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是常见的遗传性神经肌肉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SMN1基因纯合缺失和微小突变是该病的主要病因,其高度同源拷贝SMN2基因可调节疾病的严重性,两个基因间功能的不同是编码区单个核苷酸不同致沉默突变使SMN2转录翻译大为降低.组蛋白脱乙酰基酶抑制剂在临床治疗实验中已显示出较好前景.  相似文献   

2.
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神经肌肉疾病,主要特征为进行性肌无力和肌肉萎缩。该病是导致患儿在婴幼儿期死亡的首要遗传病。SMA治疗的研究领域近年来发展迅速,部分相关治疗药物已经成功获批上市。该文以SMA近年的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婴儿脊髓性肌萎缩症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婴儿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病变主要表现在脊髓前角细胞的广泛脱失及变性,脑干的运动神经核常常受累.临床上易与脑性瘫痪混淆.我科于1996~1998年,收治146名瘫痪患者,其中诊断婴儿脊髓性肌萎缩症3例,占瘫痪病人的2%.为了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诊断及预后的判断,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的临床与病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42例儿童型(I~III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临床与病理特征,以探讨儿童型SMA临床与病理学特征及其意义。方法:收集42例做过肌活检的SMA I~III型病例,进行临床、肌肉病理学(常规组织学及组织化学方法)分析。结果:不同型SMA临床各有特点,主要是病情轻重和起病年龄有关。起病越早者,病情越重。肌活检显示SMA I型为大组分布的圆形萎缩肌纤维,而非角形纤维,呈不完全同型肌群化,常累及整个肌束;SMA II型少见大组萎缩肌纤维,同型肌群化突出;SMA III型病理变化多样,以同型肌群化为主。结论:临床表现结合肌电图、肌活检可协助诊断儿童型脊肌萎缩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者的肺功能特点,为SMA多学科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2019年7月至2021年3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SMA多学科门诊就诊的30例SMA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Ⅰ型1例、Ⅱ型18例、Ⅲ型11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岁~21岁10个月。回顾性分析不同临床分型SMA患者的临床特征、脊柱影像学检查结果及肺功能特点,探讨SMA患者肺功能损害的可能影响因素。肺功能以用力呼气流量-容积曲线测定,测定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1秒率(FEV 1/FVC)、呼气峰值流量(PEF),结果以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表示。测量Cobb角以评价脊柱侧弯。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估Ⅱ型SMA患者肺功能与年龄及Cobb角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估Ⅱ型SMA患者Cobb角与年龄的关系。结果:1例Ⅰ型患者肺功能显示FVC、FEV 1下降;18例Ⅱ型患者中14例存在肺功能异常(77.8%):12例FVC不同程度下降(66.7%)、10例FEV 1不同程度下降(55.6%)、12例PEF不同程度下降(66.7%);11例Ⅲ型SMA患者中,1例出现FVC下降(9.1%)。Ⅱ型与Ⅲ型SMA患者的肺功能比较显示,Ⅱ型SMA患者FVC、FEV 1、PEF显著低于Ⅲ型SMA患者[(62.4±31.8)%比(90.8±11.0)%,(66.3±33.3)%比(97.8±9.9)%,(65.3±30.1)%比(98.6±21.1)%,均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Ⅱ型SMA患者FVC与年龄、Cobb角相关(r=-0.864、-0.865,均P<0.001),FEV 1与年龄、Cobb角相关(r=-0.878、-0.863,均P<0.001),PEF与年龄、Cobb角相关(r=-0.831、-0.783,均P<0.001),Cobb角与年龄相关(r=0.922,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Ⅱ型SMA患者FVC与Cobb角呈线性相关(R2=0.748,P<0.001),FEV 1与年龄呈线性相关(R2=0.770,P<0.001),PEF与年龄呈线性相关(R2=0.690,P<0.001)。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obb角与年龄呈线性相关(R2=0.851,P<0.001)。结论:SMA患者肺功能损害可出现FVC、FEV 1、PEF下降。不同分型SMA患者肺功能损害程度不同。随着年龄增长,Ⅱ型SMA患者Cobb角增加,FVC、FEV 1、PEF下降。了解SMA患者肺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对其开展多学科个体化管理。  相似文献   

