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脉压与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调查未治疗高血压患者 6 96例 ,男性 387例 ,女性 30 9例 ,年龄 38~ 86岁 ,平均 6 6 .9岁 ,高血压病史 8.0 3±6 .85年。按平均压 (MBP,m m Hg) <10 7,≥ 10 7分为二组 ,再分别以脉压 (mm Hg) <6 0 ,6 1~ 80 ,81~ 10 0 ,>10 0分为 4个亚组。采用台式水银柱血压计测量血压 ,超声心动图测定并计算左室重量指数 (L VM)和收缩功能指标 (EF、FS)。比较各亚组的体重指数 (BMI)、体表面积 (SBA )、血糖、血脂、BU N、Cr、UA、CCr、L VMI、EF、FS及心脑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1)不同脉压水平的患者 ,在 MBP 10 7或≥ 10 7的各亚组中 ,高血压病史、吸烟者、饮酒者、BMI、SBA、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相比均无显著差异 (P>0 .0 5 ) ;(2 )脉压与 BUN、Cr、U A、年龄、SBP、L VMI呈正相关 (分别为 0 .75 ,0 .6 0 ,0 .70 ,0 .4 8,0 .5 9,0 .5 6 ,P均 <0 .0 5 ) ,而与 CCr、DBP、FS、EF呈负相关 (r分别为 - 0 .6 8,- 0 .5 2 ,- 0 .4 9,- 5 .5 1,P均 <0 .0 5 )。 (3)左室肥厚、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及脑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患者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有关 (P均 <0 .0 5 ) ,但脉压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结论 高血压患者的  相似文献   

2.
周红燕  翁梅芳 《河北医学》2000,6(7):632-633
原发性高血压(EH)者靶器官损害(TOD),是指在EH持续过程中出现的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性和结构性改变,为研究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改变与TOD的关系,我院采用24h动态血压监测仪测定昼夜血压节律改变,并探讨其与TOD的关系及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高血压患者64例,均符合1993年WHO诊断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其中男40例,女24例,年龄44~79岁,平均64±6.2岁,受试期间保持原有生活规律并存服降压药。1.2 方法。ABPM采用美国产无创性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ABPM90207型),预设测压间隔时间为白天(6∶00~22∶00),每30min…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 (IR)与颈动脉改变及心、肾损害的关系。方法 :正常对照组 70例 ,高血压病组80例 ,高血压糖尿病组 86例 ,测定空腹血糖 (FSG)、血胰岛素 (Fins)、血和尿的β2 -微球蛋白 (β2 - MG)、尿微量白蛋白 (Alb) ,计算出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 ;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斑块的发生率和计算斑块积分 ;测定心脏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左室舒张期内径 ,计算左室重量指数 (L VMI)。结果 :高血压病组和高血压糖尿病组的 ISI、血和尿的β2 - MG、尿 Alb、IMT、斑块发生率、斑块积分及 L VMI均较正常对照组高 (P <0 .0 1 ) ;而高血压糖尿病组中 ISI、IMT和斑块积分又较高血压病组高 (P <0 .0 5 ) ;在高血压糖尿病组中 ,随着胰岛素敏感性下降 ,血和尿的β2 - MG、尿 Alb、IMT、斑块发生率、斑块积分及L VMI升高。结论 :高血压病存在胰岛素抵抗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肾损害 ,当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时 ,靶器官损害更明显 ,且与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靶器官损害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压是收缩压减去舒张压的差值,由心肌收缩力、心搏量、动脉系统的弹性所决定.近年来随着流行病学研究的进展,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脉压增高是动脉硬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脉压可更敏感地预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1].  相似文献   

5.
