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封闭稻池中投放不同密度的三带喙库蚊各龄幼虫和蛹,取样的平均密度和投虫数量呈明显线性相关,据此建立从相对取样密度估测各龄绝对数量的回归模型,并对该模型在幼期自然种群存活率估测中的应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从已知就地越冬的淡色库蚊和尚未明确如何越冬的三带喙库蚊的滞育反应比较中发现:两种滞育蚊的卵巢滞育指标、中肠变化和拒绝吸血均较一致。但三带喙库蚊滞育后体重和脂肪含量的增加和耐寒力均不及滞育淡色库蚊,其临界光周期日期比淡色库蚊提前20d,临界光周期前后的生殖营养分离远较淡色库蚊多见,并和淡色库蚊不同,在自然界临界光周期后极不易获得滞育蚊.尚对三带喙库蚊季节迁飞的可能性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云南省三带喙库蚊对DDT和拟除虫菊酯类的抗药性现状和分布。方法选择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德宏州芒市、普洱市江城县和孟连县,以及玉溪市元江县为调查点,采集三带喙库蚊成蚊,采用成蚊滤纸接触筒法,测定其对DDT和溴氰菊酯的敏感性,根据校正死亡率判定抗性级别。结果云南昭阳、芒市、江城、孟连和元江的三带喙库蚊暴露DDT 1 h,24 h后的死亡率分别为51.1%、86.8%、35.4%、21.0%和4.6%,KT50的范围为18.76~395.65 min,除芒市为初步抗性(M)外,其余4地均为抗性(R);对溴氰菊酯的死亡率分别为36.9%、59.2%、43.1%、34.1%和3.3%,KT50的范围为8.69~715.37 min,各调查点均为抗性(R)。结论云南省从北到南的三带喙库蚊对DDT和溴氰菊酯同时存在抗性,未来在上述地区使用化学杀虫剂的策略应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4.
印度雕蚀菌感染三带喙库蚊幼虫的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组织化学技术,对印度雕蚀菌感染的三带喙库蚊幼虫的糖原、蛋白质、核酸(DNA、RNA)进行显微摄影及组成定量的图像分析。结果表明感染的幼蚊组织中糖原、蛋白质、核酸的含量均明显地较正常的幼蚊为少,灰度定量测定也表明两组幼蚊之间的差别非常显著。提示该菌感染对幼蚊上述生化成分有明显的影响,可能是其对幼蚊致病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陕西省三带喙库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方法用浸渍法测定8种杀虫剂对5个地区三带喙库蚊的LC50。结果DDT、敌敌畏、氯菊酯、溴氰菊酯和双硫磷等5种杀虫剂汉滨区三带喙库蚊敏感性最高;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南郑县三带喙库蚊敏感性最高;残杀威陇县三带喙库蚊敏感性最高。结论敏感性测定结果可作为基础数据用于资料积累;连续开展敏感性监测,了解蚊虫抗药性趋势,有利于指导蚊虫防制。  相似文献   

6.
乙脑病毒经三带喙库蚊卵传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乙脑病毒-蔗糖-人红细胞混合物摄食法感染雌性三带喙库蚊,共感染18组(1166只),其中13组感染成功,并从2组子代蚊检出乙脑病毒。传递到子代蚊的乙脑病毒仍保持毒力。  相似文献   

7.
昆虫的飞行肌最大特点是线粒体非常丰富 ,约占肌细胞的 4 0 % ,而且 ,内嵴极为密集。刘树森[1] 指出 ,研究昆虫的飞行肌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作用 ,对探求昆虫的迁飞生理机制也可能提供某些有用的资料。淡色库蚊已知为滞育越冬[2 ] ,而三带喙库蚊有滞育迁飞可能[3 ,4] 。本文进行两种蚊虫的发育蚊和滞育蚊飞行肌 (胸肌替代 )线粒体内膜标志酶琥珀酸脱氢酶 (SDH)比活力测定 ,探讨滞育越冬和滞育迁飞的可能和不同表现。1 材料与方法  三带喙库蚊和淡色库蚊采自上海市郊猪圈和人房 ,经实验室饲养繁殖 ,在 2 0± 1℃条件下 ,用不同光周期诱…  相似文献   

