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白蛋白比值(lactate dehydrogenase to albumin ratio,LAR)与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美国重症监护数据库中在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的脓毒性休克伴AKI患者,根据30天预后,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比较两组临床基线资料的差异;并根据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分析时危险比(hazard ratio,HR)为1时的LAR值(13.53)将患者分为低LAR组和高LAR组,比较两组30天累计生存率的差异;通过RCS分析来比较两组30天死亡风险的差异,进一步采用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LAR与患者30天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1289例患者。通过比较发现,死亡组LAR较生存组更高(P<0.05);RCS分析显示,LAR与脓毒性休克合并AKI患者30天全因死亡风险整体呈非线性趋势关系(c2= 62.530,P<0.001)。随着LAR的升高,患者30天住院期间全因死亡风险随之升高。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提示,与低LAR组比较,高LAR组30天累计生存率更低(log-rank检验,c2= 58.880, 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得出高LAR(≥13.53)是脓毒性休克合并AKI患者30天全因死亡率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 入ICU时高LAR(≥13.53)是脓毒性休克合并AKI患者30天全因死亡率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但结论仍需更大样本量前瞻性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2.
王海丽  邱建  原梦  何惠  黄筱竑 《浙江医学》2023,45(22):2392-2397
目的 探讨乳酸脱氢酶(LDH)与白蛋白比值(LAR)联合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对女性生殖系统和乳腺恶性肿瘤重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通过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2.0版)获取2008年至2019年在ICU住院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重症患者144例和乳腺恶性肿瘤重症患者360例共计491例的临床数据。依据随访1年时的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249例和死亡组2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入ICU时LAR与患者临床结局间的关系。采用ROC曲线评估LAR、APACHEⅡ评分以及两者联合预测患者预后的效能。结果 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LDH、LAR、红细胞分布宽度、AST、肌酐、PT均高于生存组,机械通气、肾脏替代治疗、去甲肾上腺素、心源性休克、脓毒性休克和急性肾损伤比例均高于生存组,而白蛋白和RBC均低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生存曲线分析显示,随着LAR值的升高,患者的累积生存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Cox回归...  相似文献   

3.
刘壮  段美丽  李昂 《医学综述》2012,(24):4279-4281
目的评价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观察183例ARDS患者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即刻及24 h血乳酸水平、24 h乳酸清除率、临床及预后相关资料。按28 d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28 d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其差异性,并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评价24 h乳酸清除率与ARDS患者预后的关系;进一步将存活患者分为乳酸升高组和正常组,比较其差异性。结果死亡组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但两组即刻血乳酸值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患者24 h乳酸清除率较存活组明显下降(P<0.05);以24 h乳酸清除率>30%作为生存预测的界点,灵敏度为64.1%,特异度为81.7%。在存活患者中,血乳酸升高组的ICU住院天数及机械通气时间明显长于正常组(P<0.05)。结论血乳酸水平及24 h乳酸清除率与ARDS患者预后相关,其可以预测ARDS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90d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Ⅲ中1415例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90d随访时的生存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n=484)和存活组(n=931)。生存分析使用Kaplan-Meier法,并建立Cox比例风险模型探索PNI和COPD患者预后间的关联。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阴离子间隙、白细胞计数、肌酐、PNI、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及合并脓毒症休克、急性呼吸衰竭和急性心肌梗死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低水平PNI(<31.20)、年龄、SOFA评分、阴离子间隙、白细胞计数、低血红蛋白水平及合并急性呼吸衰竭均是影响COPD患者90d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入住ICU时低水平PNI(<31.20)与COPD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是此类患者90d全因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凝血功能检测在评估ICU重症休克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以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ICU收治的125例重症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28 d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95例)与死亡组(3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APACHEII评分、凝血功能、乳酸水平等相关资料,并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重症休克患者预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CU重症休克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为APACHEII评分,乳酸、D-D水平。