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类肝素酶1(heparanase1,Hpa1)是一种内切糖苷酶,其底物是一种阴离子多糖硫酸类肝素(heparan sulphates,HS).  相似文献   

2.
类肝素酶1(heparanase1,Hpa1)是一种内切糖苷酶,其底物是一种阴离子多糖硫酸类肝素(heparan sulphates,HS).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斑秃患者脱发皮损中朗格汉斯细胞在斑秃病理进程中的分布以及与T细胞的关系。 方法 对29例斑秃患者(活动期16例,非活动期13例)头皮脱发皮损进行CD1a免疫组化染色,对其中17例斑秃患者行CD4、CD8免疫组化染色。荧光半定量PCR测定局部皮损浅层和深层CD1a和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的mRNA表达水平。 结果 斑秃患者表皮和真皮各处包括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毛囊周围,真皮深层血管周围、毛囊周围CD1a阳性LC数量均较健康对照显著增加(Z = 4.354,2.884,4.640,3.217, 3.496,均P < 0.01),活动期皮损表皮层、深层血管、深层毛囊CD1a阳性LC数量较非活动期皮损高(Z = 2.457, 2.130,1.954,P ≤ 0.05)。斑秃患者CD1a 、GM-CSF mRNA相对表达量在皮损真皮浅层虽与健康对照无差异,但在深层均高于健康对照(Z = 2.702,2.941,均P < 0.01)。斑秃患者浅层血管周围LC与深层毛囊周围CD8+ T细胞数量呈正相关(r = 0.618,P < 0.05),活动组浅层血管周围LC与深层毛囊周围CD8+ T细胞数量分布呈正相关关系(r = 0.795,P = 0.01),非活动组浅层血管周LC与深层毛囊周围CD8+ T细胞数量分布则无相关关系。 结论 斑秃患者皮损LC数量增加,且在活动期皮损升高更明显。活动期斑秃皮损中浅层血管周围LC与深层毛囊周围CD8+ T细胞数量呈正相关,推测LC在斑秃疾病进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 反常性痤疮(AI)/化脓性汗腺炎(HS)是一种因毛囊闭锁导致毛囊皮脂腺单位受累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顶泌汗腺分布区域,主要表现为青春期开始出现的疼痛性、深在性、炎症性皮损。AI/HS发病与遗传、炎症与免疫、微生物、肥胖及吸烟等因素相关。AI/HS治疗困难,目前的治疗以控制皮损发作频率和发作持续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主。医生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级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抗生素、维A酸类、生物制剂、免疫抑制剂以及抗雄激素药物等,辅助治疗包括外科手术或光电治疗。该共识旨在进一步规范中国AI/HS诊断与治疗方法,提高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5.
纤维性丘疹     
纤维性丘疹(Fibrous papule)是好发于成人鼻部及临近皮肤的良性错构瘤,由毳毛毛囊及其周围血管纤维性基质构成.毛囊周围纤维瘤(Perifollicular fibroma)为该病同义词.临床表现为鼻下部好发的圆顶坚实丘疹[1-2]。  相似文献   

6.
20141363毛囊型职业性黑变病1例/曾雪(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皮肤科),吴小红,王煜明…//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26(5).-430~431 患者男,47岁。双上肢、躯干出现黑色斑点3年余,与毛囊分布区一致。患者从事汽车维修工作,长期接触固化剂。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毛囊角栓,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累及毛囊基底膜带,形成毛囊周围裂隙,真皮浅层较多噬色素细胞,毛细血管周围及毛囊附属器周围有较多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诊断:职业性黑变病。  相似文献   

