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膜平衡试验(PET)在腹膜透析患者腹透方式的指导作用.方法:41例腹膜透析患者进行了腹膜平衡试验,根据PET结果,结合临床疗效及血清尿素氮、血肌酐,对41例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的透析方案适当调整.结果:41例患者中,29例(70.73%)患者透析充分,继续行标准CAPD治疗;有12例(29.27%)患者透析不充分,调整了透析方案后,12例中有10例的透析已充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另外2例患者改为血透治疗.结论:腹膜透析患者在选择腹透方式时依据PET的结果,可获得科学的、合理的个体化的透析处分,提高了透析的充分性,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经皮穿刺腹膜透析置管术与手术切开直视下腹膜透析置管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单中心回顾性研究.66例腹膜透析患者,其中36例采用手术切开直视下腹膜透析置管,30例患者采用经皮穿刺腹膜透析置管.比较2组患者置管过程、置管后1月内腹膜透析管相关合并症和腹膜透析相关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经皮穿刺腹膜透析置管组患者的操作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后需要使用镇痛剂患者的比例明显低于手术切开直视下腹膜透析置管组(t =8.614,P=0.000),2组患者术中均未出现明显出血和脏器损伤,2组患者置管后1月内腹膜透析管路相关合并症和感染相关合并症的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穿刺腹膜透析置管术易于肾脏内科医生掌握和应用,对患者的损伤较小,并可以控制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氨基酸腹膜透析对腹膜透析患者透析效能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收治的腹膜透析患者40例,依据不同的腹膜透析液分为氨基酸腹膜透析组和葡萄糖腹膜透析组,每组各20例。葡萄糖腹膜透析组患者应用1. 5%葡萄糖腹膜透析液进行透析,氨基酸腹膜透析组患者接受0. 491%氨基酸腹膜透析液进行透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Ch)、转铁蛋白(Tri)、高密度脂蛋白(HDL)、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等一般生化指标、血肌酐(Ccr),透析液尿素-肌酐(R-Ccr)、腹膜-残余肾总尿素(Kt/v)等透析效能指标和前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PA)等营养状况指标。结果氨基酸腹膜透析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h、Tri、HDL、CO2-c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葡萄糖腹膜透析组患者治疗后的Ch、Tri水平高于治疗前(P 0. 05);但治疗前后的HDL、CO2-cp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相较于葡萄糖腹膜透析组,在治疗后氨基酸腹膜透析组患者Ch、Tri水平均明显较低(P 0. 05)。氨基酸腹膜透析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的Ccr、R-Ccr、Kt/v降低幅度均显著高于葡萄糖腹膜透析组(P 0. 05)。氨基酸腹膜透析组患者治疗前Alb、TF、PA分别为(38. 7±6. 8) g/L、(2. 53±0. 36) g/L、(461. 4±70. 3) g/L,治疗后Alb、TF、PA分别为(41. 5±3. 8) g/L、(2. 86±0. 13) g/L、(479. 6±75. 2) g/L;葡萄糖腹膜透析组患者治疗前Alb、TF、PA分别为(37. 7±4. 6) g/L、(2. 50±0. 46) g/L、(460. 1±76. 3) g/L,治疗后Alb、TF、PA分别为(38. 6±5. 7) g/L、(2. 40±0. 52) g/L、(351. 6±52. 4) g/L。氨基酸腹膜透析组患者治疗后的Alb、TF、PA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葡萄糖腹膜透析组治疗后的TF、PA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 0. 05)。治疗后,氨基酸腹膜透析组患者的Alb、TF、PA水平均显著高于葡萄糖腹膜透析组(P 0. 05)。结论氨基酸腹膜透析能够有效改善腹膜透析患者一般生化指标、透析效能和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4.
