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吴传印 《吉林医学》2009,30(12):1181-1182
目的:通过骨髓活检来判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GL)病程。方法:应用塑料包埋薄切片技术对32例不同分期的CGL进行病理组织学切片。结果:粒系增生型(经典型)易发生急变,粒系伴巨核细胞增多型易伴发骨髓纤维化。结论:骨髓活检病理检查作为判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历来诊断急、慢性白血病完全缓解(CR)的标志是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血象恢复正常和骨髓细胞学达到缓解标准;其中骨髓细胞学检查是主要依据。近年来我们开展骨髓组织学检查,发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虽然CR,骨髓组织学不一定恢复正常。为了探讨急性白血病(AL)CR时是否也有同样情况,及其骨髓组织学特点、临床意义和预后关系,本文对AL CR者同时作了骨髓活检组织学检查,并与骨髓细胞学作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GL)骨髓组织活检分型及其与临床分期、预后的关系,应用骨髓活检塑料包埋技术对33例CGL患者进行观察,依据Bartl及Frisch分型法,分析骨髓活检组织学特征与临床的关系。结果,粒细胞-巨核细胞(GRAN—MEG)型合并骨髓纤维化(MF)比率高、中位生存期22个月,比粒细胞型(GRAN)中位生存期48个月明显缩短。出现幼稚前体细胞异位(ALIP)9例,其中8例为加速期,1例为慢性晚期。表明CGL骨髓活检中是否合并纤维化及ALIP结构可作为CGL临床分期及预后参考,补充及修正骨髓涂片临床分期之不足。  相似文献   

4.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GL)是一种进展缓慢的骨髓增殖性疾病。慢性期呈现急进性经过较为罕见。我院收治以快速发展的、意识障碍为特征的急进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是血液学特征方面表现异质性的疾病。我们回顾性地观察了53例慢粒的骨髓涂片和21例外周血涂片,其中符合典型慢粒(CGL)的有62例,另有10例和2例可能分别为非典型慢粒(aCGL)和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观察结果为慢粒的诊断和分型提供了血液细胞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高三尖杉酯碱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7例CML慢性期患者采用AS2O3>联合高三杉酯碱方案治疗.AS2O310ms/d,2~3周,高三尖杉酯碱3~4 ms/d,1~2周.结果 一个疗程后7例均获得临床缓解,其中4例获得完全血液学缓解,均为初治患者,3例获得部分缓解,其中2例初治、1例为复治患者.4例完全缓解的患者,又进行第2次巩固治疗,仍持续血液学完全缓解.不良反应主要为Ⅲ度骨髓抑制和轻度肝功能损害,没有明显的恶心、呕吐、腹泻和黏膜炎.结论 AS2O3联合高三尖杉酯碱是CML慢性期治疗的安全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细胞遗传学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GL)的诊断、疗效及其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116例采用骨髓细胞直接法和 (或 )短期 ( 2 4h)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 ,采用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在 116例CGL中 ,发现 110例Ph( +) ,在病程各期 (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 )均出现 ,占 94.8%。 6例Ph( -) ,占 5 .17%。其中 96例Ph( +)细胞为 10 0 % ,占 87.2 %。 14例Ph( +)细胞为 41.6%~ 93 .1% ,占 12 .7% ,核型呈嵌合状态。 12例除Ph( +)外 ,还出现额外染色体改变 ,占 10 .9%。分别为双Ph ,+8,-Y ,-7及超二倍体 ( >46条 )。绝大部分患者经干扰素、羟基脲治疗后Ph( +)阳性率不变。结论 :染色体核型分析不仅有助于CG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还是监测病情缓解或复发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吴泳珍  吴端源 《医学综述》1995,1(6):278-279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GL)脾脏肿大者占95%,不肿大者极少见。我院于1988年6月~8月收治二院CGL,全病程始终无脾脏肿大,且发生急单、急淋变、较为罕见。现报告如下:例1,陈××,男59岁,干部。福建惠安县人。于1988年6月2日入院。六年前因体检时发现白细胞增多(70×109/L),晚幼粒细胞48%,杆状核20%,分叶核10%,嗜硷粒细胞7%,嗜酸粒细胞8%,单核细胞5%,淋巴细胞2%。碱性磷酸酶(-),骨髓像符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长期间断服用马利兰,白细胞控制在18~20×109/L之间。多次体检及B超未见脾脏肿大。1989年1月查PH染色体阳性。2周前因食欲不振,进行性…  相似文献   

9.