8.
对印度雕蚀菌在三带喙库蚊幼虫体内的发育进行了观察,表明1龄幼虫可被真菌所感染,菌体在蚊幼虫血腔内随虫体长大和变态而产生大量孢子囊,即完成其孢子增殖阶段,不再继续发育。孢子囊由死亡腐烂的蚊幼虫体释放于水中,在34℃下经8—12h的发育,囊内游动孢子成熟,于适宜条件下经1/2—1h可全部从囊中逸出。游动孢子在水中极为活跃,1h后活力下降,它为感染剑水蚤宿主的感染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实验,确定被SA14—14—2乙脑减毒活疫苗免疫的宿主动物和人在被媒介蚊虫叮咬后,是否存在感染和传播的可能。方法建立三带喙库蚊和致倦库蚊的实验室种群,用乙型脑炎SA14—14—2疫苗株病毒和乙脑野毒株经口感染两种库蚊,感染后不同时间取一定数量的蚊,研磨制成悬液,应用空斑试验方法检测感染后不同时间蚊体内的病毒存在情况和病毒滴度。结果在用6.0610gPFU/ml SA14~14—2病毒经口感染的两种库蚊中,没有检测到病毒空斑,即没发现蚊虫的感染;在用较高的6.1810gPFU/ml病毒经口感染的三带喙库蚊和致倦库蚊中,分别有一组蚊虫出现低滴度感染,空斑形成单位分别是1.24和1.11log10PFU/ml;在用野毒株经口感染的两种库蚊,共计19组蚊虫中,有14组发生感染,空斑形成单位在3.18~4.7910g10PFU/ml。结论作为乙脑主要传播媒介的三带喙库蚊和致倦库蚊对SA14—14—2疫苗株病毒的经口感染和病毒在体内的复制严重受限,当叮咬接种疫苗的人后,不具备发生乙脑病毒感染和传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分析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和本市蚊密度、气象因素间的相关性,为乙脑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7月在某院接受治疗的40例乙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中的气象数据源自本市气象部门,本市各区蚊媒监测时间为1—12月。Spearman相关分析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探究气象因素、蚊密度与乙脑流行的相关性。结果 在1—12月,本市雌蚊密度表现为单峰曲线,蚊密度高峰为6—9月,分别达到了7.92只/(灯·夜)、16.35只/(灯·夜)、9.24只/(灯·夜)、5.72只/(灯·夜),之后呈现为逐步降低的趋势,淡色库蚊密度与三带喙库蚊密度和蚊密度一致。在不同监测点位,牲畜棚圈蚊密度最高为4.02只/(灯·夜),其次为医院和公园;在牲畜棚圈、公园和医院淡色库蚊为优势种;而三带喙库蚊主要为牲畜棚圈优势种。蚊密度和气象因素相关分析显示,蚊密度和平均湿度、平均降水量以及平均温度均为正相关(P<0.05)。对乙脑发病和蚊密度的相关分析显示,本市乙脑患者病例数和蚊密度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 本市乙脑的发病与季节变化、三带喙库蚊密度等联系紧密,乙脑防控应以三...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蚊虫胸腔接种乙脑病毒减毒活疫苗SA14-14-2株,了解该疫苗病毒在蚊虫体内的繁殖情况及其毒力稳定性,进一步评价该疫苗的安全性。方法建立三带喙库蚊的实验室种群,用SA14-14-2、SA14和中山株胸腔接种三带喙库蚊,感染后不同时间取一定数量的蚊虫,研磨制成悬液,用空斑试验检测蚊虫体内的病毒滴度。用感染蚊悬液接种乳鼠和感染蚊虫直接叮咬乳鼠的方法,观察对乳鼠的致病性。结果SA14-14-2、SA14和中山株病毒感染蚊虫后,第2~20d蚊虫体内均能检测到病毒,其中SA14-14-2株的滴度为2~3.72 logPFU/ml,SA14株为3~4.85 logPFU/ml,中山株为3~5.40 log-PFU/ml。中山株的感染滴度最高,其次是SA14株,SA14-14-2株的感染滴度最低,表明蚊虫对野毒株(中山株和SA14株)更为敏感。感染SA14-14-2病毒的三带喙库蚊悬液接种乳鼠,未能引起乳鼠发病或死亡。感染SA14-14-2病毒的三带喙库蚊叮咬乳鼠,未见乳鼠发病或死亡,也未从小白鼠血清中检测到乙脑病毒抗体。结论经胸腔接种,SA14-14-2病毒能在三带喙库蚊体内稳定繁殖。动物接种和蚊虫叮咬试验表明,经蚊体内繁殖的SA14-14-2病毒毒力仍保持原有的弱毒特性,表明该减毒活疫苗通过蚊虫体内繁殖后不会造成传播。  相似文献   