结论凝血功能四项检测对ICU重症休克患者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价值,同时乳酸水平、D-D水平可作为重症休克患者死亡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强离子间隙(strong ion gap,SIG)水平对成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运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1年6月至2012年10月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Ⅲ中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的成人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90d时AMI患者生存与否,将受试对象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确定最佳预测界值,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运用Log-rank检验分析患者的短期死亡情况。运用Cox回归风险模型,评估SIG对AMI患者28d和90d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571例患者纳入研究。死亡组患者的年龄、序贯器官衰竭评估评分、SIG、阴离子间隙(anion gap,AG)、白细胞、肌酐、血钾、血磷及心脏骤停比例均显著高于存活组,ICU住院时间显著长于存活组,pH、动脉血二氧化碳总量、血红蛋白、冠脉造影检查、高血压、冠心病及高脂血症比例均显著低于存活组,总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存活组(P<0.05)。随访28d和90d,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高SIG组患者的生存率均显著低于低SIG组(P<0.001)。单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SIG升高是AMI患者28d和90d全因死亡率的潜在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SIG≥5.666 mmol/L是AMI患者28d和90d全因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入住ICU时高水平SIG是影响AMI患者28d和90d全因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此类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早期中心静脉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中心静脉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和动脉与中心静脉氧含量差的比值(Pcv-aCO2/Ca-cvO2)在感染性休克的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间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ICU收住的感染性休克患者90例,动态记录患者入ICU后第1、2、3、5天中心静脉和外周动脉血气分析数据。随访患者28 d预后,依据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58例)与死亡组(32例)。采用Logistic回归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入院后24 h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I(APACHEⅡ)评分、乳酸和Pcv-aCO2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感染性休克死亡组患者入ICU第2、3天的ScvO2低于存活组(P<0.05)。第2、3天的Pcv-aCO2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入ICU第1、2、3天的乳酸值均高于存活组(P均<0...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舌色脓毒性休克患者舌下微循环差异以及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资料完整的脓毒性休克患者,根据患者早期复苏6 h后舌色将患者分为红舌组及紫舌组,应用旁流暗视野技术(SDF)测定患者舌下微循环的总血管密度(TVD)、灌注血管密度(PVD)、灌注血管比例(PPV)、微血管流动指数(MFI),记录患者28 d生存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早期复苏6 h后舌下微循环及预后差异。结果共入选59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红舌组34例,紫舌组25例。与红舌组比较,紫舌组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及动脉乳酸(Lac)明显升高,28 d死亡率更高。舌下微循环指标TVD、PVD、PPV和MFI明显降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紫舌和乳酸水平是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紫舌组患者的累计28 d生存率明显低于红舌组(P<0.001)。结论舌色与脓毒性休克患者舌下微循环及预后相关,可作为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生存率的独立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乳酸、降钙素原、APACHEⅡ评分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呼吸重症监护室住院确诊为脓毒性休克患者56例,确诊后立即测定动脉血乳酸、血清降钙素原、进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以住院28 d是否存活为预后判断的标准,分为死亡组(18例)和存活组(38例),比较不同预后患者动脉血乳酸、降钙素原的浓度、APACHEⅡ评分。不同预后患者与动脉血乳酸、降钙素原的浓度、APACHEⅡ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死亡组患者脓毒性休克确诊时血乳酸、降钙素原水平、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PACHE=14.62,t乳酸=7.40,t降钙素原=8.23,P均<0.05),患者预后与血乳酸、降钙素原水平、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APACHE=-0.72,r乳酸=-0.68,r降钙素原=-0.82,P均<0.05)。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动脉血乳酸、降钙素原的浓度、APACHEⅡ评分与患者的预后有关,三者增高提示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脓毒症死亡风险评分(MEDS)对脓毒症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脓毒症患者62例,根据入院时患者病情分为脓毒症组21例,严重脓毒症组24例,脓毒性休克组17例;根据28 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41例,死亡组21例。对各组分别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II)评分、序贯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MEDS评分,并测定血乳酸水平,记录患者28 d的存活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28 d病死率的危险因素。