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强脉冲光(inlense pulsed light, IPL)脱毛术在耳再造中应用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自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将96例耳再造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扩张组(58例)和非扩张组(38例),均采用IPL进行3~5次治疗,采用695~1200 nm滤光片,脉宽15 ms,单脉冲模式,能量为14~15 J/cm2(非扩张组),13~14 J/cm2(扩张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脱毛效果评价,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3次治疗,75例患者完成5次治疗。3次治疗结束后,扩张组毛发密度降低82.28%(75.41%~88.54%)高于非扩张组76.53%(70.10%~85.17%),P<0.05。3次治疗后,扩张组44例患者治疗效果为优秀,非扩张组21例效果为优秀;5次治疗后,扩张组44例患者治疗效果为优,非扩张组31例效果为优秀。治疗后所有患者随访6~11个月,3例出现毛囊炎,2例水疱,均未造成扩张器显露或软骨吸收。结论 IPL脱毛术可以安全地用于不同术式外耳重建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小耳畸形的治疗现状是, 针对耳廓大部分或者完全缺失的Ⅲ、Ⅳ型小耳畸形患者, 治疗方法相对统一——自体肋软骨移植耳廓再造术, 且随着技术进步, 效果逐渐提升;而针对残耳较大的Ⅰ、Ⅱ型, 选择什么方法进行治疗尚缺乏依据;佩戴矫治器的非手术疗法在小耳畸形治疗中有望发挥辅助作用, 值得进一步研究。该文基于作者团队的临床实践并结合文献资料, 提出了小耳畸形序列化的治疗体系, 以期对该病的治疗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OPT强脉冲光联合参数治疗唇部多毛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9年10月,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衢州医院医疗美容科收集唇部多毛, 接受OPT强脉冲光脱毛治疗的女性患者94例, 年龄14~52(28±9)岁。分为单参数组22例, 联合参数组72例;均为每个月治疗1次, 共7个月,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随治疗次数增加, 患者疗效逐渐显现。构成比比较, 单参数组χ2=10.87, 联合参数组χ2=105.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治疗次数间两两比较, 单参数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联合参数组均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1次比3次, χ2=26.05;1次比7次χ2=73.3;3次比7次χ2=23.82, 均P<0.017。两组构成比与显效率比较, 治疗3次和7次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次显效率单参数组36.36%, 联合参数组70.83%;治疗7次显效率为单参数组59.09%, 联合参数组81.94%(P<0.05)。两组不良反应表现为一过性的红肿反应、局部瘙痒、皮疹情况。结论 OPT强脉冲光联合参数治疗唇部多毛的脱毛效果优于单参...  相似文献   

4.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先天性小耳畸形耳郭再造术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 在整形外科医院C2病房行二期耳郭再造手术患儿370例, 男278例、女92例, 年龄5~15岁。在行二期耳郭再造术围手术期护理中运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对围手术期护理效果进行评估。患儿住院5~6 d, 平均5.32 d;术后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4~6分, 平均4.95分。术后无感染、气胸、软骨支架外露等并发症。患儿及其监护人满意度调查, 满意度98%以上。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运用有利于患儿的治疗及恢复, 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先天性小耳畸形的研究现状、热点及未来趋势。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获得与小耳畸形相关的中文期刊论文, 检索年限为从建库至2021年6月30日, 语言种类限定为中文。