6.
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一组以脊髓前角细胞(有时也累及脑干运动神经元)变性和缺失的遗传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肌无力和肌萎缩,人群发病率为1/6000~1/10 000,携带频率为1/40~1/60,是儿童期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相似文献   

7.
患儿 ,男 ,2月。因生后四肢松软无力 ,气喘加重12天 ,于1999年10月9日转入我院。初步诊断为支气管肺炎、先天性肌弛缓。该儿系第3胎第3产 ,足月剖腹产。自生后即发现四肢肌肉松弛无力 ,虽可自主活动但软如面条状 ,气短、哭声弱小 ,吮奶尚好 ,不呛咳。近半月来频咳 ,口吐白沫、少哭、呻吟、反应差。父母非近亲 ,曾检查双方染色体均正常。前2胎均系男婴 ,分别于生后6小时及8小时死于类似本例表现的症状。入院体检 :T36.5℃ ,P150次/min ,R70次/min ,W4kg。神萎 ,反应差 ,哭无声 ,口周稍紫绀 ,气促 ,三…  相似文献   

8.
婴儿脊髓性进行性肌萎缩症在临床较为少见,患病率为0.1~1.0/10万。本病主要病变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退行性变,导致患者肢体肌肉瘫痪,重者因呼吸肌瘫痪而死亡,少数存活者由于下肢肌肉软弱而行走不便。  相似文献   

9.
近端脊髓性肌萎缩症是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儿四肢和躯干肌肉进行性无力和萎缩,常死于呼吸衰竭.疾病的发病时间和临床病程呈广泛的异质性.基因诊断是特异性和非创伤性的诊断方法.现就近端脊髓性肌萎缩症的临床分型和基因诊断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临床及电生理特点。方法收集32例SMA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28例患儿行肌电图、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等神经电生理检查,24例患儿行腓肠肌活检。结果32例SMA中,SMAⅠ型15例,SMAⅡ型12例,SMAⅢ型5例,均表现为进行性肌无力、肌萎缩,肌张力低下。各型SMA患儿起病年龄及病情轻重有其相应的特点。SMAⅠ型患儿不能竖头,均有呼吸肌受累表现,其中10例有颅神经受累症状。SMAⅡ型患儿能独坐,仅1例出现矛盾呼吸及吞咽困难。SMAⅢ型患儿能独站,其中3例可行走,均无呼吸肌受累表现。肌电图呈神经源性损害,主要表现为自发电位,其出现率为87%,运动单位时限延长(幅度30%~150%)、波幅增高(幅度90%~450%),28%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轻度减慢(降幅24%~40%),93%肌肉复合动作电位波幅降低(降幅56%~99%),远端潜伏期均正常。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诱发波幅均在正常范围。肌肉活检为典型的神经源性肌萎缩。结论根据临床特点、肌电图及肌活检结果可确诊SMA,重视SMA患儿的呼吸管理,可延长患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主要累及运动神经元导致肌无力及肌萎缩,在疾病不同阶段可出现多系统(骨骼、呼吸、消化等)合并症。随着SMA的疾病修正治疗药物在国内的应用及研究的开展,SMA多学科管理及诊治模式迎来了新的挑战。该文从疾病修正药物治疗、康复管理、骨骼管理、营养管理、呼吸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由于脊髓前角细胞变性导致的肌肉萎缩,研究表明其发病与SMN基因有关,国外报道发病率为1/6000~1/10000,携带者频率为1/40~1/60。现将我院门诊诊断的1例患儿报道如下,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本文特指5q-SMA,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临床特征为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退行性病变和神经肌肉接头发育异常导致的肌无力和肌萎缩。SMA常累及呼吸系统,引起呼吸系统病理生理改变,导致低通气、咳嗽减弱、痰液堵塞等一系列呼吸问题。呼吸衰竭是SMA患儿最常...  相似文献   

14.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一种以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退行性病变、进行性近端肌无力为特征的严重神经肌肉疾病,随着疾病的进展,还会引发包括骨骼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其他多系统疾病,其中脊柱侧凸是最常见的骨骼系统并发症.文章介绍SMA合并脊柱侧凸的自然史,以及不同程度脊柱侧凸的临床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方法,重点阐述了多学科...  相似文献   

