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确定活血排石方SFE-CO2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均匀设计,以挥发油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对影响SFE-CO2因素萃取压力(MP)、解析压力(MP)、萃取温度(℃)、解析温度(℃)、萃取时间(min)、流速(mlVmin)6因素进行考察。结果:确定活血排石方CO:超临界萃取的最佳每件为萃取压力18MP、解析压力8MP、萃取温度50℃、解析温度26℃、萃取时间130min、流速14mL/min。结论:SFE-CO2具有萃取效率高、速度快、操作简便等优点,可用于活血排石方的提取。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选超临界CO2流体(SFE-CO2)萃取延胡索生物碱的工艺条件。方法:以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为影响因素,采用L9(34)正交实验优选(SFE-CO2)萃取工艺。并以延胡索乙素提取量为考察指标,用HPLC法测定其含量。结果:优选工艺为: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55℃,萃取时间1.5h。结论:优选工艺提取的延胡索乙素含量较乙醇回流提取高,而得膏率低。  相似文献   

3.
毛彩霓  何伟  李勇  袁万瑞 《中药材》2008,31(10):1559-1562
目的:研究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藁本中有效部位的工艺。方法:以阿魏酸含量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法研究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解析温度、提取时间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藁本中有效部位的影响。结果:提取藁本中有效部位的最佳SFE-CO2萃取条件为:夹带剂为50%药材量的乙醇(m l/g)、萃取压力为40Mpa、萃取温度为50℃、解析压力为6Mpa、解析温度为50℃,提取时间为3.5h。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具有较高的提取率,该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4.
血竭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俞蔚  雍克岚 《中草药》2004,35(6):633-635
目的研究超临界CO2流体萃取(SFE-CO2)血竭中抑制α-葡萄糖苷酶有效成分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法,探讨了压力、温度、时间和CO2流量对血竭萃余率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力提高率的影响。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15MPa,温度45℃,CO2流量为30kg/h,时间2h。优于传统的索氏抽提。结论SFE-CO2工艺用于血竭中有效成分提取,萃余率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力提高率均有较大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迷迭香中二萜酚类成分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SFE-CO2)技术从迷迭香中萃取二萜酚类成分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进行工艺研究,并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较。结果:SFE-CO2的最佳工艺为压力20Mpa,夹带剂为95%乙醇,萃取温度30℃,萃取时间1h,夹带剂加入量600ml,CO2流量为30L/h。结论:SFE-CO2技术萃取迷迭香中二萜酚类的提取率可达3.791%,所得萃取物杂质较少,二萜酚成分含量高于传统方法,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SFE-CO2和超声法提取丹参药渣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提取工艺提取丹参药渣中丹参酮ⅡA成分含量,以便对丹参药渣综合利用。方法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FE-CO2)萃取丹参酮ⅡA,并与超声提取法相比较。结果SFE—CO2萃取的最佳工艺为萃取压力35MPa,夹带剂乙醇用量为100%,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2h,含量高达3.87mg;而超声提取法只有2.89mg。结论用SFE-CO2萃取丹参药渣中丹参酮ⅡA,其提取率及纯度均高于超声提取法,且丹参药渣可以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7.