7.
毛囊闭锁性三联征(Follicular occlusion triad,FOT)是化脓性汗腺炎(Hidradenitis suppurativa,HS),聚合性痤疮(Acne conglobata,AC)和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Perifolliculitis capitis abscedens et suffodiens,PCAS)3种疾病的总称,在多数情况下它们分别发生在不同的病人身上.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82岁,面部、躯干浸润性红斑伴痒1月余来院就诊.组织病理示:真皮毛囊上皮水肿,黏液池形成,毛囊内及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阿新蓝染色(+).免疫组化示:CD3(+)、CD4(+)及UCHL-1(+).诊断为毛囊粘蛋白病向嗜毛囊性蕈样肉芽肿转化.  相似文献   

9.
毛囊闭锁二联征(follicular occlusion triad,FOT)是一种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的由聚合性痤疮、化脓性汗腺炎和头部脓肿性毛囊周围炎3个独一疾病组成的疾病。本病病情复杂易复发,迁延不愈,治疗、护理难度大。我科于2011年6月29日收治1例患者,经过精心治疗、护理,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毛发上皮瘤是一种向毛囊分化的良性肿瘤,常与基底细胞癌混淆。应用人类原始抗原(CD34)检测7例毛发上皮瘤和12例基底细胞瘤中表达,结果:在正常皮肤血 皮细胞、血管周围和真皮内梭形细胞、毛囊、小汗腺周围梭形细胞阳性。毛发上皮瘤瘤团周围梭形细胞阳性,而基底细胞癌外周间质阴性,说明CD34染色有助于临别这两种肿瘤。  相似文献   

11.
毛囊闭锁性三联征一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毛囊闭锁性三联征一例巫毅赵军侯志强张民夫毛囊闭锁性三联征(folicularocclusiontriad)即化脓性汗腺炎、聚合性痤疮,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中华皮肤科杂志,1992,25∶419]。三种疾病有类似的发病机理和类似的组织病理学所见...  相似文献   

12.
组织病理特征表皮大致正常, 真皮内可见较多的毛囊,毛囊周围可见纤维组织增生包绕,呈同心圆状排列,增生的纤维组织与周围的结缔组织之间有裂隙. 组织病理分析图1 的病理特征符合毛囊周围纤维瘤(perifollicular fibroma).毛囊周围纤维瘤是一种少见的毛囊周围痣样损害,组织病理上具有特征性表现.其主要组织病理改变为真皮内毛囊数目增加,多为毛胚和退化的毛乳头,几乎所有的毛囊周围均有同心圆样排列的纤维组织增生,似洋葱皮样外观.增生的纤维组织与周围的结缔组织之间往往有裂隙,周围可有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增生.  相似文献   

13.
反常性痤疮(acneinversa)又称化脓性汗腺炎(hidradenitissuppurativa,HS)、毛囊闭锁三联症、Vemeuil病,是一组以反复发生皮肤脓肿、窦道及瘢痕形成为特征的慢性化脓性皮肤毛囊炎症。皮损常发生在有皮肤终毛和大汗腺分布的皮肤皱褶部位,如腋窝、腹股沟、会阴部等,也可累及乳腺褶、外生殖器、臀褶、臀部及颈项部。  相似文献   

