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 lupus erythematosus,SLE)可累及全身多系统损害,其中肾脏受累称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SLE最常见和严重的脏器损伤,约50%~80%SLE患者存在明显肾受累,病死率是普通狼疮患者两倍[1]。亚洲人LN发病率约33%~55%,远高于白种人14%~23%[2],在我国LN发病率逐年递增,占我国肾活检中继发性肾病的首位[3]。LN西医诱导治疗的完全缓解率<45%,20年肾存活68.3%,约10%LN患者会发展至终末期肾病[1,4],故LN成为终末期肾病的重要源头疾病,严重影响了SLE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正>全球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率估计为5.14/10万例年,全球每年约40万新诊断的SLE患者,我国每年新诊断SLE患者人数为10.7万/年,居全球之首[1]。狼疮肾炎(LN)是SLE最严重的器官表现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LN患者足细胞和肾单位逐渐丢失,大部分SLE患者5年内可发生LN,LN 5年后进展到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比例约为10%~30%[2]。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多器官多系统损害[1]。统计发现30%~60%的成人和高达70%的儿童SLE患者存在肾脏受累的临床和(或)病理表现[2],即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  相似文献   

4.
<正>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是中大分子毒素代表,相对分子量为11 800,常被作为血液透析充分性的重要指标之一[1],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中其浓度可显著升高[2]。研究表明[3],β2-MG长期潴留是造成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dialysis-related amyloidosis,DRA)的主要原因,临床表现为破坏性脊柱关节病(DSA)、透析淀粉样关节病(DAA)和腕管综合征(CTS)等[4]。有文献证实β2-MG是血液透析患者全因死亡率和感染相关死亡率的的独立危险因素[5,6],控制β2-MG水平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调查分析了我院418例MHD患者β2-MG的水平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为3.7%~5.1%[1],有0.5%~1%的患者需手术治疗[2],其不仅耗费了巨大的医疗资源,而且会导致较高的致残率与误工率[3]。自Yeung提出YESS (Yeung endoscopic spine system)[4]和Hoogland提出TESSY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urgical system)[5]以来,内窥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逐渐兴起,其  相似文献   

6.
<正>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多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其发生率为1%~4%,严重影响预后[2]。其中大部分感染病原菌为革兰阳性菌,特别是葡萄球菌[3]。相比之下,真菌感染比较罕见,但其导致的后果更为严重[4]。  相似文献   

7.
<正>血液透析是延缓慢性肾衰患者死亡的有效措施,便秘是血液透析的消化系统并发症之一。研究[1]显示,国内外血液透析患者出现便秘的情况超过28%。在日常生活中约30%的人有便秘的问题[2],包括各年龄段的人。便秘会增加患者的身心和经济的负担,极大的影响患者的生活,并增加其他系统疾病发生的可能性。目前,防治便秘包括泻药[3]、灌肠、微生物制剂[3]、中药免煎颗粒[4]、中药贴敷[5]、耳穴压豆[5]、灸法[5]和穴位按压等中西医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是最为凶险的主动脉疾病之一[1,2],在发病后48 h内死亡率达49%[3],非手术治疗患者2周内死亡率高达74%[4]。ATAAD一经确诊,原则上均应积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5]。近年来,“全主动脉弓人工血管置换并支架象鼻手术”(孙氏手术)已成为ATAAD的标准术式[4]。但ATAAD手术的技术难度极大,如何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依然是世界性难题[6,7]。  相似文献   

9.
<正>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通常发生在瞬时的高能量损伤机制之后,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破坏性事件,常伴有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永久缺失[1]。流行病学数据表明,全球有超过100万人因SCI致残[2],并且还在呈上升趋势。中国也有大量的SCI患者,其中北京地区的SCI发病率估计为0.06‰[3],主要原因为跌倒、交通事故和运动相关所致的伤害[4]。  相似文献   

10.
<正>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切口更小,创伤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更轻,患者器官功能恢复更快,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1],但疼痛仍然是影响术后康复的重要独立预测指标[2]。气腹后腹膜拉伸、炎症、缺血和化学刺激等导致的疼痛使患者在术后早期(24 h内)对阿片类药物的需求可能大于开腹手术[2],引起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延长患者住院时间[3]。因此,优化围术期镇痛方案,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及其并发症,是促进腹腔镜手术患者快速康复的重要因素[4,5]。作为多模式镇痛的重要组成部分[6],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ultrasound guided 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UTAP)阻滞已广泛应用于多种腹腔镜手术的术后镇痛[7,8]。近年来出现的由外科医师实施的腹腔镜辅助腹横肌平面(laparoscope...  相似文献   

