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系统的发生率。方法:选择年满18周岁本国患者的下颌第二磨牙为研究对象,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扫描,然后在矢状面、冠状面、横断面等多层面重建三维数据图像。根据C形根管系统的解剖学特征判断其发生率。结果:纳入本研究的共有124名患者(156颗下颌第二磨牙)。其中,具有C形根管系统的有66颗,发生率为42.3%。结论:C形根管系统在下颌第二磨牙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CBCT在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治疗过程中,能为临床医师提供更直观、更准确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霍丽  周章华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3):1445-1445
根管治疗的目标是清除根管内感染物质,严密封闭根管,促进根尖病变愈合。根管预备不良、消毒的不充分、充填不适、遗漏根管是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根管解剖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根管变异的预先估计能力的提高可以大大降低这类原因造成的根管治疗的失败。笔者近期接诊1例上颌第二磨牙四根管病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CBCT对下颌第二磨牙牙根和根管解剖形态的评价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 5月于我院接受CBCT影像检查的患者610例,回顾性分析610例患者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形态及分 布情况、356例患者非C型根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数目、根管数目及分布情况,以及312例患者双根下颌第 二恒磨牙根管构型分布情况。结果 左下颌和右下颌、男性和女性下颌牙根形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05);左下颌和右下颌、男性和女性C型根管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左下颌 和右下颌、男性和女性牙根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左下颌和右下颌、男性和女性根管数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男性和女性根管构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近中 根中,Ⅳ型,2-2检出率高于Ⅰ型,1( P <0.05);Ⅰ型,1检出率高于Ⅱ型,2-1( P <0.05);Ⅱ型,2-1 检出率高于Ⅴ型,1-2、Ⅲ型,1-2-1、2-1-2型、2-3-2型( P <0.05);远中根中,Ⅰ型,1检出率高于Ⅳ 型,2-2( P <0.05);Ⅳ型,2-2检出率高于Ⅱ型,2-1( P <0.05)。结论 CBCT对下颌第二磨牙牙根和根 管解剖形态的评价价值较高,下颌第二恒磨牙主要为融合根或双根,具有较高的C型牙根与根管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余锦锦  方进华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5):1624-1626
目的:研究上颌第二乳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Second mesiobuccal root canal,MB2)的临床发现率。方法:探查近中颊根根管口与腭根根管口之间的发育沟或暗线,研究上颌第二乳磨牙MB2的临床发现率。结果:54例患者共56颗上颌第二乳磨牙,其中有26颗存在MB2,发现率为46.43%。临床发现率在性别及牙位中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上颌第二乳磨牙中MB2有较高的发现率,临床上应注意探查以免遗漏。  相似文献   