采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 5.8 R1对所获得文献的发文机构、作者、关键词等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共获得中文文献570篇, 时间跨度为1982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文献计量分析显示:年发文量虽有波动, 但整体呈上升趋势;发文机构以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最多(159篇);作者间合作关系较为紧密, 形成以学者蒋海越及章庆国为主要节点的网络结构;文献热点关键词可归纳为"小耳畸形手术""支架材料""病因和发病机制""数字化辅助技术"4大主题领域。结论小耳畸形的手术治疗始终是重点问题, 新型耳廓支架材料、小耳畸形的遗传学发病机制、数字化辅助技术会是未来一段时期内人们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外耳再造术的整体效果取决于对耳廓美学单元和立体结构的完整构建, 重建稳定的颅耳角对于塑造对称、立体、自然的耳廓至关重要, 使得耳再造颅耳角成形术成为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并取得显著进展。该文就耳后支撑支架及其覆盖组织的选择、数字化医学应用在颅耳角成形术的发展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医疗美容技术的不断创新, 推动了医疗美容行业的快速发展。窄谱强脉冲光, 是在传统强脉冲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其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更精准、更高效、更安全的特性。为了促使窄谱强脉冲光在临床应用的更专业化和规范化, 由整复外科、皮肤科等领域的临床专家组成的编写组基于目前的循证医学证据、临床实践和其他相关学科权威指南制订了该共识。该共识探讨了窄谱强脉冲光临床应用的适应证、治疗参数、禁忌证及注意事项等, 供从事整形美容相关工作的临床医师、护理人员及相关教学、科研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不同严重程度的先天性小耳畸形与正常耳软骨细胞中的表达及与氧浓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9月1日至2022年10月31日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收治的单侧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耳软骨标本, 耳垂型小耳6例(实验组1), 甲腔型小耳6例(实验组2), 正常耳6例(实验组3)。分别提取原代耳软骨细胞, 将P2代细胞分别置于氧浓度为21%、10%、5%和1%的培养箱中培养12 h,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HIF-1α在mRNA水平的表达, 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HIF-1α蛋白在软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采用GraphPad Prism 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RT-qPCR结果显示, 氧浓度21%、10%、5%、1%条件下各组耳软骨细胞的HIF-1α mRNA相对表达量:实验组1分别为0.031 8±0.006 0、0.043 4±0.001 0、0.049 5±0.000 9、0.030 5±0.001 0, ...  相似文献   

9.
自体肋软骨因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和组织相容性, 是目前耳廓再造术的最佳材料, 但采集肋软骨会对供区产生损伤。通过检索相关文献资料, 该文就自体肋软骨耳再造的供区并发症进行了综述, 内容主要包括胸廓畸形、气胸、胸壁瘢痕和术区疼痛, 并总结其预防和治疗手段, 旨在为自体肋软骨耳再造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强脉冲光联合1 565 nm非剥脱点阵激光对鱼尾纹的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方法 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收集年龄30~55岁、具有外眦部静态鱼尾纹特征的女性患者60例, 年龄30~55岁, 平均42岁。患者面部按随机数字表分为3个组;A组一侧面部用强脉冲光治疗, 另一侧用非剥脱点阵激光治疗;B组一侧用非剥脱点阵激光治疗, 另一侧用强脉冲光治疗后即刻接受非剥脱点阵激光治疗;C组一侧用强脉冲光治疗, 另一侧用强脉冲光治疗后即刻接受非剥脱点阵激光治疗。按照Seeman 4分分级法、皮肤含水量测试、主观客观评估、患者满意度评估术后效果。结果强脉冲光+非剥脱点阵激光联合治疗侧和非剥脱点阵激光单独治疗侧除皱有效率在30、60、90 d, 两侧皱纹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2,P<0.05;F=12.84,P<0.05), 且两组间外眦部鱼尾纹Seeman评分60 d和90 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15,P<0.05;t=0.10,P<0.05)。评估患者90 d外眦部位肌肤纹理改善方面联合治疗侧优于单独使用非剥脱点阵激光...  相似文献   

11.
