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丹酚酸B预处理的内皮祖细胞(EPCs)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后,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筛选法培养、纯化EPCs与BMSCs;免疫细胞化学法(CD34/CD133/CD44)分别鉴定两种细胞。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制作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丹酚酸B最佳药物浓度干预的EPCs,与BMSCs混合,在大鼠心肌梗死区周边分5点注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蛋白的表达。[结果]细胞移植4周后,EPCs与BMSCs共移植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积分光密度(IOD)分别13.179±3.053、23.634±4.705,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酚酸干预EPCs提高BMSCs移植后大鼠心肌VEGF、bFGF蛋白表达,有效改善了BMSCs向心肌分化的血管微环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培养及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诱导其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可能.[方法]取大鼠股骨及胫骨干骨髓基质细胞(MSCs)培养,保留贴壁细胞进行传代;免疫细胞化学行肌动蛋白抗原、肌钙蛋白T抗原染色;观察丹酚酸B对骨髓基质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在形态上呈贴壁集落生长,具有成纤维细胞样外观.丹酚酸B加入5-氮胞苷诱导组后细胞死亡较少,长方形、多角形细胞明显增多.[结论]丹酚酸B能够促进体外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向心肌样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核因子κB(NF-κB)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丹参单体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主动脉VSMC;RT-PCR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VSMCICAM-1mRNA和ICAM-1蛋白的表达;细胞ELISA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NF-κB的表达。结果TNF-α上调VSMCICAM-1mRNA和ICAM-1蛋白的表达,提高NF-κB水平(P<0.01)。两种丹参单体都抑制上述因子的表达,以丹酚酸B效果更佳。结论丹参单体抗AS的机制之一是抑制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丹酚酸B抗炎效果优于丹参酮ⅡA。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外周血中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s cells,EPCs)数量和增殖、迁移、黏附功能,探讨EPCs在其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和健康者各20例。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CD133^+、CD34^+或CD133^+、VEGFR2^+双荧光标记的EPCs数。MTT比色法、Millicell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实验分别检测EPCs的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结果: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外周血EPCs数为(0.10±0.09)%,健康对照组为(0.49±0.09)%,P〈0.01,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外周血EPCs数较健康者减少。实验组外周血EPCs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分别为(13.01±4.33)%、(7.20±3.67)个/视野和(15.20±4.40)个/视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3.28±4.34)%、(14.15±2.98)个/视野和(24.80±3.58)个/视野,两组比较,P值均〈0.01,实验组EPCs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均较对照组有所下降。结论: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减少,增殖、迁移和黏附功能降低,可能参与了系统性硬皮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性耳聋患者的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变化情况及增殖集落变化情况。方法测定老年性耳聋患者和听力正常健康老年人的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培养7 d后增殖集落数量。结果老年性耳聋组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计数为(35.1±3.31)个/20万单个核细胞,听力正常健康老年人为(86.4±9.32)个/20万单个核细胞,EPCs增殖集落计数分别为(1.40±0.50)和(3.50±1.46)个/20万单个核细胞,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性耳聋患者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增殖集落数量较听力正常健康老年人降低,表明机体修复能力不能满足要求而导致血管损伤,从而引起耳聋等临床症状,人体内皮祖细胞改变对于研究老年性耳聋的治疗和研究均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ALT711干预对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活性的影响,探讨ALT711影响年龄导致的EPCs功能改变的可能机制及在细胞移植治疗损伤性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方法 3~4月龄、10~12月龄、18~20月龄3个年龄段大鼠,每个年龄段20只随机分为ALT711喂养组和对照组(n=10),从骨髓获取单个核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分化.培养7 d后检测各组EPCs迁移、黏附、增殖能力.提取3个年龄段大鼠血清,分为ALT711干预组和对照组培养年轻大鼠骨髓EPCs,培养7d后检测培养的各组EPCs迁移、黏附、增殖能力.结果 随供体大鼠年龄增加,骨髓EPCs迁移[(30.5±2.0) vs (18.8±2.3) vs (12.9±1.6)EPCs/视野(×400),P<0.01]、黏附[(52.2±2.3) vs(31.5±3.3) vs (23.9±2.0)EPCs/视野(×400),P<0.01]、增殖[(0.522±0.031) vs (0.349±0.022) vs (0.272±0.020),P<0.01]能力降低,使用ALT711干预可恢复因供体年龄增加导致的骨髓活性减弱;随供体大鼠年龄增加其血清对培养的年轻供体骨髓EPCs迁移[(26.8±1.8) vs (20.2±1.5) vs (16.0±1.3)EPCs/视野(×400),P<0.01]、黏附[(45.6±2.1) vs (30.1±3.0) vs (22.8±1.6)EPCs/视野(×400),P<0.01]、增殖[(0.466±0.023) vs (0.360±0.019) vs(0.303±0.015),P<0.01]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加入ALT711干预可以拮抗这种效应.结论 EPCs生物学功能随机体年龄增加而减退,ALT711干预可以改善供体增龄导致的EPCs活性减退,拮抗老年供体血清对EPCs活性的负性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7.
