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后复发的原因及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修正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1月~2007年10月58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术后复发的临床资料,并在鼻内镜下行修正手术。结果58例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经鼻内镜修正手术治疗后,随访1年以上,治愈43例,好转7例,无效8例,修正手术的有效率为86.21%,且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鼻窦炎鼻息肉术后复发与变态反应、鼻中隔偏曲、泡状中鼻甲、眶下气房和中鼻甲反张等解剖变异有关;术前充分准备、围手术期正确处理、娴熟的手术操作技巧以及术后定期随访是提高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疗效、降低复发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由于鼻腔鼻窦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和鼻息肉本身具有易复发的特性,使得鼻窦炎鼻息肉术后复发成为困扰鼻科临床医师的难题.Kenndey等(1985)报道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治愈率可达80%,其复发率仍达20%.而许多基层医院因限于条件还未装备鼻内镜,因此还有大量的基层医院仍在以传统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这些患者或因手术时限于条件为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导致手术不彻底,或因患者不能按时随访清理而导致复发,复发率远远高于20%.我们从2002年1月~2003年12月开始采用鼻内镜修正术治疗传统手术后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取得了较好疗效,现选取资料完整、定期随访的7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改良Wigand式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改良Wigand式鼻内镜手术对复杂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87例行改良Wigand式鼻内镜手术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手术方式为在鼻内镜下先开放中鼻道,然后从中鼻甲内外侧联合进路扩大蝶窦自然开口,从后向前开放各个鼻窦。结果87例174侧手术,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6月复发病例仅3例。结论改良Wigand式鼻内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修正性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手术疗效。方法对50例鼻窦炎-鼻息肉复发患者在内镜下再次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鼻内镜下定期清理术腔、换药直至上皮化,总有效率90%。结论提高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修正性手术有效率的关键在于合理的选择病例、必要的抗生素耐药评估、充分的术前准备,掌握手术操作的关键要点及术后术腔的适度清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实施内镜下鼻窦手术并完成术后随访1年的167例患者进行病例资料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1年,总有效率91.6%.结论 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疗效确切,术中正确处理、术前术后合理用药及定期清理术腔,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修正性内镜鼻窦手术是指针对内镜鼻窦手术或传统鼻窦手术之后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再次或多次手术。由于既往手术造成正常解剖学标志的缺失、改变或紊乱不清,再次手术易出血倾向,使修正性内镜鼻窦手术的难度及风险增大,对术者是一挑战。作者自2003~2004年间对46例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鼻内镜下修正手术,并进行随访。现对46例鼻窦炎鼻息肉复发原因、鼻内镜修正手术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随访的必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定期随访的意义。方法 2001年4月-2005年4月间在我科接受鼻内镜手术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308例(530侧),除了42例(68侧)患者的随访观察过程不规则外,其余266例(462侧)均进行了规律的随访与术腔清理。比较分析两组病例不同随访经历对疾病恢复过程的影响。结果经历规律、定期、及时复查处理的患者中,仅15例(27侧)出现息肉复发,其余均治愈;未经定期复查的患者中,37例(57侧)发生鼻腔粘连,26例(32侧)息肉复发,31例(54侧)窦口引流不畅。结论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接受鼻内镜手术后,定期、规律、及时的术后随访和术腔清理与规范、彻底的手术操作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复发性鼻息肉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鼻窦炎鼻息肉复发的原因及包含鼻内镜鼻窦手术的综合治疗策略。方法 对 2 6例鼻窦炎鼻息肉复发病人行鼻内镜下鼻窦手术 ,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和口服皮质激素 ,术中尽量保持上颌窦自然开口的完整性 ,术后严密随访等综合治疗。结果 病变彻底清除 ,窦口开放良好 ,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中鼻甲粘连、前筛额隐窝病灶残留是鼻窦炎鼻息肉复发的主要原因 ,上颌线、脓液来源及鼻顶、上鼻甲是再手术的重要手术标志 ,综合治疗是主要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分析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35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行鼻内镜手术.术后随访1年.结果 治愈率76.3%,好转率20%,无效3.7%,总有效率96.3%.