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表面麻醉联合眼内麻醉下白内障手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及观察利多卡因表麻及眼内麻醉的联合效果。方法 采用2%利多卡因棉片,放置于上方球结膜表面一分钟,另外用0.5%利多卡因配制剂,穿刺前房注入0.2ml,顺利完成42例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无任何痛苦39例。占92.9%,其中仅3例出现轻度疼痛,滴0.5%利多卡因后症状消失。结论 此联合麻醉效果明显,且有很多优点,眼内注射无明显毒性及并发症。因此,我们认为此联合麻醉下白内障手术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眼周麻醉     
比较了眼周麻醉(127眼)与球后麻醉(130眼)的麻醉效果和并发症。眼周麻醉具有球后麻醉同样的麻醉效应,避免了球后麻醉的主要并发症,介绍了眼周麻醉的操作方法,讨论了眼周麻醉的优点,推荐眼周麻醉取代球后麻醉,尤其适用于晚期青光眼和高度近视眼的眼部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3.
眼周麻醉     
良好的局部麻醉是显微眼外科手术成功的前提。传统的球后麻醉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同时也注意到严重的并发症和一定的危险性。球后麻醉的主要并发症,除麻醉剂和某些病员体质外,多由于机械性损伤所致,主要有:①球后出血,往往须延缓手术,严重的球后出血可导致视功能损害;②直接损伤视神经或其血管,导致视功能障碍;③眼球穿孔伤;④刺入视神经鞘内,注入麻醉  相似文献   

4.
眼周麻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5.
邓筠 《眼科》2002,11(1):55-56
麻醉的好坏极大地影响着一次完美的手术效果。自1998年 4月至 2 0 0 1年 3月 ,我们对 2 5 8例内眼手术采用球周麻醉 ,现将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5 8例内眼手术 ,其中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14 0例、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2 3例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 60例、周边虹膜切除术 2 4例 ,角巩膜清创缝合术 7例 ,睫状体冷冻术 3例。男 14 7例 ,女 111例。年龄 15~ 93岁 ,平均 5 8 6岁。1 2 麻醉剂 :2 %利多卡因和 0 75 %布比卡因各 5ml,吸入10ml注射器内 ,并另接 6 号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眼后段眼内异物行玻璃体手术摘出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156例(156眼)。其中非磁性异物128眼,伴玻璃体积血浑浊96眼,外伤性白内障81眼,视网膜脱离69眼,异物被纤维包裹33眼,伴眼内炎5眼,视网膜下异物2眼。手术均采用经睫状体平坦部标准三通道切口。伴有晶状体浑浊者,先行晶状体摘出,再行玻璃体手术摘出眼内异物;伴有视网膜脱离者,在玻璃体手术摘出眼内异物后再行视网膜复位、眼内光凝术或气体或硅油填充。行I期或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或睫状沟缝合固定术。本组3眼因异物较大,而采用角膜缘隧道切口摘出。术后观察3—6个月。结果本组156眼均经玻璃体手术成功摘出眼内异物,伴视网膜脱离的69眼均复位,伴眼内炎的5眼均得以有效控制。术后视力与术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玻璃体手术可以去除屈光间质浑浊,同时摘出眼内异物、治疗视网膜脱离及其他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球后麻醉与眼周麻醉宁夏彭阳县人民医院眼科张维栋良好的局部麻醉是眼外科手术成功的前提,近几年来采用眼周麻醉与球后麻醉对比统计如下:临床资料,我院从1989年元月至19"年8月间住院行手术治疗白内障和青光眼患者共84例。125眼,白内障囊外摘除62例,青...  相似文献   

8.
良好的局部麻醉是眼外科手术成功的前提,近2年来采用眼周麻醉与球后麻醉对比,统计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90年代以来,部分医院[1,2]在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采用球周麻醉代替传统的球后麻醉,取得较好的效果,因其操作简便,合并症少,正越来越受到眼科工作者的欢迎。我院应用球周单点小剂量麻醉于内眼手术79例101眼,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7年1月至9月住院的内眼手术病人为观察对象,共79例101眼,其中男34例,女45例,年龄10~87a,平均60.4a。其中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加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55眼,白内障现代囊外摘出加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7…  相似文献   

