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CAD/CAM瓷全冠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 90年代初期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嵌体、贴面最先得到了研究 ,其关键在于缩短了口腔修复体的制作周期。光学模型技术省略了传统的取印模过程及印模材料 ,计算机控制的切磨系统代替了整个技工制作过程 ,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材料[1] 。我科引进了德国西门子公司的CERECII系统设备 ,经临床应用制作瓷全冠 15例 ,效果较好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自 2 0 0 0年 9月我科应用CERECII系统制作瓷全冠修复体 15例 ,其中男 9例 ,女 6例 ,右下颌第一磨牙 12例 ,左下颌第一磨牙 3例 ,年龄 30~ 5 5岁。观察随访 5个月 ,瓷全冠修复体…  相似文献   

2.
CAD/CAM制作瓷全冠边缘适合性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采用第二代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制作系统(CERECⅡ)制作的瓷全冠的边缘适合性。方法在离体牙上制备标准的全瓷全冠预备体,采用CERECⅡCAD/CAM系统制作瓷全冠并就位,用工具显微镜测量瓷全冠与预备体之间的间隙。结果所有全冠均能顺利就位,平均边缘间隙在肩台为56±26μm,牙合面为64±21μm,轴面为81±31μm,其所有测量点的平均值为64±28μm。结论CERECⅡ系统制作的标准瓷全冠就位顺利,边缘适合性达到临床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折裂后牙全冠修复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炳华 《口腔医学》2001,21(4):207-207
牙折裂通常是由于以下因素引起的:咬合创伤、牙体组织结构的缺陷、牙体组织广泛缺损后充填物的热膨胀、去除病变组织后洞型的抗力形不足,充填后又忽视调等等。本文分析了118名患者135颗折裂后牙,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男66名,女52名。年龄16~76岁(见表1)。表1118名折裂牙患者的年龄分布2牙位分布(见表2)。表2135个折裂牙的牙位分布3折裂牙的分型(见表3)。表3135个折裂牙的分型治疗和修复方法选择适应症:牙齿稳固或松动Ⅰ°、牙周指数<4、无根尖周及根分叉稀疏区。本文对135个折…  相似文献   

4.
后牙纵裂全冠修复:附34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牙纵裂是口腔科的常见病,常被拔除。为了保存患牙,笔者自1986年以来,对后牙纵裂病例采用锤造全冠修复保存患牙的方法,取得了明显的临床效果。一、临床资料34例共34颗患牙,男22例,女12例;年龄ZI~57岁;61620颗,6167颗,7175颗,7172颗c34颗纵裂牙,纵裂前均行过牙体治疗。其中于尸治疗者29例,根管治疗者5例。纵裂均为咀嚼或咬硬物所致。纵裂牙均无牙周病和根尖周病,与牙周组织结合较好,无叩痛,牙周无红肿,无痕管。X片示干尸,根管治疗充填完好,根充达根尖,根尖周无阴影,折裂线达髓室或经髓室折向颊舌(愕)侧,但均未及…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了采用铸造桩核全冠修复根管治疗的后牙的体会,并对这类牙修复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后牙嵌体的教育处机辅助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获得待修复的后牙嵌体,以备计算机辅助加工(CAM)之用。方法 拟作修复的牙预备体、邻牙、对He牙经过光学测量。获得其表面三维形状后,选用患牙所对应的理想牙冠的形状,根据缺牙区邻牙和对He牙的情况进行修改,使之适合该牙列的情况,然后用修改好的理想牙冠的形状数据减去牙预备体的形状数据,即获得待修复的嵌体的数据。以备CAM加工之用。结果 获得待修复的嵌体的数据和图像,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一套通用性良好的嵌体的CAD系统,为CAM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铸造桩核全冠修复根管治疗的后牙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三维扫描和逆向工程技术,研究全冠预备体临床评价指标的量化方法,并为专用评价软件的研发建立关键技术路线。方法在教学用标准牙列石膏模型上,对左侧上颌第一磨牙进行全瓷冠牙体预备,用牙颌模型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预备前牙冠、预备体代型、邻牙以及对骀牙三维点云数据,通过对预备体及预备前牙冠数据进行点云间三维差异分析,得到牙体预备量的量化分布情况。基于点云分割及特征点云提取分析的方法,在所得截面下进行全冠预备体轴壁倾斜度及肩台宽度的定量表示的研究。结果通过对点云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到牙体预备量、预备体轴壁倾斜度及肩台宽度的量化指标。结论本研究应用逆向工程软件,初步建立一种全冠预备体关键评价指标的量化表示方法。  相似文献   