结论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术后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定期随访的临床意义及鼻内镜手术治疗对慢性鼻-鼻窦炎的症状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 将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的12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分为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组和慢性鼻-鼻窦炎伴有鼻息肉组,每组均60例.对两组患者术后进行定期随访1年,分析术后随访疗效.其次评估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3、6和12个月生活质量状况及主要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主要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不伴鼻息肉组:术后6个月痊愈36例、好转20例、无效4例;12个月痊愈50例、好转7例、无效3例.伴鼻息肉组:术后6个月痊愈30例、好转27例、无效3例;12个月痊愈37例、好转20例、无效3例.两组病情转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0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术后第1、3、6、12个月主要症状评分呈下降趋势,与术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1);与术前比较,20个条目和5大条目评分均明显下降(P均<0.01).结论 鼻内镜术后进行定期随访换药及综合治疗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术后进行定期规律的随访换药及综合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手术疗效,鼻内镜手术可以使慢性鼻窦炎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鼻内镜下蝶窦开放术治疗真菌性蝶窦炎1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蝶窦开放术治疗真菌性蝶窦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鼻内镜下行蝶窦开放术治疗的10例真菌性蝶窦炎患者,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效果。结果真菌性蝶窦炎以涕中带血、头痛为主要症状表现,鼻窦CT扫描在其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经鼻内镜下蝶窦开放术治疗后随访1年,10例均未见复发。结论鼻内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视野清晰、安全等优点,符合功能性手术的理念,是真菌性蝶窦炎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总结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治疗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手术体会。方法 采用MesserKlinger技术对84例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病人行筛窦、蝶窦开放,额窦、上颌窦窦口扩大等修正性手术治疗。结果 治愈51例,好转17例,无效16例。治愈率为60.7%,有效率为80.9%,无效率为19.1%。结论 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是治疗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有效方法。选择具有定向定位作用的解剖参照点是手术安全的基础;选择恰当的术式、实施精细的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结构变异、出血、鼻息肉病等因素是手术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经验.方法对512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分成初期组和近期组进行鼻内镜手术,术后随访1年以上进行比较.结果参照1997海口会议标准,初期组治愈率为61.6%,好转率为33.0%,无效率为5.4%;近期组治愈率为88.4%,好转率为11.6%.结论加强围手术期处理,熟悉鼻窦解剖,术中行中鼻甲成形术,完整切除钩突,同期矫正鼻中隔偏曲,控制术中出血,可有效防止手术并发症发生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三黄洗剂对鼻内镜术后鼻腔黏膜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中药三黄洗剂盥洗术腔对鼻内镜术后疗效和鼻黏膜形态恢复过程的影响.方法因鼻息肉、鼻窦炎而接受鼻内镜手术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3例.两组患者均于鼻内镜术后予以常规处理,而治疗组则加用中药三黄洗剂盥洗术腔,对照组只用生理盐水盥洗术腔.随访半年,按海口1997内窥镜手术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鼻黏膜水肿消退和上皮化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快,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术后应用三黄洗剂盥洗术腔,有助于促进鼻黏膜形态的良性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并构建相关模型。方法 选择2017年1—12月行鼻内镜术的172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术后1年内是否复发作为分组依据,将复发的48例患者纳入复发组,将未复发的124例患者纳入未复发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预测模型,应用工作特征(ROC)曲线检测其区分度,应用拟合优度检验评价其校准度。选取2019年1—7月行鼻内镜术的80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进行预测模型的临床验证。结果 单因素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年龄、鼻窦炎分型、哮喘、手术时间、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鼻窦炎分型、哮喘、手术时间、SAS评分与术后复发均有相关性(P均<0.05);患者行鼻内镜术后复发的概率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6。该模型的临床验证显示灵敏度为85.00%,特异度为93.33%,预测正确率为91.25%。结论 年龄、鼻窦炎分型、哮喘、手术时间、SAS评分是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根据各危险因素的构建模型能够有效预测患者术后复发概率。  相似文献   

16.
