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应用45Ca2+和钙荧光指示剂Quin-2/AM进行实验,发现海风藤醇B(10、100μmol·L-1)无论对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引起的兔洗涤血小板Ca2+内流还是胞内游离钙浓度([Ca2+]i)升高均有抑制作用,且呈良好的剂量相关,最大抑制率分别为37.2%和50.8%;但对A23187引起的胞内[Ca2+]i升高无显著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海风藤醇B能选择性拮抗PAF诱导的钙内流和[Ca2+]i的升高。  相似文献   

2.
海风藤酚、甲基海风藤酚、海风藤醇A和海风藤醇B均有抑制血小板激活因子(PAF)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作用,IC50分别为17.9、9.2、142.0、14.0μmol·L^-1。经阿司匹林(ASA)、磷酸肌酸/磷酸肌酸激酶(CP/CPK)预处理的兔洗涤血小板,甲基海风藤酚和海风藤醇B仍能抑制PAF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IC50为9.0、16.5μmol·L^-1。同时,4种成分对于二磷酸腺苷由1.59n  相似文献   

3.
观察血小板衍生长因子等生长因子对鼠成骨细胞内Ca^+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胎鼠成骨细胞,应用ACAS检测成骨细胞内Ca^2+浓度的变化。结果PDGF可促进成骨细胞内Ca^2+浓度的瞬时增加;PDGF与BMP、TGF-β联合应用对成骨细胞Ca^2+浓度升高有协同作用;ACAS能准确测量胞内Ca^2+浓度的动态变化,结论PDGF可促进成骨细胞Ca^2+浓度的增加,且与BMP,TGF-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丙咪嗪体外对人血小板胞浆游离钙的影响。方法:用Fura2-AM荧光钙离子指示剂在体外测定人血小板胞浆游离钙离子浓度。结果:丙咪嗪明显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胞浆游离钙的升高,IC50(inhibitoryconcentrationof50%)为20.0μmol/L。丙咪嗪对凝血酶诱导的内钙释放亦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结论:丙咪嗪不仅明显抑制人血小板胞外Ca2+跨膜内流而且抑制胞内储存Ca2+释放  相似文献   

5.
海风藤酚、甲基海风藤酚、海风藤醇A和海风藤醇B均有抑制血小板激活因子(PAF)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作用,IC_(50)分别为17.9、9.2、142.0、14.0μmol·L~(-1)。经阿司匹林(ASA)、磷酸肌酸/磷酸肌酸激酶(CP/CPK)预处理的兔洗涤血小板,甲基海风藤酚和海风藤醇B仍能抑制PAF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IC_(50)为9.0、16.5μmol·L~(-1)。同时,4种成分对于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较弱,海风藤B能使PAF诱导血小板聚集量-效曲线平行右移,EC_(50)由1.59nmol·L~(-1)升为20.6nmol·L~(-1)。结果表明:4种成分能选择性拮抗PAF对兔血小板的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6.
槲皮素对血小板激活时胞浆游离钙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钙荧光指示剂Quin-2定量测试法观察了槲皮素对血小板胞浆内游离钙浓度的影响。结果发现,槲皮素25 ̄400μmol/L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凝血酶引起的血小板胞浆游离钙[Ca^2+]i的升高(IC50和95%可信区间为78.5(49.5 ̄124.4)μmol/L);但不能抑制同等剂量凝血酶所引起的胞内贮存钙的释放;抑制钙内流可能是槲皮素抑制血小板聚集和[Ca^2+]i升高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32例NIDDM患者,分血小板聚集功能亢进组(n=17)和无亢进组(n=15),探讨Ca2+转运影响血小板胞浆游离Ca2+([Ca2+]i)变化与最大聚集(MAR)的关系。结果:亢进组血小板静息[Ca2+]i高于对照组(134.4±26.4对101.5±13.3nmol/L,P<0.01)。[Ca2+]i与MAR呈正相关(r=0.3219,P<0.05)以凝血酶刺激,有胞外Ca2+内流及胞内Ca2+释放时,亢进组[Ca2+]i高于对照组(918.9±207.6对791.2±119.6nmol/L,P<0.01),并与MAR呈正相关(r=0.3371,P<0.01);以TMB8阻滞胞内Ca2+释放,组间差异仍然显著(P<0.05);当缺乏胞外Ca2+内流时,则组间不呈显著差异(P>0.05)。以钙载体A23187刺激,在有或无胞外Ca2+时,亢进组[Ca2+]i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然而,无亢进组上述各指标与对照组间均未呈显著差异。提示NIDDM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亢进与[Ca2+]i变化有关,可能涉及胞浆内Ca2+稳态异常,凝血酶刺激胞外Ca2+内流及A23187作用胞内Ca2+释放增强等环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N-甲基-D-天冬氨酸(NMDA)诱导大鼠小脑颗凿神经元兴奋毒性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分别用Ca^2+和Na^+敏感的染料Fura-2/AM和SBFI/AM测定胞内Ca^2+和Ba^+浓度「(Ca^2+)i,(Na^+)i」,并用反向高效液相法测定胞内三磷酸腺苷(ATP)的含量。结果:(1)在NMDA预处理组与非处理组,谷氨酸均迅速触发胞内Ca^2+反应高峰,两者无显著性差异。而后在NM  相似文献   

