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从动物实验方面观察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降眼压效果及对眼部组织学影响.方法 以卡波姆慢性高眼压兔作为动物模型,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和B型超声等方法,观察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术后睫状体、巩膜瓣、结膜瓣、视神经等组织结构变化.结果 手术组兔眼临床表现:滤过泡轻度隆起,眼球无明显扩张.术后3个月.球结膜充血水肿消失,结膜缝线全部脱落,滤过泡弥散;角膜混浊,水肿消失;前房内混浊消失.瞳孔直径约5mm,对光反射弱;晶状体无混浊,眼底变化不明显.结论 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可成功降低慢性高眼压兔模型眼压,该手术无明显并发症,对兔眼组织结构无明显损害.滤过泡纤维粘连因素对该手术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睫状体平坦部(后路切口)外滤过术对高眼压兔模型的降眼压效果以及对房水滤过的影响。方法将28只实验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7只,任选一侧眼造模,1周后以高眼压兔眼为对照,采用前路小梁切除术、后路睫状体平坦部外滤过术(后路Ⅰ组)、睫状体平坦部外滤过术联合硅胶引流条植入术(后路Ⅱ组),观察术后兔眼眼压、滤过泡情况并利用眼UBM生物超声探查活体眼球前房深度变化及切口滤过通道形态。结果 1.眼压:术后1周各手术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周,与高眼压组相比,前路组眼压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Ⅰ组、后路Ⅱ组眼压值降低(P<0.05和P<0.01)。2.前房深度:术后1周后路2组中央前房深度均大于前路组。3.滤过泡:术后1~6周后路2组功能型滤过泡比率均大于前路组;滤过道:前路组术后1周滤过道通畅,4周滤过道趋于瘢痕化并关闭。后路Ⅰ组术后1周滤过道通畅,4周滤过道通畅变差,8周滤过口闭合。后路Ⅱ组术后1~4周滤过道通畅,8周滤过口仍部分通畅。结论睫状体平坦部外滤过术与小梁切除术相比,短期(1周内)降眼压效果无明显差异,但前者降低眼压的作用时间及滤过通道的维持时间更久,功能型滤过泡的比率更高,并且不会使前房变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睫状体平坦部(后路切口)外滤过术对高眼压兔眼相关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以高眼压兔眼为对照,采用前路小梁切除术、后路睫状体平坦部外滤过术(后路Ⅰ组)、睫状体平坦部外滤过术联合硅胶引流管植入(后路Ⅱ组),观察术后兔眼局部表现,利用眼B超及UBM探查活体眼球切口部位、滤过通道及眼内形态,并在光镜下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1.光镜观察:术后1周前路组与后路I、II组术区炎症细胞、成纤维细胞的数量与分布无明显差别。术后4周前路组巩膜切口周围成纤维细胞增殖移行,滤过道趋于瘢痕化;后路Ⅰ组巩膜切口周围成纤维细胞增殖移行,滤过道欠通畅;后路Ⅱ组巩膜切口周围成纤维细胞沿引流管眼内段增殖移行,滤过道较通畅。术后8周前路组切口周围结膜下致密结缔组织,滤过口完全闭合;后路Ⅰ组切口周围球结膜发生瘢痕包裹,滤过口不完全闭合;后路Ⅱ组切口周围球结膜组织包裹硅胶引流管,滤过口未闭合。2.UBM检查:后路I、II组术后滤过道维持时间长于前路组,后路Ⅰ组发现切口处少量玻璃体嵌顿。3.前路及后路各组均未发现浅前房、脉络膜及视网膜脱离。结论睫状体平坦部外滤过术的较大切口能有效延缓滤过道的纤维增生,硅胶引流管的植入有助于减轻滤过道纤维膜性阻塞,防止切口处发生玻璃体嵌顿;该术式对于高眼压兔眼组织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青光安颗粒剂对慢性高眼压兔眼滤过性手术后作用的机制。方法 :通过与术后不用药组和正常兔眼的对照 ,观察青光安颗粒剂对慢性高眼压兔眼滤过性手术后眼压、滤过泡形态、结膜下瘢痕和视网膜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 :与术后不用药组相比 ,青光安颗粒剂组术后眼压控制较好 ,滤过泡形态维持较好 ,在术后 1周 ,2周和 3周 ,两组眼压、滤过泡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0 .0 1) ;青光安组兔眼手术区结膜下瘢痕面积和增殖的成纤维细胞明显少于术后不用药组 ;青光安组兔眼视网膜各层细胞的超微结构保存较好 ,而术后不用药组视网膜各层细胞均有空泡样改变。结论 :青光安颗粒剂能明显控制慢性高眼压兔眼滤过性手术后的眼压 ,维持术后滤过泡的形态 ,减少术后结膜下瘢痕的形成 ,恢复慢性高眼压后兔眼视网膜各层细胞的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5.
