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重组人白介素-2相关的心房纤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例87岁男性患者因肾癌肺转移合并肺部感染入院治疗.入院后患者心电图示房性期前收缩伴偶发室性期前收缩,予以头孢唑肟和左氧氟沙星治疗.住院第5天给予重组人白介素-2 2 100万U + 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次日,患者出现阵发性心房纤颤,2~3次/d,每次持续1~2 min;4 d后心房纤颤频繁发作,发作时间有时10余分钟.给予普罗帕酮100 mg,3次/d口服,效果不佳.考虑可能和重组人白介素-2有关,即刻停药.之后,患者心电图未再出现心房纤颤.  相似文献   

2.
李淑敏  郭涛 《云南医药》2000,21(1):68-69
患者女性,33岁,反复胸闷、黑朦5月入院。患者5月前受凉后出现心悸,胸闷伴黑朦,在当地医院作动态心电图为窦性停搏,交界区逸搏,多个长R—R间歇,最长达7900ms。心肌酶学明显升高,血中检出柯萨奇病毒,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经治疗5月,心肌酶学恢复正常,自觉症状无好转,动态心电图复查仍为窦性停搏,交界区逸搏伴长R—R间期,病程中无心房纤颤。入院后检查胸片、彩超正常,基础心电图为结性心律,心室率为43~56次/分,动态心电图为窦性停搏,交界区逸搏,多个长R—R间期最长5600ms,无心房纤颤,食道调搏SJRT2700ms,诊断为病毒性心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特发性心房纤颤患者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对心房纤颤发生发展的价值。方法:特发性心房纤颤患者18例,16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平卧位采集12导联心科,测得各导联P波时限并分析其离工用度。结果:特发性心房纤颤患者各导联中最长P波时限及P波离散度与对照组有特别显著差异,P〈0.001。结论:应用体表心电图P波最长时限和P波离散度,可以作为区分特发性心房纤颤患者和健康人项心电图诊断指标,并可用于预测心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心房纤颤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荧光法测定18例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30例永久性心房纤颤患者和20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浆BNP浓度作对比分析。结果血浆BNP水平在阵发性心房纤颤期间明显高于窦性心律时,当阵发性心房纤颤转为窦性心律时可降至正常水平。阵发性心房纤颤发作期间及永久性心房纤颤血浆BN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阵发性心房纤颤发作期间及永久性心房纤颤两者之间血浆BNP值善鼻无统计学煮义(P〉0.05).结论心房纤颤可致血浆BNP值升高。  相似文献   

5.
吴立秋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0):1243-1243
我院自1994~2004年收治34例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 ,在其它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 ,以胺碘酮负荷量治疗后改用小剂量维持窦性心律 ,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经心电图、心电监护和 (或 )动态心电图证实为阵发性心房纤颤34例 ,其中男20例、女14例 ,平均年龄 (58 4 10 2)岁。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门岁,因冠心病,心功能Ⅲ级于1989年10月5日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化验室检查:肾功能BUN7.854mmol/L、Cr6.188μmol/L;血清钾3.1mmol/L。X线摄片:心肺老年性改变。心电图检查:心房纤额。先后给予消心痛、潘生丁、地高辛、氯化钾、双氢克尿噻、氯苯蝶啶等药物治疗,心电图由心房纤颤转为窦性心律。10月13日,患者突感胸闷不适,听诊心率40次/分,即给予阿托品0.3mg口服。20分钟后心电图检查:心率47次/分,P-R间期0.24s。Q-T间期0.42s;P波形态扁平增宽,时限0.155;T波Ⅱ、Ⅲ、avF、V2~5形态高尖,上…  相似文献   

7.
心房纤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仅次于窦性心律失常和期外收缩,占第三位。正常人群中,心房纤颤的发生率为0.4%,在心脏病人中约占4%,而在心脏扩大并伴有心衰病人中约占40%[1]。心房纤颤影响患者心功能,增加脑卒中的发生率和住院次数,故其治疗方法为众多研究者所关注。最近心房纤颤的非药物治疗领域取得可喜的成绩。本文就心房纤颤的介入治疗作一简要综述。1 埋藏式心房除颤器治疗心房纤颤 近年研究显示,采用较低能量(<6J)的经皮穿刺  相似文献   

8.
<正> 例1,男、81岁。因肺心病心衰住院。入院时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右室肥大伴劳损。住院d3(第3天)心电图出现短阵性心房纤颤、窦房阻滞。给予黄连素0.2qid,10d后房颤、窦房阻滞消失,多次心电图随访未见复发。 例2,男、67岁。因肺心病伴冠心病心衰住院。治疗中心电图出现频发多形性室性早搏,呈二、三联律。  相似文献   