费民毅  季章荣 《上海医学》1998,21(7):400-401
动态血压监测技术提供了高血压病人24小时中血压负荷值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为探讨血管压力容易超负荷对高血压并发心、脑靶器官损害评估,我们对1995年11月~1997年5月住院的178例高血压患者做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对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负荷值与高血压并靶器官损害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浆内皮素水平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对104例高血压病患者(一级18例,二级38例,三级48例)和28例健康对照组清晨抽取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浓度。结果:正常成人血浆内皮素水平51.92 ±12.54nl/L,高血压病者为74.54±35.05nl/L(P<0.001)。且随着靶器官损害程度加重血浆内皮素水平增高,与高血压分期级别相平行(P<0.01)。其中以脑血管并发症为主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升高最明显(P<0.01)。结论:高血压病时血浆内皮素的合成与释放增加,内皮素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及对靶器官损害这一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谢建洪 《浙江医学》2001,23(7):401-403
目的 了解血压变压器(BPV)和昼夜节律(CR)与靶器官损害(TOD)的关系。方法 对924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进行动态血压(ABPM)分析及对脑、心、肾等脏器检查,另对36名健康者进行ABPM监测,以作对照。结果 EH患者收缩压变异性(SBPV)及舒张压变异性(DBPV)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大(P<0.01)。CR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EH并TOD时上述变化更明显。EH合并不同的TOD时BPV增大并不一致, 昼夜节律减少却相似。结论 BPV和CR是高血压TOD的预测因素;BPV与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和高血压肾病关系更密切,BPV增大可能是高血压患者动脉病变的一个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8.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对老年(72~89岁)原发性高血压组(69例)和非老年〈60岁原发性高血压组(60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计算血压变异系数,对两组心脑血管合并症、肾功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老年高血压组24 h血压均值、收缩压显著高于非老年高血压组,且心脑肾器官损害的发生率也显著升高,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组与非老年高血压组比较夜间收缩压变异(systolic blood pressurevariation,SBPV)、夜间BPV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变异性增大与心脑血管合病症和肾功能损害密切相关。结论血压变异性与老年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王蓓芸  谈世进  崔亮  钟远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20):1697-1699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病人自主神经功能状态与靶器官损害(TOD)的关系。方法老年EH病人300例,按静息心率(RHR)水平分为RHR1组,RHR≤60次/min;RHR2组,6080次/min,进行颈动脉超声、超声心动图、肌酐清除率(Ccr)、24h尿微量白蛋白(MAU)检测并比较。再将EH病人按危险分层分组与对照组比较RHR和心率变异性(HRV)各参数。结果(1)RHR1组的Ccr低于RHR2组(P<0.05),RHR3和RHR4组的颈动脉内膜厚度(IMT)、颈动脉内径(CAD)、左室质量指数(LVMI)均高于RHR1和RHR2组(P<0.05或P<0.01),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Ccr均低于RHR1和RHR2组(P<0.05或P<0.01)。(2)从对照、中危、高危到很高危组的时域指标和频域中的高频(HF)逐渐降低,低频(LF)逐渐升高。(3)RHR与IMT、CAD、MAU、LVMI、LF呈正相关,与Ccr、LVEF、时域指标和HF呈负相关。(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HR对心脑肾靶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HRV的影响不大。结论老年高血压病人自主神经功能状态与靶器官损害程度有关,RHR可作为独立的判断因素,RHR在60~70次/min靶器官受累最小,HRV可作为估计靶器官损害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靶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7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资料中的各项参数进行分析 ,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高血压各组的 2 4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以及 2 4h、日间收缩压负荷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高血压 、 期的日间、夜间收缩压负荷及昼夜节律消失的百分率高于高血压 期和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与血压负荷增加、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测定120例不同危险度分层的高血压患者(高危与很高危组60例,中危与低危组60例)与4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尿酸水平。结果:高血压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尿酸血症(HUA)检出率(41.67%)也高于对照组(10.0%,P<0.01)。且高危与很高危组血尿酸水平则高于中危与低危组(P<0.05),HUA检出率(51.67%)也高于后者(31.67%,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显著升高且与病情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2.
老年高血压病血尿酸浓度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112例老年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和105例冠心病患者(排除心功能Ⅳ级以外的其他类型),年龄均≥75岁,应用尿酸氧化酶法测定血尿酸浓度(男≥420μoL/L,女≥360μmol/L为高尿酸血症)。结果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冠心病组(P〈0.01)。结论高尿酸血症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尿酸(UA)水平与颈总动脉平均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测定10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血清肌酐(Cr)、血尿酸(UA)、空腹血糖(FBG)、血脂水平,按颈总动脉平均IMT将患者分为IMT正常组、IMT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比较各组间UA水平。分析颈总动脉IMT和血UA、空腹血糖和血脂的关系。结果:IMT正常组I、MT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血UA含量依次增高,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脉粥样硬化组中血UA和颈总动脉IMT呈正相关。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颈总动脉IMT呈正相关关系,血尿酸增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在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中应重视对血尿酸的调控。  相似文献   

14.