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 探讨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可行性、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对经过药物、激光或手术治疗仍眼压失控的难治性青光眼13例13只眼,采用唐由之研究员设计发明的“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进行手术,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等指标变化。结果 对接受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治疗的13例13只眼,经过最长9个月的观察随访,眼压均得到了较满意的控制,视力稳定或提高,术中及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初步临床观察表明,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路切口(睫状体平坦部)外滤过术在房水引流过强情况下对正常兔眼前房及其相关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将5只(10眼)正常兔分为2组,每组各5眼,以小梁切除术作为对照(前路组),采用后路睫状体平坦部切口的外滤过术式(后路组),均在切口较大、滤过通道完全开放、房水引流过强的情况下利用眼超声生物显微镜(UBM)与眼B超测量术后兔眼前房深度及相关组织形态学变化情况。结果术后第1~3天,前路组中央前房明显变浅且低于正常值范围,周边前房消失。后路组前房较正常范围加深,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15天,前路组中央前房深度略有加深,周边前房可见,但前房深度小于后路组(P<0.05);术后30天,前路组中央前房深度仍小于后路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BM检查见前路组术后15天,滤过泡不明显,巩膜切口轻度粘连;术后30天,未见滤过泡,巩膜切口粘连,滤过道关闭;后路组术后15~30天,滤过泡局限、腔小,巩膜切口轻度粘连,滤过道狭窄但未完全关闭。B超二组兔眼内均未见玻璃体机化及脉络膜、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后路切口(睫状体平坦部)外滤过术可以做较大切口,满足较大房水引流量的需要,同时延缓滤过通道发生瘢痕闭合,用于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治疗青光眼的远期效果。方法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2005年至2014年接受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治疗及术后临床观察满6年及以上的青光眼患者35例(35只眼),观察分析这些青光眼患者眼压、视力变化及手术安全性。结果通过为期6年的术后随访,接受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治疗的各类型青光眼手术成功率为74.28%,总成功率为91.42%;30只眼视力稳定,3只眼视力提高;2只眼视力下降;且无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对于各类型青光眼的治疗成功率较高,远期效果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8.
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对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索难治性青光眼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利用自主设计的经睫状体平坦部巩膜下外滤过术对在我院就诊的难治性青光眼共11只眼(10例)施行了手术治疗。其中新生血管性青光眼9只眼(8例),青光眼滤过术后眼压未能控制者2只眼(2例)。结果 全部手术顺利完成,术中切口无明显出血。术后前房加深8只眼,不变3只眼。术后前房炎症反应轻微,1只眼前房少量渗血,4只眼少量玻璃体溢出切口,无玻璃s体出血。术后1周全部术者眼压在3~12mmHg,在3。8个月观察内眼压6~18mmHg者8只眼,3只眼术后1月眼压26~31rnmHg,经再次手术行纤维瘢痕切除术后眼压正常。有1例经超声探查有小的局部脉络膜脱离,1周后恢复正常。结论 该手术用于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的手术方法,较少出现青光眼术后早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翻转巩膜瓣下兔巩膜咬切术在青光眼滤过术中减弱滤过道瘢痕化的作用。方法:采用20只家兔随机择取一眼行翻转巩膜瓣下巩膜咬切术,定为实验组。另一眼行常规手术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术式是将常规手术的原位巩膜瓣改为远端巩膜瓣翻转遮盖巩膜咬切区。术后观察两组术眼的眼压、滤过泡形态及荧光素充盈的时间,每过一周随机取5只实验组术眼和对照组术眼行光、电镜检查,共观察4周。结果:两组术后眼压无显著性差异。滤过泡功能与荧光素充盈时间两组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光、电镜结果显示实验组较少出现滤过道瘢痕化,从而提高抗青光眼手术成功率,可试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MMC)联合应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在青光眼滤过手术中的抗增殖作用。方法将行单纯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78例(93眼)分为2组。对照组仅予以浸有0.2 g/L MMC棉片置于巩膜下5 min;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毕前房注射t-PA 0.1 mL(200 mg/L),术后1,3 d球结膜下再次注射t-PA 0.3 mL。分别在术前及术后3,7,14,28 d和6个月测定2组患者眼压;分别在术后3,7,14,28 d和6个月取局部病理组织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染色记录5个高倍视野下阳性细胞数,HE染色观察滤过道开放情况,Masson三色染色观察滤出道新生胶原生成情况,裂隙灯下观察滤过泡形态。结果 2组患者术后3,7,14,28 d和6个月眼压均显著低于术前(P均0.01);且实验组术后各时间节点眼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2组患者术后3,7,14,28 d及6个月滤过道PCNA阳性细胞数均显著低于术前(P均0.01);且实验组术后各时点滤过道PCNA阳性细胞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实验组术后14、28 d滤过道开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术后7,14,28 d及6个月滤过道处的胶原较对照组少而疏松,功能性滤过泡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青光眼滤过手术中联合应用MMC和t-PA具有较强的抗增殖能力,可用于抗青光眼术后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告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丝裂霉素治疗失败滤过泡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总结了32例(32只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功能不良的膏光眼患者行滤过泡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丝裂霉素的临床资料,随访6个月,主要观察眼压,滤过泡形态和眼部并发症.