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连翘油中a-蒎烯的含量方法。方法采用GC-MS鉴定连翘油中的化学成分,样品经乙酸乙酯稀释,采用分流法进样,以DB-1毛细管色谱柱(30m×0.32mm×0.25μm)为分析柱进行分离测定。结果气质联用法共确定了12种化学成分,α-蒎烯含量测定的平均回收率为100.1%(RSD=0.8%,n=6),重复性的RSD为0.9%(n=6)。结论本方法方便准确,可用于连翘油中α-蒎烯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
GC法测定连翘子挥发油中α-蒎烯和β-蒎烯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连翘子挥发油中α-蒎烯、β-蒎烯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GC法,HP-INNOWax型毛细管柱(30 m×0.53 mm ×1.0 μm),程序升温,FID检测器,高纯氮气作载气.结果:α-蒎烯在0.139 1~6.953 1μg(r=0.999 9),β-蒎烯在0.283 9~14.195 3 μg(r=0.999 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4%(RSD=1.45%)、100.09%(RSD=1.34%).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适用于连翘子挥发油中α-蒎烯、β-蒎烯的含量测定,为有效控制生药、连翘子挥发油及制剂的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测定连翘挥发油中α-蒎烯和β-蒎烯含量的方法,并比较不同采收期连翘中α-蒎烯和β-蒎烯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连翘挥发油,以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挥发油中α-蒎烯和β-蒎烯的含量。色谱柱为HP-5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载气为氮气,程序升温,进样口温度为230℃,检测器(FID)温度为250℃。以环己酮为内标物,用内标法定量。结果:α-蒎烯、β-蒎烯的质量浓度分别在0.1640~0.8200、0.5020~2.5100mg/ml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96、0.9994);二者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3%;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99%、96.61%,RSD分别为2.19%、2.07%(月均为9)。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连翘挥发油中α-蒎烯和β-蒎烯含量的测定。各采收期连翘挥发油出油率及α-蒎烯和β-蒎烯含量以7月中下旬为最高。 相似文献
4.
甘草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对甘草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甘草挥发性成分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其进行分析分离、鉴定。结果初步分离出40余个峰,鉴定出32种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其相对含量。在被测物质中,醇、酚、酯类化合物有2,6-双(1,1-二甲基乙基)-4-甲基苯酚(20.16%)、邻苯二甲酸二甲酯(6.82%)等8种;酸类化合物有正十六酸(8.33%)、正十八酸(4.68%)等8种;烃类化合物有正十九烷(4.71%)、正十八炕(4.16%)、正十七烷(4.02%)等14种;还有2个酮类化合物。结论通过对甘草挥发性成分的研究,为甘草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气相色谱法测定复方连翘油软胶囊中α-蒎烯与β-蒎烯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复方连翘油软胶囊中α-蒎烯与β-蒎烯含量。方法选用玻璃填充柱(3.6mm×2m);涂布3%甲基硅油(OV-17),载气为高纯度氮气,FID检测器。结果α-蒎烯线性范围0.5627~4.5018μg(r=0.9998,n=5),β-蒎烯线性范围1.0724~8.5792μg(r=0.9999,n=5);α-蒎烯平均回收率100.1%,RSD为1.21%(n=6),β-蒎烯平均回收率98.9%,RSD为1.42%(n=6)。结论本法简便、准确、无干扰,可用于复方连翘油软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GC法测定试制的连翘抗病毒软胶囊中连翘挥发油主成分β-蒎烯的含量。采用HP-5毛细管柱,程序升温,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温度280℃。β-蒎烯在0.16~2.4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平均回收率101.7%,RSD 1.71%。 相似文献
7.
