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琼脂糖凝胶高压电泳继以抗人Bf抗血清免疫固定技术,对26名IDDM患者检测了补体第二途径B因子(Bf)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与正常人比较。Btso7在患者中基因频率较高(0.039:0.009)。Bfsso7表型频率(7.69%)和BfFF表型频率(7.69%)有增高趋势(正常人分别为1.81%和3.18%)。在Bfsso7表型人群和BfFF表型人群中,IDDM的相对危险性(RR)分别是4.5相2.54。  相似文献   

2.
3.
用免疫遗传学方法对57例青少年牙周炎(JP)患者与补体第三组份(C3)及备解素因子B(Bf)遗传多态性的相关尾进行研究。结果发现,C3FS表型及C3F等位基因与JP呈正相关性,C3SS表型及C3S等全基因与JP呈负相关性。而Bf表型及等基因在JP患者中的分布与正常人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提示C3的遗传多态性可能与JP的易感怀基因有关联,这一结果可能为JP遗传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红  瞿国伟 《浙江医学》1995,17(1):18-19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结果表明,NIDDM患者血清TNF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TNF水平与空腹轿糖、糖化血红蛋白、病程及是否用胰岛治疗无关。  相似文献   

5.
应用放免法测定了12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患者和9例正常对照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C肽(C—P)、胰岛素(Ins)。结果显示1)两组血清TNF—α在空腹和进餐后2小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2)IDDM组血清TNF—α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01)。血清C—P、Ins亦明显下降,与TNF—α呈正相关(P<0.05),空腹血糖升高,与TNF—α呈负相关(P<0.05)。结果提示IDDM组血清TNF—α水平降低,可能与自体免疫反应破坏胰岛B细胞的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补体因子H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丽芳  尤志华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4):1572-1574
目的探讨体液循环中血清补体因子H的表达与糖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体质指数(BMI)分为肥胖组(BMI≥25 kg/m2)32例与非肥胖组(BMI﹤25 kg/m2)28例;30例同期健康体检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补体因子H,放射免疫法测定胰岛素,全自动生化分析检测空腹血糖、血脂,全自动糖化分析仪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时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腰围、臀围、收缩压、舒张压,计算BMI和腰臀比(WHR),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3组受检者血清补体因子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体因子H水平与BMI、空腹血糖、HOMA-IR、HbA1c、空腹胰岛素、三酰甘油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 2型糖尿病血清中补体因子H水平的升高,尤其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更明显,血清补体因子H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的形成。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补体因子H水平均与胰岛素抵抗有关,表明在一定程度上,补体因子H水平可成为预测肥胖者发展为糖耐量异常的因子。  相似文献   

7.
姜昌浩  徐小红 《医学综述》1998,4(3):140-141
<正>糖尿病肾病(DN)和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检测尿微量白蛋白(ALb)已被公认为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实验指标.本文对一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24小时尿ALb、lgG、β_2微球蛋白(β_2-MG),以观察其相关性及IgG、β_2-MG的改变对早期发现DN和DR的临床意义.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NIDDM 患者76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符合WHO诊断标准.其中男37例,女39例.年龄33岁~87岁,平均59.5岁.病程1月~20年.平均4.7年.本组患者均排除结缔组织病、急慢性肾炎、泌尿系感染、心力衰竭等.  相似文献   

8.
应用PCR/RFLP方法对广东籍22名正常人及20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人(IDDM)进行了HLA-DQB1等位基因分型。结果:在DQB1等位基因中未发现单独出现于IDDM的类型;全部等位基因中正常对照组与IDDM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非Asp-57编码的DQB1等位基因与广东籍IDDM病人不相关;广东籍IDDM的免疫遗传基因可能在HLA-DQB1以外的其它位点。  相似文献   

9.
10.
用琼脂糖-淀粉混合凝胶电泳技术及碘染色法对70份寻常型银屑病、74份全身性红斑狼疮、31份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红细胞标本的乙二醛酶1(GLO)遗传多态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上述3种疾病忠者GLO~1的频率分别为0.1214、0.0811、0.0484,与我们所测203例正常人红细胞GLO基因频率(GLO~1为0.1429)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患者游离甲状腺激素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玲  刘俊峰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4):1815-1816
目的:探讨游离甲状腺激素与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病情、病程及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2004年3月至2005年12月住院及门诊确诊的DM患者100例和健康体检者30例,按DM类型、病程、并发症等分组观察,采用放射免疫RIA测定血清游离甲状腺激素FT3、FT4含量。观察不同DM分组FT3、FT4含量变化特点。结果:DM组FT3、FT4低于健康体检组,1型DM低于2型DM(P<0.01);随着病程延长,FT3呈降低趋势,FT4差异无显著性(P>0.05);糖尿病肾病(DN)和酮症酸中毒(DKA)组FT3、FT4显著低于无并发症组(P<0.05)。结论:DM患者FT3、FT4存在不同程度的降低,FT3、FT4可作为判断DM病情、疗效观察和预后估计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对武汉地区22个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病人家系成员的补体C2、Bf、C4A 与C4B的遗传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并统计分析了这4个成分组成的补体型分布及其频率。在病人44条染色体上共检出12种补体型,其中以SC31(0.386)与SC21(0.182)两种频率最高,与正常人频率分布接近。除3种补体型S(07)C01、S(07)C0(92)和FC20(各1例)仅见于病人外,其余7种IDDM与正常人比较也无显著差异,补体型SC32和SC22在正常人的频率分别为0.058和0.047,而在病人中未检出。此外还有 17种罕见补体型也未见于 IDDM病人中。  相似文献   

