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分析阵发性房颤(PAF)射频消融术后房颤远期复发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首次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86例PA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的远期随访情况分为复发组(n=33)和非复发组(n=53)。对患者术后房颤远期复发的相关性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结果复发组的房颤病程、CHA2DS2-VASc评分与非复发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房颤病程≥36个月和CHA2DS2-VASc评分≥2分是PAF射频消融术后房颤远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房颤病程长和CHA2DS2-VASc评分高均是PAF射频消融术后房颤远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在诊断过程中识别这些危险因素,对护理工作、个体化治疗及术后随访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激活转录因子4(ATF4)、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对持续性心房颤动(PAF)患者导管射频消融(RFCA)术后复发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心内科收治接受RFCA治疗的PAF患者220例为PAF组,根据RFCA术后1年是否复发分为复发亚组79例和未复发亚组141例,另选取同期医院健康体检者64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ATF4、vWF水平。比较2组血浆ATF4、vWF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AF患者RFCA术后复发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浆ATF4、vWF水平对PAF患者RFCA术后复发的预测效能。结果PAF组血浆ATF4、vWF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t=12.178、10.003,P均<0.001),复发亚组血浆ATF4、vWF水平高于未复发亚组(t=7.924、7.936,P均<0.001)。复发亚组LVEF低于未复发亚组,LAD、LVEDD高于未复发亚组(t/P=3.469/0.001、3.852/<0.001、3.545/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病程长、CHA2DS2-VASc评分高及血浆ATF4高、vWF高为PAF患者RFCA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102(1.045~1.162)、1.416(1.121~1.789)、2.840(1.749~4.611)、1.190(1.038~1.365)、1.152(1.016~1.307)]。ROC曲线显示,血浆ATF4、vWF水平单独和联合预测PAF患者RFCA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2、0.769、0.856,联合预测的AUC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Z=3.475、3.687,P均<0.001)。结论PAF患者血浆ATF4、vWF水平升高,是RFCA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PAF患者RFCA术后复发的辅助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耳功能在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后复发监测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6月—2019年10月确诊房颤并首次行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手术的患者84例,根据随访结果分为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组(19例)和未复发组(65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采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耳功能相关参数。比较房颤复发与未复发2组患者各指标的变化并明确其中的危险因素。 结果 房颤RFCA术后复发组左房前后径、左心耳口径及深度大于未复发组(均P<0.01),而左心耳面积变化率、排空速度、充盈速度复发组小于未复发组(均P<0.01)。左心耳面积变化率与复发时间(r=0.685,P=0.001)、排空速度(r=0.562,P=0.012)、充盈速度(r=0.627,P=0.004)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与BNP(r=-0.558,P=0.013)及心耳深度(r=-0.496,P=0.031)呈负相关。左心耳面积变化率预测房颤RFCA术后复发的AUC为0.933(0.875~0.991),左心耳面积变化率减小是RFCA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左心耳面积变化率<40.95%作为预测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临界值效果最佳。 结论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耳功能对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有预测价值。其中左心耳面积变化率减小是RFCA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5):11-14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后阵发性房颤患者心率减速力(DC)对复发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1月在心内科行左房环肺静脉消融术(CPVI)治疗阵发性房颤(PAF)的患者80例,分别在术前、术后3 d、3个月和6个月定期随访,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根据术后3个月的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未复发组(56例)及复发组(24例)。记录各时期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的心率减速力、心率加速力(AC)和心率变异(HRV),并比较分析。结果 (1)术后即刻患者与术前比较HRV、DC值、AC值绝对值均明显降低(P0.01);(2)与术前相比,无论复发组还是未复发组术后各时段DC值均下降(P0.05),而在复发组,与术后即刻相比,术后3个月DC值升高(P0.05)。未复发组,术后各时段DC值保持在较低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DC4.5 ms患者的复发率53.5%(15/28)高于DC≤4.5 ms的17.3%(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PVI术后即刻未复发组与复发组DC值均降低,提示迷走神经功能降低;术后3~6个月复发组迷走神经功能恢复较快,未复发组迷走神经保持在较低水平;术后3~6个月DC值4.5 ms患者复发率增高。  相似文献   

5.
