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和解毒中心,能够分解代谢营养物质和毒性物质,阻止有害物质进入循环系统,而肠道是机体防御的最前线,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与肝脏之间的相互作用即肠-肝轴(gut-liver axis),肠道中的营养成分、细菌及其代谢产物等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而肝脏中的物质通过胆道系统排泄入肠道。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谢产物、肠粘膜屏障、细菌移位和胆汁酸代谢是肠-肝轴的关键特征[1]。肠道菌群紊乱可导致肠道中有害物质增加,有益物质减少,肠道屏障功能受损,肠道来源的细菌产物和代谢物可暴露于肝脏,通过肝-肠循环诱发肝细胞损伤和肠道炎症的发生,并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而肝病的进展又会进一步加重肠道菌群的失调,最终导致肝病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肝癌是大多数慢性肝病终末期的表现(如:肝炎、肝硬化等),其发生是基因突变、环境改变、病毒影响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历多阶段发展的结果.肝癌最常见的类型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且HCC的死亡率高、术后复发率居高不下成为了全球第三大死因.大量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TL...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肝脏疾病。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炎每年在世界范围内可造成约200万人死亡,约占全球死亡率的3.5%[1]。其中,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的死亡率比普通人群高5倍,而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的死亡风险比一般人群增加10倍[2],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并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与医疗资源负担[3]。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措施,及至终末期只能有赖于肝移植,然而由于供体短缺、移植费用高昂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4.
人体肠道内的菌群参与了许多生理功能的维持和疾病的发生。作为大脑和胃肠道功能相互调节的重要桥梁,脑-肠轴功能的正常发挥是肠道菌群维持稳定的条件。脑-肠轴紊乱可激活肠黏膜免疫,对肠道菌群产生影响,使菌群结构发生改变。反之,肠道菌群结构改变亦会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导致脑-肠轴功能紊乱,其中迷走神经和血清代谢物质在脑-肠轴功能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肠道菌群与脑-肠轴功能相互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是慢性肝病的并发症之一。最近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肠-肝轴的改变在慢性肝病(包括HCC)的发病中起关键作用。肠道微生物群的改变越来越被认为是促进慢性肝病进展为HCC的关键因素。总结了与HCC相关的肠道微生物菌群变化的最新发现,并讨论了肠道微生物群对HCC发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肠道微生物群在维持肝脏代谢稳态中扮演重要角色,其通过参与胆汁酸代谢影响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肠-肝轴”在肝脏疾病发病机制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纠正肠道生态失衡以恢复正常胆汁酸水平,可能是阻止肝细胞癌进展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总结了胆汁酸受体影响肝细胞癌的相关机制以及最新治疗靶点,旨在为早期防治肝癌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综述对近年来应激与肠道微生态-肠脑轴相互作用的研究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分析可能的作用机制。目前认为应激与肠道微生态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神经通路、神经内分泌通路、神经免疫通路及微生物代谢物等途径调节胃肠道功能与中枢神经系统。随着该领域研究的深入,其相互作用机制有望应用于临床,为胃肠道疾病的治疗开辟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肠道和肝脏具有共同的胚胎学起源,而且在生物学功能上相互影响,密不可分,被称之为“肠-肝轴”。肠道和肝脏疾病共患的临床现象也提示我们某些肝肠疾病之间可能存在着相互关联的发病机制。本文介绍了肠-肝轴及其在肝损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肠道和肝脏在解剖学和生理学上是相互连接的,并且这种"肠-肝轴"对肝脏病理学产生各种影响.随着对该轴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通过改善肠道菌群已成为预防性治疗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一个新前沿.肠道渗漏和营养不良通过多种机制促进肝病的进展和HCC的发展,探讨肠道菌群与HCC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肠神经胶质细胞是肠道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不仅具有营养和支持肠神经元的作用,还能参与多种肠道功能的调控.异常活化的肠神经胶质细胞还可能是炎症性肠病、感染性肠炎、结肠癌等肠道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目前,肠神经胶质细胞在消化系统疾病中所发挥的作用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就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王泳而  汪艳 《肝脏》2023,(12):1399-1402
酒精性肝病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酒精代谢可直接引起肝细胞凋亡和肝组织炎性损伤。酒精引起肠道屏障受损,肠道菌群失调可改变肠道和肝脏的免疫微环境,肠道微生物及其衍生物移位可促进酒精性肝病进展。深入了解酒精性肝病不同阶段的肠道免疫特点、微生物组变化、屏障功能障碍,以及对肝损伤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对于酒精性肝病的诊疗研发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根治性肝切除仍然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术后转移复发导致肝切除的疗效进入瓶颈期.探索术后复发的治疗措施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重要课题.目前,以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为代表的多种治疗措施已在临床广泛开展,但尚缺乏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循证医学证据.分子靶向药物索拉非尼的出现为改善HCC预后开辟了新局面,对于已接受过根治性肝切除治疗的HCC患者,索拉非尼可能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值得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3.
肠道与肝脏在功能上有着广泛的联系,其相互作用被表述为“肠-肝轴”的概念。肠道菌群紊乱和肠壁通透性增加等通过免疫反应介导,可促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反,应用抗生素、益生元和益生菌等调节肠道菌群,则有益于缓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病变主要累及结肠、直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中医药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上有明显的优势与鲜明的特点。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可能与肠道菌群有密切关系。本文通过综述肠道菌群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相互关系以及中医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新的治疗策略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肠道菌群-肠-脑轴在神经、精神发育和胃肠道疾病的生物和生理学基础研究领域中越来越受关注。肠道菌群和大脑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胆汁酸和支链氨基酸)等多种途径相互交流。影响宿主菌群组成的因素众多,包括遗传、分娩方式、感染、抗生素的使用、营养状况、环境压力源、生活习惯和昼夜节律等。焦虑症、抑郁症...  相似文献   