5.
1病历简介患者女,14岁。因右下后牙反复肿痛就诊。检查:下颌双侧第二磨牙近中倾斜阻生,呈45°倾角,冠周牙龈红肿,盲袋有污物,触之易出血,第三磨牙未萌。双侧上颌第二磨牙正位萌出。否认有家族史。X线片显示:双侧下颌第二磨牙近中倾斜阻生,根尖近中边缘距第一磨牙根尖远中边缘的距离双侧分别为右10.3 mm,左9.4 mm。下颌第三磨牙生长方向与第二磨牙平行,亦呈近中倾斜方向。双侧阻生的第二 磨牙分别与第一磨牙远中牙颈部及根上1/3相抵。诊断:双侧第二、三磨牙近中阻生。治疗建议:拔除双侧第三磨牙,采用正畸治疗方法推第二磨牙远中、合向移位,引导其竖直萌出,矫治中注意避开第一磨牙阻挡,以免该牙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一次性根管治疗对牙髓坏死的老年人磨牙的术后反应及疗效,评价老年患者行一次性根管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60~70岁急、慢性根尖周炎和牙髓坏死的老年人120例(磨牙140颗),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和多次性根管治疗,根管预备均采用Pro Taper镍钛锉,多次性疗程间氢氧化钙根管封药,比较两组根管治疗后的反应及疗效。结果:术后1周疼痛率和术后1年治愈率两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条件下对老年人根管感染的磨牙行一次性根管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三维有限元方法探讨不同力值和加力方式下近中整体移动下颌第二磨牙的位移趋势及 牙周膜应力分布,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3年5月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影像科 1例患者的锥形束CBCT资料,建立第一磨牙缺失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第二磨牙牙冠上放入不同的矫治 装置,通过不同力值(100 g或50 g)及加力方式(近中牵引钩或远中牵引钩)进行分组,共8组工况。使用 Abaqus软件模拟比较8组工况近中整体移动下颌第二磨牙的位移趋势及牙周膜应力分布。结果 在所有工况 中,牙周膜Von Mises应力最大值均未超过2.6×10-2 Mpa,远中牵引钩的应力分布较近中牵引钩应力分布均 匀。当颊侧加力50 g舌侧加力100 g时,第二磨牙颊侧面出现近中平移,近中面出现颊侧旋转,颌面出现向 近中偏颊侧的旋转,与根尖组结果基本一致,此时牙周膜Maximum Principal Stress应力分布主要集中在第 二磨牙牙周膜远中面。结论 ①近中移动下颌第二磨牙时,远中牵引钩应力分布更均匀;②牵引钩加力100 g 舌侧扣加力50 g时,第二磨牙从颊侧面出现向远中旋转移动趋势,可以为矫正倾斜的第二磨牙提供临床参 考;③在平齐根分叉远中牵引钩颊侧加力50 g舌侧扣加力100 g情况下,第二磨牙最接近整体近中移动趋 势,且应力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青年正畸治疗患者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和下颌第一磨牙对下颌第三磨牙萌出的影响。方法:回顾68例伴随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的安氏Ⅰ类青年正畸患者,分别设计不拔牙、拔除下颌第二双尖牙、拔除下颌第一磨牙,采用直丝弓矫治器,闭合曲法关闭拔牙间隙,应用曲面断层片分析三组患者正畸治疗前后下颌第三磨牙倾角和萌出间隙的变化,结果采用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非拔牙组治疗前后左右下颌第三磨牙倾角(RM3\LM3)、左右下颌第三磨牙萌出间隙(RS\LS)、左右下颌第三磨牙萌出间隙和牙冠宽度比率(Rratio\Lratio)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组RM3、LM3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RS、LS、Rratio、Lratio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除下颌第一磨牙组RM3、LM3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RS、LS、Rratio、Lratio变化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拔牙矫治有助于下颌第三磨牙萌出间隙的增加,拔除下颌第一磨牙较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产生更显著的下颌第三磨牙后间隙改变,但青年患者拔牙矫治对下颌第三磨牙倾角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牙髓炎、牙髓坏死、根尖周炎患者患牙根管治疗期间发生疼痛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2年5月在我科就诊的牙髓牙、牙髓坏死、根尖周炎患者进行根管治疗,并对根管治疗期间出现的疼痛、肿胀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根管内细菌和感染物质被推出根尖孔是引起根管治疗期间疼痛的主要原因.结论:在临床进行根管治疗时应充分重视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发生,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并减轻其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赵薇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7):1277-1279
根分叉形态通常出现在上颌磨牙、下颌磨牙和上颌双尖牙,也可出现在多根牙的前牙、尖牙和下颌前磨牙中。根分叉病变是指牙周炎的病变波及多根牙的根分叉区,在该处出现牙周袋、附着丧失和牙槽骨破坏,可继发于牙周炎、牙髓炎和根尖周的病变。由于磨牙根分叉部位解剖结构的复杂与多变,造成了该部位病变治疗的特异性,加之致病因素复杂,病变破坏程度不同,给临床治疗工作增加了一定难度。目前,根  相似文献   

11.
陈燕  方萍  唐继伟  韦艺  罗菊芬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5):2024-2026
目的:改良髓腔入口方式探究上颌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的临床发现率。方法:采用改良髓腔入口和探查近中颊根根管口与腭根根管口之间发育沟或暗线的方法研究上颌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的肉眼发现率。结果:553例患者的574颗上颌第一磨牙中有356颗存在近中颊根第二根管,发现率为62.02%;529例患者637颗上颌第二磨牙中有294颗存在近中颊根第二根管,发现率为46.15%。结论:改良髓腔入口和探查近中颊根根管口与腭根根管口之间发育沟或暗线的方法,有利于发现和治疗上颌第一、二磨牙近中颊根的第二根管。  相似文献   

12.
朱珊 《中国美容医学》2010,19(5):737-738
目的:观察机用ProTaper预备磨牙弯曲根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4例患者分为机用ProTaper预备磨牙弯曲根管和传统K锉预备磨牙弯曲根管两组,观察比较两组的根管形态预备及断针情况、根充效果、术后1周根尖反应情况、根管预备时间。结果:机用ProTaper预备磨牙弯曲根管各方面均优于传统K锉方法。结论:ProTaper机用镍钛器械用于弯曲根管预备时不易发生断针,根管形态可达到连续的锥度,根充效果好,充填后疼痛发生率低,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叶虎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8):1225-1227
目的:下颌水平阻生智齿拔除时采用微创拔牙术,观察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高度的恢复情况。方法:水平骨埋伏智齿122例,术前拍X线片,根据第二磨牙远中是否存在病理性阴影分为两组,术后1周及12周复诊拍X线片,对比观察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高度的恢复程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未出现并发症,拔牙前第二磨牙远中有阴影组在术后12周时其远中牙槽骨恢复高度与无阴影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水平埋伏的智齿应该早期拔除,术中应该尽量保留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  相似文献   