10.
氯胺酮问世以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手术的麻醉。通过临床应用,我们认为氯胺酮是一种较好的麻醉药。也有人认为氯胺酮有升高眼压的作用,也有的报导有降眼压的作用。为此我们对7O例眼科手术眼压的变化进行观察。我们单纯用氯胺酮麻醉的45例,氯胺酮、安定、氟派定复合麻醉的25例。麻醉前常规肌注鲁米那3mg/kg,阿托品0.01ms/kg或东茛菪碱0.01mg/ks。术前给患儿滴0.3%地卡因做表面麻醉。用修兹氏眼压计测定眼压麻醉前测一次,麻醉后10分钟再测一次,麻醉后30分钟再测一次。  相似文献   

11.
我科1959—1978二十年共收治848眼眼内异物现统计分析如下: 统计分析一、性别年龄职别  相似文献   

12.
眼内异物是致盲的原因之一。我科近10年收治眼内异物147例151眼,现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147例151眼中男性132例136眼,女性15例15眼。男女之比为9:1,与国内报导一致。10岁以内5眼(3.30%),11~20岁33眼(21.85%),21~30岁56眼(37.09%)31—40岁35眼(23.18%),41—50岁18眼(11.92%),50岁以上4眼(2.65%)。  相似文献   

13.
单点短针小剂量球周麻醉法与内眼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绝大多数的内眼手术要进行球后麻醉。常规的球后麻醉方法临床用了 10 0多年 ,基本上是安全可靠的 ,但仍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 ,许多学者在努力寻求新的内眼手术局麻方法。作者在 1994年 7月以来 ,在内眼手术中使用单点短针小剂量球周麻醉法 ,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 ,现总结如下。材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1994年 7月~ 2 0 0 0年 9月在我科住院施行内眼手术患者 118例 ,年龄最小 17岁 ,最大 89岁 ,平均 5 2 7岁 ,男 62例 ,女 5 6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即单点短针小剂量球周麻醉组及球后麻醉组各 5 9例。手术类别与年龄情况 (表 1)。…  相似文献   

14.
眼心反射是三叉神经──迷走神经反射,牵拉眼睑、虹膜、眼肌及压迫眼球均可发生。虽然此类心律失常多数多无临床意义.但其中亦难免有性质严重者,故应引起重视。我们对8例行眼科手术的患者,术中进行心电监测,以了解眼科麻醉后手术操作对眼心反射的作用。临床资料l.一般情况:患者8例.ASAI一2级.男5例.女3例;年龄7~6()岁,平均31岁。既往无肝、肾病史。术前检查肝、肾功能正常,ECG在正常范围,无心律失常。在高麻或全麻下行择期手术。全麻小儿术前肌往阿托品0.cling/kg。局麻药为2%利多卡因与0.75%布比卡因混合液。2.…  相似文献   

15.
表面麻醉下眼前段外伤手术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表面麻醉下施行眼前段外伤手术的可行性,对其安全性和可靠性作一初步分析。方法 在表面麻醉下完成120例(120只眼)眼前段外伤手术。结果 所有病例患者术中均能耐受和配合,镇痛效果良好无麻醉并发症发生。结论 表面麻醉避免了多种并发症的发生,适用于多数眼前段外伤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5-FU眼周注射抑制眼内纤维组织增生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万迪玲有些患眼在内眼手术以后发生纤维蛋白渗出,严重者可形成纤维团块或膜状物。纤维组织能刺激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使其向成纤维细胞样细胞转变,作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的支架,导致在视网膜表面和玻...  相似文献   

17.
18.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眼后段复杂性眼内异物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评估玻璃体切除术在眼内异物摘出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4月-1998年12月间经玻璃体手术摘出的眼后段复杂性眼内异物的病例资料。结果本组29例,均一次摘出异物,异物摘出率100%。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临床上为减少内眼手术局部麻醉并发症的发生,局麻技术不断改进。与球后麻醉相比,球周麻醉[1]引起球后出血、视神经损伤、穿破巩膜壁、暂时性失明[2]等并发症明显减少。因此球周麻醉逐渐被推广应用,但常规的球周麻醉需2针或多针注射,相对用药量较多(5...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球周麻醉后上睑下垂的发生情况并与球后麻醉进行比较。方法采用2点注射法球周麻醉,观察58例白内障摘除手术病人术后1天、1周、1月、3月、5月时上睑下垂的发生率,并分成二年龄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球周麻醉后上睑下垂发生率较球后麻醉组发生率高,且时间延长;年龄大于或等于50岁组较年龄小于50岁组球周麻醉后上睑下垂发生率在早期无差异,但前者上睑下垂消失慢。结论球周麻醉较球后麻醉易于出现上睑下垂,其原因可能和麻醉药品的肌毒性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