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A-LAK细胞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并与LAK细胞进行了比较。18hLDH-L释放实验结果表明,A-LAK细胞与LAK细胞一样对NK敏感的K562和对NK非敏感的Anip973细胞均有抗肿瘤作用。但A-LAK对杀伤靶细胞的能力明显高于LAK细胞,两者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体内实验表明,A-LAK对高转移入肺腺癌在裸小鼠体内的肺转移抑制率达82.7%,而LAK的肺转移抑制率46%,两者相比(P<0.01)有显著差异。A-LAK和LAK细胞对人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也有显著的抑癌作用,并有明显的延长动物生存期的作用,而A-LAK细胞的抑癌作用较LAK细胞强。  相似文献   

2.
在本实验中,我们研究了环磷酰胺和LAK细胞输入联合应用对SHR大鼠乳腺癌肺转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投给50mg/kg的环磷酰胺和被动输入LAK细胞可以明显地抑制SHR大鼠乳腺癌的肺转移(P<0.01);并且有效地延长带瘤动物的生存时间,LAK细胞还可协同增加环磷酰胺(25mg/kg)的抗转移作用(P<0.05)。以上结果提示此方法是治疗转移一个有效的免疫化学疗法。  相似文献   

3.
用B_(16)W_(10)黑色素瘤作靶瘤,C_(57)BL/6小鼠为荷瘤动物,小鼠脾细胞经白细胞间介质-2培养3d为效应细胞即LAK细胞,观察了肿瘤坏死因子对LAK细胞抗肿瘤活性的影响。体外实验结果表明:单独肿瘤坏死因子(500U/ml)或低剂量白细胞间介质-2(10U/ml)均不影响LAK细胞的杀瘤活性;肿瘤坏死因子能增强亚适剂量白细胞间介质-2(100U/ml)诱导的LAK细胞活性。而不增强最适剂量白细胞间介质-2(1000U/ml)诱导的LAK细胞活性。体内实验结果表明:对局部肿瘤,瘤内同时注射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间介质-2和LAK细胞时,6只荷瘤鼠4只瘤块消失。其中2只存活期超过60d。对全身肺转移癌、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间介质-2和LAK细胞联合静脉注射亦显抗瘤作用增强,该组小鼠肺表面瘤结节数和肺结节发生率减少。  相似文献   

4.
为比较CD3AK细胞和LAK细胞的杀瘤特性,观察了妇科肿瘤患者CD3AK细胞和LAK细胞对卵巢癌细胞系(3AO)的杀伤活性。结果表明:良性肿瘤组LAK细胞杀瘤活性高峰在培养第1、2周,显著高于同期培养的CD3AK细胞(P<0.05,P<0.01),第3周则较低,而CD3AK细胞的杀瘤活性高峰在培养第3、4周,显著高于LAK细胞(P<0.05);恶性肿瘤组,LAK细胞杀瘤高峰在培养第1周,显著高于同期培养的CD3AK细胞(P<0.05),而CD3AK细胞杀瘤高峰在培养第2、3周,显著高于同期培养的LAK细胞(P<0.05)。提示:妇科恶性肿瘤组LAK细胞和CD3AK细胞杀瘤活性高峰均较妇科良性肿瘤早1周左右;CD3AK细胞杀瘤活性高峰较LAK细胞延迟1~2周。说明CD3AK和LAK细胞的杀瘤活性在不同培养阶段表现不同,LAK细胞宜短期培养,CD3AK细胞宜长期培养。  相似文献   

5.
用白细胞间素-2(IL-2)扩增的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治疗小鼠各种肿瘤的微小转移,其效力是用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LAK)细胞治疗的50~100倍。因此,进行了TIL治疗小鼠肺和肝的大转移瘤(用LAK细胞疗法无效)的研究。单用TIL或单用环磷酰胺治疗小鼠虽无效,但合并用药可消除鼠肝、肺中大的转移灶。合并用药,同时给予IL-2,可加强疗效。  相似文献   

6.
作者用低浓度(200 U/ml)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γIL-2)体外诱导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研究了体外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对传代瘤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机理。倒置显微镜卜观察。LAK细胞可在体外增殖,较一般淋巴细胞体积增大3~7倍,且在培养96 h后,可见分裂象。在LAK细胞与瘤细胞共育时,LAK细胞对瘤细胞有显著的趋向性,首先接近包围瘤细胞,然后裂解为小效应细胞,攻击进入瘤细胞浆内,致其崩溃死亡。  相似文献   