乌药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乌药有效成分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乌药醚内酯含量为考察指标,考察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解析压力及解析温度4个因素的影响。结果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0 mPa,萃取温度35℃;解析压力8 mPa,解析温度55℃;萃取时间4 h;CO2流量为20 L/h。结论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用于乌药有效成分提取,方法简单,适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8.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延胡索中延胡索乙素的正交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延胡索中延胡索乙素超临界CO2流体萃取(SFE-CO2)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延胡索乙素转移率为指标,考察超临界CO2流体压力、温度、夹带剂用量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压力15Mpa,温度40℃,夹带剂为药材1.5倍量的95%乙醇.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具有操作温度低、耗能低、时间短、有效成分含量高、无有机残留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选复方溃疡膏药材超临界二氧化碳(SFE-CO2)萃取工艺条件。方法:以出膏率、总蒽醌、欧前胡素、阿魏酸的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温度、压力、时间对SFE-CO2萃取复方溃疡膏药材成分的影响,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萃取温度为最明显的影响因素,其次为萃取压力和萃取时间;最佳萃取温度55℃,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时间1 h。结论:SFE-CO2萃取法提取复方溃疡膏工艺稳定、可行且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定活血排石方SFE-CO2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均匀设计,以挥发油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对影响SFE-CO2因素萃取压力(MP)、解析压力(MP)、萃取温度(℃)、解析温度(℃)、萃取时间(min)、流速(mL/min)6因素进行考察。结果:确定活血排石方CO2超临界萃取的最佳条件为萃取压力18MP、解析压力8MP、萃取温度50℃、解析温度26℃、萃取时间130min、流速14mL/min。结论:SFE-CO2具有萃取效率高、速度快、操作简便等优点,可用于活血排石方的提取。  相似文献   

11.
超临界萃取生物碱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肖观秀  吕惠生  张敏华 《中草药》2004,35(12):1421-1423
作为提取生物碱的新技术,超临界萃取是很有前景的。首先简要介绍了超临界流体的特点和超临界萃取的优点,然后在传质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决定萃取过程难易的关键因素,即生物碱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待萃组份与母体间的相互作用力,进而提出了优化工艺条件、提高生物碱萃取率的方法,如改变萃取压力和温度、使用夹带剂、加入碱化剂进行预处理等。最后总结了超临界萃取生物碱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X Zhang  Z Zhang  X Xu  Y Wang 《中国中药杂志》1999,24(10):600-2, 638
OBJECTIVE: To Study the granulation of processed Cortex Phellodendri. METHOD: Take berberine, total alkaloids and dry extract as indexes to compare the semi-bionic extraction (SBE) with water extraction (WE). RESULT: In 5 kinds of phellodendron bark solution, berberine, total alkaloids and dry extract obtained by SBE are much better than those obtained by WE. CONCLUSION: In the preparation of oral granules from processed Cortex Phellodendri, SBE is superior to WE, when the pH value is adjusted by HCl solution to 1.0 in the first decoction, adjusted by saturated Ca(OH)2 solution to 7.0 in the second decoction and to 10.0 in the third decoction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3.
《中成药》2016,(11)
目的在中试规模下比较小青龙颗粒的微波、超声提取工艺,并优化工艺参数。方法以提取功率、提取时间、液料比为影响因素,芍药苷、盐酸麻黄碱、甘草酸平均提取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再根据所得结果对这2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微波提取最佳条件为微波功率4 k W,提取时间15 min,液料比10∶1,综合评价91.8%;超声提取最佳条件为超声功率550 W,提取时间30 min,液料比10∶1,综合评价86.7%。结论小青龙颗粒微波提取工艺的提取效果优于超声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人参根及茎叶总皂苷提取工艺中引入酶因素,提高人参总皂苷提取率。方法以人参总皂苷提取率为指标,运用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试验确定复合酶作用的最佳工艺。结果无酶条件下人参根中总皂苷的提取率为3.22%,复合酶辅助法提取人参根总皂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中温淀粉酶5%,中性蛋白酶1%,时间2 h,温度60℃,得提取率为5.44%;无酶条件下人参茎叶中总皂苷的提取率为5.85%,复合酶辅助法提取人参茎叶总皂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漆酶5%,纤维素酶5%,甘露聚糖酶1%,时间2 h,温度40℃,提取率为11.93%。结论复合酶辅助提取法能够显著提高人参总皂苷提取率,且工艺简单、稳定性好,可用于产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5.