15.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神经肌肉疾病,因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SMN)1缺失/变异导致SMN蛋白缺乏致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肌萎缩与肌无力,并常伴呼吸、消化、营养、骨骼等多系统器官损害,属严重致死致残性遗传病,2018年被纳入国家《第一批罕见病目录》.近年来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SMA的药物治疗获得前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重庆及周边地区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的自然病史进行分析,为开展SMA的综合管理、基因修饰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117例SMA患儿的临床资料及生存现状。 结果 117例患儿中,1型SMA 62例(53.0%)、2型45例(38.5%)、3型10例(8.5%),中位起病年龄分别为2、10、15月龄。1型SMA起病、就诊、确诊时间均早于2、3型SMA(P<0.05),1型SMA就诊时间窗(起病年龄至就诊年龄)短于2、3型SMA(P<0.05)。肺炎为首发症状、抬头无力、哭声无力、进食费力多见于1型SMA(P<0.05),2型SMA脊柱侧弯和下肢关节挛缩发生率高于1型(P<0.05)。117例(100%)SMA患儿均为SMN1基因纯合缺失,其中以7号外显子纯合缺失最常见(68.4%,80/117)。1型SMA的6年生存率仅为10%±5%,低于2、3型SMA(P<0.05)。起病年龄≤3月龄、肺炎为首发症状、抬头无力为1型SMA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2型SMA运动能力可呈非线性倒退。 结论 各型SMA患儿临床表现、生存率均存在异质性,1型SMA生存率低,2型SMA运动能力可呈非线性倒退,临床上应早期识别及管理SMA。  相似文献   

17.
小儿脊髓性萎缩症的基因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脊髓性肌萎缩症 (SMA)是儿童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本研究应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 (PCR)法 ,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技术 ,对我院临床诊断的 2 1例SMA患儿作运动神经元存活 (SMN)基因缺失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临床资料 :2 1例SMA患儿均来自我院神经科门诊或住院病例。男 12例 ,女 9例 ,发病年龄 5 1d~ 5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四肢肌力、肌张力减低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有不同程度的肌萎缩 ,均以近端肌群为著 ;血清CPK正常 ;肌电图示运动神经元性损害 ;肌肉活检示肌纤维不同程度的萎缩 ,家族史符合常…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诺西那生钠治疗症状前5 q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临床疗效,回顾性收集1例症状前5 q SMA患儿的临床资料、药物治疗经过及随访结果,并结合国外病例报道进行分析.患儿为女性,10月龄,因存在SMA家族史出生后常规MLPA检测发现SMN 1基因7、8号外显子纯合缺失,SMN 2基因2个拷贝数.患儿四肢肌力、肌张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我国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者的运动神经元生存 (SMN)基因及神经细胞凋亡抑制蛋白 (NAIP)基因外显子的缺失情况,以探讨此二种基因与SMA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PCR和PCR -酶切法检测15例Ⅰ~Ⅲ型SMA患者(Ⅰ型4例,Ⅱ型3例,Ⅲ型8例)、20例表型正常的SMA直系亲属及30例正常对照的SMN基因的第7,8号外显子和NAIP基因的第5 ,6号外显子缺失情况。结果:7例Ⅰ型和Ⅱ型SMA患者中6例纯合缺失SMN基因外显子7和8,1例纯合缺失外显子7而保留外显子8;8例Ⅲ型SMA患者仅1例有外显子7和8的缺失,余7例均无SMN基因的缺失;15例Ⅰ~Ⅲ型SMA患者均未检测到NAIP基因外显子5和 /或 6的缺失。结论:Ⅰ型、Ⅱ型SMA可通过SMN基因第7,8号外显子的检测进行确诊,方法简便可靠,Ⅲ型SMA患者SMN基因缺失率低,故通过检测SMN基因 7,8外显子进行基因诊断尚需谨慎,NAIP基因在SMA发病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神经肌肉病, 主要特征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变性导致的四肢近端进行性肌无力和肌萎缩, 可累及呼吸、消化及骨骼等多个系统。未经治疗的严重1型SMA患儿通常在2岁内死亡。近年来, SMA的治疗获得飞速发展, 多种药物已获批上市, 患者有望从中受益。然而, 现有的任何一种治疗药物和方案都不能达到完全治愈的效果, 因此不同治疗策略、不同作用机制药物的联合治疗以及潜在药物的研究开发成为未来SMA治疗的发展方向。该文就SMA的治疗药物及联合治疗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为SMA的治疗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