11.
<正>足细胞内陷性肾小球病(podocytic infolding glomerulopathy,PIG)在10年前作为一种新的疾病被提出,其是一种罕见的基于特征性组织病理学表现的诊断。其特征是足细胞膜内陷到肾小球基底膜,电镜下可见微球和(或)微管[1]。已报道的病例大多数来自亚洲,PIG最常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本文报道1例PIG合并干燥综合征的老年女性患者,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肝癌是世界第三大死亡原因,我国是第五大死亡原因[1]。肝脏同时是大多数恶性肿瘤的第一个转移部位[2]。术前明确肝癌患者肝内是否存在转移病灶和转移病灶的数目与肝癌患者的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外科手术方案的制定以及病人的预后显著相关[3]。  相似文献   

13.
<正>膜性肾病是一种以肾小球基底膜(GBM)弥漫增厚伴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为特点的病理形态学诊断,免疫组化和电镜中常可观察到典型的IgG抗体(多属于IgG4亚类)颗粒沉积[1]。70%~80%膜性肾病患者诊断时表现为肾病综合征[2],发病高峰年龄为50~60岁,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2倍,90%的患者起病时肾功能正常[3]。2009年Beck等[4]发现70%~75%的特发性膜性肾病(IMN)肾活检组织中存在PLA2R抗原,  相似文献   

14.
<正>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 PD)是重要肾脏替代疗法之一,使许多患者的病情得到了缓解,但仍存在较严重的容量超负荷现象[1,2]。我国PD患者的生存预测因素研究发现,87.5%的患者存在容量超负荷现象[3]。长期容量超负荷会引发机体出现心力衰竭、食欲降低、营养不良等一系列并发症,其中心力衰竭是患者退出PD治疗的重要原因之一[4,5]。Ruiz等[6]研究表明,对PD患者进行容量管理可以使患者获得积极体验,  相似文献   

15.
<正>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是终末期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1,2]。但多数MHD患者存在明显负性心理体验[3],导致生活质量降低。累赘感知是个体错误认为自己的存在只会加重身边人负担,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糟的负性心理体验,降低个体的生活质量[4]。老年MHD患者身体功能下降,多重共病,更容易出现衰弱、疲乏、营养不良等多种症状,更容易失去治疗信心和生活目标[5],可能出现更强的累赘感知。  相似文献   

16.
<正>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T1DM)是一种由致病性CD4+、CD8+T细胞介导的胰岛β细胞进行性破坏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患者需要终身胰岛素治疗,尽管胰岛素替代疗法有助于改善糖代谢,但其不能完全替代内源性胰岛素的生物学功能,使患者面临低血糖发作和并发症的风险[2]。  相似文献   

17.
<正>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我国当前乙肝病毒的流行率为7%左右[1]。据WHO报道,2019年全球有2.96亿慢性HBV感染者[2]。2006年我国慢性HBV感染者约9 300万[3],至2016年慢性HBV感染者达8 600万[4]。  相似文献   

18.
<正>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一种进展性疾病,据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成人CKD患病率为13.39%,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患病率19.25%[1]。CKD已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损失。CKD发展到晚期时可考虑逐步过渡到透析[2],通常患者生活质量大幅降低且死亡率明显增高[3],因此寻找有效的非透析治疗是研究的重点[4]。中医药在稳定CKD患者的肾功能,延缓CKD的进展具有一定意义[5-7]。  相似文献   

19.
<正>肝肾移植是目前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failure, ESRF)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1-3],有效地改善了受者的生活质量及长期生存率,但是术后的感染仍然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2,4]。细环病毒(torqueteno virus,TTV)无处不在,据报道在健康人群中感染率大约为90%,而在移植患者中接近99%[5]。  相似文献   

20.
<正>糖尿病肾病(DN)作为糖尿病常见并发症,是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长期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并致使其代谢紊乱,进而发展为DN,临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1,2]。既往研究报道[3],白细胞介素10(IL-10)作为一种抗炎因子,可抑制致炎因子的合成与释放,并诱导T淋巴细胞转化[4]。白细胞介素1β(IL-1β)能通过自身分泌的形式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生以及细胞外基质的形成,并与肾小球形成新月体、皮肤损害发生有关[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