微波辅助提取青蒿素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韩伟  郝金玉  薛伯勇  叶飞  邓修 《中成药》2002,24(2):83-86
目的;运用新型分离方法微波辅助提取法(MAE)来提取黄花蒿中的青蒿素。方法:分别选用乙醇,三氯甲烷,环己烷,正己烷,30℃-60℃石油醚,60℃-90℃石油醚,120号溶剂油,6号抽提溶剂油作为萃取介质,在间歇微波辅助提取装置中,进行微波辅助提取实验。结果:从微波辐射时间,溶剂比,物料粉碎度等工艺条件对青蒿素得率的影响。评价最佳溶剂是6号抽提溶剂油。结论:微波辅助提取法适合于提取黄花蒿中的青蒿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一种分离纯化甘草超滤液中甘草苷的络合萃取及反萃取制备技术。方法以甘草苷萃取率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确定最佳的络合萃取剂组成,再采用正交试验优选络合萃取工艺条件。以甘草苷反萃取率为指标,通过考察反萃取剂的种类及浓度,确定反萃取甘草苷的工艺条件。结果经络合萃取研究发现,络合萃取剂宜选用由三烷基氧化膦(TRPO)和磺化煤油组成的二元络合萃取剂。甘草苷的最佳络合萃取工艺条件为TRPO-磺化煤油(9∶91)、甘草超滤液pH值调至4、有机相与水相体积比为1∶1,甘草苷平均萃取率达到99.6%。反萃取工艺研究发现,在有机相与反萃取剂体积比为1∶1的条件下,17.5mmol/LNa OH水溶液为最佳反萃取剂,甘草苷的反萃取率为99.3%。结论在优选所得条件下,甘草超滤液中的甘草苷可实现从超滤液到络合萃取剂再到碱性反萃取剂的顺利转移,甘草苷总转移率高达98.9%,可为甘草苷的分离纯化提供一种全新的制备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固体膜萃取技术制备甘草超滤液中的异甘草苷,以期得到该技术分离异甘草苷的工艺条件。方法 以异甘草苷的萃取和反萃取率为指标,考察膜萃取过程中三相体积流量及反萃取温度对异甘草苷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 最佳固体膜萃取条件为甘草超滤液体积流量94 mL/min、萃取剂体积流量188 mL/min、反萃取剂体积流量188 mL/min,反萃取温度35℃。在此条件下,异甘草苷的平均萃取率可达到97.15%,反萃取率达到80.41%,最终异甘草苷的转移率达到78.12%。结论 作为中药有效成分分离的一种新型技术,固体膜萃取技术具有高效、简单、萃取剂可循环利用等诸多优点,可为异甘草苷的分离制备提供一种新的适用技术。  相似文献   

18.
加压溶剂法提取雷公藤多苷及其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卫矛科药用植物雷公藤提取方法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加压溶剂提取方法进行提取分离,根据理化性质用显色-比色法进行定量分析,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根据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进行工艺优化。结果:经过响应面分析法得出优化的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9.5,提取温度115℃,提取时间80 m in,在此条件下雷公藤多苷的浸膏得率可达0.21%,纯度为0.52%。结论:加压溶剂提取方法与常规提取法相比优势明显,是一种有效的提取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19.
超临界萃取法提取川芎中有效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张虹  柳正良  王洪泉 《中草药》2001,32(12):1077-1079
目的:考察影响超临界萃取川芎中有效成分的因素。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超临界萃取为提取条件,以提取液中阿魏酸含量为考察指标,对影响阿魏酸提取工艺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优选出川芎中阿魏酸的最佳超界萃取条件。结论:提取阿魏酸的最佳SFE条件是:萃取罐的温度70℃,萃取压力35MPa,CO2流量25kg/h,萃取时间2.5h。  相似文献   

20.
交泰丸方药半仿生提取药材组合方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学兰  张兆旺 《中成药》2003,25(7):526-529
目的 :选择交泰丸方药提取时药材的最佳组合方式。方法 :将方药组合成 2组 (AB和A +B) ,用半仿生提取法提取 ,提取液作小檗碱、肉桂酸、总生物碱、挥发油、干浸膏量的测定及甲醇精制液的薄层色谱、挥发油的气相色谱比较。结果 :5个指标成分的含量为 :A +B >AB ;2种组合提取液的薄层色谱无明显差异 ,但挥发油的气相色谱有差异。结论 :交泰丸方药成分提取时以黄连、肉桂分别提取为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