9.
CAD/CAM氧化锆全瓷在口腔修复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回顾全瓷修复的发展历史.其美观逼真的修复效果早已被广大医生和患者所认可。而其强度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全瓷材料的种类较多,如白榴石、锂基瓷、氧化铝、氧化锆等,制作方法也各有不同,如渗透陶瓷、热压铸造陶瓷、瓷沉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作(CAD/CAM)等,其强度也越来越高,修复适应证也越来越广。在所有全瓷修复材料中,以CAD/CAM二氧化锆全瓷的抗弯强度最高㈣。CAD/CAM修复技术是将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自控机械加工技术合并用于口腔修复的新技术。该技术起于20世纪70年代。但应用范围有限,效果也不尽人意。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与修复材料的迅速发展。有关该技术的研究越来越多㈤.其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我国从2004年开始在临床上应用CAD/CAM氧化锆全瓷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10.
11.
前牙贴面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获得待修复的前牙贴面的数据,以备计算机辅助加工(CAM)之用。方法 用光学测量的方法获得牙预备体,邻牙和对He牙的数据信息,并三维重建出这些结果。此后,选用拟修复的牙的理想牙冠的形态根据缺牙区的大小及邻牙和对He牙的情况进行修改,使之适应该缺牙区的情况后,用修改好的该牙冠理想的形状数据与预备体的形状数据相减,即获得的所需贴面的数据。结果 获得了所需的贴面的数和图像。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一套通用性良好的前牙贴面修复的CAD系统,为CAM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CAD/CAM全瓷冠在后牙义齿修复中的应用。方法:35例患者47个后牙经完善根管治疗后,使用CAD/CAM氧化锆全冠修复。结果:随访3~18个月,45个牙冠修复体的固位、边缘密合度、牙周状况均良好,1个冠咬合面出现隐裂,1个牙冠修复体出现松动。结论:CAD/CAM氧化锆全冠在后牙义齿修复中能够提供较好的固位及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国产底层冠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青  刘清  聂欣  戴宁  胡勤刚 《口腔医学》2009,29(1):11-13
目的开发和研制国产底层冠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方法用国产三维光栅投影仪获取牙颌模型的三维数据;在VC6.0和HOOPS平台上开发底层冠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对模型进行等距、裁剪和过渡等操作,构造出基底冠的三维模型;使用国产三轴高速数控机床进行修复体的加工。结果成功开发了国产底层冠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实现了底层冠修复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全过程并完成了其计算机辅助制作的全过程。结论利用本系统设计加工出的底层冠质量稳定、精度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EREC 3D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computer-aided design/computer-aided manufacture,CAD/CAM)系统制作全瓷高嵌体修复后牙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0例后牙牙体缺损患者,使用CEREC 3D椅旁CAD/CAM系统制作全瓷高嵌体,术后即刻和修复后6个月采用改良美国牙科协会评价标准对修复体进行评价,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修复后即刻检查边缘密合度、解剖外形、表面光滑度、色彩匹配度、牙龈健康和固位等6个方面达到满意比率分别为96%、98%、98%、94%、94%和100%,6个月后满意比率分别达到96%、98%、98%、94%、98%和100%。修复后6个月患者对全瓷高嵌体修复在形态、色彩和舒适性方面的满意度分别为88%、90%和92%。结论CEREC 3D椅旁CAD/CAM系统制作全瓷高嵌体修复后牙牙体缺损取得了较满意的初期临床效果,但是长期临床应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CEREC AC椅旁CAD/CAM系统与技工室WIELAND系统制作氧化锆全锆冠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采用CEREC AC椅旁CAD-CAM系统制作磨牙区全锆冠,并与技工室WIELAND系统制作的全锆冠进行修复体外观形态、边缘密合度、牙龈情况和颜色匹配方面的比较.用满意度评价修复体的各项临床指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各项指标中颜色匹配效果满意度稍低(12/20比14/20);在修复体外观形态、边缘密合度、牙龈情况等方面满意度高(18/20).两组试验数据统计结果P> 0.05.提示两种加工方式制作的修复体的临床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EREC AC椅旁CAD/CAM系统与技工室WIELAND系统制作的氧化锆全锆冠的临床效果评价无明显差异.CEREC AC椅旁CAD/CAM系统还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为快捷的服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定量比较基于下颌运动轨迹数据及平均值虚拟■架指导设计的全冠修复体咬合面的精度。方法 :选择全口恒牙列完整、符合入组标准的15名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22~30岁。分别利用下颌运动轨迹数据及平均值虚拟■架在修复设计软件中指导数字化全冠的咬合面设计,并分别与原始天然牙咬合面进行形态偏差比较。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基于下颌运动轨迹数据及平均值虚拟■架指导设计的修复体咬合面总体偏差为平均正向偏差(269.9±63.1)和(318.7±51.3)μm,平均负向偏差(-175.8±78.2)和(-253.7±65.6)μm,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267.1±84.9)和(304.1±82.2)μm。修复体上解剖特征点在垂直方向上与原始天然牙咬合面相应解剖特征点的距离为近中颊尖(197.6±86.2)和(288.0±79.6)μm,远中颊尖(176.3±85.3)和(297.7±63.2)μm,近中舌尖(171.6±62.4)和(246.4±62.8)μm,远中舌尖(166.2±64.6)和(232...  相似文献   

17.
活动代型对金属全冠邻面边缘适合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活动代型对金属全冠邻面边缘适合性的影响。方法 用Tecon-line Pin定位器制作活动代型,采用片切法,观察用和不用活动代型制作金属全冠的邻面边缘适合性。结果 用活动代型制作的全冠,其邻面过大边缘间隙、绝对边缘间隙及垂直边缘间隙均小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使用活动代型可以提高固定修复体的制作精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运用CEREC inLab牙科CAD/CAM系统设计与制作复杂全瓷固定桥修复体的操作体会。方法:临床选择50例患者共53件固定桥,通过Sirona inEos计算机印模采集系统获取诊断蜡型的三维数据,将其与固定桥工作区模型数据拟合,基于inLab V 3.60软件的Reduced程序设计并制作精确的氧化锆内冠支架,采用饰瓷完成最终修复体,最后按照改良的USPHS标准对修复体进行评价。结果:经过6~12个月的随访观察,所有氧化锆全瓷固定桥修复体临床检查边缘密合,未出现崩瓷或折裂现象,患者对修复体的外形与颜色满意。结论:运用仿型技术制作的全瓷固定桥支架外形可控,为饰瓷预留空间合理,有助于提高氧化锆全瓷修复体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