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武汉市居民前列腺癌流行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前列腺癌低发国家,国内有关前列腺癌的流行病学及其流行趋势的研究资料尚不多见。为此,本文根据武汉市1990年~1997年前列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资料,试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预测该市居民1998年~2000年前列腺癌流行趋势,旨在为人群防治工作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1)从武汉市卫生防疫站及各区级防疫站查阅“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和“肿瘤病例报告卡”;(2)查阅位于武汉市的主要省、市级综合医院和肿瘤专科医院的病案资料或病理诊断资料。从上述途径收集1990年~1997年该市…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1974—1999年居民食管癌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河南人口常见恶性肿瘤食管癌流行特征。方法:利用河南省1974-1976年全人口死亡回顾调查资料和1983-1999年1/10人口(15市县)居民死亡登记报告资料以及林州肿瘤高发现场资料,按《居民病伤死因统计》的统计方法,分析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动态特征并对未来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近26年来,河南居民食管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林州高发现场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在缓慢下降。结论:河南居民食管癌死亡率以及林州发现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下降趋势。建立以人群为基础的癌症登记报告系统,对于了解和掌握恶性肿瘤流行动态及进行肿瘤控制都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摘 要:[目的] 分析1991~2012江苏省扬中市食管癌发病率的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扬中市恶性肿瘤监测和生命统计的资料,描述和分析食管癌的发病率。[结果] 1991~2012年扬中市新发食管癌病例6435例,其中男性3400例,女性3035例,发病率男女性别比为1.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218,P<0.001);粗发病率为106.08/10万(男性113.03/10万,女性99.24/10万),标化发病率为63.74/10万(男性67.99/10万,女性59.71/10万);趋势χ2检验显示,粗率无明显下降趋势,标化率呈明显下降趋势,45岁以上年龄段发病率无明显下降趋势,45岁以下则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 1991~2012年扬中市食管癌发病率始终维持在90/10万以上的高水平,45岁以上年龄组发病率无明显下降趋势,有关卫生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重点人群干预、环境治理,以完善当地食管癌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1974~1999年居民食管癌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河南人口常见恶性肿瘤食管癌流行特征。方法 :利用河南省 1974~ 1976年全人口死亡回顾调查资料和 1983~ 1999年 1/10人口 (15市县 )居民死亡登记报告资料以及林州肿瘤高发现场资料 ,按《居民病伤死因统计》的统计方法 ,分析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动态特征并对未来趋势进行预测。结果 :近 2 6年来 ,河南居民食管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林州高发现场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在缓慢下降。结论 :河南居民食管癌死亡率以及林州高发现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下降趋势。建立以人群为基础的癌症登记报告系统 ,对于了解和掌握恶性肿瘤流行动态及进行肿瘤控制都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厦门市居民食管癌死亡与减寿的变化趋势,为厦门市食管癌综合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04~2014年厦门市居民食管癌死亡资料,计算死亡率、平均减寿年数(AYLL)、死亡率年均变化百分比等评价指标,用GM(1,1)模型对死亡率和AYLL进行预测.[结果] 2004~2014年厦门市居民食管癌死亡率为22.98/10万,年均下降2.59%.AYLL为8.23年,总体呈下降趋势.GM(1,1)模型预测2015~2019年食管癌死亡率和AYLL值男性和总体均有所下降,女性则出现反弹.[结论] GM(1,1)模型可用于厦门市居民食管癌死亡率和减寿趋势预测,未来食管癌死亡虽有下降趋势,但仍呈高位态势,仍要重视食管癌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6.