结果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SOFA、血乳酸显著高于脓毒症组(P<0.05),而严重脓毒症组与脓毒性休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 II、MEDS评分: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脓毒症组与脓毒症组病死率均低于脓毒性休克组(P<0.05)。死亡组患者年龄大于存活组,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MEDS评分及血乳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随着病情的加重,脓毒症患者MEDS评分、病死率显著升高(P<0.05);随着危险分层的增加,患者病死率也显著增高(P<0.05);多凶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MEDS评分及血乳酸均是28 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MEDS评分的实用性优于APACHE II、SOFA评分,可作为脓毒症患者病情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动态观察血乳酸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患者预后的相关关系,并对这种关系进行量化评价,得出结论指导临床,对于血乳酸升高的患者早期进行治疗。方法收集83例血乳酸升高的危重患者按预后分为死亡组(41例)和存活组(42例),比较两组的血乳酸监测指标,APACHEⅡ评分及其他反映器官功能的指标,以相应的血乳酸指标进行量化分组,分别比较各组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死亡组入ICU血乳酸值、血乳酸峰值、pH值与存活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乳酸值、pH值与患者的预后明显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乳酸、pH值是评价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血乳酸值≥5.5 mmol/L应警惕患者有较差的预后,应早期进行积极抢救治疗,尽早纠正休克改善组织缺氧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凝血功能四项检测在评估ICU重症休克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以2014年3月~2016年3月ICU收治的125例重症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28 d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95例)与死亡组(3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APACHEII评分、凝血四项检测、乳酸水平等相关资料,并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重症休克患者预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存活组患者APACHEII评分、乳酸水平、PT、Fbg、D-D水平分别为(23.35±3.08)分、(2.18±2.40)mmol/L、(13.05±1.80)s、(3.59±1.72)g/L、(4.90±10.10)mg/L,较死亡组的(28.35±7.12)分、(4.58±4.47)mmol/L、(16.14±1.50)s、(2.80±1.75)g/L、(10.88±17.2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CU重症休克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为APACHEII评分、乳酸水平、D-D水平。结论凝血功能四项检测对ICU重症休克患者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价值,同时乳酸水平、D-D水平可作为重症休克患者死亡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王长远  秦俭 《疑难病杂志》2012,(11):871-872
目的研究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动脉血乳酸水平对老年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和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老年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76例,入院后给予NT-proBNP、动脉血乳酸和心脏超声等检查,并进行APACHEⅡ评分。分别比较死亡组(25例)和存活组(51例)及严重脓毒症组(47例)和脓毒性休克组(29例)NT-proBNP、乳酸、LVEF和APACHEⅡ评分的区别。结果死亡组NT-proBNP、乳酸和APACHEⅡ评分均大于存活组,LVEF小于存活组(P<0.05);严重脓毒症组患者NT-proBNP、乳酸和APACHEⅡ评分小于脓毒性休克组,LVEF大于脓毒性休克组(P<0.05)。结论 NT-proBNP和乳酸对老年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有一定评估作用,高水平的NT-proBNP和乳酸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每搏输出量(SV)、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乳酸清除率和心肌酶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ICU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125例,根据预后分为两组,其中存活组78例,死亡组47例,比较两组患者入ICU时的SV、ScVO2、血清乳酸浓度、6 h乳酸清除率和心肌酶学等指标.结果 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入ICU时的SV、ScV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入ICU时的血清乳酸浓度为(5.17±1.23) mmol/L,低于死亡组的(5.51±1.33) mmol/L,谷草转氨酶(AST)为(165.4±23.8) U/L,低于死亡组的(185.2±24.6) U/L,LDH、CK、CK-MB等心肌酶学等指标也均低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h,存活组患者的SV、ScVO2较入ICU时有明显提高,血清乳酸浓度明显降低,6 h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6 h后的心肌酶学等指标与入ICU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入ICU时SV、ScVO2与预后无关,与心肌酶学有关;入ICU 6 h SV、ScVO2、乳酸浓度、乳酸清除率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8):87-90+94