探讨A型肉毒毒素联合强脉冲光治疗玫瑰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 浙江省金华市第五医院皮肤科门诊玫瑰痤疮女性患者20例, 年龄27~46(35±3)岁。全面部注射1次A型肉毒毒素50~60 U, 14 d后予以低能量强脉冲光治疗, 每28 d 1次, 3次后每2个月巩固1次共5次。治疗期间及治疗后防晒、保湿。20例患者7~10 d开始起效, 潮红和红斑明显减轻, 瘙痒好转;14 d红斑大部分消退。激光治疗3次后红斑消退, 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缓解;之后每2个月巩固1次, 随访6个月治愈。仅1例患者强脉冲光治疗后出现面部红斑、水肿, 予以冷敷3 d后缓解, 无色素沉着。A型肉毒毒素联合强脉冲光治疗玫瑰痤疮疗效较好, 无明显不良反应, 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小耳畸形是第1、第2咽弓和第1鳃沟发育异常所致的先天性外耳和中耳畸形。目前对小耳畸形的发病机制和病因尚无共识, 遗传和环境因素可能起一定作用。基于基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寻找导致小耳畸形的基因和基因功能缺陷上。然而, 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鉴定出明确的致病基因。小耳畸形是多因素的, 基因功能缺陷不能完全解释其发病机制。近年来, 小耳畸形的表观遗传学受到关注, 现从表观遗传学角度对小耳畸形的研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1 064 nm PicoWay超皮秒激光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 2022年5—8月,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医学美容中心就诊的黄褐斑女性患者92例, 年龄25~50(35.0±3.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激光联合组46例, 用精准强脉冲光联合1 064 nm PicoWay超皮秒激光治疗;激光组46例, 用单一1 064 nm PicoWay超皮秒激光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黄褐斑皮损面积严重度指数(MASI)评分、VISIA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激光联合组、激光组MASI评分分别为12.58(11.04, 13.99)、13.16(11.47, 14.14)分, 治疗后激光联合组、激光组评分分别为5.75(3.79, 7.19)、7.15(5.42, 5.85)分;两组治疗后MASI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 激光联合组治疗后评分低于激光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5, P<0.001) 。治疗前激光联合组、激光组VISIA评分分别为(173.72±43.77)、(175.65±34.9)分, 治疗后激光联合组、激光组评分分别为(135....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强脉冲光联合药物对玫瑰痤疮的治疗效果。方法 2022年12月至2023年4月,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CBM等中、英文数据库, 收集强脉冲光联合药物治疗玫瑰痤疮的随机对照研究, 共纳入6个试验559例患者进行Meta分析。结果强脉冲光联合药物治疗玫瑰痤疮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Z=6.15, P<0.001)。进行亚组分析后, 强脉冲光联合四环素类药物治疗玫瑰痤疮疗效优于单用四环素类药物(Z=3.17, P<0.05), 强脉冲光联合米诺环素治疗玫瑰痤疮疗效优于单用米诺环素(Z=2.37, P<0.05)。临床评估改善红斑、丘疹脓疱、瘙痒及毛细血管扩张等方面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强脉冲光治疗玫瑰痤疮疗效确切, 与外用或口服药联用疗效优于单纯用药, 但效果稳定性需要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15.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是整形外科领域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 有着治疗周期长、并发症多等问题亟待解决。为提高扩张效率, 缩短治疗周期, 学者们尝试使用药物、细胞生长因子、干细胞等手段促进扩张, 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也面临生物安全性、制备成本、临床普及等问题。有必要深入了解皮肤扩张增殖的机制, 包括机械力转导、炎症反应、细胞代谢、细胞收缩等参与的调控机制, 在信号通路和作用机制中寻找潜在的治疗靶点, 实现更理想的辅助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基于HoloLens的小耳畸形治疗虚实交互辅助系统HE-01, 并验证其辅助耳廓再造术的可行性。方法以2021年8至9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招募的6名健康志愿者(男3名, 女3名, 平均年龄20.5岁)和6例小耳畸形患者(男3例, 女3例, 平均年龄7.6岁)为研究对象。运用Mimics Research 21.0和3-matic research软件构建虚拟耳廓三维模型, 基于HoloLens和咬合夹板导航标记装置构建HE-01。通过志愿者重复试验评价HE-01的注册精准度、跟踪延迟度及不同颜色(红色、绿色、蓝色和皮肤色)虚拟耳廓导板的显示效果, 通过小耳畸形患者重复试验明确操作流程并验证HE-01应用于耳廓再造术的可行性。结果成功构建HE-01并明确操作流程。志愿者重复试验显示, HE-01在不同角度下注册精准度均较高, 6名志愿者12侧耳廓不同方向(耳廓前-60°、-30°、0°、30°、60°方向)的重合误差率均在2.3%~2.4%[小于正常人双侧耳廓大小的差距(2.7%)];跟踪延迟度低(6名志愿者均小于0.1 s);绿色和红色的虚拟耳廓导板显示效果较佳。小耳...  相似文献   

17.