13.
稻田养草鱼灭蚊幼虫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稻田中放养1.9尾细/m~2草鱼,78d后中华按蚊幼虫密度下降87.4%,三带喙库蚊幼虫密度下降80.0%,残存的幼虫有73.3%为新孵化的1—2龄幼虫。抽样解剖10条鱼的30%和89份鱼粪中有24.7%检出蚊幼的呼吸管(孔)。在盛清水的容器中,每条鱼24h平均捕食蚊幼861.5只,容器中加入草和藻类等食料后,捕食蚊约为661只,在模拟稻田中鱼仅捕食蚊幼362只。试验的结果证实草鱼能捕食大量蚊幼,降低稻田中蚊幼密度,同时也增加了稻谷和鱼的产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一种浮于水面,不断释放杀虫剂,适合特殊蚊虫孳生地的球形芽孢杆菌漂浮缓释剂(代号:BsC3-41).在试验中取得良好杀蚊效果.生物测定结果:BsC3-41块剂对Ⅲ龄致乏库蚊幼虫的LC50为0.0170mg/L。野外试验对三带喙库蚊幼虫最佳剂量为4g/m2,持效期一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云南省乙型脑炎重要流行区传播媒介种群密度和地区分布。方法现场CDC诱蚊灯诱捕成蚊;吸蚊管人工捕蚊2种方法调查。结果CDC诱蚊灯诱捕成蚊法调查了5个县,捕获蚊虫6属37种8023只,其中思茅6属34种6786只,三带喙库蚊占49.01%;麻栗坡、马关、砚山、邱北、捕获蚊虫6属21种1237只,其中三带喙库蚊占71.06%;人工捕成蚊法调查了7个地区,捕获蚊虫5属21种11301只,其中思茅翠云区调查4个乡(镇)捕获蚊虫5属21种10482只,三带喙库蚊占64.44%,其它6个地区捕获蚊虫4属16种819只,乙型脑炎主要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景谷占49.13%,孟连占46.15%,陇川占35.59%;结论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地区乙型脑炎疾病传播媒介品种较多,特别是三带喙库蚊在乙型脑炎流行区种群大密度较高,地区分布较广,大量危险因素存在。  相似文献   

16.
17.
三带喙库蚊为乙型脑炎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该蚊在滞育越冬期间需要脂肪提供能量,因此,探讨其生殖滞育与脂肪酸变化的关系对解释滞育越冬现象及其机理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作者等于1986年10月  相似文献   

18.
三带喙库蚊对5株乙脑病毒的感染阈均较低,淡色库蚊仅对其中1株的感染阈较低。三带喙库蚊经口感染后,病毒首先在神经结、卵巢检出,随后是中肠和唾液腺,体内卵病毒阴性。减毒株对三带喙库蚊胸腔感染力显著降低,唾液腺阴性。中华按蚊对乙脑病毒不敏感,胸注后唾液腺阴性。文中讨论了本结果在乙脑生态学和活疫苗安全性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者从1969~1988年的20年间,采用灯光诱捕法,在富山县的10个地点调查了三带喙库蚊的年度与季节消长情况.结果表明,从1969到1977年这一期间,除了1975年外,多数调查点所捕获的蚊数均逐年减少。1978年开  相似文献   

20.
三带喙库蚊是东南亚乙型脑炎和西尼罗病毒的重要传播媒介。印度许多地区曾发生乙型脑炎的暴发流行,从三带咏库蚊中已分离出乙型脑炎的病毒,证明是主要媒介。这种库蚊在德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