16.
肝细胞癌转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由于肝细胞癌(HCC)切除术后的高复发率,HCC治疗的总体预后迄今仍无突破性改观.除了HCC病灶多中心发生的因素外,更主要的原因在于HCC极易早期门脉转移导致肝内肿瘤播散,而且因肝内转移而复发的肝癌较多中心发生的HCC预后差[1].HCC侵袭转移涉及肿瘤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并与肝脏的组织和解剖学特点有关.1 肝内转移和门静脉癌栓由于HCC容易早期肝内播散及高度恶性的特点,患者往往在尚未出现远处转移时即告不治,因此临床上HCC肝外转移相对较少.HCC转移能力与肿瘤的增殖活性和分化程度有密切关系.肝内…  相似文献   

17.
肝细胞癌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福昌  郭武华 《山东医药》2012,52(42):87-89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发病率较高,早期确诊比较困难,致使其预后较差。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许多小肝癌可以被早期发现,这使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有了明显改善,但HCC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然在5%左右。生物标志物作为肿瘤诊断的重要依据备受关注。为了提高HCC的早期检出率,有关HCC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也一直在进行中。现将相关指标的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致残和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给全球的公共卫生造成巨大负担.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道屏障功能障碍与TBI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改善TBI患者肠道屏障功能,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对其预后具有一定作用.本文主要从肠-脑轴的角度出发,对肠道屏障功能与TBI的相互...  相似文献   

19.
[摘要] 原发性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癌早期诊断困难,总体手术切除率低,传统非手术治疗效果欠佳。肝癌的转化治疗是通过局部/系统治疗将不可切除肝癌转为可切除肝癌,并从手术切除获益。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在晚期肝癌的治疗中取得较大突破,以肝动脉灌注化疗为代表的局部治疗的进步,使部分中晚期肝癌患者重新获得手术机会并因此获益。该文对肝细胞癌转化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IBD患者肠道菌群的组成与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即肠道菌群失调.肠道屏障功能对维持人体肠道功能稳态发挥着重要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在IBD中存在肠道屏障功能受损、肠道通透性增加.肠道菌群失调导致肠道屏障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