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运用超声应变率成像技术(strain rate imaging,SRI)评估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的左心收缩功能,并探讨其与CT严重度指数(computed tomography severity index,CTSI)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浙江医院收治的74例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严重程度分为:水肿型AP组(A组,43例)和出血坏死型AP组(B组,31例),另选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SRI检查、CT检查及血浆脑钠肽前体(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precursor,BNP-pro)水平测定,记录相关参数作比较分析.结果B组CTSI评分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浆BNP-pro水平明显高于A组及正常组,而左心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ve fraction,LVEF)、二尖瓣口水平舒张期血流频谱E峰与A峰比值(mitral e peak and a peak ratio,E/A)、左心室平均收缩期峰值应变率(mean of systolic strain rate peak,mSRs)均明显低于A组及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血浆BNP-pro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而mSRs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P患者的mSRs分别与血浆BNP-pro水平、CTSI评分呈负相关性(r=-0.825,r=-0.775,均P0.05).结论SRI能准确评估AP患者左心收缩功能变化,且与CTSI具有良好相关性,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背景超声具有无创简便等优点,在急性胰腺炎病诊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超声造影能通过分析胰腺微循环血流灌注,评估其缺血坏死状态,为临床诊治提供血流动力学信息.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联合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评估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病情和疗效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与CT严重指数(CT severity indices,CTS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63例,其中轻症AP患者38例(轻症AP组),重症AP患者25例(重症AP组).所有患者治疗前后测定血清PCT水平,行胰腺超声造影及腹部多层螺旋CT检查,记录超声造影严重指数(ultrasound severity indices,USSI)及CTSI,分析超声造影联合PCT评估疗效的可行性.结果超声造影诊断轻症AP患者37例,重症AP患者26例,敏感度=92.00%(23/25),特异度=92.11%(35/38);准确率=92.06%(58/63);重症AP组的血清PCT水平、USSI及CTSI明显高于轻症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治疗结局组间的血清PCT水平、USSI及CTS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血清PCT水平、USSI分别与CTSI呈正相关(r=0.803,0.951,均P<0.05);治疗后患者血清PCT水平、USSI分别与临床疗效呈负相关(r=-0.721,-0.836,均P<0.05).结论超声造影能有效显示胰腺组织缺血坏死状态,准确反映AP病情,联合血清PCT水平可为临床全面准确评估AP病情及预后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胰腺CT灌注的变化以及与临床常用AP病情评估系统的关系,评价CT灌注参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6年8月至2008年4月行胰腺CT灌注成像120例,其中正常胰腺34例,AP患者86例.采用德国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64层螺旋CT进行灌注扫描,获取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峰值时间(TTP)和表面通透性(PS),并与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CRP、CTSI、腹痛缓解时间、住院天数、局部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P组平均BF、BV、TTP、PS分别为(113.57±50.04)ml·100 ml~(-1)·min~(-1)、(146.61±45.11)ml/L、(148.88±21.16)0.1 s、(119.53±52.36)0.5 ml·100 ml~(-1)·min~(-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F、BV明显下降(P<0.05),TTP、PS变化无统计学意义.AP患者的CT灌注参数BF、BV与APACHEⅡ评分、Ransont评分、CRP、CTSI存在相关性(P<0.05),与腹痛缓解时间、住院天数、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也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AP患者胰腺血流灌注降低,灌注参数BV、BF与临床常用AP病情评估系统存在相关关系,提示CT灌注成像在AP病情评估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叉头蛋白F1相邻非编码发育调控RNA(FENDRR)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就诊的123例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AP组),另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的52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PCR)法检测患者血清中lncRNA FENDRR的相对表达量。比较轻症AP(MAP)组与重症AP(SAP)组、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血清中lncRNA FENDRR的相对表达量。