13.
本文观察了140例Ⅱ型糖尿病(NIDDM)患者及55例健康人的甲襞循环变化,结果显示NIDDM患者甲襞微循环在管袢清晰度,变异程度,血流速度,红细胞聚集及袢周状态均较正常人有非常显著差别(P<0.01)。进一步研究发现,病程在5年以上的与5年内的患者比较,有微血管病变的与无微血管病变的患者比较,在形态,流态,袢周状态均有非常显著差别(P<0.01)。治疗前后比较,在形态,流态有显著差别。提示:NIDDM患者存在明显的微循环障碍,甲襞微循环的观察有助于了解NIDDM患者的病情,改善微循环可能为预防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武汉地区汉族人2型糖尿病及动脉粥样硬化(AS)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C161→T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172例武汉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动脉内膜厚度超声波检测分为AS组71例,非AS组101例)及138例正常健康人PPARγC161→T基因多态性,并测定相关生化指标,综合分析基因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及不同基因型与临床资料、生化指标的关系。结果:①糖尿病组与正常人组C、T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在2型糖尿病AS组和非AS组C、T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亦无显著差异。②2型糖尿病组中CC基因型患者的甘油三酯明显高于T等位基因携带者(P<0.05)。结论:PPARγC161→T基因多态性与武汉地区汉族人2型糖尿病的发生及其AS的发生无明显相关,但T等位基因携带者与低甘油三酯相关联可能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血脂的作用。方法:将血糖控制不佳的64例T2DM患者按照年龄分为老年组(32例)和非老年组(32例),每组又按照随机区组设计分为安慰剂组、吡格列酮单药组、吡格列酮+磺脲类组、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组,每组8例,早餐前30 min口服实验药物,疗程为3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肝功能、血常规。结果:治疗3月后,吡格列酮单药组和2个联合治疗组FBG、HbA1C、TG均显著降低,HDL-C升高,且2个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2个联合治疗组分别有4例和3例减少了原磺脲类和二甲双胍的用量。无1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吡格列酮显著改善老年T2DM患者的血糖、血脂参数,是老年T2DM患者较理想的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16.
莆田市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现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2型糖尿病患者的焦虑现况及其相关因素,为提早干预及延缓疾病的进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制量表对莆田市附属医院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焦虑现状,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与之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23%的患者有焦虑存在。单因素显示影响糖尿病患者焦虑的危险因素有糖尿病痛史、糖尿病并发症、子女陪伴、合并其他慢性病、是否参加集体活动。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焦虑与糖尿病病史(OR=3.604,95%CI=1.405~9.246)、糖尿病并发症OR=(3.782,95%CI=1.325~10.796)、子女陪伴有关(OR=3.938,95%CI=1.183~13.105)。结论随糖尿病病程的进展及并发症的出现,子女的陪伴减少,糖尿病患者易出现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探讨 2型糖尿病血清尿酸水平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 2 17例 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尿酸 ,血胆固醇 ,血糖 ,血肌酐及血压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血压 ,肌酐呈正相关 ,与血糖呈负相关 ,与胆固醇关系不明显。结论 高尿酸血症是引起 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浆中血栓分子标志物进行检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测定DM病人及正常对照组血浆vWF、6-K-PGFIα、TXB_2、DH-TXB_2、P-选择素、D-二聚体(D-D)、t-PA的水平。结果:DM病人的vWF、TXB_2、DH-TXB_2、P-选择素、D-D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而6-K-PGFIα、t-PA较正常对照组低,其中有并发症组的全部指标及无并发症组的vWF,P-选择素、t-PA有非常显著意义(P值均<0.01),DH-TXB_2、D-D有显著意义(P值均<0.05),6-K-PGFIα、TXB_2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DM有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两两比较,全部指标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值均<0.01)。结论:血栓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对DM病人高凝状态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并发肺结核的相关因素,为临床糖尿病患者肺结核的防治提供客观证据。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87例作为观察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84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情况、近3个月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尿病家族史、饮食情况、糖尿病并发症、饮酒、吸烟、结核病传染源接触史、结核病家族史、近3月来应激事件、日常体育锻炼、体重指数等因素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糖尿病家族史、是否饮酒、近3个月内应激事件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在糖尿病病程、日常血糖控制、HbA1c、饮食控制、糖尿病并发症、是否吸烟、结核接触史、结核家族史、日常体育锻炼、体重指数等方面差异显著(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日常血糖控制、饮食控制、糖尿病并发症、是否吸烟、结核接触史、结核家族史、日常体育锻炼等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严格控制血糖及饮食、积极治疗并发症、戒烟、加强肺结核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坚持适当体育锻炼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40例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聚集、血栓烷B_2生成和cAMP含量进行测定并探讨其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增强、血栓烷B_2生成增加,血小板cAMP含量降低。上述改变在无合并微血管病变组已存在,参与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血小板血栓烷B_2生成增加可能与血小板膜磷脂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