FSGS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阿霉素肾病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和功能的改变,探讨EPCs在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发生发展中的可能意义。方法选择阿霉素诱导的FSGS大鼠(FSGS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对照组)各10只,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骨髓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培养板培养6d,对贴壁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标记的荆豆凝血素1(FITC-UEA-1)和DiI标记的乙酰低密度脂蛋白(DiI-acLDL)免疫双荧光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改良的Boyden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观察EPCs的迁移和黏附能力。结果阿霉素诱导的FSGS大鼠骨髓EPCs数量明显减少〔EPCs/(视野×400)分别为(30.2±2.4)与(51.1±13.9),P<0.05〕,且FSGS组大鼠骨髓EPCs的黏附和迁移能力明显受损。结论FSGS的发生、发展可能与骨髓EPCs数量减少、迁移、黏附功能减退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Ⅳ,AS-Ⅳ)对人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生物学功能的影响,为深入研究AS-Ⅳ调节EPCs介导的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取足月健康新生儿脐带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得到单个核细胞,经传代培养,采用CD31抗体联合DAPI核染以及FITC-UEA-I和Dil-ac-LDL双荧光染色法鉴定EPCs。将鉴定成功的EPCs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100 mg/L的AS-Ⅳ干预,对照组用等容量的PBS液处理,两组细胞培养24 h后,通过CCK-8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黏附能力测定试验、细胞划痕试验及Matrigel体外成血管试验观察AS-Ⅳ对EPCs增殖、黏附、迁移和成管功能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增殖的OD值增大,细胞黏附数增多,细胞迁移宽度增加(即细胞迁移率增大),体外成管数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甲苷能改善体外人EPCs的生物学功能,具有调节EPCs介导血管新生的潜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丹酚酸B、三七总皂苷协同应用对大鼠离体心脏冠脉流量的影响.[方法]应用均匀设计的方法,将丹酚酸B与三七总皂苷的不同配比设计为6个水平,应用Langendorff系统进行离体心脏恒压灌流,记录6组实验给药前后大鼠的冠脉流量.[结果]丹酚酸B与三七总皂苷在升高大鼠冠脉流量上不存在线性回归关系,6组实验中以1号实验丹酚酸B/三七总皂苷为20mg/30nag升高大鼠冠脉流量最佳.[结论]丹酚酸B、三七总皂苷协同应用对大鼠离体心脏冠脉流量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动脉粥样硬化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和功能的改变,探讨EPCs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择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和非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各10例,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骨髓获取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培养板,培养7 d后对贴壁细胞进行细胞化学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标记荆豆凝血素Ⅰ(FITC-UEA-I)和D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I-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采用改良的Boyden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观察EPCs的迁移和黏附能力.结果动脉粥样硬化大鼠骨髓EPCs数量明显减少[EPCs/(视野×400):(27.2±3.3)与(43.0±12.2),P<.01],且动脉粥样硬化大鼠骨髓EPCs的黏附和迁移能力明显受损.结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可能与骨髓EPCs数量减少、迁移、黏附功能减退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中药丹酚酸B预处理的内皮祖细胞(EPCs)按不同比例与骨髓基质细胞(BMSc)进行混合后注射至缺血局部,观察细胞移植后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心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筛选法培养、纯化EPCs与BMSCs;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丹酚酸B最佳药物浓度处理的EPCs,以不同比例(1:1,2:1,4:1,8:1)与BMSc混合,在大鼠心肌梗死区周边分5点注射。[结果]各细胞移植组均能不同程度的改善心肌梗死大鼠心室结构,增强心功能。超声心动图结果:同一时间细胞移植组均能不同程度的改善心肌梗死大鼠心室结构,增强心功能,与模型组相比,4:1组、8:1组左室射血分数及心输出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丹酚酸B预处理的EPCs联合BMSc的移植促进了AMI大鼠左室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y Saponins,PNS)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acute myocardial ischemia,AMI)模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建立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PNS小剂量组、PNS大剂量组。