分析lncRNA FENDRR与AP病情严重程度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AP组患者血清lncRNA FENDRR的相对表达量为4.47±1.87,低于对照组(6.66±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患者血清lncRNA FENDRR的相对表达量为3.14±1.22,低于MAP组(5.45±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lncRNA FENDRR诊断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9(95%CI:0.796~0.923),敏感度为71.15%,特异度为90.14%。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PL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清钙、乳酸和lncRNA FENDRR与AP患者的预后关系密切。单指标评估AP患者预后结果指出,PLT的评估效能最大[AUC=0.813(95%CI:0.733~0.878)],其次为lncRNA FENDRR[AUC=0.784(95%CI:0.701~0.853)],乳酸的评估效能最小[AUC=0.673(95%CI:0.583~0.755)]。PLT、INR、血清钙、乳酸和lncRNA FENDRR联合检测评估AP患者预后的效能高于各项单独检测的效能。结论血清lncRNA FENDRR的表达水平越低,提示AP患者病情越严重,预后不良风险越高。lncRNA FENDRR可能是AP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胰腺CT灌注的变化以及CT灌注参数与急性胰腺炎临床常用病情指标的关系,以探讨CT灌注成像在急性胰腺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6-08/2008-01 急性胰腺炎患者82例,入院后2-3 d采用德国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64层螺旋CT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其中5例因患者移动等致胰腺CT灌注成像失败.30例对照组,其中3例健康志愿者,27例因其他疾病行腹部CT检查患者.利用螺旋CT自带软件PCT进行处理得到灌注参数:BF(血流量)、BV(血容量)、TTP(峰值时间)、PS(表面通透性)等.结果:急性胰腺炎组BF、BV较正常对照组相比下降明显(110.57±60.04 VS 133.55±25.70,156.68±65.11 VS 193.78±27.01,均P<0.05),TTP、PS变化无统计学意义.重型急性胰腺炎与轻型急性胰腺炎相比,住院时间延长(11.51±8.46 d VS 20.91±8.40 d,P<0.05),而腹痛缓解时间离散度大,虽有延长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急性胰腺炎CT灌注参数BF、BV与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总时间、局部并发症间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血流灌注降低,灌注参数Bv、BF与AP临床常用病情指标存在相关关系,CT灌注成像在AP病情评估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中的病情判断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了154例AP患者和41例健康对照人群.根据AP诊治指南将病例组分为三组:轻症组(56例)、中重症组(51例)和重症组(47例).检测受试者的血清PCT、C-反应蛋白、红细胞比容及白细胞水平.计算病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评分(Bedside Index for Severity in Acute Pancreatitis,BISAP).比较各组间血清学指标的差异及血清PCT水平与AP患者病死率的关系.结果:血清PCT浓度在各组间均不相同:重症组中重症组轻症组对照组(P=0.000).A P患者血清P C T水平与B I S A P评分呈正相关.PCT诊断SAP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7.8%和87.1%,与BISAP评分的诊断价值相当.PCT浓度高于2.0 ng/m L时,AP患者预后较差.结论:PCT可以作为早期评估AP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评估急性胰腺炎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2006年8月至2008年1月AP患者82例,入院后2~3 d行多层螺旋CT(MSCT)胰腺灌注成像.另选取30名健康人群行腹部CT检查作对照.采用64层螺旋CT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利用CT自带软件PCT进行处理得到灌注参数,比较血流量(BF)、血容量(BV)、峰值时间(TTP)、表面通透性(PS)变化.结果 AP组平均BF、BV、TTP、PS分别为(110.57±60.04)ml·100 ml-1·min-1、(156.68±65.11)ml/L、(146.58±29.46)0.1 S、(110.73±62.66)0.5 ml·100 ml-1·min-1,与对照组相比BF、BV明显下降(P<0.05),而TTP、PS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患者胰腺血流灌注降低,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灌注参数BV、BF可用于评估AP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Ranson、CT严重指数(CTSI)和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三种评分系统在判断急性胰腺炎(AP)病情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4月共计503例确诊AP患者,包括轻症急性胰腺炎(MAP) 35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147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Ranson、CTSI和BISAP评分系统对AP病情严重度的评估价值和对病情预后的预测价值.将SAP分为无脏器功能衰竭组和脏器功能衰竭组,比较3种评分系统对AP并发脏器功能衰竭的预测价值.结果 MAP组和SAP组间的Ranson、CTSI和BISAP评分分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236.88、126.24和101.27,P<0.01),Ranson评分系统的敏感度(97.3%)和ROC曲线下面积(AUC)值(0.92)最大.