胡晓  张静  丁志坚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9):2275-2278
目的 探讨血尿酸(SUA)水平与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4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91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3个月经心电图或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确定有无心房颤动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20例)和未复发组(71例)。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6个月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S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水平。结果 复发组年龄、病程、左心房前后径(LAD)大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SUA、hs-CRP水平高于未复发组,复发组术前WBC水平高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术后1周SUA、hs-CRP水平高于术前,术后6个月SUA、hs-CRP水平低于术后1周(P<0.05)。未复发组术后1周SUA水平高于术前,术后6个月SUA水平低于术前和术后1周(P<0.05);术后1周hs-CRP水平高于术前,术后6个月hs-CRP水平低于术后1周(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AD〔OR=1.945,95%CI(1.047,3.612)〕及术前SUA〔OR=1.024,95%CI(1.009,1.038)〕、hs-CRP〔OR=4.762,95%CI(1.359,16.685)〕水平是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术前高SUA水平是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降低SUA水平可能会改善心房颤动患者的预后,降低射频消融术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刘炫  佘凯  赵银花  熊伟  白上林  吴旭  蒲建峰   《四川医学》2022,43(5):448-452
目的 探讨影响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术后房颤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9月,因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需在二尖瓣置换同期行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手术的患者。术后1年为随访终点,以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分为窦性心律组(SR)及房颤复发组(RAF)。分析患者术前左心房内径(LAD)、右心房内径(RAD)、左心房容积(LAV)、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开口面积(MVOA)、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是否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资料,以及术后1年左心房参数及左心房逆重构率(LARR)。结果 射频消融术后1年窦性心律维持率为74.76%。两组患者术前LAD、RAD、LVEF、MVOA、性别、年龄、BMI、糖尿病、高血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LAV、LAV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SR组LAD、LAV、LAVI均较术前减小(P<0.05);RAF组术后1年LAD较术前减小(P<0.05),但LAV、LAVI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SR组LAD、LAV、LAVI均较RAF组小,且LARR大于RA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it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患者LAV(OR=1.040,P=0.03,95%CI 1.014~1.066)和LAVI(OR=1.060,P=0.03,95%CI 1.019~1.102)是预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同期射频消融后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对危险因素的ROC曲线分析结果示:LAV的界值为76.5 ml, LAV界值为34.75 ml/m2。结论 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风湿性瓣膜性持续性房颤有良好的效果,LAV>76.5 ml及LAVI>34.75 ml/m2是此类患者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术后良好的左心房逆重构是窦性心律维持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贺勇  王晶  贾锋鹏  王新 《重庆医学》2013,42(14):1585-1588
目的探讨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导管射频消融(RFCA)前、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变化规律性,以及对房颤RFCA术后6个月内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05例无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正常的房颤患者,根据房颤发作类型不同分为两组:阵发性房颤组(64例)和持续性房颤组(41例)。分别检测两组术前24h、术后3d及术后3个月时NT-proBNP的水平,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房内径等参数。比较两组患者间消融前、后NT-proBNP水平的变化,以及NT-proBNP是否与术后6个月内房颤复发有相关性。结果术前持续性房颤组患者NT-proBNP水平较阵发性房颤组患者高[(842.09±197.31)pg/mL vs.(658.35±202.45)pg/mL,P=0.040]。阵发性房颤组患者术后3dNT-proBNP水平较术前、术后3个月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0)。持续性房颤组患者,术后3dNT-proBNP水平较术前和术后3个月显著降低(P=0.040),术后3个月与术前基线相比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0)。随访6个月阵发性房颤组有15例(23.44%)出现复发,持续性房颤组有12例(29.27%)出现复发,两组中房颤复发患者基线NT-proBNP水平均高于未发生房颤复发患者。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NT-proBNP水平(P=0.048)以及左心房内径(P=0.049)是房颤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无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正常的房颤患者,房颤射频消融术后3dNT-proBNP水平呈下降趋势,以持续性房颤患者最为显著,术前较高的基线NT-proBNP水平及左心房内径可作为预测房颤射频消融术后6个月内复发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张燕  徐健 《安徽医学》2019,40(8):858-861