7.
由人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在体外与白细胞介素2、植物血球凝集素及辅助细胞共同培养4周,获得大量活化的LAK细胞。表型及体内外生物学实验结果表明,LAK细胞为CD_3~+淋巴细胞,伴不同比例的CD_4~+与CD_8~+亚群,其抗肿瘤功能表现在体外对多种肿瘤靶细胞的溶解作用,在裸小鼠体内则能有效地抑制高转移癌系的成瘤及实验性转移。  相似文献   

8.
TNFα对LAK细胞抗胃癌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体外TNFα联用IL-2培养LAK细胞的抗胃癌作用及TNFα预处理后胃癌细胞对LAK细胞敏感性的变化。方法: 以不同浓度TNFα与IL-2配伍培养LAK细胞, 并做TNFα的单抗阻断试验, 用LDH释放法检测LAK细胞抗癌活性;以TNFα预处理胃癌细胞, 检测LAK细胞抗瘤活性。结果: TNFα在低浓度IL-2下增加LAK活性,使IL-2诱导同等LAK活性的浓度下降约10倍;TNFα预处理使LAK对其抗瘤活性提高约9%。结论: TNFα可增加IL-2诱导的LAK抗胃癌活性;TNFα预处理可使胃癌细胞对LAK的敏感性增加。  相似文献   