9.
大鼠脑挫伤后脑不同部位细胞和线粒体内的钙含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及比色法分别测定了脑挫伤后8h大鼠各脑区细胞内钙(Cai)、组织总磷(Pt)、线粒体钙(Camt)、线粒体(Pmt)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原发损伤可使多数脑区的细胞受体影响并发生Ca^2+内流,局部伤情影响着Ca^2+内流程度;内流Ca^2+多是以结合形式沉积于胞浆等部位以维持胞内Ca^2+浓度([Ca^2+]i)稳定,蛋白质是可能的主要结合剂;但严重的Ca^2+内流将  相似文献   

10.
海风藤醇B对PAF越膜代谢和生物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海风藤醇B地抗血小板激活作用与其影响兔血小板中血小板激活因子的越膜代谢和生物合成间的关系。采用放射性薄层层析法和PAF生物测定法研究海风藤醇B对PAF越膜代谢和生物合成的影响。海风藤醇B,银杏内醌B可抑制兔血小板」^3H「-PAF的越膜代谢,IC50分别为84.8,34.9μmol.L^-1。  相似文献   

11.
Ca^2+与肿瘤代谢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本文报道了钙拮抗剂异搏停作用Hca-F25/CL-16A3细胞后胞内某些钙稳态指标的改变。结果表明,用药后细胞有分化现象且生长速度减慢,同时胞液Ca^2+浓度和微粒体Ca^2+-ATP酶活性明显降低,而线粒体和微粒体贮钙水平显著升高,细胞核钙和细胞总钙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2.
1,6—二磷酸果糖对心肌细胞胞质游离Ca^2+和pH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外源性的1,6-二磷酸果糖(FDP)对心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和pH值的影响,用荧光探针(Fura-2,BCECF)技术同时测定成年大鼠心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和pH值,并观察其在缺氧/复氧条件下的变化,结果:在缺氧/复氧过程中,胞质游离Ca^2+胞质游离Ca^2+浓度缓慢升高,从基础值130±29.5nmol/L上升至742±154nmol/L,胞质pH值则从7.12±0.08降至6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花椒油素对CaCl2和钙离子载体A23187调节血小板及其中Ca^2+浓度的作用。方法 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用Fura-2/AM荧光法测定细胞内游离钙的水平。结果 花椒油素显著地抑制CaCl2和A23187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前者的抑制率为9.0%~67.1%,后者的抑制率为18.1%~72.5%。明显降低A23187诱导的血小板胞质游离Ca^2+浓度,降低率为12.8%~63.4%。结论 花椒油素抑制聚集作用与降低细胞内游离Ca^2+水平之间呈线性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4.
用Fluo 3-AM为荧光控针,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淋巴细胞内Ca^2+浓度,观察了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Bay K8644、胰岛素等药物对胞内Ca^2+的作用机制。实验表明患者胞浆内Ca^2+浓度与正常人相比显著升高;药物对胞内Ca^2+的刺激表明,病人地外界钙激动剂更敏感。胰岛素能刺激胞内Ca^2+浓度升高,其作用机制是激活钙离子通道。肾上腺素不仅能激活钙离子通道,也能促进钙从钙池中释放。上述研  相似文献   