摘 要:[目的] 研究启东市1972—2016年食管癌死亡率变化趋势。[方法] 根据启东市1972—2016年癌症死亡登记数据库及历年人口资料,对食管癌死亡率作性别、年龄、时间趋势分析,采用Joinpoint软件计算死亡粗率(CR)、中国标化率(ASRC)、世界标化率(ASRW)、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 1972—2016年食管癌死亡CR从1972—1976年的7.30/10万上升至2012—2016年的10.44/10万;ASRC从1972—1976年的8.16/10万下降至2012—2016年的4.36/10万;ASRW从1972—1976年的8.28/10万下降至2012—2016年的4.36/10万;男性CR从1972—1976年的10.91/10万上升至2012—2016年的15.41/10万;ASRC从1972—1976年的12.98/10万下降至2012—2016年的6.69/10万;ASRW从1972—1976年的13.86/10万下降至2012—2016年的7.34/10万。女性CR从1972—1976年的3.81/10万上升至2012—2016年的5.66/10万;ASRC从1972—1976年的4.06/10万下降至2012—2016年的2.12/10万;ASRW从1972—1976年的3.84/10万下降至2012—2016年的1.81/10万。45~岁、55~岁、65~岁、75+岁年龄组APC分别为-3.71%(95%CI:-4.58%~-2.83%)、-2.62%(95%CI: -3.12%~-2.12%)、-1.72%(95%Cl:-2.20%~-1.25%)、0.12%(95%CI:-0.50%~0.74%),除75~岁组的P值>0.05外,45~岁、55~岁、65~岁P值均<0.05。1972—2016年CR、ASRC、ASRW的APC值分别为0.99%(95%CI:0.69%~1.30%)、-1.77%(95%CI:-2.08%~-1.46%)、-1.79%(95%CI: -2.10%~-1.49%),P值均<0.05;男性CR、ASRC、ASRW的APC值分别为0.95%(95%CI:0.64%~1.27%)、-1.93%(95%CI:-2.23%~-1.62%)、-1.85%(95%CI:-2.16%~-1.54%);女性CR、ASRC、ASRW的APC值分别为1.12%(95%CI:0.64%~1.60%)、-1.77%(95%CI:-2.26%~ -1.29%)、-2.00%(95%CI:-2.50%~-1.50%)。[结论] 启东食管癌死亡CR略有上升,ASRC、ASRW下降趋势明显,但食管癌仍是影响居民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 相似文献
7.
8.
林州市食管癌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林州市的食管癌发病、死亡登记至今已40年。其间我们曾对其流行趋势进行过分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转变,有必要对近年来食管癌的流行作一动态分析并与过去相比较,观察其流行趋势及变化特征。l资料与方法林州市食管癌发病、死亡资料由林州市三级肿瘤防治网逐级上报,林州市食管癌防治研究所收集保存。1959年一1四7年人口资料依据林州市公安局逐年人口统计。调整发病率用直接法,依据1964年中国人口构成。由于1986年前林县肿瘤登记中一直将贲门癌归入食管癌中,为了便于与过去比较,本文仍将贲门癌归入食… 相似文献
9.
为了预测河南省食管癌在今后一定年限的死亡率,我们先后对几种回归方法进行了尝试,因数据少,所需因素多,建立的方程均不可靠,如何选择良好的预测模型,准确地做出预测,仍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了灰色数列预测方法GM(1,1)模型对食管癌死亡率进行预测,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现报导如下。资料来源所用数据为1986年一1990年河南省食管癌死亡率资料,该资料来自河南省1/10人口抽样死因登记报告单位,并经计算机统计处理。其中对1986年至1990年河南省食管癌死亡率进行拟合,并对1991年一2000年河南省食管癌死亡率进行外推预测。建… 相似文献
10.
摘 要:[目的] 分析江苏省启东市1972—2021年全人群食管癌发病特征及趋势。[方法] 基于启东市癌症登记病例数据库,收集整理1972—2021年食管癌发病登记资料及历年人口资料,分析计算食管癌粗发病率、中国人口标化发病率(中标率)、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世标率)、35~64岁截缩率、0~74 岁累积发病率、累积发病风险等。应用Joinpoint 4.9.1.0软件进行回归分析,计算食管癌发病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及其95%置信区间。[结果] 1972—2021年启东市共报告食管癌发病5 762例,占同期全部恶性肿瘤发病总数的3.91%;粗发病率、中标率和世标率分别为10.27/10万、3.60/10万和6.11/10万,35~64岁截缩率与0~74岁累积发病率分别为7.79/10万和0.74%,食管癌累积发病风险为0.74%。男女性粗发病率、中标率及世标率的性别比分别为2.37∶1、3.08∶1及2.97∶1。食管癌的发病平均年龄由1972—1976年的66.18岁上升至2017—2021年的72.28岁,50年间平均发病年龄为69.24岁。1972—2021年0~44岁、45~54岁、55~64岁、65~74岁和75岁及以上年龄组食管癌发病率AAPC分别为-2.03%、-3.11%、-2.29%、-2.08%和-0.70%,除0~44岁外其余年龄组发病率下降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972—2021年男性、女性及男女合计粗发病率的AAPC分别为1.12%、0.84%及1.02%,上升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中标率的AAPC分别为-2.03%、-3.00%及-2.15%;世标率的AAPC分别为-1.95%、-2.56%及-2.00%,下降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 1972—2021年启东市全人群食管癌中标率和世标率呈下降趋势,但粗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及危险因素暴露的累积,食管癌防治工作仍需得到全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11.