9.
MTT法检测CIK细胞的体外杀瘤活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CIK(cytokine induced killer)细胞的体外杀瘤活性。方法:以LAK(lympho kine activated killer) 细胞作对比,用MTT法测定并比较CIK细胞与LAK细胞的体外杀瘤活性。结果:CIK细胞的体外杀瘤活性明显优于LAK细胞,杀伤率分别为29%和15%,结论:CIK细胞是一种具有较强杀伤活性的免疫效应细胞,有可能用于抗肿瘤的生物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人宫颈癌细胞中侧群细胞的富集、分离和鉴定,确定其肿瘤干细胞特性,探讨以侧群细胞作为宫颈癌干细胞研究切入点的可行性。方法收集40例宫颈癌患者的手术标本,通过原代培养、流式细胞荧光激活分选法将宫颈癌细胞分为侧群(side population,SP)细胞和非侧群细胞(non-side population,NSP)2个亚群,观察2组细胞的增生和分化能力,并进行裸鼠接种以观察其成瘤能力,化疗药物顺铂以不同浓度作用于SP细胞和NSP细胞后计算细胞抑制率,以评价2组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结果人宫颈癌细胞中侧群细胞的比例约为2.04%±0.93%,侧群细胞的比例随分化程度的降低而下降(P<0.05)。细胞生长曲线(MTT法)显示,SP细胞的体外增生能力明显强于NSP细胞(P<0.05);行裸鼠接种时,SP细胞表现出较强的致瘤性,只需1×103个即可致瘤,其致瘤能力是NSP细胞的100倍,且成瘤时间显著缩短;化疗药物顺铂以不同浓度分别作用于SP细胞与NSP细胞24h后,SP细胞的抑制率明显低于NSP细胞(P<0.05)。结论人宫颈癌细胞中存在外排Hoechst 33342荧光染料的SP细胞,分化越差的肿瘤细胞其SP细胞比例越低。宫颈癌SP细胞体外增生能力和裸鼠成瘤能力均强于NSP细胞,对化疗药物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具备肿瘤干细胞的特性,可作为宫颈癌干细胞研究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妊高征肾病型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变化,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对本科行肾活检的妊高征肾病型(肾病组)与同期本院非肾病型妊高征患者(对照组)的实验室检查及病理进行分析.结果:肾病组血浆白蛋白低于、24 h尿蛋白定量高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均P<0.01);血浆尿素氮、肌酐、尿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肾功能损害发生率亦明显升高(P<0.01);妊高征肾病型肾脏光镜改变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病,部分病例免疫荧光示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有IgM、IgG和纤维蛋白原的沉积.结论:妊高征型肾病综合征肾脏损害重,病理改变典型,产后择时行肾活检对明确诊断、指导治疗颇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肺功能非特异性表现(NSP)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研究,为其临床研究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行肺功能检查的120例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肺功能表现分为NSP组(n=20)与肺功能正常组(n=100),详细记录其肺功能指标,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筛选出NSP发生的相关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正常组肺功能指标第一秒肺呼气容积(FEVl)、肺活量(VC)、肺总量(TLC)、用力肺活量(FVC)、最大自主通气量(MVV)、FEVl/FVC均明显高于NSP组,而RV/TCL低于NS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SP组患者的临床可表现为阻塞性和(或)限制性疾病,但9例患者无肺部疾病。单因素分析显示NSP组年龄、BMI、吸烟史、吸烟量、阻塞性疾病、限制性疾病均明显高于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大、BMI高、既往吸烟史、存在阻塞性疾病及限制性疾病是NS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龄、吸烟、肥胖可增加NSP发生的风险,临床上NSP可表现为阻塞性及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的特点,在临床实际中需要积极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寒冷因素对自然杀伤细胞 (NK细胞 )和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 )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冷暴露方法处理小鼠 ,用乳酸脱氢酶 (LDH)释放法检测NK、LAK细胞的杀伤活性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短时间的急性冷暴露 ,NK及LAK细胞的活性呈一过性降低 ,以后又逐渐恢复并呈增强趋势。但是 ,在较长时间的冷暴露下 ,小鼠NK、LAK细胞的活性又显著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NK和LAK细胞的活性随冷暴露的时间而呈波动性变化 ,最终使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14.
IL—2/LAK与放,化疗联合治疗晚期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L-/LAK细胞与放疗和/或化疗联合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本组共30例,其中单纯IL-2/LAK细胞治疗5例(包括2例TIL细胞胸腹腔灌注),IL-2/LAK细胞联合放疗18例(包括1例动脉灌注),IL-2/LAK细胞联合化疗4例)包括1例动态灌注),IK-2/LAK细胞联合放疗和化疗3例。结果:完全缓解率20.0%(6/30),总有效率50.0%(15/39),其中单纯IL-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检测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生长因子(glial cell line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和轴突生长抑制因子(neurite outgrowth inhibitor A,Nogo A)的表达情况,来评估神经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neuroserpin,NSP)对急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索。方法  130只成年雄性SD 大鼠随机分成3组:SCI组(n=60),用改良Allen′s重物打击法制备SCI模型,鞘内注射生理盐水25 μL。NSP组(n=60),大鼠SCI后立即鞘内注射NSP 25 μL。正常对照组(n=10),只去除椎板,暴露脊髓,不造成SCI。