15.
肿瘤患者血清中NO与Ca^2+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肿瘤患者血清NO,Ca^2+的含量和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Mg^2+,γ-谷氨转肽酶(γ-GT),前白蛋白(PAB),白蛋白(ALB)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NO和Ca^2+含量增加(r=0.8612)γ-GT活性升高,Mg^2+PAB及ALB含量降低,Ca^2+可促进NO生成,NO与肿瘤发生,发展有关,提示测定肿瘤患者NO含量对肿瘤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淋巴细胞钙含量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不同病期外周血淋巴细胞(PBL)钙含量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美国Meridian公司的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定PBL内钙含量。结果 AMI患者PBL内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约2周恢复正常,结论 AMI时患者PBL内钙含量明显降低,机制可能为:淋巴细胞凋亡抑制基因BcL-2被激活,抑制Ca^2+由肌浆网向胸浆内释放;Ca^2+由肌浆  相似文献   

17.
以Ca2+荧光指示剂Fura-2荷载血小板,连续测定血小板胞内游离Ca2+([Ca2+]i)浓度动态变化。在生理胞外Ca2+浓度时。正常成人血小板[Ca2+]i静息水平为108.3±3.6nmol/L(-x±s-xn=15,下同),以凝血酶0.2U/ml作诱导,[Ca2+]i迅速升至峰值770.3±27.3nmol/L,其下降幅度在4min时为40.9%±1.8%;以TMB8400μmol/L阻滞胞内Ca2+释放,[Ca2+]i的峰值(443.7±27.7nmol/L)明显下降(P<0.001),而4min的下降幅度(47.7%±3.8%)则无明显差异(P>0.05)。在胞外Ca2+<10-8mol/L时,[Ca2+]i静息水平70.2±7.5nmol/L,作同样的诱导,[Ca2+]i的峰值(321.2±17.8nmol/L)及下降幅度(99.2%±3.6%)均有显著变化(p<0.001)。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方法能连续测定血小板[Ca2+]i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GC)快速抑制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AMCC)受刺激后分泌的机制。方法:用Fura-2作Ca^2+指示剂,观察GC对乙酰胆碱(ACh)刺激引起的AMCC内游离钙([Ca^2+]i)浓度升高的影响,并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了GC对ACh刺激后AMCC的环核苷酸含量的影响。结果:GC对ACh引起的AMCC的[Ca^2+]i升高有快速抑制作用,但对ACh刺激引起的环核苷酸含量升高无明显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17β-雌二醇(E2)对成骨细胞胞内游离钙([Ca2+]i)、1,4,5-三磷酸肌醇(IP3)含量及钙调蛋白(CaM)含量的影响。方法以Fluo-3/AM为钙荧光指示剂,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系统测定细胞内钙荧光值的改变,以反映[Ca2+]i含量的变化。用阳离子交换法测定IP3含量。以测定钙依赖的磷酸二酯酶活性方法测定CaM含量。结果给予0.1、1.0nmol/LE2后50s胞内钙荧光值分别增加4.7和6.1倍,持续80~160s;以100nmol/Lthapsigargin预处理细胞,E2仅使胞内钙荧光值升高1.5倍。加入1.0nmol/LE2,IP3含量在给药后20~30s和60~70s呈双峰升高。同样剂量的E2可使CaM含量增加85.2%。他莫西芬不能阻断E2引起的胞内钙荧光值、IP3及CaM含量升高的作用,而磷脂酶C抑制剂使E2的作用部分或完全抑制。结论E2作用于胞膜引起胞外钙内流,并通过IP3导致[Ca2+]i进一步增加,激活CaM从而调节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中枢神经系统铅中毒的生化机制,以慢性染铅鼠为动物模型,用高叔刺激诱发海马区产生长时程增强后,以Fura-2为Ca^2+指示剂,测定海马神经元Ca^2+浓度,以放射性[r-^32P]-ATP掺入外源性底物方法测定神经元胞浆及胞膜PKC活性。结果:染铅组长时程增强过程中Ca^2+浓度明显升高(236.48±61.83nmol/L,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01)。PKC活性亦升高(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