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对中医药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治疗性文献进行方法 学的质量评价,了解研究质量的总体水平.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同时检索中国医学文献数据库(光盘)CBM disc,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光盘版)CMCC,VIP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Web版),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Web版),万方数据库,中国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CMAC)等.结果 共收集到有关中医药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文献96篇,采用美国国家临床指南交换所证据等级分级标准.其中,Ⅰa级文献0篇;Ⅰb级文献17篇;Ⅱ a级文献12篇;Ⅱ b级文献12篇;Ⅲ级文献44篇;Ⅳ级文献11篇.结论 目前搜索到的全世界发表的有关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医药治疗性的文献大多以Ⅲ级文献为主,缺少系统评价的依据,质量低;中医药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疗效评价尚待根据高质量的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结果 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联合雷珠单抗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自建库至2019年9月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搜集中药联合雷珠单抗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根据改良后Jadad评分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评分、提取有效数据,运用RevMan5.3软件对所纳入的研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计668例受试者,其中试验组371例,对照组297例。治疗3个月:中药联合雷珠单抗在改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视网膜血管荧光渗漏方面优于单纯雷珠单抗治疗;治疗6个月:两组在改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方面无明显差异。2篇文献报告了中药联合雷珠单抗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单纯雷珠单抗治疗。3篇文献报告了不良事件的发生及处理。结论中药联合雷珠单抗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可能具有潜在的优势,但是由于符合纳入文献的数量不足、整体质量偏低、样本量少、治疗周期或随访窗短等局限,目前尚无法得出充分的证据说明联合中药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优效性和安全性,因此有必要采用科学严谨的方法进一步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变应性鼻炎的中医药临床治疗性文献进行科研设计质量分析,以期对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作出客观的评价。,按照循证医学和临床流行病学原则,制订“变应性鼻炎的中医药治疗性文献质量评价及信息采集表”,用其对1984年~2008年1月期间的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随机对照试验”(109篇)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有101(92.67%)篇对随机情况未作任何描述,有8篇(7.34%)文献提及随机方法;有1篇采用双盲方法,另有1篇未提及盲法情况,但采用安慰剂对照,为双盲可能;有3篇文献提及退出及失访情况,但均描述过于简单,其中有1篇文献未分析失访原因。有14篇文献对排除标准有一定的描述,其中有2篇描述过于简单。采用Jadad评分法,只有2篇文献为3分;其中1项研究实际上采用中医药治疗之间的对照。得出结论,变应性鼻炎的中医药临床研究的方法学设计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4.
和艳艳  朱莺 《陕西中医》2010,31(12):1687-1688,F0003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西方国家老年人致盲的首要原因。近年来,我国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病率不断上升,是当今引起老年人不可逆性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因此,关于本病的治疗已成为眼科学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医药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近十年的文献分析发现中医药在治疗本病具有较强的优势,本文就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专方治疗,针刺治疗等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综合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疗效,对针刺治疗该病的疗效进行系统客观的评价,探索针刺治疗该病的规范化方案,以供临床推广运用。方法共观察37例患者67眼,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比较治疗3个月前后视力、Amsler方格表和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指标的变化,并做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视力和生存质量量表得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sler方格表检查总改善率79.2%;临床总有效率为77.6%;年龄和病程与疗效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针刺综合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能明显改善视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患者年龄越小、病程越短,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6.
分析近年来相关文献,就中医药调控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防治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et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WAMD)的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1981-2006年间的艾滋病中医药临床治疗性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方法:按照循证医学有关治疗性文献的评价原则,制定《艾滋病中医药临床研究文献评价表》,经测试其重复性较好。用其对1981-2006年间的艾滋病中医药临床治疗性文献进行评价。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文献共120篇。Ⅳ级即无对照的系列病历观察文献最多占57.5%;有纳入标准的文章31篇,占25.8%,有排除标准的6篇占5%。随机化的可信度和质量令人担忧;很少运用盲法,仅有3篇;34篇占28.3%的文章使用了统计方法。还对组间的均衡性比较,终点指标的选择,发表性偏倚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治疗胰腺癌临床文献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胰腺癌中医药治疗性文献进行科研设计质量的评价。方法机检1983年至2006年间发表的所有有关胰腺癌中医药治疗性文献,根据临床流行病学DME原则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共获得21篇文献,包括病例报告2篇、病例分析14篇、病例对照研究2篇、临床试验3篇。所有描述性研究均缺乏严格的诊断标准和详实的研究资料;3篇临床试验文献中2篇文献缺乏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3篇文献未对随机情况进行描述,均未进行样本量估计、设盲和病人知情同意。结论中医药治疗胰腺癌临床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临床科研质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的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进行研究质量的评价和分析。方法:采用中医药治疗性文献质量评价及信息采集表、Jadad评分表对1979-2004年间发表的中医药治疗慢支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进行研究质量评价。由两名评价员对纳入文献进行评价和数据采集。评价内容包括文献描述的疾病诊断标准、随机化方法、盲法、对照、结果报告和结论推导等。结果:共纳入文献150篇。其中有139篇(92.7%)报告了疾病诊断标准,有67篇(44.7%)叙述纳入或排除标准,仅有9篇文献(6.0%)对随机化方法进行了简单描述,仅有8篇(5.3%)文献采用盲法,137篇文献(91.3%)有疗效判定标准,有10.0%(15/150)研究报告了不良反应情况,仅有31篇(20.7%)文献中应用的统计学方法基本正确。进一步分析提示,文献报告的随机化方法信息很少,很少采用盲法且报告信息不详;Jadad评分为3分的仅有2篇(1.3%)、2分的仅有6篇(4.0%)。结论: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随机对照试验报告的方法学质量多数较低,其低质量与杂志影响因子和研究基金资助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10年来国内视网膜色素变性临床治疗文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期对这些论文结论的可信性和临床适用性进行评价。方法以视网膜色素变性、治疗等为主题词,检索1998年~2009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选出视网膜色素变性治疗性文献。从每1个纳入的临床资料中提取作者、作者单位、发表年份、发表期刊名称、中西医选择、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疗效判定标准、样本含量、随机化情况、对照设立情况、治疗措施等资料进行定性分析。结果检出视网膜色素变性相关题录的文献508篇,其中视网膜色素变性治疗性文献119篇,占23.4%,分别刊登在75种医学杂志上。在上述119篇文献中,直接以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为研究对象的治疗性文献64篇,其中仅25篇(39%)文献提及诊断和疗效标准,共采用了6种诊断标准,仅14篇(21.8%)设立对照组,其余均为简单的疗效结局研究,仅有5篇文献简单提及随机,但未指明分组方法。结论近十年关于视网膜色素变性治疗的临床研究文献数量不断增加,但文献的总体质量较低,临床科研试验设计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1.