We conducted a study to validate the expression of PLUNC (palate, lung, and nasal epithelial clone) protein in nasal polyp and chronic sinusitis tissue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We also explo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nsity of positive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for PLUNC protein and postoperative therapeutic efficacy. Our study population consisted of 34 patients with nasal polyps and 30 with chronic sinusitis who had undergone surgical treatment, along with 18 healthy controls who did not undergo surgery. All samples were stained according to the streptavidin-peroxidase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to examine PLUNC protein expression. The surgical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for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icacy 6 months postoperatively.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efficacy and the intensity of PLUNC protein positivity was examined by the 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 analysis. Intensity was rated as either +++(>50% positive cells), ++ (26 to 50% positive cells),+ (≤25% positive cells), or -(no positive cells). We found that the most common levels of PLUNC positivity were + in the patients with nasal polyps, +++ in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sinusitis, and ++ in the controls (p< 0.01). Analysis of the 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 indicated that the intensity of PLUNC protein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postoperative therapeutic efficacy (p< 0.001). We conclude that PLUNC protein is an essential factor in the innate defense mechanism of the nasal mucosa.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of PLUNC protein could have clinical benefit in terms of predicting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nasal polyps or chronic sinusiti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鼻内镜下切除原发性鼻中隔恶性肿瘤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1998年12月~2003年2月鼻内镜下治疗的5例原发性鼻中隔恶性肿瘤患者的病理学特征、手术方法、预后。结果鳞癌2例、腺样囊性癌1例、恶性黑色素瘤2例。病程1-7个月。均进行鼻内镜下手术,术后进行放疗(剂量30Gy)。随访时间1-5年,1例死亡(鼻中隔恶性黑色素瘤),4例生存,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鼻内镜下切除原发性鼻中隔恶性肿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蝶窦开放术治疗真菌性蝶窦炎的技术要点和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6月~2009年6月在我院确诊为真菌性蝶窦炎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表现,并分析手术技术要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鼻窦CT显示蝶窦腔内可见明显的高密度斑点或条块状钙化影,是本病特征性的表现。真菌性蝶窦炎临床表现以头痛、涕中带血为主。术后随访12~18个月,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无鼻腔黏连、复发等发生。结论 鼻窦CT检查可提高真菌性蝶窦炎的诊断率,鼻内镜手术具有视野清晰、创伤小、出血少、安全性高等优点,符合功能性手术的理念,是治疗真菌性蝶窦炎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鼻腔结构矫形对鼻窦联合手术疗效的影响,并探讨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鼻息肉、鼻窦炎310例(487例),按照鼻内镜术中是否同期行鼻腔结构矫形分为2组,矫形组139例(223侧),对照组171例(264例);术后随访6个月~2年。分析比较2组患者术后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矫形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42.5ml,对照组为123.7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形组并发症发生率34.5%、对照组31.6%,P〉0.05。矫形组总有效率9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1%(P〈0.01)。结论鼻内镜下同期完成鼻腔结构矫形和鼻窦联合手术,能够明显提高鼻窦手术疗效,但不会增加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经鼻内镜鼻窦手术3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1996-2000年360例(663侧)完成随访的鼻内镜手术进行临床分析。术后随访6个月-2年。结果 治愈率为73.15%,其中I型治愈率为92.53%,Ⅱ型治愈率为67.92%,Ⅲ型治愈率为44.44%,3型治愈率呈递减趋势。结论 鼻内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的有效方法,手术疗效与其临床分型密切相关。术中恰当处理中鼻甲、鼻中隔偏曲及术后的综合治疗,对鼻内镜鼻窦手术远期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