8.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景天三七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目的 对景天三七药材中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 方法 对景天三七的石油醚提取物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进行分析.色谱条件:DB-5 ms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 μm),柱温40 ℃保持1 min,程序升温8 ℃·min-1至280 ℃,保持30 min.进样口温度260 ℃,保持0.2 min,程序升温50 ℃·min-1至280 ℃,保持0.5 min.进样量1 μL,分流比1:10.质谱离子化模式:EI源,质量扫描范围40~650 m/z. 结果 鉴定了石油醚提取物中的大多数成分.结论 景天三七中挥发性成分主要为植物甾醇、长链脂肪酸及其酯类.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为蒺藜的开发利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蒺藜的挥发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学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共分离出64个化学成分,鉴别出其中54个,占挥发油总量的96.920%。主要成分有(E,E)-2,4-癸二烯醛(9.156%)、香芹烯(7.951%)、反式-茴香烯(7.625%)、肉桂酸乙酯(6.687%)、己醛(5.846%)、α-松油醇(4.457%)、科绕魏素(4.050%)、2-戊烷基-呋喃(3.529%)、(E)-2-庚烯醛(3.507%)、芳樟醇(3.312%)、2,4-癸二烯醛(3.058%)。结论:该试验可为蒺藜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蒙古苍耳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采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蒙古苍耳中的挥发性成分,GC毛细管柱色谱法进行分离,质谱检测器进行分析,峰面积归-化法确定其相对含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辅助人工检索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从蒙古苍耳的挥发油中分离鉴定出23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有异硫氰酸甲酯(2.92%),双(三甲基硅基)雌二醇(1.85%),维生素E(1.33%),五味子醇甲(1.78%),秋酰胺(3.09%),谷甾醇(1.63%),4,4-二甲基胆甾(15.54%),秋水仙碱(1.86%),3,7,11,15-四甲基-十六醇(13.34%),仪-亚麻酸(16.02%),1-亚麻酸(30.12%),粪甾烯(2.56%),碱性艳绿(4.49%),豆甾醇(1.09%),上述14种成分含量占总含量的99.7%。结论蒙古苍耳挥发性成分中亚麻酸总含量最高,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46.14%。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建立测定青翘挥发油中β-蒎烯含量的方法,并测定其含量。方法:采用无水乙醇纯化粗提取青翘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β-蒎烯含量。结果:用环己酮作为内标物;β-蒎烯对照品在0.3~4.4m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对照品和样品精密度的RSD分别为0.95%,0.99%(n=5);测得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RSD为1.2%(n=5);青翘挥发油中β-蒎烯含量为10.2%~10.2%,平均含量为10.2%,RSD为1.0%。结论:本方法快速准确可靠,简便易行,可用于青翘挥发油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互花米草成分研究Ⅱ.GC-MS法研究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互花米草中挥发性成分。方法经水蒸汽蒸馏 ,有机溶剂吸收 ,用GC MS法研究互花米草中挥发性成分。结果鉴定出互花米草中以 6 ,10 ,14 三甲基 2 十五酮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主要成分的 2 2种挥发性成分。结论该结果有助于进一步对互花米草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肉豆蔻挥发油中α-蒎烯和β-蒎烯含量的气相色谱法;研究肉豆蔻叶片挥发油中两种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GC法测定肉豆蔻挥发油中α-蒎烯和β-蒎烯的含量。气相色谱条件:HP-5MS石英毛细管柱(0.25mm×30m×0.25μm);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进样口温度240℃;检测器温度250℃;柱温起始温度为40℃,保持1min,以5℃.min-1的速率升高到220℃,保持1min;载气为氮气,流速1mL.min-1,分流比为10∶1,进样量为:1μL。结果α-蒎烯和β-蒎烯在相应的线性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n=3)分别为:99.2%和98.7%。肉豆蔻不同组织挥发油中α-蒎烯和β-蒎烯含量有明显差异。不同月份肉豆蔻叶片挥发油中α-蒎烯和β-蒎烯含量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可以用于肉豆蔻挥发油中α-蒎烯和β-蒎烯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浙产竹叶椒叶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测试,Nist谱库自动检索。结果通过计算机自动检索,从竹叶椒叶中共分离鉴定出64个组分,并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出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其主要成分为桉叶油醇(Eucalyptol)37.9643%,α-松油醇(3-Cyclohexene-1-methanol,α,,α4-trimethyl-,(S)-)17.6166%,(-)-4-萜品醇(3-Cyclohexen-1-ol,4-methyl-1-(1-methylethyl)-,(R)-)5.1632%,4-甲基-1-(1-甲基乙基)二环〔3.1.0〕己-2-烯(Bicyclo〔3.1.0〕hex-2-ene,4-methyl-1-(1-methylethyl)-)5.1401%。结论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浙产竹叶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