对于性别转换、阴茎缺失或发育不良的患者, 阴茎再造技术是重建勃起功能的重要治疗方案。其中, 自体组织、人工假体以及其他组织等各类阴茎支撑物是实现阴茎勃起功能的关键。该文对近年来此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对重建阴茎勃起功能的各类阴茎支撑体的优缺点, 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1个中国汉族非综合征型双侧耳甲腔型小耳畸形家系进行致病变异检测及临床表型分析。方法 2022年6至1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整形外科收集1个中国汉族非综合征型双侧小耳畸形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以及外周血样本, 提取先证者DNA利用全基因组测序(WGS)筛选可能的候选变异。采用荧光定量PCR验证候选拷贝数变异(CNV)在先证者及其表型正常的配偶和患病儿子的存在情况, 并分析其与表型的相关性。结果该家系共4代9人, 含4例小耳畸形患者, 收集到其中3人外周血样本, 分别为先证者、先证者配偶(表型正常)、先证者的儿子(患病)。家系内患者表现为非综合征型双侧耳甲腔型小耳畸形。WGS在先证者检测到HMX1和CPZ基因间区的拷贝数增加, 重复区域累及HMX1基因远程增强子进化保守区域(ECR), 该变异存在于先证者及其患病的儿子, 其配偶临床表型正常, 不存在ECR的CNV改变。结论累及HMX1远程增强子ECR的CNV重复可能与该家系的双侧耳甲腔型小耳畸形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幼儿手部先天性并指畸形术后的瘢痕管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手部先天性皮肤型并指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全身麻醉下给予分指手术, 术后采用伸直位分指包扎。切口完全愈合后, 配合使用抗瘢痕药物, 重建指蹼处使用自粘性软聚硅酮膜, 包裹自粘弹力绷带1年, 佩戴伸直位分指支具3~6个月。术后随访是否出现并发症、手指外形、外观状态。末次随访时, 患儿家属对重建指蹼外形、瘢痕情况及患指屈伸活动进行满意度评价;采用美国手外科学会制定的总主动活动度(TAM)评估标准评定患指屈伸功能;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进行术后瘢痕评分。结果共纳入28例患儿, 男12例, 女16例;年龄12~34个月, 平均18.3个月。左侧14例, 右侧10例, 双侧4例;中、环指并指16例, 环、小指并指9个, 示、中指并指5个, 拇、示指并指2个, 共32个并指。术后随访13~36个月, 平均28.6个月, 所有患儿术后早期无感染、血运异常等并发症, 手指外形、外观状态较好。自粘性软聚硅酮膜使用过程中有2例患儿局部出现皮疹, 经脱敏治疗好转后, 继续正常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利用连续组织扩张技术治疗背部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巨痣)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九科收治的背部巨痣患儿的临床资料。一期手术在背部两侧各置入1个扩张器, 将背部皮肤横向整体扩张, 注水周期3~6个月;二期手术取出扩张器后, 切除部分巨痣, 将扩张皮瓣整体向前推进, 仅在躯干两侧做附加切口, 在扩张皮瓣下方同时置入新的扩张器进行连续组织扩张;三期手术取出扩张器, 修复巨痣切除后创面。术后随访观察患儿背部皮瓣颜色、质地及术后瘢痕形成情况。结果本组共纳入10例患儿, 男4例, 女6例, 年龄2~6岁, 平均3.4岁。所有患儿均完成3期手术, 二期手术时同期在扩张皮瓣下置入新的扩张器进行连续组织扩张, 3期手术共耗时6.80~11.77个月, 患儿腰背部及上方的巨痣全部去除。术后随访12~24个月, 平均16.6个月, 1例患儿在二期术后扩张注水末期由于擦伤导致了皮瓣坏死(1.5 cm×1.2 cm), 不伴扩张器外露, 三期扩张器取出后, 皮瓣成活良好。其余患儿均未出现伤口裂开、感染、扩张器外露等其他并发症, 术后瘢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