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死亡风险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8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28 d存活组65例和死亡组43例。详细记录其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转入地、血管活性药物、入ICU时病程、氧合指数(PaO2/FiO2)、格拉斯哥评分、ICU住院时间、患者类别及相关实验室指标[总胆红素(TBIL)、肌酐(Cr)、血小板(Plt)]。经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ARDS合并休克以及血小板100×109/L是ARDS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高龄、ARDS合并休克以及血小板减少是ARDS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早期识别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毛细血管渗漏指数(CLI)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合并急性肺损伤(ALI)病人病情预测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78例SAP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急性肺损伤分为非ALI组40例和ALI组38例,根据病人入院28 d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45例和死亡组33例。分析SAP病人的临床基线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CLI与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改良CT严重程度指数(MCTSI)及乳酸的相关性;使用ROC曲线分析CLI对SAP合并ALI发生和28 d死亡风险的预测;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CLI水平危险分层下的累积生存率。结果:ALI组病人C反应蛋白(CRP)、CLI、乳酸水平、MCTSI及APACHEⅡ评分均高于非ALI组(P<0.05~P<0.01);ALI组病人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明显低于非ALI组(P<0.01)。存活组与死亡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病人年龄、CRP、CLI、乳酸水平、MCTSI及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存活组(P<0.05~P&...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乳酸水平与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并进行评估,以指导临床对于血乳酸升高的患者进行早期治疗。方法分析78例危重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的动态变化。将危重患者按疾病转归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及其它临床指标,比较不同乳酸清除率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来评价患者的预后。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临床数据比较:存活组患者的6 h血乳酸清除率高于死亡组(P<0.01),而入ICU时的初始检测的血乳酸值和入ICU24小时的APACHEⅡ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乳酸清除率组患者病死率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乳酸是判断重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而血乳酸清除率对评估患者的预后意义更大。它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尽早改善器官灌注及组织缺氧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何喜军  石源  尹卓伟  徐佳宁  赵海 《医学综述》2012,18(23):4054-4055,4058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动态监测指标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将96例感染性休克伴有动脉血乳酸水平升高(≥2.0 mmol/L)的患者根据是否存活分为死亡组(46例)和存活组(50例),比较两组动脉血乳酸监测指标(动态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乳酸持续升高时间)、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结果死亡组入ICU后0、6、24和48 h的动脉血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早期目标导向治疗达标率明显低于存活组(P<0.01)。存活组6、24 h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6 h乳酸清除率≥10%时病死率明显降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 h动脉血乳酸水平及6 h乳酸清除率是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动态动脉血乳酸水平、6 h乳酸清除率是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ICU内血流感染所致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对其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重症外科ICU内血流感染相关脓毒性休克患者42例,依据预后分为存活组(31例)和死亡组(11例)。收集两组患者早期复苏阶段不同时间点的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计算组间差异,探讨乳酸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通过描绘各乳酸指标受试者的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ROC曲线下面积,获得与预后相关性最好的乳酸指标。结果复苏开始以后0,6,12 h的乳酸值以及6,12 h乳酸清除率存活组与死亡组间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 h的乳酸值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可用于ICU内血流感染相关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相比较其他时间点的乳酸指标,复苏12 h后的乳酸值与预后相关性更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ICU重症伴休克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本院ICU收治的重症伴休克患者58例,患者入ICU后进行常规救治,并监测血乳酸水平,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观察比较两组各乳酸指标(主要包括入ICU血乳酸值、乳酸峰值、乳酸清除率等);全部患者根据6 h乳酸清除率分为低清除率组和高清除率组,观察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及病死情况。结果:死亡组患者入ICU血乳酸值、乳酸峰值明显高于存活组,6、24 h乳酸清除率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6 h乳酸清除率分组,低清除率组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高清除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患者血乳酸水平与预后有密切关系,血乳酸水平监测对判定病情、指导治疗、评价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