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循证医学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对儿科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个基本条件相同的临床医学本科班分别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儿科教学,比较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实验组)与传统讲授法(对照组)在儿科教学中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理论成绩,临床实习效果综合测试成绩、学习兴趣、对教学的满意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自我教育能力,从而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循证医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提高学生临床实践和研究能力的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方法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将中国医科大学2006级和2007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每一个年级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循证医学教学中,实验组采取新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2012年6月集中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循证医学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用循证医学思想解决临床问题的实践能力优于对照组学生,两组学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学生制作证据的研究能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学生发表1篇循证医学论文的人数高于对照组。结论新的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得到学生的认可,提高了学生应用证据解决临床问题的实践能力及制作证据的研究能力,提高了循证医学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在本科生循证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滨州医学院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整群随机抽取6个班371名学生为调查对象,于授课前后采用自拟问卷进行调查,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开展形成性评价之后临床医学生对循证医学的认知、对循证医学课程态度、查阅文献的行为、对形成性评价的认识均较授课之前发生了明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采用形成性评价对学习循证医学有帮助者357人,占96.23%;97.3%以上的医学生认为学习循证医学能提高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结论开展形成性评价能很好的培养医学生的终身自我学习能力,有利于提高循证医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比较适合学时少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循证医学教学。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临床医学(乡村医师)专业医学生实施预防医学课程PBL教学改革,观察其教学效果,探讨临床医学(乡村医师)专业班级预防医学课程PBL教学改革的可行性,并发现和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将临床医学(乡村医师)汉族班104名学生分为2组,实验组54人与对照组50人,临床医学(乡村医师)少数民族班116名学生分为2组,实验组55人与对照组61人,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结果汉族班及少数民族班的实验组学生对PBL教学评价均较高,其中汉族班PBL教学组期末考试总分为(75.2±9.1)分和(71.6±8.8)分;传统教学组为(72.4±7.9)分和(65.9±7.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对教学效果评价的问卷调查显示,汉族班及少数民族班PBL教学组学生对"课堂互动"、"学习效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医学文献检索的能力"5项调查项目评分均高于传统教学组。结论将PBL教学法应用于临床医学(乡村医师)预防医学课程教学中是可行的,与传统教学法相比PB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更理想,不仅对学生学习预防医学课程有帮助,而且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齐齐哈尔医学院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开设的循证医学课程教学效果进行调查分析,了解目前医学生对循证医学的认知情况现状以及实践循证医学遇到的困难与障碍,为进一步开展循证医学教学提供参考依据,明确下一步教学改革的方向。方法 2012年6月对我校已学完循证医学的临床医学专业及各方向2009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习循证医学后,医学生对循证医学知识、态度有所提高,但实践循证医学有困难,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该课程对自己有帮助,多数学生对教学内容及效果满意,一部分学生对改进教学提出了建议。结论循证医学教学要注重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联系,循证医学的实践教学必须加强,应该增加实践课教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BOPPPS教学法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1~4班197人为对照组,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1~4班206人为实验组,采用BOPPPS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结果:实验组的总成绩为(9.31±0.49)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BOPPPS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学习效果评价中的各项分值在4.5分以上,表明学生对该模式的认可。结论:BOPPPS教学法弥补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不足,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值得在其他课程中尝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病理学》教学中综合运用循证医学结合科研训练的教学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实验班240名学生作为观察组,同专业平行班级24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课堂教学,观察组综合运用循证医学结合科研训练的教学方法。2组均为相同教师授课。教学效果通过对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观察组教师在课程设计、课程内容、教学效果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学生在主观能动性(5项)和客观终结性评价(4项)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病理学》课程教学中综合运用循证医学结合科研训练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探索BOPPPS模式下医学本科生英文课程的教学设计及实施。方法:选取70名浙江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BOPPPS教学模式)和对照组(传统教学模式)分别开展教学实践,并进行理论知识考核及教学满意度调查。结果: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学制上无差异(P>0.05),但在教学时间分配上有显著性差别(P<0.001)。试验组学生的课后成绩优于对照组,且对多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学本科生英文课程带教中应用BOPPPS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升了教学满意度,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 LBL 与 PBL 结合的教学模式对维吾尔族(维族)医学生《医学心理学》课程教学的可行性,对临床医学及预防医学部分医学生实施 LBL 与 PBL 结合模式的教学改革。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2011级本科班维、汉族共256名医学生为研究对象。将民族班126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汉族班130人也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均采用 LBL 与 PBL 结合的教学方法,对照组均采用 LBL 教学法,并用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及学生的考试成绩检验2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维、汉族试验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及学生的考试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LBL 与 PBL 结合模式对维吾尔族医学生《医学心理学》课程教学是可行的,与传统教学比较有一定优势,对维吾尔族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取基于角色扮演的双语教学方法,探索《全科医学基础》医患沟通课程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10~2012年级南山班医学生共88名为教学对象,在《全科医学基础》中采用基于角色扮演的医学生医患沟通双语教学模式,教学后对全体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组织学生访谈。