14.
毛囊瘤     
<正>组织病理特征真皮内可见多个扩张的毛囊,其中2个毛囊开口于表皮,毛囊口角化过度,自囊壁长出多个次级毛囊。真皮内可见囊性扩张的毛囊结构,有多个基底样细胞条索。组织病理分析图1的病理特征符合毛囊瘤(trichofolliculoma)。毛囊瘤又称为毛囊上皮瘤(follicular epithelioma),是一种毛鞘错构瘤。病变为1个或多个扩大而扭曲的原发性毛囊,多开口于表皮,毛囊口角化过度,原发性毛囊内有角质及多数毛干,周围为放射状排列的次级毛囊。次级毛囊周围有明显的纤维性毛根鞘环绕中央的原发性毛囊,可见到内毛根鞘、外毛根鞘、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69岁。3年来,头、躯干和四肢出现散在红斑、毛囊性丘疹及痤疮样皮损(如粟丘疹、囊肿等)和脱发,病程中伴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内灶性慢性炎细胞浸润伴毛细血管增生,毛囊周围慢性炎细胞浸润伴血管增生,伴少许嗜酸粒细胞,考虑为毛囊炎,予抗组胺药和抗生素治疗后皮损炎症消退,瘙痒减轻。3个月后,枕部出现斑块伴脱发,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内密集淋巴样细胞、嗜酸粒细胞浸润,毛囊周围大量淋巴样细胞浸润伴较多嗜酸粒细胞,可见不典型淋巴细胞,部分侵入毛囊,毛囊上皮黏液样变性。阿新蓝染色阳性。免疫组化染色:CD20、CD79a、EB病毒(EBV)、CD56、磷酸葡萄糖变位酶-1(PGM-1)、髓过氧化物酶(MPO)、CD7、抗角蛋白单克隆抗体AE1/AE3均阴性,异形细胞CD3、CD4、CD5、CD2、CD43、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均阳性。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结果为阴性。诊断:亲毛囊性蕈样肉芽肿。予光化学疗法(PUVA)联合阿维A治疗,仍有新发皮损,目前患者在随访中。  相似文献   

16.
<正>毛囊周围纤维瘤(PFF),又称为毛囊纤维瘤或纤维性丘疹,由BURNIER和REJSEK[1]于1925年首次报告。本病是一种极少见的毛囊周围鞘的痣样增生性病变,好发于中年人,皮损多见于面部、颈部及背部,大多表现为圆顶坚实的丘疹,无自觉症状。本病临床特征不典型,主要依靠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确诊。本文报道1例毛囊周围纤维瘤,并复习国内外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等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报告1例梅毒性脱发合并HIV感染。患者男,44岁,弥漫性斑状脱发伴白发增多11个月余。查体可见前额发际线“M型”上移,全头散在圆形、类圆形脱发斑,边界欠清,白发增多,拉发试验(-),双手掌、足底红斑、鳞屑。头皮脱发斑处皮肤镜检查示:头皮无毛区内毛囊开口存在,毛干变细,少量黑点。实验室检查:TRUST定性(+),TRUST定量(1: 128),TPPA试验>1:1 280,HIV抗体(+)。头皮脱发区病理组织活检示:真皮毛囊周围少量淋巴组织细胞,见休止期毛囊,周围纤维包绕,毛球部见浆细胞。诊断:梅毒性脱发合并HIV感染。经青霉素治疗5个月后,脱发斑消退,手足红斑、鳞屑消失,无再发脱发斑。  相似文献   

18.
毛发研究的新模型——猪毛囊体外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猪毛囊体外无血清培养的条件和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就其在体外培养中对环孢素A(CsA)、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I)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的反应性进行观察。结果发现:(1)猪毛囊在Williams E加L-谷酰氨等成分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从而建立了猪毛囊体外无血清培养模型,并使毛囊分离和培养的方法标准化。建立的猪毛囊体外培养模型毛囊生长曲线与人毛囊非常相似。(2)体外培养的猪毛囊对CsA、IGF-I和TGF-β1均有敏感的反应性,反应浓度与人毛囊体外培养的浓度相似。(3)猪毛囊体外培养中CsA明显促进毛囊细胞分裂增殖和抑制毛囊细胞凋亡。所以猪毛囊体外培养模型是研究毛囊生理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13岁,全身起皮疹1年,无任何不适,于2004年4月13日来我院门诊就诊,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双侧腰部及臀部弥漫分布类圆形褐色斑,直径1-2cm大,境界清楚,中央有一与毛囊口一致的黑色小点,表面附薄鳞屑,边缘略游离,中央附着(图1),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质层略增厚,毛囊扩张,内含多根毳毛,毛囊周围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图2)。  相似文献   

20.
毛囊瘤     
毛囊瘤(Trichofolliculoma)是一种少见的好发于成人面部向毛囊分化的良性错构瘤。临床以鼻侧好发的网顶丘疹,中央开口处穿出成簇的柔软白色毳毛为特征[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