治疗7d后,分别测定左室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及下降速率(±dp/dtmax)。[结果]PNS可以降低LVEDP,升高±dp/dtmax。[结论]PNS治疗AMI可以改善心脏功能,大剂量应用对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均有显著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承气颗粒药物血清对小鼠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ELs)的增殖作用及其作用途径.[方法]分离、鉴定、培养Balb/c小鼠IELs;制备不同浓度的大承气颗粒单次灌胃大鼠的药物血清和临床等效剂量的大承气颗粒多次灌胃大鼠的药物血清,并与大黄素、大黄酚等比较,观测其对IELs增殖及IELs[Ca2+]i的作用.[结果]IELs是CD3阳性细胞为(82.76±2.61),CD8阳性细胞为(72.48±3.57),CD4阳性细胞为(9.91±2.52)的淋巴细胞.单次灌胃的药物血清和多次灌胃的药物血清均能显著刺激IELs增殖.单次灌胃的药物血清对IELs的作用与大承气颗粒的浓度、采血时间、药物血清的作用时间等有关.稀释的药物血清比其原液及正常血清原液作用强.等摩尔浓度的大黄酚、大黄素、厚朴酚的作用以大黄酚较强.大鼠正常血清、药物血清和植物血凝素均能增加IELs[Ca2+]i.[结论]大承气颗粒药物血清能显著刺激IELs增殖,其作用途径之一是增加IELs[Ca2+]i,对维护肠免疫屏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系统研究参麦注射液体外抗氧化性能。[方法] 采用铁还原抗氧化能力 (FRAP)法、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一氧化氮(NO)自由基清除法、过氧化氢(H2O2)清除法、亚铁(Fe2+)离子螯合法分别测试不同稀释倍率参麦注射液的总抗氧化能力、DPPH·清除活性、NO·清除活性、H2O2清除活性和Fe2+离子螯合活性,并将结果与0.1mg/mL 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10 mmol/L水溶性维生素E(Trolox)和10%柠檬酸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参麦注射液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总抗氧化能力和对自由基清除活性均呈浓度正依赖性;10倍稀释参麦注射液总抗氧化能力显著低于BHT和Trolox (P<0.01),但高于柠檬酸(P<0.01);参麦注射液对不同自由基清除能力存在差异,其强弱顺序为:NO·[(54.4±6.6)%] > Fe2+离子螯[(42.6±3.2)%] > DPPH·[(36.2±2.8)%] > H2O2[(23.5±1.2)%]。[结论] 参麦注射液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将为其抗氧化药理学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黄芩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并对其理化性质、体外释药以及体外角膜细胞相容性进行研究。[方法]使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黄芩素PLGA纳米粒,评价其性质和体外缓释效果,主要包括:纳米粒粒径,纳米粒包封率,药物载药量和体外缓释曲线等。采用细胞增殖实验评价黄芩素PLGA纳米粒的细胞毒性。[结果]黄芩素PLGA纳米粒粒径(92.5±2.35)nm、Zeta电位(-21.1±2.5)mV、包封率(92.5±2.35)%、载药量(23.12±1.45)%。体外缓释实验提示:突释阶段黄芩素释放率在1 d内达(8.37±0.31)%,缓释阶段纳米粒可稳定释放,在10 d时释放达(51.30±0.50)%,细胞增殖实验提示黄芩素PLGA纳米粒对细胞体外生长无不良影响,细胞相容性好。[结论]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的黄芩素PLGA纳米粒具有良好的缓释效应和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丹酚酸B对抗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栓形成的作用及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选取50只8周龄雌性ApoE-/-小鼠,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200 mg/kg联合高脂饲料喂养12周,将血糖水平>11.1 mol/L 40只ApoE-/-小鼠作为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OD)、丹酚酸B高剂量组(SalBH)、丹酚酸B中剂量组(SalBM)与洛伐他汀组(LVT)4组,每组10只。各组均连续灌胃8周。实验期满后,测定空腹血糖水平;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I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的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斑块内组织因子(TF)的表达,利用Image-Pro Plus Version 6.0(IPP)图像分析系统计算结果。[结果]与MOD组比较,各治疗组TF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降低(P<0.05);与MOD组比较,SalBM组PAI-1浓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丹酚酸B能够降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TF的表达和血清PAI-1含量,提示丹酚酸B可能是通过以上机制来减少粥样硬化斑块内的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对广泛性焦虑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6例广泛性焦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接受为期14周的心理治疗,对照组接受阿普唑仑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14周末的焦虑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为期14周的心理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焦虑评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心理治疗对广泛性焦虑患者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纳米晶对黄芩苷-小檗碱复合物的肠吸收促进作用.[方法]使用抗溶剂法结合高压均质法制备黄芩苷-小檗碱复合物纳米晶,进行初步体外评价.建立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评价纳米晶对复合物吸收的促进效果.[结果]制备了黄芩苷-小檗碱复合物纳米晶.体外评价结果表明,黄芩苷-小檗碱复合物纳米晶为圆柱状,粒径为(225.1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