9.
心房纤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仅次于窦性心律失常和期外收缩,占第三位.正常人群中,心房纤颤的发生率为0.4%,在心脏病人中约占4%,而在心脏扩大并伴有心衰病人中约占40%[1].心房纤颤影响患者心功能,增加脑卒中的发生率和住院次数,故其治疗方法为众多研究者所关注.最近心房纤颤的非药物治疗领域取得可喜的成绩.本文就心房纤颤的介入治疗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黄其梅 《福建医药杂志》2002,24(6):218-218,214
心房纤颤是心律失常一种严重表现 ,可导致心力衰竭、栓塞、昏厥等甚至危及生命。现将 1例左肾盂结石伴心房纤颤麻醉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女 ,4 5岁 ,ASA 级 ,诊断为心房纤颤伴肾盂结石。术前血生化检查正常 ,心房纤颤 ,经治疗后心电图为 S- T段改变 ,控制心率 76次 /分左右。拟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左肾盂切开取石术。入手术室后用 5 0 7SD监测 ECG、BP、SPO2 。T1 1~ 1 2 穿刺置管顺利 ,麻醉平面 T6 ~L5,辅以芬太尼 0 .1mg+异丙嗪 2 5 m g,iv,gtt。 15分钟后 ECG提示 P波消失 ,代之以形态不等纤颤扑动波 ,P- R间期…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68岁。因进食冰淇淋两杯后即发头晕、心悸、胸闷、窒息感1小时于1989年7月4日入院。患者有胸闷史6~7年,1年前曾因饮入冰汽水发生心房纤颤,用药后症状好转,复查心电图转为窦律。体检:体温36.5℃,呼吸24次/分,血压17.3/10.6kPa。神志清、颈软。心率180/分,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肺(一),腹部(一),神经系统未见异常。白细胞8.2×10~9/L。心电图示心房纤颤、肢联低电压。入院后给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液,口服消心痛、安定、心得安等。次日心率80次/分,律齐。心电图示窦性心律,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壁活动减低,主动脉增宽硬化,可疑冠心。住院14天,病情好转出院。出院诊断:冠心病,阵发性房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特发性心房纤颤患者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对心房纤颤发生发展的价值。方法 :特发性心房纤颤患者 18例 ,16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平卧位采集 12导联心电图 ,测得各导联P波时限并分析其离散度。结果 :特发性心房纤颤患者各导联中最长P波时限及P波离散度与对照组有特别显著差异 ,P <0 0 0 1。结论 :应用体表心电图P波最长时限和P波离散度 ,可以作为区分特发性心房纤颤患者和健康人一项心电图诊断指标 ,并可用于预测心房纤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曹东平  郑金仕  李萍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2):1597-1597
1病例介绍患者男 ,75岁 ,因反复心悸7年 ,加重1天于2002年8月28日入院。患者于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乏力、怕热、多汗、食欲亢进、易激动等症状。多次心电图有时为房早、室早及心房纤颤 ,经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疗效欠佳。1年前心悸加重 ,于外院化验TT4、FT4 增高 (具体数值不详 ) ,未予重视及治疗。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未见异常 ,诊断为“心律失常—频发房早”。经口服“消心痛”、“心律平”、“倍他乐克”治疗 ,疗效不佳。1天前无明显诱因心悸加重 ,查心电图示心房扑动 ,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入院查体 :T36℃ ,P100次/分 ,BP120/70…  相似文献   

14.
魏宏 《中国医药指南》2014,(26):231-232
目的探讨心电图检查在心房纤颤诊断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心房纤颤病例60例,均予以心电图检查,并分析总结其心电图特征。结果 60例病例心电图特点均见有P波消失,代之以350600次/分的f波,室上性QRS波形态同正常窦性者一致,若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则可见有宽大、畸形,及R-R间距不规则。结论心电图检查能够清晰准确地观察到心房纤颤的心电图特点,诊断中临床价值较高,有利于病情早期的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15.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68岁,因"心悸1天"入院,否认药物过敏史.查体:BP 130/80 mm Hg,心率110~120次/min,双肺呼吸音清,心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双下肢不肿.心电图示:快速心房纤颤.予手背浅静脉穿刺,5%葡萄糖注射液20 mL.加入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主要成分:盐酸胺碘酮辅料:苯甲醇、聚山梨酯、注射用水、氮气.规格:3 mL:0.15 g)0.15g静推,拟转复窦性心律治疗.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86岁,离休干部。因拒食2d,大汗,气促1.5h,急诊入院。临床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脑梗塞后遗症,原发性高血压,心房纤颤,痛风。查心电图示(图1):异位心律-心房纤颤,心室率73次/min,STV3-V5下移0.05—0.15mV;TI、aVL、V1~V5倒置,最深倒置达1.2mV,V6平坦,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60岁。因烦燥、多汗2月,心慌气短2天于1987年4月21日入院。体检:体温36.5℃,脉搏98次/分。心率125次/分,律绝对不齐,心音强弱不等。指颤。化验:血红蛋白11.5g%。空腹血糖85mg/dl。心电图:心房纤颤。甲状腺~(131)I吸收率:2小时68.2%,24小时93.2%;T_32.9(正常0.8~2.28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盐酸胺碘酮转复持续性心房纤颤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2例持续性心房纤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24h动态心电图诊断后给予口服盐酸胺碘酮治疗,疗程为1周。观察患者停药后转复心房纤颤为窦性心律的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2例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17例,转复成功率为77.27%;2例患者出现Q-T延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治疗后患者的左房内径、收缩压及舒张压得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胺碘酮转复持续性心房纤颤临床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心房颤动(心房纤颤,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是心房肌纤维出现的每分钟达350~600次的不协调不规则的颤动。为探讨胺碘酮(可达龙)治疗心房纤颤的效果,我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可达龙治疗心房纤颤,并与加用普罗帕酮(心律平)治疗心房纤颤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38岁。因发作性心慌、气短、乏力10年入院。自1992年起无诱因出现突发突停性心慌、气短、乏力,初起发作约1~3min自行缓解,6~12月发作1次,后发作间歇期逐渐缩短,发作持续时间逐渐延长,此次入院时,室上速持续3h,静脉注射异搏定后缓解。检查:血压110/70mmHg,心脏体积正常,心率76次/min,未发现早搏及杂音,双肺听诊呼吸音正常,肝功、肾功、血糖、血凝4项检验结果正常,心电图示“Ⅰdelta波向上,呈Rs型,Ⅱdelta波向下,呈QRs型,Ⅲ、aVFdelta波向下,呈QS型V1~6delta波向上,均呈R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