李湧 《海南医学》2004,15(12):119-119,152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恶性转化的骨髓增生性疾病,绝大多数的慢粒患者的骨髓染色体检查可查出异常核型,其中95%以上可见ph染色体,染色体核型分析是诊断慢粒的一个重要指标,并对治疗及预后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现就我院观察到的58例慢粒骨髓染色体核型改变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细胞遗传学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GL)的诊断、疗效及其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31例采用骨髓细胞直接法和(或)短期(24h)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采用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在131例CGL中,发现121例Ph(+),在病程各期(急性期、加速期、急变期)均出现,占92.4%,10例Ph(-),占7.6%。121例Ph(+)者,其中102例Ph(+)细胞为100%,占84.3%,19例Ph(+)细胞为45%-96%,占15.7%。27例除Ph(+)外,还出现额外染色体改变,占20.6%,分别为+8,+17,-Y,-7,-11,-16,-17,-19,-20及超二倍体(〉46条)等。绝大部分患者经干扰素,羟基脲治疗后Ph(+)阳性率无变化。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不仅有助于CG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还是监测病情缓解或复发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This article reports observations of long-term clinical and chromosomal changes in a patient with chronic granulocytic: leukemia (CGL), who fell ill in August 1979 and died of blastic crisis in July 1982. At the onset of the disease the bone marrow chromo- some examination showed that the Ph' chromosome frequency was 81.8%. In the remission stage this was drastically reduced t0 18-12%. During the re. lapse stage it elevated markedly t0 52-76%. Thus, chromosome Ph'Ievel can be considered an important indication in evaluating the course of CGL. When acute CGL transformation progresses, there will appear 62% karyotype with 47 chromosomes (double Ph). This alteration is correlated with acute acce leration of the disease and is usually regarded as a poor prognosis factor. Sister Chromatid exchange (SCE) study in our patient demonstrates that this value increased t0 9.65+2.90/cell (normal level 5.134+1.720/cell). So marked rise in SCE level has great diagnostic significance in CGL acute transforma- tion.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中Cox-2和Bcl-2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24例完全缓解急性白血病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骨髓细胞中Cox-2、Bcl-2的表达.结果:初治组Cox-2和Bcl-2的表达率和阳性积分均高于完全缓解组和对照组(P均<0.05),完全缓解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细胞中Cox-2与Bcl-2的表达呈正相关(r=0.957,P<0.05).结论:Cox-2和Bcl-2在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的异常高表达可能与白血病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报道1例由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转化的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并讨论转化前后骨髓MRI表现的改变。方法对我院1例由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转化为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的患者在转变前后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遗传学检测,并同步进行髂骨骨髓的MRI检查;使用标准IDA、HA、MA、ACLA等方案序贯治疗,并随访至今。结果在患者处于原发性骨髓纤维化阶段时,髂骨骨髓在MRI上表现为T1WI及T2WI上的片状低信号;而在转化后相同部位骨髓在MRI上表现为T1WI片状低信号,T2WI上散在高信号。该患者(染色体检测提示核型正常)经序贯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至今。结论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与急性巨核细胞性白血病在MRI上骨髓表现有明显的改变;核型正常的由骨髓纤维化转变的M7经合理序贯化疗后仍能达到完全缓解。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COX-2的表达水平及其作用机制、意义.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了43例急性初治白血病患者及24例完全缓解期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COX-2及Bcl-2的表达水平,以18例健康供者骨髓为阴性对照.结果 COX-2、Bcl-2在初治急性白血病组的表达率高于完全缓解组和对照组(P<0.05),完全缓解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2阳性组LDH水平高于COX-2阴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COX-2可能参与了急性细胞白血病的发病,且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典型慢性髓系白血病骨髓涂片,探讨用常规血细胞形态学方法分型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观察了95例典型慢性髓系白血病(CGL)病人的骨髓片,结果:发生CGL除具有已知的未成熟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细胞比例增高,而单核细胞,原始细胞和幼红细胞比列少外,还存在粒系成障碍和病态造血的表现。结论:该结果为探讨骨髓象对CML分型的价值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将存活5年以上的2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患者与同期生存时间少于5年的40例慢粒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了对照分析,慢粒患者初诊时的年龄、性别、血红蛋白、血小板、外周血嗜碱细胞、骨髓巨核细胞以及外周血和骨髓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与生存期关系不大(p>0.05),而脾肿大与生存期有明显关系(p<0.05)。白细胞较高者预后并不一定恶劣。接受马利兰治疗累积剂量及达到缓解所需时间与慢粒生存期的关系也不大(p>0.05),而马利兰所致骨髓抑制对延长生存期似有一定影响,首次缓解持续时间与生存期有明显关系(p<0.01)。马利兰与靛玉红交替使用可能是一种对延长生存期有益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利用IgH和TCR_β克隆性基因重排原理,用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技术检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骨髓和外周血共13例。结果:ALL初治的2例患儿PCR检测全部呈现阳性特异性单带。ALL完全缓解(CR)的11例患儿中阳性7例,阴性4例,其中2例骨髓移植(BMT)患儿移植前PCR阳性,移植后转为阴性。1例自体骨髓移植(auto-BMT)患儿于移植后2个月时PCR检测又重新出现阳性,但临床无复发现象。4例对照者PCR均为阴性。结果表明PCR技术具有简便、快速、敏感、特异性强等优点,在检测微小残留(MRD)中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儿细胞凋亡与临床分型及预后的关系。②方法 采用AO EB荧光染料双染法 ,检测 30例初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病儿治疗前后不同时期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指数 (AI)。③结果 ALL病儿治疗前AI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t=5 .4 17,P <0 .0 1) ,标危型治疗前AI高于高危型(t=5 .0 0 2 ,P <0 .0 1)。治疗前AI与外周血WBC呈负相关 (r =- 0 .6 32 ,P <0 .0 1) ;泼尼松及诱导缓解治疗后 ,随着细胞凋亡水平的升高 ,WBC逐渐下降 ,标危型组WBC下降明显 (t=3.14 8,P <0 .0 1) ;标危型病儿经诱导缓解期治疗完全缓解率高 (P =0 .0 0 2 5 ) ;随机动态观察标危型及高危型ALL病儿各 5例 ,高危型病儿 3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2例骨髓复发 ,而 5例标危型骨髓检查为持续完全缓解 ,并且无髓外浸润表现。④结论 细胞凋亡可作为评价化疗反应及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导8例骨髓纤维化,其中6例继发于慢性白血病,2例为原发性。男女各4例,年龄范围为23—67岁。1例原发性骨纤有苯接触史20余年,余7例均无明显毒物接触史。起病至确诊时间最短2个月,最长6年,8例病人血片中可见幼稚粒、红细胞及异形红细胞,骨髓象示:6例增生低下,2例增生活跃。8例经骨髓活检针病理证实纤维组织增生。1例急性骨纤死于感染,7例经用雄激素、强的松及输血等治疗,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