各组定期行为学观察(BBB评分),Western blot检测SCI局部GDNF和Nogo-A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SCI局部BDNF、GDNF和Nogo-A的表达情况。结果  随时间延长,术后SCI组和NSP组大鼠BBB评分均逐渐升高,但是两组并无明显差异。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显示:急性SCI后1天GDNF表达明显升高,且随时间延长其表达量逐渐降低,同时,在1、3、7和14天各时间点NSP组GDNF表达量均高于SCI组。急性SCI后Nogo-A表达成逐渐升高趋势,同时,NSP组在各时间点的Nogo A表达量均低于SCI组。real-time PCR显示:SCI 1天后BDNF表达水平显著提高,随时间推移,表达水平逐渐下降;同时,NSP组在1、3、7和14天各时间点BDNF水平均明显低于SCI组。结论  急性SCI后,大鼠内源性BDNF、GDNF和Nogo-A的表达水平均升高。外源性给予NSP对大鼠急性SCI后的运动功能无明显改善,但在基因和蛋白质水平对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用可溶性肿瘤抗原和抗CD3 单克隆抗体共同刺激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CD+8 T 细胞为主的杀瘤细胞,称为T- AK 细胞。与LAK细胞、CD3 - AK 细胞比较,T- AK细胞扩增快、低依赖IL- 2,培养14 天细胞数扩增24 倍,比CD3 - AK细胞高8 倍,比LAK细胞高15 倍,并能维持生长21 天。T- AK细胞中含CD+3 89% ,CD+4 21 % ,CD+8 95% ,CD+16 22% ,CD+25 41% ,CD+56 47 % ,CD+38 90 % ,它们是CD+8 T细胞为主的异质性细胞群。体外实验结果表明,T- AK细胞对Fen 的明显的杀伤作用,与LAK、CD3 - AK细胞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001) 。裸鼠体内试验结果显示,对照组及LAK组全部、CD3 - AK 组1 只裸鼠长出瘤结节,而T- AK组无一例长出瘤结节且生存期明显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发型子痫前期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并发症及其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对35例早发型子痫前期肾病综合征患者(NSP组)与同期98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对照组)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 NSP组24 h尿蛋白量以及腹水、肾功能受损、小于胎龄儿、新生儿并发症等患病率与对照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NSP组围产儿死亡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NSP病情严重,围产期的母婴预后不佳,应给予综合治疗,并需要严密监测母婴病情,适时终止妊娠以改善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选肝癌Bel-7402细胞中的侧群(SP)细胞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荧光激活分选(FACS)技术将Bel-7402细胞分为SP细胞和非侧群(NSP) 细胞2亚群?实验分组:SP组与NSP组?细胞生长曲线法和平板克隆法比较SP细胞和NSP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克隆形成能力;RT-PCR法检测SP细胞和NSP细胞的CD133?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动蛋白G2(ABCG2)表达;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率;无血清培养法检测SP细胞及NSP细胞成球率;非肥胖糖尿病/严重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体内成瘤实验比较SP细胞和NSP细胞的致瘤性?【结果】 Bel-7402细胞中分选出的SP细胞比例为(2.4 ± 0.0)%?生长曲线表明SP细胞的增殖速度快于NSP细胞(P < 0.05)?SP?NSP细胞的克隆形成率分别为(20.5 ± 2.6)%?(5.1 ± 0.9)%,两者差异明显(P < 0.05)?SP细胞ABCG2 mRNA和CD133 mRNA平均表达水平分别是NSP细胞的3.03倍(P < 0.01)和1.98倍(P < 0.01)?SP细胞凋亡率为(0.89 ± 0.23)%,低于NSP细胞 (P < 0.05)?在无血清培养基中,SP细胞成球率为(14.1 ± 1.9)%,高于NSP细胞(P < 0.05)?1 × 103?104?105数量的SP细胞形成皮下移植瘤(P > 0.05,P < 0.05,P < 0.05),而1 × 105 NSP细胞则还不能成瘤?【结论】 肝癌 Bel-7402细胞中的SP细胞可能富集了肝癌干细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型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子痫前期型肾病综合征和157例重度子痫前期的血压、血浆白蛋白、24h尿蛋白、肌酐、尿素氮、尿酸及母儿结局;结果:子痫前期型肾病综合征占分娩总数的0.35%,占重度子痫前期15.03%。肾病综合征及重度子痫前期两组之间的最高收缩压、最高舒张压无显著性差异,而肾病综合征血肌酐、尿酸明显增高;肾病综合征组发病早产、围产儿死亡与重度子痫前期组之间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子痫前期型肾病综合征发病孕周早,肾功能受损较重,早产儿发生率高,围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神经源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neuroserpin,NSP)是否可以改变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对于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G)活化的影响。 方法 体外原代培养的大鼠皮层MG并鉴定。建立缺氧 复氧模型并鉴定。首先,使用ELISA试剂盒测定MG在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状态下自身释放tPA的含量,细胞被分为正常组、PBS对照组和OGD3h复氧不同时间组(1、3、5、7、24 h)。其次,研究NSP在MG缺氧/复氧时的作用,本部分实验分3组,分别为缺氧/复氧干预组、tPA干预组及tPA+NSP干预组。以上各组均设3个复孔,实验重复3次。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直接观察盖玻片上细胞形态学变化,CCK 8法检测各组间细胞增殖率,ELISA试剂盒测定IL 1β和NO含量。结果 MG在H/R时合成tPA,OGD3h复氧3 h时释放量最多。H/R时MG激活,炎性因子IL 1β和NO的释放增多。tPA干预MG后,细胞活化并增殖、IL 1β和NO的释放增多。各NSP预处理组细胞活化、增殖和炎性因子的释放增多均没有tPA或H/R干预组明显。结论 MG在H/R时合成tPA。H/R早期即诱发了MG的活化。tPA可以进一步诱发MG的增殖和活化。H/R和tPA的干预均引起IL 1β和NO的释放。NSP可减轻H/R和tPA干预引起的MG活化和增殖,减少MG中IL 1β和NO的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