沈静 《中外医疗》2010,29(15):36-37
目的通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测定和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探讨血尿酸与颈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9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用超声多普勒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果颈动脉粥样硬程度与血尿酸水平有关。结论血尿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有相关性,血尿酸升高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提示在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中应重视对血尿酸的调控。  相似文献   

15.
吉章阁  张素平 《医学综述》2013,19(4):617-621
大量研究报道升高的血清尿酸浓度与缺血性脑卒中(IS)发病、死亡和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有关,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子。另有报道尿酸作为血管内最主要的抗氧化剂,在IS急性期氧化应激过程中可能起抗氧化作用,但当血清总体抗氧化能力较低时却起促氧化作用。而动物实验证据提示外源性尿酸干预与阿替普酶联合治疗可能增加急性IS溶栓治疗临床获益。目前血清尿酸浓度与IS之间的关系仍存争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昆明地区高血压患者外周动脉硬化(PAD)与血尿酸之间的关系。方法从到我院体检中心例行健康体检的18岁以上人群中,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出血压异常且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的男女各500例,对其进行踝臂指数检查。结果高血压合并PAD组与高血压不合并PAD组的年龄、性别及SUA值均有明显差异(P〈0.01);Logestic回归分析发现尿酸水平与年龄、性别一样是高血压合并PAD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SUA水平是高血压合并PAD的危险因素;建议在本地区高血压及其并发症防治过程中将SUA作为高血压病的常规检查项目,对于SUA异常者应给予积极干预及治疗,提高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郭峰  赵勇  朱正炎 《医学综述》2013,19(12):2254-2255
目的研究血清尿酸水平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对2009年12月至2011年11月在北京顺义区医院就诊的228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及同期在该院体检的202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血清尿酸水平的检测。结果高血压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35.5%(81/228),对照组为11.4%(23/2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0,P<0.01),高血压分级与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呈正相关(Pearson列联系数=0.362,P<0.05);高血压组血清尿酸水平为(375.6±74.0)μmol/L,对照组为(283.2±45.6)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P<0.01);随血压分级的增高,血清尿酸水平也增高,三级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7.2,P<0.01)。结论血清尿酸水平与高血压病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口服维生素C片对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水平影响。方法整群选取494例于2014年1月一2015年12月从医院体检科体检人群招募未经治疗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其中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有111例,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55例,乙组56例。给予乙组患者别嘌醇、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常规治疗,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甲组患者口服维生素C片。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血压水平、血尿酸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甲乙两组患者血压及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甲组血尿酸水平为(342.2±54.3)μmol/L,乙组为(395.5±53.7)μmol/L,甲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低于乙组(P<0.05),甲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乙组(P<0.05),甲组总体有效率为96.36%,乙组为83.93%,甲组患者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乙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口服维生素C片,能显著改善血压计血尿酸水平,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血尿酸、血脂水平与高血压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中血尿酸、血脂水平与高血压患者和健康体检者之间的关系.方法生化分析仪检测382例高血压患者和302例健康体检者血尿酸(UA),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结果高血压组的UA、TG、TCH、LDL-C、ApoB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DL-C、ApoA-I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尿酸、血脂水平的改变与高血压有密切的相关性,互为因果,相互作用,且分别为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血压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测定120例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浓度,与120例血压正常人对照组比较,并测定120例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到理想水平后,血尿酸的变化。结果:血尿酸水平高血压组高于对照组,中、重度高血压明显高于轻度高血压,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尿酸水平升高与高血压有密切关系,血压控制达理想水平后,血尿酸值也下降,与治疗前血尿酸水平相比有统计学意义。降压治疗时要注意保护肾脏,应用降血尿酸水平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