腹膜透析患者退出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患者退出透析的原因,讨论其对策。方法 分析我科近10年来155例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退出腹膜透析的患者倒数并分析其原因。结果共有46例(29.7%)患者拔除腹透管,退出CAPD,原因主要为腹膜炎,占76.1%(35/46),其余少数患者分别因腹透管阻塞、腹股沟疝或腹壁疝、肾功能恢复、肾移植而停做腹膜透析。结论 腹膜炎是CAPD退出腹膜透析的最主要原因,应在腹透过程中注意预防腹透感染的发生,尽早控制腹膜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65例腹膜透析患者腹膜透析液常规及细菌培养结果。方法取腹膜透析液两管,一管行常规分析,包括有核细胞计数和沉渣细胞分类,另一管做细菌培养。结果 65例患者中37例表现为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占56.9%;45例患者送检细菌培养,阳性率为62.2%,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20.0%,其次为链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分别占17.8%和15.6%;35例腹膜炎患者有8例表现为顽固性腹膜炎,2例出现腹膜透析液性质改变,其转归情况明显差于其他患者(P0.05)。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是腹膜透析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以细菌性感染多见,因此对腹膜透析液进行细胞学常规和病原学相结合的分析,能及时了解透析情况和变化,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相似文献   

6.
常规超声和背向散射积分技术评价腹膜透析对腹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和背向散射积分(IBS)技术在评价腹膜透析对腹膜影响方面的应用.方法 应用HP Sonos 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74例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按透析时间分为三组)以及3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腹膜壁层厚度和腹膜IBS值进行检测.结果 (1)三组腹膜透析患者的腹膜壁层厚度均大于血液透析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膜壁层厚度随腹透时间的延长而增厚,与透析时间呈正相关(r=0.93);(2)三组腹膜透析患者的腹膜IBS%均高于血液透析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腹膜的IBS%随腹透时间的延长而增高,与透析时间呈正相关(r=0.71);(3)腹膜超滤功能与腹透时间成反比.结论 腹膜透析效果随着透析的进行而逐渐下降,通过常规超声和背向散射积分技术观察腹膜壁层厚度和腹膜IBS%随透析时间发生的变化从而有效地评价腹膜透析对人腹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充分性的影响因素,为制订合理的个体化透析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透析时间1~36个月,透析剂量平均8.5 L/d.通过尿素清除指数(KT/V)和肌酐清除率(Ccr)来评价患者的腹膜透析充分性,并观察透析时间、残余肾功能(RRF)、体表面积、单位透析剂量(PV/S)对腹膜透析充分性的影响.结果 尿素KT/V和Ccr,高于平均转运组或低于平均转运组的患者明显高于高转运组、低转运组患者.RRF和PV/S,透析不充分组明显低于透析充分组,而透析时间和BSA透析不充分组明显高于透析充分组.结论 影响透析充分性的重要因素为腹膜转运功能、残余肾功能、透析时间、透析量,应根据病情变化制订合理的个体化透析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CAPD-related peritonitis,CAPDrp)是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在进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治疗中最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自行设计的一种腹膜透析外接短管更换用治疗围裙在终末期肾病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新疆乌鲁木齐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104例腹膜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顺序将2020年1月—12月进行腹膜透析外接短管更换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21年1月—12月进行腹膜透析外接短管更换的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使用传统治疗巾更换腹膜透析外接短管,试验组使用自行设计的治疗围裙更换腹膜透析外接短管。比较两组患者72 h内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两组护士在更换单个患者腹膜透析外接短管操作中的用时、两组治疗巾或治疗围裙移位发生率、两组护士在更换单个患者腹膜透析外接短管操作中的肢体疲劳度、两组患者在外接短管更换过程中的满意度和舒适度。结果 两组间72 h内均未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使用治疗围裙可以减少护士对单个患者换管的用时(P<0.001);治疗围裙移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使用治疗围裙后护士肢体疲劳度明显减轻(P<0.001)。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治疗围裙的使用可以减少护士对单个患者换管的用时,增加...  相似文献   

10.
