架位置正确 ,支架的开放性“筛孔”可以容许血流顺利进入肾动脉 ,则不会损害肾功能  相似文献   

18.
病人 ,男 ,3 9岁。1h前醉酒后驾摩托车与路边废品车相撞摔倒 ,致全身多发伤急诊入院。患者入院时处于浅昏迷状态 ,血压 40 /0mmHg( 1mmHg=0 1 3 3 3kPa) ,立即边抗休克边查体 :贫血貌 ,脉搏 1 3 0次 /min ,头左枕部有一约 3cm× 3cm× 3cm大小头皮血肿 ,破裂并少许出血 ,鼻腔、外耳道及口腔未见异常分泌物 ,双侧瞳孔等大同圆 ,直径约4mm ,对光反射存在 ,胸部无反常呼吸 ,未扪及骨磨擦感 ,双肺呼吸音清晰 ;全腹膨隆 ,右下腹麦氏点下方 2cm处有一约 2cm×2cm大小皮肤破损 ,少许渗血 ,无菌镊探入约 1 5cm后即不能进入 ,右大腿亦有多处皮肤…  相似文献   

19.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血管内超声消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血管内超声消融价值。资料与方法  33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了血管内超声消融治疗。将 3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前瞻性随机分为血管内超声消融组 (A组 )和单纯PTCA组 (B组 ) ,并回顾性分析 18例经血管内超声消融的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包括四肢动脉 7例 ,颈动脉 6例 ,髂动脉 3例 ,肾动脉 2例。结果 A组经单纯血管内超声消融治疗后狭窄程度由 (84 .1± 4 .7) %降为 (4 0 .1± 15 .3) % (P <0 .0 5 ) ,无 1例并发症 ,其中有 5例治疗后残余狭窄 <30 % ,但残余狭窄仍显著高于B组 (P <0 .0 1) ;B组经PTCA术后残余狭窄为 (2 0 .9± 2 .9) %。 18例外周动脉粥样硬化者经单纯血管内低频高能超声消融术后 ,平均狭窄程度也由术前的 (87.8± 7.6 ) %降为 (4 1.2± 9.4 ) % (P <0 .0 5 )。结论 血管内低频高能超声消融术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1病历资料 患者男,48岁,强行吞下一风挂钩企图自杀,吞后胸骨后剧痛难忍伴少量多次呕吐鲜血,被他人发现后急送邻近医院就诊。住院4h未见好转,并出现呼吸困难,拍片异物位置无改变而转来我院。体检:体温38℃,脉搏106次/min,血压100/70mm Hg(1mmHg=0.133kPa),呼吸28次/min。表情痛苦,呼吸急促,胸骨后压痛,左下肺呼吸音偏低,腹部正常。胸片显示纵隔内有一风挂钩,上端平甲状软骨下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