扬中市1991~2002年胃癌、食管癌发病趋势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通过对扬中市居民胃癌、食管癌发病趋势调查分析,为扬中市恶性肿瘤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扬中市1991~2002年胃癌、食管癌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发病趋势进行探讨.[结果]扬中市胃癌标化发病率为109.69/10万,食管癌为82.44/10万,呈持续高发状态.胃癌发病率下降13.56/10万,食管癌下降10.07/10万.胃癌男女性别比为1.95:1;食管癌男女性别比为1.16:1.胃癌、食管癌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40岁以后上升明显,50岁后进入高峰期.扬中市兴隆镇胃癌、食管癌发病率最高,标化发病率为321.44/10万,而三茅镇胃癌、食管癌发病率最低,为200.25/10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扬中市胃癌、食管癌呈持续高发状态,并呈缓慢下降趋势.男性胃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食管癌发病率性别比相近,50~69岁为发病高峰,地区分布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居民癌症流行趋势与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河南省居民常见癌症死亡率及其流行趋势.[方法]收集河南省癌症登记中心从1974年到2003年的有关资料,按照ICD-9疾病分类及统计方法,分析常见恶性肿瘤死亡率及流行趋势.[结果]近30年来,河南省居民癌症死亡率相对稳定,其中食管癌和子宫颈癌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胃癌死亡率基本稳定,肝癌、肺癌死亡率上升明显.[结论]癌症死亡是河南省人口的主要死亡原因,1974~2003年不同癌症的流行趋势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建立以人群为基础的癌症登记报告系统,对于了解和掌握癌症流行动态及其进行癌症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青海省西宁市居民2009—2014年大肠癌发病情况并预测其发展趋势,为当地大肠癌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以2009—2014年青海省西宁市常住户籍居民为研究对象,按1982年中国标准人口和1985年世界标准人口计算大肠癌标化发病率(age-standardized rate, ASR),采用泊松近似法比较年龄、性别率值间的差异,应用Join-point线性回归分析率值的变化百分比(percent changes, PC)和年均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 APC)并进行趋势分析。结果 西宁市2009—2014年大肠癌新发1 486例,男性850例、女性为636例;合计粗发病率为11.28/10万人年,其中男性粗发病率为12.67/10万人年,女性粗发病率为9.84/10万人年。男性中国标化发病率(8.34/10万人年)高于女性(6.10/10万人年),标化发病比例为1.37:1。男性大肠癌中国标化发病率上升趋势明显(APC=14.06, Z=3.98, P=0.016),女性大肠癌中国标化发病率上升趋势明显(APC=14.01, Z=3.60, P=0.022)合计中国标化发病率上升趋势明显(APC=14.15, Z=6.28, P=0.003)。居民大肠癌发病率从40岁开始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且上升趋势明显(APC=8.30, Z=22.82, P<0.001)。结论 西宁市大肠癌发病率近年来显著上升,提高大肠癌早诊早治力度,推进大肠癌筛查工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中国食管癌胃癌高发区贲门癌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胃癌高发区中贲门癌的发病特征。[方法]对中国30个肿瘤登记处1988~2002年的胃癌发病登记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国30个登记处中,江苏扬中,山东临朐和广西扶绥因没有亚部位编码,只分析其它27个登记处的胃癌资料。27个市(县)胃癌新发病例58584例,其中贲门癌12609例,贲门癌占胃癌的21.52%。27个市(县)中食管癌和胃癌高发的有8个.其贲门癌占全部胃癌的39.43%.而其它非高发地区为13-30%。在资料较为完整的食管癌高发区中,磁县的胃癌发病率15年间无显著变化.但贲门癌发病率有升高趋势:而林州的胃癌和贲门癌发病率变化趋势均不明显。而城市地区中的天津、北京,胃癌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其中天津的贲门癌发病率显著下降。[结论]食管癌和胃癌高发区中贲门癌在胃癌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它地区,其中食管癌高发区尤为突出。食管癌高发区和城市地区比较,贲门癌发病的流行趋势显著不同.影响胃癌发病率。因此对贲门癌的防治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16.