背向散射积分评价腹膜透析对腹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背向散射积分(IBS)在评价腹膜透析对腹膜影响方面的应用.方法 腹膜透析组为30例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对照组为3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以患者脐为中心十字交叉,将腹壁分为左上腹、左下腹、右下腹、右上腹4个象限,腹膜透析管均植于右下腹.对两组进行常规超声4个象限的腹膜壁层厚度及腹膜IBS测定.结果 (1)腹膜透析组右下腹腹膜壁层的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厚(P<0.01);腹膜透析组左上腹、左下腹、右上腹腹膜壁层的厚度较对照组增厚(P<0.05);(2) 腹膜透析组右下腹腹膜的IBS%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腹膜透析组左上腹、左下腹、右上腹腹膜的IBS%较对照组增高(P<0.05).结论 背向散射积分可无创地有效地评价腹膜透析对腹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腹膜透析并发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分析腹膜透析 (PD)患者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调查 12例腹膜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并与 32例血液透析 (HD)患者并发症进行比较。检测每位腹膜透析患者血肌酐 (Scr)、尿素氮 (BUN)、血浆白蛋白 (Alb)、前白蛋白 (PA)、血红蛋白 (Hb)、甲状旁腺激素 (PTH)及胆固醇 (TCH) ,测量血压 ,做心电图和心脏超声 ,评价心功能。结果 两种透析方式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当 ,且心力衰竭、高血压、感染和营养不良为其主要并发症。在腹膜透析患者中 ,心力衰竭组和感染组的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胆固醇及血红蛋白分别明显低于非心力衰竭组和非感染组 (P <0 .0 1) ,心力衰竭组和感染组普遍存在血压偏高 ,心脏增大 ,心肌缺血 ,和射血功能减低 (P <0 .0 1)。结论 心血管疾病、感染和营养不良是腹膜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 ,是导致死亡和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 ,与血液透析并发症类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对腹膜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 17例本中心腹膜透析患者,在进行腹膜透析(PD)的同时,每周进行1次血液透析(HD)治疗。比较选择PD HD模式前后,患者的透析充分性以及营养状况的改变。结果 选择PD HD模式后,患者透析充分性明显提高,患者营养状况、生活质量均明显好转。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介入血液透析能增加透析充分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陈福琼  李斌 《临床荟萃》1997,12(12):544-544
腹膜透析技术设备简单安全,操作简便,不需依赖机器,是无血透条件时基层医院治疗肾功能衰竭等唯一有效的手段.我院1990年5月~1995年5月进行腹膜透析治疗了36例,认为置管位置和透析管质量对防止透析管堵塞有一定关系;严格无菌操作,于手术室内置管可降低腹膜炎发生率;注意透析中的饮食营养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可增加与腹膜透析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腹膜透析患者的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腹膜透析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时一种有效的肾脏替代疗法,其中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是临床最常采用的腹膜透析方式.CAPD与血液透析相比具有以下特点:①治疗的连续性,每周7天,每天4~5次换液;②患者的自觉性,要求患者(或助手)具有较高的自我照顾和依从医嘱的自觉性;③患者的独立性,患者平时在家自行透析治疗,对医护人员有较大独立性.CAPD打破了传统的患者依赖医院、依赖医护人员进行治疗的医疗方式,使腹膜透析患者得以重返家庭、重新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单中心27年间所有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转归,探寻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讨论减少腹膜透析患者退出的策略。方法回顾性观察解放军第四五五医院自1985年1月开展第1例腹膜透析以来至2011年12月间所有行腹膜透析管置入术开始腹膜透析的患者,并除外维持性腹膜透析不足1月者。记录患者的转归及退出腹膜透析的原因,分析他们的人口学资料、实验室数据、透析充分性、残余肾功能、腹膜转运特性、营养状况等。结果共841例腹膜透析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女性431例(51.2%)。开始腹膜透析时的平均年龄为58.53±16.67岁。原发病中慢性肾小球肾炎占第1位,为441例(52.4%),其次为高血压肾损害149例(17.7%),糖尿病肾病121例(14.4%)。患者的平均腹膜透析龄为18.63±20.35月。