14.
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对下颌第二磨牙位置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生长发育完成期患者采取拔牙与非拔牙矫治方法后下颌第二磨牙位置的改变。方法:选择两组患者各40例。第一组采取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矫治方案,第二组采取非拔牙矫治方案。术前、术后常规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测量下颌第二磨牙近远中间隙改变。根据治疗记录和X线片选取46例患者确证下颌第三磨牙是否拔除或保留。结果:拔牙组较非拔牙组均显示下颌第二磨牙远中至Xi点间间隙显著增加(P<0.05)。下颌第三磨牙在非拔牙组中较拔牙组最终更易拔除(P<0.05)。结论:第二前磨牙拔除患者可发生第二磨牙近中移动,导致磨牙后间隙增加。  相似文献   

15.
16.
刘瑶  刘岚  赵梅 《中国美容医学》2009,18(11):1663-1665
目的:对上下颌第二恒磨牙拔除后第三磨牙自行迁移的情况进行观察、比较。方法:将27例病例分为上颌组和下颌组,上颌组15例拔除上颌第二恒磨牙,下颌组12例拔除第二恒磨牙。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分别拍摄术前及术中x线侧位头影测量片,测量第三磨牙在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移动距离,同时记录所有病例第三磨牙临床萌出情况,并对两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上颌组上颌第三磨牙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分别移动7.83mm、7.73mm,下颌组下颌第三磨牙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分别移动6.12mm、4.97mm,上下颌间无统计学意义,除下颌组一名患者之外,其余患者第三磨牙均已萌出,两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无论上颌、下颌,拔除第二恒磨牙都是一种良好的拔牙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口腔根管治疗(Root Canal Therapy,RCT)在牙髓根尖周病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RCT失败的原因。方法:通过对采用RCT的176例牙髓根尖周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临床中根管填充质量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采用RCT的221颗患牙中适充率、欠充率和超充率分别为199例(90.0%)、10例(4.5%)及12例(5.4%);治疗2周后成功率和失败率分别为201例(91.0%)、20例(9.0%),治疗1年后成功率和失败率分别为198例(89.6%)、23例(10.4%),治疗2周后与治疗1年后的成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CT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医源性因素、根管欠充以及根管超充;RCT具有临床效果好、成功率高的优点,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在下颌磨牙根分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下颌磨牙根分叉病变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40例需行翻瓣术治疗的慢性牙周炎患者(共40颗下颌磨牙),术前进行根尖片及CBCT检查,对根分叉病变进行诊断及分度,测定垂直骨丧失、水平骨丧失、根分叉区骨缺损近远中向距离、根柱长度等相关参数,对病变牙进行翻瓣术清创,同时术中对根分叉进行探诊。结果:40例患者,术中共发现存在73个根分叉病变,其中0度5个、Ⅰ度15个、Ⅱ度41个、Ⅲ度12个,分别占6.85%、20.55%、56.16%、16.44%;CBCT检查共显示70个根分叉病变,根尖片检查共显示63个根分叉病变,CBCT对根分叉病变的检查阳性率为95.89%(70/73)、根尖片检查阳性率为86.30%(63/73),CBCT检查阳性率高于根尖片检查(P<0.05);CBCT检查与术中实际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BCT对根分叉病变的准确分度诊断的敏感度为95.59%(65/68)、阳性预测值为92.86%(65/70)、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半导体激光辅助治疗下颌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选取2022年1月-2022年3月就诊于笔者医院的40例下颌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患者(共40颗患牙),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行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Subgingival scaling and root planing,SRP),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SRP前后均使用980 nm半导体激光行袋内照射。以超声龈上洁治术后1周为基线,比较两组治疗后即刻疼痛程度,治疗后8周、12周、24周的牙周临床指标[牙周袋探诊深度(Pocket depth,PD)、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临床牙周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牙周袋水平探诊深度(Horizontal probing depth,HPD)]及术前和术后24周影像学指标[水平骨丧失(Bone loss i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BL-H)、垂直骨丧失(Bone loss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BL-V)]。结果:治疗后即刻试验组疼...  相似文献   

20.
余锦锦  方林仙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4):1563-1565
上颌第一恒磨牙位于牙弓后段,髓腔解剖结构复杂,根管治疗难度大,其根管治疗的失败往往由于近中颊根第二根管(MB2)的漏治引起[1]。因此,了解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根管系统的复杂性是根管治疗成功的关键[2-4]。目前国内外已有许多关于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侧根管根管形态学的体内外研究[5-9],本文就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