在147例SAP患者的无脏器功能衰竭组和脏器功能衰竭组中,Ranson和BISAP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7.67和26.12,P<0.01),敏感度均为100%,特异度分别为96%和85%,BISAP评分的AUC值最大(0.80).在病情改善组和病情恶化组,Ranson和BISAP评分的分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9.53和10.19,P<0.05),BISAP评分系统的AUC值最大(0.74).结论 3种评分系统均可用于判断AP病情的严重程度.对于SAP并发脏器功能衰竭的风险和预后的判断,BISAP评分优于Ranson评分.BISAP评分简便、易行,为AP临床病情的判断提供了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微小RNA-551-5p(miR-551-5p)、微小RNA-126a-5p(miR-126a-5p)表达水平与AP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27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AP(MAP组) 63例和重症AP(SAP组) 64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3组血清miR-551-5p和miR-126a-5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淀粉酶(AMS)及脂肪酶(LPS)水平;利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miR-551-5p及miR-126a-5p水平与患者Ranson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CHEⅡ)评分、血清生化指标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miR-551-5p及miR-126a-5p水平对AP的诊断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影响AP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AP组血清TNF-α、IL-6、IL-18、CRP、AMS、LPS水平、Ranson及APCHEⅡ评分显著升高(均P 0. 05),MAP组血清IL-6、IL-18、AMS、LPS水平、Ranson及APCHEⅡ评分显著升高(均P 0. 05);与MAP组比较,SAP组血清TNF-α、IL-6、CRP水平、Ranson及APCHEⅡ评分显著升高(均P 0. 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miR-551-5p与TNF-α、IL-6、AMS、LPS水平、Ranson及AP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值依次为0. 755,0. 684,0. 531,0. 519,0. 712,0. 679,均P 0. 05);血清miR-126a-5p与IL-6、IL-18、AMS水平及Ranson评分呈正相关(r值依次为0. 711,0. 678,0. 628,0. 701,均P 0. 05);血清miR-551-5p、miR-126a-5p诊断SA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 809、0. 800,截断值分别为2. 01、1. 54,敏感度分别为73. 1%、85. 3%,特异性分别为82. 8%、72. 4%;二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 965,敏感度为96. 5%,特异性为82. 4%;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血清AMS、LPS、miR-551-5p、miR-126a-5p是AP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高水平miR-551-5p及miR-126a-5p可能反映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是评估SAP患者预后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黄鼻饲灌肠联合治疗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疗效.方法:将83例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大黄双途径+常规治疗组、大黄鼻饲+常规治疗组.观察3组患者住院费用、住院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Ranson评分、CT分级,检测血浆降钙素原(plasma 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并进行比较.结果:3组患者无1例死亡,大黄双途径+常规治疗组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均低于其他两组(与常规治疗组比,P0.05;与大黄鼻饲+常规治疗组比,P0.05).治疗1 wk后,CT分级、CRP、PCT明显下降(P0.05).结论:大黄双途径联合治疗AP,能促进患者肠道功能恢复,降低炎症反应,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背景:我国急性胰腺炎(AP)发病率逐年上升,病死率居高不下,探索可用于判断AP病情严重程度的血液生化指标对AP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讨血清胰蛋白酶原-2(TAT-2)和血细胞比容(HCT)在AP病情严重程度中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9月—2018年6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75例AP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急性胰腺炎(MAP)组、中重度急性胰腺炎(MSAP)组、重度急性胰腺炎(SAP)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TAT-2、HCT,并行BISAP评分、APACHEⅡ评分、Balthazar CT评分。采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诊断SAP的价值。结果:四组间TAT-2、HCT、BISAP评分、APACHEⅡ评分、Balthazar CT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SAP组TAT-2、HCT明显高于MAP组、MSAP组、对照组(P 0. 05),MSAP组TAT-2、HCT明显高于MAP组、对照组(P 0. 05),MAP组TAT-2、HCT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ROC曲线分析示,TAT-2、HCT以及两者联合预测SAP的敏感性分别为69. 7%、84. 7%、88. 