至2011年12月底,继续腹膜透析246例(29.2%),死亡296例(35.2%),转血液透析152例(18.1%),肾移植64例(7.6%),失访83例(9.9%)。心血管事件是首位死亡原因(41.6%);其次为感染(33.0%),包括肺部感染(23.2%)和腹膜炎(9.8%);第3位死亡原因是脑血管事件(9.5%)。转血液透析的最主要原因为腹膜透析相关感染(59.2%);然后是导管功能障碍(堵管、漂管等,25.7%);透析不充分(7.2%)。经COX回归模型分析提示,死亡的危险因素是老龄(HR:1.06,P<0.01);糖尿病(HR:1.88,P<0.01);血液透析转至腹膜透析(HR:1.49,P<0.01);低白蛋白血症(HR:2.44,P<0.01);血C反应蛋白增高(HR:2.07,P<0.01);低肌酐清除率(HR:1.89,P<0.05);腹膜高转运状态(HR:2.28,P<0.01)。结论在我中心,腹膜透析患者退出的最主要原因是死亡,其次是转至血液透析。心血管事件是第1位的死亡原因,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是转血液透析的最主要原因。老龄、糖尿病、由血液透析转至腹膜透析、营养不良、炎症状态、透析不充分、腹膜高转运状态者有着更高的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置管且规律透析大于3个月的275例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死亡的60例为观察组,继续规律腹膜透析的215例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各临床指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死亡组与对照组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的构成比分别为15.0%(9/60)与5.6%(12/215),进入腹膜透析治疗时年龄分别为(50.6±14.3)岁与(45.7±13.2)岁(t=-2.518),肾小球滤过率分别为6.0(4.5,9.4)与5.1 (4.2,6.6),血钾分别为(4.2±0.7)mmol/L 与(4.5±0.7)mmol/L(t=2.14),血肌酐分别为721.0(585.0,891.3)μmol/L与847.0(723.3,1033.3)μmol/L,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进入腹膜透析治疗时年龄、肾小球滤过率、血尿酸是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肾病、年龄、肾小球滤过率、血尿酸水平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姜玲  孔慧 《上海护理》2013,(6):46-48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卫生服务资源匮乏,特别是社区护理服务依然缺乏内涵[1].腹膜透析导管是腹膜透析患者维持长期透析治疗的必要条件,导管各种并发症是腹膜透析中断甚至拔除导管导致腹膜透析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我中心自2010年10月通过开展社区护理导管干预,有效地减少了导管并发症,增加了患者对导管相关知识的掌握,达到了腹膜透析导管管理的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关键词:居家腹膜透析;导管管理;效果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8399(2013)06-0046-03  相似文献   

18.
武艳敏  盖福亮 《临床荟萃》1998,13(11):485-486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纤维化是慢性肾功衰竭患者维持性透析的严重并发症,随着腹膜透析技术的不断提高,接受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期越来越长,此并发症也表现的更加突出。因而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纤维化的研究成为近年研究的重要课题。虽然发病机制尚未清楚,但人们从临床、动物实验、生理病理及分子生物学等不同角度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取得了较大进步,本文参考国内外有关研究文献,对引发腹膜纤维化的原因作一概括。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与常规腹膜透析置管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2007年12月~2010年12月接受腹膜透析置管并且规律腹膜透析(PD)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共86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全麻下腹腔镜组(A组)和局麻常规手术组(B组),A组41例,B组45例,记录手术前后两组的基本状况、并...  相似文献   

20.
腹膜血管形成对腹膜透析失超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失超滤的患病率及有关因素。方法 比较失超滤患者和非失超滤患者在透析龄、腹膜透析平衡试验 (PET)结果、腹膜炎、外周血白蛋白 (Alb)、高糖累积量及腹膜血管变化的差异。结果 失超滤患者的透析龄、腹膜通透性、高糖累积量及腹膜毛细血管的生成均高于非失超滤患者 ,但Alb相对较低 ;腹膜炎的患病率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尿毒症环境、葡萄糖累积量的增多可能导致腹膜毛细血管的生成、腹膜的高转运 ,与腹膜透析的失超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