Esophageal Cancer in Brunei Darussalam over a three Decade Period: an Epidemiologic Study of Trend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Genders and Racial Groups 下载免费PDF全文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2015,16(9):4123-4126
Background: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 is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The mostcommon subtype i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 In the past three decades, the incidence of SCC has beenreported to be decreasing whereas 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 (AC) is increasing. This study assessed the trendof esophageal cancer in Brunei Darussalam over a three decades period.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e NationalCancer registry was searched for esophageal cancers from 1986 to 2012. Data on age, gender, racial groups(Malays, Chinese, Indigenous and foreign nationals) and histology type were collected. The rate (ASR) and AgeSpecific Incidence rate (ASIR) were calculated. Results: The predominant tumor type was SCC which accountedfor 89% of all esophageal cancer. The gender ratio was 2.25: 1 (male: female) and the mean age at diagnosis was66.9±12.9 years, significantly younger for esophageal AC (57.2±16.0) compared to SCC (68.1±12.0, p<0.05), andamong the foreign nationals (p<0.05 for trend). The proportions of SCC among all esophageal cancers in thevarious racial groups were: Malays (87.8%), Chinese (100%), Indigenous (100%) and foreign nationals (20%).None of the Chinese and Indigenous groups were diagnosed with esophageal AC. The overall ASR for esophagealcancer was 2.1/100,000; 2.0/100,000 for SCC with a declining trend and 0.17/100,000 for esophageal AC, withoutany trend observed. Among the two major racial groups; the Chinese has higher ASR (3.42/100,000) comparedto the Malays (ASR 0.95/100,000). Conclusions: SCC is the predominant tumor type of esophageal cancer inBrunei Darussalam and more common among the Chinese. There was a declining trend in the incidence of SCCbut not for esophageal AC. 相似文献
17.
摘 要:[目的] 分析四川省肿瘤登记地区2015—2019年甲状腺癌发病与死亡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四川省各肿瘤登记处上报且质控合格的甲状腺癌发病与死亡资料,分性别、城乡、年龄组计算甲状腺癌发病(死亡)率、标化发病(死亡)率等指标。利用Joinpoint软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析2015—2019年变化趋势。[结果] 2015—2019年四川省肿瘤登记地区甲状腺癌粗发病率为4.29/10万,中标率为3.63/10万,世标率为3.14/10万;粗死亡率为0.37/10万,中标率为0.22/10万,世标率为0.21/10万。女性发病(死亡)率、标化发病(死亡)率均高于男性,城市地区发病(死亡)率、标化发病(死亡)率均高于农村地区。甲状腺癌发病率在50~54岁组达到最高值,死亡率在85岁及以上年龄组达到最高值。2015—2019年四川省肿瘤登记地区甲状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P<0.05),女性、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P均<0.05)。全省肿瘤登记地区甲状腺癌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均维持在较低水平(P>0.05)。不同年龄组甲状腺癌发病率变化趋势不同,30~39岁组上升速度最快(APC=36.90%,P<0.05)。各年龄组甲状腺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但是趋势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四川省肿瘤登记地区甲状腺癌发病呈快速上升趋势,应通过综合干预措施,减轻甲状腺癌的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癌前病变与食管癌家族遗传的患病关系。方法 选择食管癌高发区 2 0 13例胃镜普查人群为分析资料 ,分别计算食管贲门癌前病变与食管癌家族遗传阳性人群和阴性人群的患病危险度 (RR1)和特异危险度 (AR1) ;以及食管贲门癌前病变与食管癌家族遗传 1级亲属和 2级亲属的RR2 和AR2 。结果 RR1=1.38,95 %CI (1.11~ 1.72 ) ,AR1=2 7.5 % ;RR2 =1.76 ,95 %CI (1.0 0~3.12 ) ,AR2 =4 3.2 %。结论 食管贲门癌家族遗传阳性人群 ,食管癌前病变患病危险度高 ,特别是遗传1级亲属。 相似文献
19.
Time Trends of Esophageal Cancer Mortality in Linzhou City During the Period 1988-2010 and a Bayesian Approach Projection for 20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2012,13(9):4501-4504
In recent decades, decreasing trends in esophageal cancer mortality have been observed across China.We here describe esophageal cancer mortality trends in Linzhou city, a high-incidence region of esophagealcancer in China, during 1988–2010 and make a esophageal cancer mortality projection in the period 2011–2020using a Bayesian approach. Age 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es were estimated by direct standardization to theWorld population structure in 1985. A Bayesian age–period–cohort (BAPC)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in order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age, period and birth cohort on esophageal cancer mortality in Linzhou during1988–2010 and to estimate future trends for the period 2011–2020. Age-adjusted rates for men and womendecreased from 1988 to 2005 and changed little thereafter. Risk increased from 30 years of age until the veryelderly. Period effects showed little variation in risk throughout 1988-2010. In contrast, a cohort effect showedrisk decreased greatly in later cohorts. Forecasting, based on BAPC modeling, resulted in a increasing burden ofmortality and a decreasing age 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e of esophageal cancer in Linzhou city. The decreaseof esophageal cancer mortality risk since the 1930 cohort could be attributable to the improvements of socialeconomicenvironment and lifestyle. The 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es of esophageal cancer should decreasecontinually. The effect of aging on the population could explain the increase in esophageal mortality projectedfor 202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