目的分析典型房扑射频消融术后部分患者发生房颤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六安市人民医院体表心电图提示典型房扑、电生理检查均证实为三尖瓣环峡部依赖性房扑并成功给予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CTIA)手术的患者68例,随访6~34个月。根据术后随访是否发生房颤分为两组,其中发生房颤组23例,未发生房颤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基础疾病、P波宽度及离散度、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口服药物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P波宽度、P波离散度、LAD、LVEDD、LVEF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D、P波宽度及离散度是典型房扑射频消融术后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AD、P波宽度及离散度是预测典型房扑射频消融术后发生房颤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肥胖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入选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首次行导管消融治疗的肥胖阵发性房颤患者70例(体重指数BMI≥28 kg/m2,肥胖组),同期选择按性别、年龄、房颤病程、基础疾病、CHA2DS2-VASc评分、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匹配的70例正常BMI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8.5≤BMI24 kg/m~2,正常组)。两组均采用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式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肥胖组与正常组的复发率,并探讨肥胖对术后复发的影响。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肥胖组的复发率高于正常组(27.1%vs 12.9%,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高BMI、扩大的左心房内径是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子(P均0.05)。结论肥胖患者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治疗是有效的。肥胖、左心房扩大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姚俊功  鲁敏  孙琳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2):2131-2134
目的对心房颤动患者经射频消融术后晚期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行房颤射频消融的病例170例。术前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检验结果及超声心动图指标,分别在术后3、6、12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根据术后3~12个月心房颤动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晚期未复发组和晚期复发组,对两组各项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明确影响术后晚期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的170例研究对象中,术后早期复发的有68例(40.0%),晚期复发的有58例(34.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或血压≥130/85 mm Hg(OR=4.311,95%CI 1.726~10.771,P=0.002)、糖尿病或空腹血糖≥6.1 mmol·L~(-1)(OR=3.987,95%CI 1.616~9.839,P=0.003)、持续性房颤(OR=5.225,95%CI 1.577~17.312,P=0.007)、心房颤动病程(OR=1.012,95%CI 1.007~1.017,P<0.001)是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晚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或血压≥130/85 mm Hg、糖尿病或空腹血糖≥6.1 mmol·L~(-1)、持续性房颤、病程是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与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房颤患者60例,根据房颤持续时间分为阵发性房颤36例、持续性房颤24例。患者术前均进行血浆TGF-β1水平、超声心动图等检测,术后随访1年,统计复发情况,分析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均完成1年随访,复发18例(阵发性房颤7例,持续性房颤11例);复发组阵发性及持续性房颤患者的TGF-β1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P0.05),且复发、未复发组持续性房颤的TGF-β1水平均高于阵发性房颤(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TGF-β1水平是阵发性与持续性房颤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术前血浆TGF-β1水平是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临床治疗中应根据血浆TGF-β1水平进行术后评估,从而做好预防措施,以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血压阵发性房颤患者的P波离散度 (Pd)。方法 选择高血压阵发性房颤 (PAF)患者2 4例为 1组 ,高血压无PAF患者 30例为 2组 ;窦性心律下测量体表 12导联心电图的最大P波间期 (Pmax)、最小P波间期 (Pmin) ,并计算P波离散度 (Pd =Pmax -Pmin) ;心脏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直径 (LAD)、左室射血分数 (LVEF)。结果  1组患者的P波离散度明显大于 2组 ;1组Pmin和LVEF明显小于 2组 ;Pmax和LAD两组无明显不同。结论 窦性心律下高血压阵发性房颤患者的P波离散度大于无房颤的高血压患者 ,反映了心房肌的电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早期房性早搏负荷对房颤晚期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其术后第2天房性早搏负荷。术后3个月开始随访,将房颤晚期复发者纳入复发组(19例),余纳入未复发组(7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2天房性早搏负荷与术后晚期复发的关系。结果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患者术后第2天房性早搏负荷分别为1 327(169,5 508)、221(38,1 287)个/d,复发组患者房性早搏负荷大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房性早搏负荷≥816个/d是预测房颤晚期复发的切点,ROC曲线下面积为0.697(95%CI:0.562~0.831,P<0.05)。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房性早搏负荷与房颤的晚期复发有关,房性早搏负荷≥816个/d时,房颤复发的可能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不同射频消融术式对于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的影响。  方法  纳入2019年9月—2020年5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房颤患者87例,分为环肺静脉射频消融(CPVI)组(44例)和环肺静脉联合左房后壁电隔离术(CPVI-LAPWI)射频消融组(43例),采用胃肠道症状分级量表(GSRS)和房颤特异生活质量量表(AFEQT)评估2组患者术后情况。  结果  CPVI-LAPWI组腹痛(34.88% vs. 4.55%, P < 0.001)、胃灼热(62.79% vs. 22.73%, P < 0.001)的发生率显著高于CVPI组;而排气增多(11.63% vs. 29.54%, P=0.039)和排便不尽感(6.98% vs. 27.27%, P=0.013)的发生率显著低于CVPI组。根据GSRS评分,CPVI-LAPWI组患者腹痛(P=0.005)、返流(P < 0.001)和便秘(P=0.033)症状比CPVI组严重。87例房颤患者术后AFEQT评分与胃肠道症状评分呈负相关(r=-0.359,P=0.001),CPVI-LAPWI组及CVPI组相关系数分别为-0.440(P=0.003)、-0.328(P=0.030)。  结论  房颤患者2种射频消融术式术后生活质量与胃肠道症状密切相关。相较于CVPI组患者,CPVI-LAPWI组患者术后应更加重视对腹痛、胃灼热、返流和便秘等胃肠道症状的护理。   相似文献   

15.