5%,特异性分别为95. 3%、67. 8%、65. 1%,AUC分别为0. 858、0. 783、0. 875。结论:TAT-2、HCT可有效评估AP病情的严重程度,两者联合检测更有助于进一步预测SAP的发生,对于AP的治疗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肠道动力障碍是急性胰腺炎(AP)病情进展的重要环节,兴奋性与抑制性胃肠激素失衡可能是重度AP(SAP)患者出现肠道动力障碍的关键原因之一。目的:探讨AP患者血清促炎细胞因子与空腹胃肠激素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16年6月—2017年6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AP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轻度AP(MAP) 60例,SAP 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65例作为对照组。以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8和空腹5-羟色胺(5-HT)、胃动素(MTL)、胆囊收缩素(CCK)水平,分析促炎细胞因子与胃肠激素之间以及两者与AP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MAP组和SAP组血清TNF-α、IL-6、IL-8和5-HT水平高于对照组,MTL、CCK水平低于对照组,SAP组改变更为显著,与MA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各促炎细胞因子与各胃肠激素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 0. 05),且两者均与AP严重程度相关(P 0. 05)。结论:胃肠激素5-HT、MTL、CCK与AP严重程度和血清促炎细胞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可能为AP的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APACHE-Ⅱ、Bahhazar分级及腹部CT胰外炎症评分系统(EPIC)三种临床标准对急性胰腺炎(AP)的预后价值.方法 研究2007-07-01-2007-12-31于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入院24 h内行腹部CT检查的AP患者178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临床评分标准预测重症AP的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及曲线下面积(AUROC),分析各评分标准对局部和全身并发症的预见能力.结果 178例患者中诊断为重症者46例.轻症和重症AP患者三种临床评分分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utoff值取4.5时EPIC评分标准判断重症AP的敏感度最高达O.870,特异度最高达0.884,AUROC最大达0.929.EPIC预测局部并发症、全身并发症的AUROC均最大.结论 EPIC是入院24 h内预测重症AP有效的指标,对并发症亦有极佳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三种临床评分标准对急性胰腺炎预后的评估价值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APACHEⅡ、Ranson、Balthazar CT严重指数(CT severity index,CTSI)三种临床评分标准对轻症及重症急性胰腺炎(AP)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AP患者355例。分析各临床评分标准与禁食天数、住院天数的相关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临床评分标准判断重症A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各临床评分标准对局部和全身并发症的预见能力。结果355例患者中,诊断轻症273例,重症82例。轻症和重症AP患者三种临床评分分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临床评分分值与AP患者禁食天数、住院时间均显著相关。CTSI标准的敏感性最高为77%,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85。CTSI对局部并发症预见能力最高,Ranson标准对全身并发症的预见能力最高。结论CTSI标准是临床判断重症AP最有效的指标,将三种临床评分标准结合起来能更准确地评估急性胰腺炎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缺铁性贫血(IDA)患者检测维生素B12(VitB12)、叶酸(Fol)、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血清铁蛋白(Fer)等的临床意义.方法:以100例IDA患者设为实验组,以同期慢性疾病所致贫血100例设为对照组,以健康体检者100例设为健康组,时间为2019.05-2021.01之间.2组对象均检测VitB...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急性胰腺炎(AP)患者外周血线粒体DNA(mtDNA)水平变化,探讨其对AP合并急性肺损伤(ALI)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AP患者90例,按照疾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症组(55例)和重症组(35例);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AP急性反应期是否发生ALI再将90例AP患者分为ALI组(32例)和非ALI组(58例)。收集所有AP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收集对照组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及外周血mtDNA水平并分组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影响AP患者合并ALI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外周血mtDNA水平对AP合并ALI的预测价值。结果 重症组、轻症组及对照组受试者外周血mtDNA水平依次降低(P<0.05)。ALI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血淀粉酶(AMY)、钙离子(Ca2+)、mtDNA水平均高于非ALI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P、AMY、Ca2+、mtDNA水平升高均为AP合并AL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ROC曲线分析结...  相似文献   

17.
