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寻找影像引导肝脏原发或继发占位性病变经皮穿刺活检术后发生出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7月515例肝脏占位性病变行超声或CT引导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出现腹腔或肝包膜下出血作为因变量,将患者性别、年龄、病变类型、病理结果、肿瘤大小、位置、是否位于肝包膜下、有无肝硬化、穿刺引导方式、穿刺组织条数、穿刺深度、术前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及血红蛋白作为自变量,所有自变量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P<0.05自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肝脏占位性病变经皮穿刺活检术出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453例肝脏占位性病变行穿刺活检的患者,术后发生腹腔或肝包膜下出血者19例(4.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硬化、穿刺组织条数及穿刺深度与术后发生出血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硬化与穿刺深度为出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预测肝硬化患者穿刺活检术后发生出血并发症的敏感性为32%,特异性为97.9%。结论 肝硬化及穿刺深度是肝脏占位性病变经皮穿刺活检术出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3.
血管内介入穿刺是最基本的操作技术,它的成功与失败不仅直接关系着下一步操作,而且还影响手术者的情绪。股动脉穿刺是最常用的穿刺部位,笔者经过几年的学习与实践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4.
股动脉路径是外周、颅内、颅外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常用途径,而穿刺点的围手术期血管并发症仍是每个介入医师时常面对的问题。股动脉介入术后穿刺点止血方法有手工压迫法、机械压迫法、血管闭合器止血等。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血管闭合器及各种机械压迫装置的广泛使用,一定程度缩短了术后卧床时间,提高了患者舒适度,但也带来了一些并发症。本文综述目前临床常用的止血方法和相关进展。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经股动脉入路介入诊疗过程中发生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IFPA)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就诊并接受经股动脉穿刺入路手术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统计分析术后IFPA发生及治疗情况.结果 纳入经股动脉穿刺介入诊疗患者1605例,其中42例(2.61%)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介入诊疗术后股动脉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经皮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的6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选择的鞘管型号,观察介入医生穿刺技术的熟练度、操作手法的准确度、护士术前、术中、术后的配合度、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患者的疾病程度等因素,综合分析导致介入诊疗术后股动脉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 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出血、渗血4例;穿刺部位血肿3例;假性动脉瘤1例;股动脉夹层1例;股动脉血栓1例.结论 手术医生熟练的穿刺技术,轻柔的操作,介入护士较好的术前、术中、术后的严密观察与护理是预防经股动脉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冠脉介入术后应用Angioseal血管闭合器封堵股动脉穿刺部位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实用性.方法 87例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血管闭合器组(41例)和对照组(46例),分别采用Angioseal血管闭合器和传统徒手压迫方法止血.术后通过临床表现及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评估血管闭合器用于封堵股动脉穿刺部位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实用性.结果 2组间止血成功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97.6% vs 100%,P>0.05),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管闭合器组平均止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01),术后制动时间明显缩短(P<0.001).结论 Angioseal血管闭合器用于临床封堵股动脉穿刺部位安全、可靠,有一定的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315例股动脉穿刺后压迫止血及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并发冠脉穿孔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1-01至2020-09在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根据是否并发冠脉穿孔进行分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并发冠脉穿孔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有57580例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其中90例术中出现冠脉穿...  相似文献   

11.
颈椎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90年1月~1998年1月收治颈椎损伤218例,其中发生上消化道出血19例,现对其发病的危险因素作一回顾性分析。临 床 资 料19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外伤前均无胃炎、胃溃疡等病史。本组男17例,女2例;年龄23~60岁,平均40岁。车祸伤7例,高处坠落伤5例,坠落物砸伤4例,军事训练伤3例。合并脊髓损伤15例,无脊髓损伤4例。其中呕血8例,黑便7例,经胃管抽吸空腹胃液呈咖啡色或鲜红色、潜血试验阳性(排除胃管损伤胃黏膜所致出血)4例。伤后7天以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5例,8~14天11例,14天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股动脉区感染的因素及对策。方法分析通过股动脉进行的心导管介入治疗病例500例,总结介入治疗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分析原因并制定整改相关措施。结果制定与落实介入治疗感染控制措施,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采取有效的环节感控措施,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可减少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股动脉术区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使用动脉止血贴压迫止血的安全性及临床有效性.方法 本试验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在3个分中心选取经股动脉穿刺进行介入造影或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止血贴组)和对照组(手工压迫组).比较2组的压迫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和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3个分中心共入组患者1 158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79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与血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压迫时间及下肢制动时间均显著缩短[(4.69±1.15) min vs (6.15±2.74) min,(4.96±2.35) h vs (19.07±6.47) h,P 值均<0.01];介入治疗后,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对照组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止血贴可有效缩短按压止血时间及下肢制动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与传统压迫止血方法相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以及Embase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4月15日,由两位评价人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分别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以及相关文献质量评价。采用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Man 5.4软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6篇文献,均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共788例患者,NOS量表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均为6分及以上。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低氧血症共333例,术后未发生低氧血症共455例,最终Meta结果显示,BMI≥25 kg/m2[OR=3.47, 95%CI:2.00~6.07) P<0.001],术前PaO2/FiO2≤300[OR=3.21, 95%CI:1.81~5.66, P<0.001],深低温停循环时间[OR=4.87, 95%CI:2.97~6.76) P<0.001],术中及术后输血量[OR=3.23, 95%C...  相似文献   