杜利军  王俊伟  王旭  曾玲 《疑难病杂志》2023,(11):1137-1142
目的 探讨经食管心脏超声(TEE)对卵圆孔未闭合并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左心耳(LAA)形态、功能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1月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卵圆孔未闭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房颤分为卵圆孔未闭合并房颤组(房颤组48例)和卵圆孔未闭未合并房颤组(非房颤组48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群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均进行TEE检查。比较3组超声检测指标,左心房不同自发显影程度的LAA形态、功能;比较卵圆孔未闭合并不同类型房颤患者LAA形态、功能并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 房颤组左心房内径(LAD)显著高于非房颤组和健康对照组(t/P=13.422/<0.001、10.675/<0.001),房颤组、非房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健康对照组(t/P=25.263/<0.001、17.918/<0.001),同时房颤组低于非房颤组(t/P=5.577/<0.001);房颤组LAA长径高于非房颤组和健康对照组(t=5.975、5.209,P均<0.05);房颤组、非房颤组LAA射血分数(LAAEF)、LAA最大排空速度...  相似文献   

16.
尚华 《中外医疗》2015,(2):80-81
目的探讨心房重塑对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结果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09年7月—2013年7月该院收治的10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均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进行术前检测,并采用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所有患者均在电解剖标测结合图像融合的指导下进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术后的1、2、3、6、9和12个月后进行复查,然后每6个月1次复查。3个月后患者未出现AF/AT复发,则停止抗凝治疗,CHADS2评分≥2的患者不停止治疗。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采用t检验、Mann-Whitney检验和χ2检验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用于预测消融手术后AF/AT复发因素。结果 LAVI和PA-TDI持续时间之间具有极弱的相关性(r=0.2532,P=0.0091)。单因素分析表明手术后AF/AT复发的预测因素是LAVI和PA-TDI持续时间;术前变量和组别的多变量分析表明分组变量是消融手术后AF/AT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P=0.003)。其他临床变量调整后,第2组、第3组、第4组患者AF/AT复发的可能性分别是第1组患者4.0倍(P=0.046),6.8倍(P=0.002 7)和10.9倍(P=0.001 2)。结论采用2个超声心动图参数LAVI和PA-TDI持续时间对心房重构进行术前评估,有利于预测未服用AAD药物的PAF患者行RFCA术后的复发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心房颤动与非心房颤动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598例房颤[包括295例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亚组,303例非阵发性房颤(non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NPAF)亚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其一般情况、血图分析、肝功、肾功、血脂、血糖、甲状腺功能、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值等资料,符合纳入标准的596例非房颤患者作为对照,对比分析房颤组及亚组同对照组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 房颤组与对照组在年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左房内径(LAD)和左室射血分数(EF)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c回归显示,WBC(OR=1.119,P<0.05)和LAD(OR=1.147,P<0.05)是房颤的危险因素;TG(OR=0.822,P<0.05)、HDL(OR=0.401,P <0.05)、LDL(OR =0.736,P<0.05)水平与房颤负相关.亚组分析显示HDL(OR=0.420,P<0.05)、LDL(OR=0.695,P <0.05)与PAF负相关,而LAD(OR=1.078,P<0.05)与PAF正相关;在NPAF亚组,HDL(OR =0.219,P<0.05)、LDL(OR=0.638,P <0.05)、TG(OR=0.676,P<0.05)三者一致地与NPAF负相关,是其保护因素,LAD(OR=1.247,P<0.05)是NAPF的危险因素.结论 房颤患者血脂尤其是LDL、HDL水平明显低于非房颤患者,且随着PAF进展为慢性房颤而呈逐渐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8.
袁明杰  王光记  肖唯 《广西医学》2020,(7):789-791+800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对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83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心房颤动患者,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根据术后1年有无复发房颤将患者分为复发组(41例)和未复发组(42例),并比较术前及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结果 83例患者中,射频消融术后1年房颤复发41例(49.40%)。未复发组患者射频消融术后1年eGFR较复发组及术前增加(P<0.05)。复发组患者射频消融术后1年eGFR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率较高,其中恢复窦性心律的患者肾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螺内酯对持续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对左房内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功行射频消融术的持续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螺内酯组(40例),对照组给予房颤术后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螺内酯。两组均于术前和术后3、6、9、12个月复查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超声心动图(记录左房内径)并记录房颤复发情况。结果经过平均12个月的随访,螺内酯组房颤复发13例,对照组房颤复发1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左房内径均较术前有所减小,但螺内酯组减小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应用螺内酯可以通过缩小左房容积达到延缓左房重构及纤维化的作用,长期应用有减少房颤复发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持续性房颤患者65例,收集患者临床和电生理资料,并随访患者术后房颤复发情况,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65例患者术后30例(46.2%)复发。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左心房直径>40 mm、消融术中未直接转为窦性心律、血浆BNP浓度>300 pg/ml是持续性房颤患者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左心房直径>40 mm、消融术中未直接转为窦性心律、血浆BNP浓度>300 pg/ml是持续性房颤患者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