急性胰腺炎(AP)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其中重型急性胰腺炎(SAP)病死率高.2005~2008年,我院共收治AP患者412例,现分其复发的高危因素. 临床资料:同期收治的AP患者412例,男251例,女161例;年龄15~95(46.1±16.7)岁.均均符合美国急性胰腺炎临床指南诊断标准,即具有胰腺炎典型特征性腹痛,血清淀粉酶或脂肪酶大于正常值上限3倍,有AP特征性CT表现.  相似文献   

18.
背景:急性胰腺炎(AP)患者病程早期即出现免疫功能紊乱。目的:探讨AP发病早期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其对AP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4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AP患者164例,其中轻度(MAP)、中度(MSAP)、重度AP(SAP)分别为103例、47例和14例,2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于发病24 h内确诊,并于48 h内采集血清标本,检测IgG、IgA、IgM、κ轻链和λ轻链水平。以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指标对AP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AP患者发病48 h内血清IgA、IgM、κ轻链和λ轻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IgM水平在MSAP组和SAP组中降低较MAP组更为明显(P 0. 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IgM对于鉴别中、重度AP有一定意义(AUC=0. 723,95%CI:0. 634~0. 812),cut-off值取≤1. 055 g/L,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 806和0. 689。结论:AP早期即存在血清IgA、IgM、κ轻链和λ轻链水平降低,提示体液免疫功能受损。血清IgM可能用于AP严重程度的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胰外并发症的CT征象对判断AP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 收集89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片,分析AP时胰腺外组织或器官并发症的发生率及CT征象.结果 89例AP中30例(33.7%)CT扫描仅见胰周组织坏死,59例(66.3%)显示胰外并发症,其中6例(6.7%)出现腹腔血管并发症,包括5例腹腔积血和1例胰周动脉瘤;1例(1.1%)并发肝脓肿;52例(58.4%)显示腹水,其中合并胸水29例(32.6%),心包积液2例(2.2%),肺底局限性片状炎症渗出7例(7.9%);15例(16.9%)并发肺水肿,其中11例(12.4%)进展为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后死亡.结论 AP时腹部血管破裂或栓塞、胸腹水及肺部ARDS是严重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的CT征象是判断AP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浆D-二聚体与胰腺CT表现的相关性,探讨二者联合检测在AP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4月1日~2014年4月1日确诊为AP的住院患者33例。入院即刻、72h、7d均行腹部CT,7d为腹部增强CT;入院即刻、24h、48h、72h、5d、7d均测定D-二聚体。根据胰腺CT分级标准分A~E级组及胰腺CT轻重分类标准分MAP、SAP组,比较同一时间点组间D-二聚体水平;根据入院7d腹部增强CT分水肿、坏死组,比较2组入院即刻、24h、48h、72h、5d、7d的D-二聚体水平。[结果]胰腺CT分级D级D-二聚体均高于C级,E级均高于D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D-二聚体均高于M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坏死组D-二聚体入院即刻、24h、48h、72h均高于水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5d、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坏死组早期即为高水平D-二聚体(1.54±0.07),且在7d内进行性上升,水肿组72h内呈进行性上升,但72h后下降。[结论]AP患者血浆D-二聚体与胰腺CT分级、轻重分类呈正相关,CT分级、分类越重,D-二聚体越高。入院72h后D-二聚体呈下降趋势可初步排除坏死性AP。D-二聚体联合胰腺CT进行动态评估,有利于对AP的轻重及预后作出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