15.
中老年患者大多有程度不同的动脉硬化,常累及股动脉、髂动脉、主动脉等大动脉,而影响动脉导管介入治疗,一般把严重动脉硬化列为动脉穿刺插管的禁忌症,但临床上很多中老年肿瘤患者需行动脉插管造影及局部注药化疗,插管治疗过程中可遇到严重动脉硬化,容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系统分析烧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中2019年6月前公开发表的烧伤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研究的文献,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  相似文献   

17.
石丽娟  李丽  石福艳  李满梅  王雪  吴志鸿 《武警医学》2022,33(12):1033-1037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先天性白内障的危险因素,为降低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CNKI、VIP、WanFang Data、Pubmed和Embase数据库,收集以上各数据库从建库至2021-11-30公开发表的有关先天性白内障危险因素的文献,运用RevMan5.4软件行 Meta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文献6篇,累计病例650例,对照135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人群先天性白内障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出生后给氧治疗(OR=5.50,95%CI:1.66~18.20)、家族遗传史(OR=6.97,95%CI:2.76~17.62)、孕期感染(OR=2.06,95%CI:1.38~3.06)、孕期营养状况不佳(OR=2.55,95%CI:1.17~5.56)、孕期服用药物(OR=4.49,95%CI:1.74~11.59)、患缺血缺氧性脑病(OR=6.42,95%CI:1.35~30.53)、早产(OR=2.14,95%CI:1.28~3.60)、低出生体重(OR=4.04,95%CI:2.11~7.75)、外周血血清补体C3水平下降(OR=1.04,95%CI:1.02~1.07)以及CRYAA和CRYA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CRYAArs7278468 GT+TT等位基因(OR=6.03,95%CI:1.27~28.53)、CRYABrs370803064 AA+GA等位基因(OR=5.81,95%CI:1.57~21.56)、CRYABrs387907338 TT+TC等位基因(OR=2.47,95%CI:1.34~4.58)、CRYAB基因TA单倍型(OR=1.80,95%CI:1.10~2.95)。结论 出生后给氧治疗、孕期感染、家族遗传史、孕期营养状况不佳、孕期服用药物、出生后诊断为缺血缺氧性脑病、早产、低出生体重、外周血血清补体C3水平下降、CRYAA和CRYA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为先天性白内障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颅脑外伤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比较分析了288例颅脑损伤术后出现颅内感染与未出现颅内感染组间的差异因素。结果:288例中,颅内感染12例,感染率4.17%;颅脑外伤术后感染与高温季节、高龄、重度以上损伤、短期内两次以上手术、连续两侧开颅术、长时间(〉4h)手术、显微外科手术、颅底与后颅凹手术、脑室外引流、皮下或硬膜外积液以及急诊手术等因素相关(P〈0.05)。结论:对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易感患者应给予更密切的关注和预防性的处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严重脓毒症患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的系统回顾和分析,为创伤后并发脓毒症的治疗,降低严重脓毒症患者病死率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 检索时间从建库开始至2021年1月31日,检索平台包括PubMed、EMBASE、Cochran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关键词:“脓毒症”、“危险因素”,“sepsis”、“risk factors”以及关键词中的独立项。根据制定标准完成文献筛选,并从纳入文献中提取独立危险因素的比值比(OR)、95%可信区间(CI)的上、下限值和P值,构建森林图,用I2值判断模型的异质性。结果共纳入23篇文献报道中的62个危险因素,涉及42 850例患者。其中10个危险因素可确定为ICU严重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各危险因素OR值及其置信区间:年龄(> 65岁)1.7(95%CI:1.53~1.89)、男性4.43(95%CI:2.02~9.72)、序贯器官衰竭评分1.37(95%CI:1.30~1.45)、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1.11(95%CI:1.09~1.12)、简化急性生理评分Ⅱ1.02(95%CI:1.01~1.03)、肾功能衰竭3.0...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系统分析烧伤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 检索 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 (万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维普) 等数据库建库至 2021 年 9 月公开发表的烧伤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的相关中英文文献, 筛选并提取相关资料, 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 (NOS) 进行质量评价, 采用RevMan 5.4 软件进行 Meta 分析? 结果 检索后通过筛选共获得文献 15 篇, 总样本量 103976 例, 确诊深静脉血栓 852 例, 共纳入危险因素 18 个, NOS 评分均 > 5 分, 故全部纳入 Meta 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肥胖、烧伤面积≥10% TBSA、吸入性损伤、下肢烧伤、躯干烧伤、热力烧伤、电烧伤、排除血栓后输血、中心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创面感染、卧床时间≥20 d、植皮是烧伤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 (OR = 1.01、2.04、31.65?2.90、8.38、7.78、0.11、6.61、10.58、3.02、59.83、3.08、28.21、2.83, 95% CI 为 1.01 ~ 1.02、1.45 ~2.88、8.69 ~ 115.20、2.22 ~ 3.79、4.43 ~ 15.86、4.16 ~ 14.55、0.06 ~ 0.22、3.04 ~ 14.38、5.27 ~ 21.23?2.29 ~ 3.98、19.16 ~ 186.80、1.68 ~ 5.66、7.97 ~ 99.82、1.58 ~ 5.07)。结论 烧伤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涉及患者年龄、体重指数、烧伤面积、烧伤部位、致伤原因、治疗方法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