虚劳干血理论指导脉络膜新生血管治疗的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中医学“虚劳干血”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知识,认为脉络膜新生血管所致的眼底出血表现类似张仲景描述的“内有干血”和“两目黯黑”。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运用大黄虫丸加减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可明显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消除瘀血,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补肾利水方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湿性AM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眼数30只)。治疗组给予补肾利水方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最佳矫正视力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较治疗前缩小(P<0.05);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2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视物昏朦、视物变形、腰膝无力积分均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补肾利水方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湿性AMD,可以提高患者的视力,缩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改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单纯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  相似文献   

13.
中药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目的观察凉血化瘀法对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临床疗效.方法确诊为湿性AMD患者46例78只眼,观察治疗前后对患者的视力、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OCT检查情况.结果62只眼治疗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黄斑区出血吸收并停止反复出血,随访4个月~2年,病情均无反复,视力0.15~0.3,其中31例患者51只眼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OCT检查,发现有39只眼脉络膜新生血管缩小,总有效率53.2%.结论中医药对AMD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但尚需科学设计、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4.
对治疗老年黄斑变性病的药物制剂进行综述。介绍了老年黄斑变性病国内外发病的情况,治疗所使用的药物的剂型情况以及治疗老年黄斑变性病的药物未来研究开发的方向。老年黄斑变性病是全球第三大致盲性疾病,其发病增长率为6.62%。传统药物多是口服而起到全身作用的制剂,新型药物多为局部给药制剂。中医药在治疗老年黄斑变性病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如能与新型制剂技术相结合开发一些局部给药制剂,未来发展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现代化的视诱发电位检测方法来观察中药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萎缩型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萎缩型患者给于滋补肝肾、利水渗湿、软坚散结为主要组方的中药治疗2个月,对照组25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萎缩型患者用维生素治疗2个月,所有病例在治疗前后进行图形P-VEP的检查,观察P-VEP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P-VEP的振幅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视诱发电位技术可以应用于中药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萎缩型的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归纳总结,发现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与患者的年龄、吸烟、饮食、氧化应激、免疫炎症反应、心血管疾病等因素有关,目前治疗方法有光动力学疗法、放射治疗、激光光凝、黄斑下手术、经瞳孔温热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药物治疗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包括补充抗氧化剂、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药物、中药治疗等.通过对近年来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方法进行综述,结果表明中药在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有效方法。方法将90例(164眼)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30例54眼、西药组30例55眼及实验组30例54眼,分别予以中药、西药、中西药结合治疗。观察并比较3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67%)显著高于中药组(53%)及西药组(30%)(P<0.05),而中药组显著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较其他方法为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化痰祛瘀方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临床确诊为湿性AMD患者共46例63眼,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33只眼),给予活络散结汤治疗;对照组22例(30只眼),口服维生素E、C,葡萄糖酸锌片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及眼底出血面积、渗出面积和累积损害面积。结果:治疗组在视力、FFA疗效上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效果良好。结论:化痰祛瘀方对治疗湿性AMD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on the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 Methods: A total of 47 dry AMD cases (94 eye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into three groups, 22 cases (44 eyes) in the acupuncture group, 15 cases (30 eyes) in the Western medicine group and 10 cases (20 eyes) in the control group. Cases in the acupuncture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cases in the Western medicine group with vitamin C and E and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no treatment except for out-patient follow-up. Results: Acupuncture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eye symptoms of dry AMD cases including blurred vision, drastic decrease in visual acuity, distorted vision, central scotomas, visual fatigue and dry eyes as well as other systemic symptoms related to macular degeneration. Conclusion: Acupuncture can substantial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dry AMD.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明确中医药治疗干性年龄相关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的研究进展,从病因病机、临床研究、实验室研究等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梳理。中医药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念为指导,从臧象、气血津液、经络、五轮八廓等多角度对干性AMD进行诊证,取得了一定优势;部分中药复方和单体也开展了相关实验室研究。但在临床研究方面,以脾胃论治的研究较少;就某一中药复方研究而言,未能形成从临床到实验室的系统化研究;此外,五轮八廓学说的临床效果缺少研究数据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