结果:60.2%的同学自觉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流存在问题,65.9%的学生认为目前医患关系糟糕,95.5%的学生认为需要安排医患沟通课程,97.7%的学生认为课程有收获。结论:基于角色扮演的医学生医患沟通双语教学模式得到学生认同,教学效果良好,并能与国际医学教育接轨,帮助有一定英语水平的医学生开阔国际视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理学课程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和2012级护理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从临床医学班中取两个,将其作为临床实验班和临床对照班,另相应地取两个护理班随机分为护理实验班和护理对照班。药理学课程教学中实验班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对照班实行传统的教学模式。药理学课程教学结束后,通过考试成绩和调查问卷,评价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结果临床医学实验班药理学总评成绩为(81.9±9.4)分,临床医学对照班药理学总评成绩为(74.7±9.7)分,护理学实验班药理学总评成绩为(82.5±8.1)分,护理学对照班药理学总评成绩为(74.0±11.3)分,临床医学实验班和护理学实验班学生药理学总评成绩明显高于相应的对照班(均P〈0.01)。问卷调查显示,临床医学实验班和护理学实验班学生综合能力包括药理学知识掌握程度、沟通和交流能力、检索资料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学习和个人发展能力、互相协作和团队精神均优于相应的对照班(均P〈0.01)。结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理学课程教学中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药理学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线上BOPPPS教学法与传统线下教学融合教学模式在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9年3-7月以我院护理专业128名学生为教学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学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4名。对照组采取常规教学方法,观察组采取线上BOPPPS教学法与传统线下教学融合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具体教学环节包括课前线上BOPPPS教学法教学环节、线下课堂讲教学环节和课后线上BOPPPS教学法教学环节。教学后,从学生的学习感受和期末成绩两个方面,比较两组学生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习感受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期末成绩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线上BOPPPS教学法与传统线下教学融合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护理专业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疫情背景下基于《组织与胚胎学》课程特点,探讨传统教学模式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差异.方法 整群抽样取2020级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7、8班56名学生为对照组,9、10班57名学生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线下面授的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采用形成性评价成绩、线上期中考试成绩和线下期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雨课堂平台的翻转教学模式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春季班19名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面对面教学模式;秋季班21名学生为实验组,采用基于雨课堂的翻转教学模式。通过教学过程、考试成绩和调查问卷3个模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在课程教学过程的自评得分、考试总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实验组对基于雨课堂的在线翻转教学模式5项指标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满意度(P<0.001)。结论:基于雨课堂的翻转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留学生学习积极性、自我管理和认知能力,还能提高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基于OSCE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择护理专业4个自然班学生262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个班142名,采用基于OSCE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实训教学;对照组2个班120名,按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实训教学。比较两组学生的实训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学生教学满意度、课程理论成绩、实训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观察组学生对基于OSCE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评价高。结论 基于OSCE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内科护理实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章均  韩立玲  吕麟亚 《重庆医学》2022,51(5):854-858
目的 探讨BOPPPS模式在医学生课程教学的实际教学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搜集BOPPPS教学模式对医学生课程教学效果影响的研究,检索的时限均为建库至2021年6月.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评价研究的偏倚风险并交叉核对结果,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基于BOPPPS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药药剂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为推进基础学科教学模式改革提供新思路。方法 选取中药学专业两个班共98名本科生,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试验组采用基于BOPPPS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结束后分别从理论和实验操作成绩、评判性思维能力、教学满意度等多个角度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 教学结束后,试验组理论和实验操作成绩、评判性思维能力调查量表得分及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于BOPPPS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中取得了较好效果,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论成绩、操作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及教学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循证医学课程形成性评价形式,提高教学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开设循证医学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具体包括平时表现评价、作业评价、教学实践活动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结果学生出勤率提高;50%的学生作业质量较好;100%的学生按照循证医学实践步骤完成了循证病案撰写;100%的学生完成了关于自我评价的调查问卷,并对教学情况进行反馈。结论循证医学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可,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循证医学即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其实质是一种新式高效的终身学习的临床教育理念。本研究应用循证医学理念指导我校2003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临床见习教学,通过理论考试、临床技能考核及问卷调查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理论考试和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91.4%的学生赞成此种教学方法。本研究结果提示,将循证医学理念引入医学生的临床见习教学中,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在循证医学时代,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临床肿瘤学教学的模式构建及效果评价。方法 以104名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2名学生。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模式即“老师教,学生听”,观察组接受案例教学模式即“老师适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结果 观察组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课堂效果评价、诊疗思维提升、自学能力培养、专业认可度和考试成绩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在循证医学时代,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临床肿瘤学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诊疗思维、促进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