结果:手术前平均眼压为33.2±5.67 mmHg,针刺分离术后次日、1m、3m、6m平均眼压和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分别是9.2±1.24 mmHg和100%,12.30±3.56 mmHg和96.9%,14.15±4.01 mmHg和87.5%,15.24±4.76 mmHg和81.3%.术后眼压与术前眼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丝裂霉素治疗失败滤过泡是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后房水引流途径的观察,探讨该手术降低眼压的机制。方法利用前房注入异硫氰酸荧光素牛血清白蛋白(FITC-BSA)的方法对兔眼卡波姆模型手术组(A组)、单纯手术组(B组)手术后及正常对照组(C组)兔眼进行荧光强度的观察。结果 FITC-BSA注射后2h,A组和B组的前部结膜和房水池有耀眼荧光,而C组该部分组织无荧光;FITC-BSA注射后6h,A、B组结膜和房水池部位仍有明亮荧光,其他各部位荧光均有不同程度减弱,C组在睫状体和脉络膜上腔可见明亮荧光;FITC-BSA注射后10h,A、B2组结膜和睫状体、A组后巩膜、C组睫状体、脉络膜上腔和前巩膜可见少量荧光。此时3组其他部位无荧光。结论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后房水经3个途径回流:①房水经滤过口引流至结膜下,结膜血管将房水吸收;②房水经前房角,进入睫状体外侧和巩膜内侧之间的Fantana间隙,被海绵状组织所吸收;③房水经葡萄膜巩膜途径,自脉络膜上腔、睫状体、前巩膜、后巩膜、脉络膜吸收。这是该手术降低眼压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SLR (slit-lamp needle revision,SLR)联合结膜下注射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在治疗滤过泡渗漏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对小梁切除术后2周~4年出现滤过泡渗漏的25例患者(25只眼)行SLR联合5-FU结膜下注射,随访3个月.结果 1.滤过泡:治疗后所有25只眼的滤过泡渗漏立刻缓解,最终治愈23只眼(2次治疗2只眼,3次治疗1只眼),总治愈率为92%.2.眼压:治疗前患者的眼压(8.5±2.1) mmHg,SLR治疗后3个月,眼压(12.5±1.8) mmHg,治疗前后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视力:治疗前与治疗后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并发症:结膜下出血6只眼,前房少许积血2只眼,角膜上皮点状脱落2只眼,眼内炎1只眼.结论 SLR联合5-FU结膜下注射治疗小梁切除术后因为瘢痕所致的滤过泡渗漏是一种有效、安全而且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解决难治性青光眼患者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 根据1958年作者开始的在睫状体平坦部切口作白内障针拔术的研究过程中,当一旦发生继发性青光眼时,即在该切口部位设计了消除该并发症的手术方法,今作者加以改进和创新,定名为“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结果 对难治性青光眼用本手术方法作了24只眼,23只眼的眼压得到较满意的控制。结论 “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可作为难治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是祖国医学的又一创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曲尼斯特在实验性兔眼青光眼滤过术后抑制纤维瘢痕形成的价值。方法27只兔子(54眼)分为对照组、丝裂霉素C(MMC)组、曲尼斯特组,双眼均行标准小梁切除术。MMC组术中巩膜瓣下应用0.4mg/mlMMC,曲尼斯特组术后应用0.5%曲尼斯特滴眼液滴眼。分别于术后7天、14天、28天每组各处死兔子3只,摘除眼球、组织固定,用H—E、Masson三色染色后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术后7天、14天、21天MMC组及曲尼斯特组眼压低于对照组(P〈0.05);而曲尼斯特组和MMC组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功能性滤过泡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MMC和曲尼斯特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对照组术后7天成纤维组织在滤过道大量增生。Masson三色法光镜观察,对照组的新生胶原纤维排列有序且致密;而曲尼斯特组和MMC组的新生胶原纤维排列较紊乱.致密度低。结论曲尼斯特能抑制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道纤维组织增殖,有效降低眼内压.维持滤过泡的形态和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祛风湿类中药提取物雷公藤甲素(TP)对兔眼外滤过术后切口部位成纤维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48只实验兔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生理盐水(NS)组,丝裂霉素(MMC)组,0.2mg/mlTP组,0.4mg/mlTP组。每组12只,均行单眼造模。术中按不同组别局部浸润不同药物2min,生理盐水组中未造模眼(12眼)作为正常对照。于术后1d、6d、14d进行眼压测量及眼前节观察,并分别于术后6d及14d各组随机处死6只实验兔。制备眼球标本并行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切片观察。结果兔眼外滤过术造模后1、6、14d均能有效维持眼压低水平(P〈0.05),其中术后6dTP两浓度组均优于MMC组及NS组(P〈0.05),术后14d高浓度TP组优于其它3组(P〈0.05),而低浓度TP组优于NS组(P〈0.05);两TP组于兔眼外滤过术后1、6、14d均能有效维持滤过泡形态和功能;并能于术后6、14d有效抑制切口部位成纤维细胞增殖,且优于NS组(P〈0.01)及MMC组(P〈0.05);而高浓度组优于低浓度组(P〈0.01);两TP组及MMC组均能有效降低兔眼滤过道成纤维细胞胞浆中细胞因子TGF—β1的表达。术后6d,各用药组滤过道成纤维细胞胞浆TGF—β1染色阳性颗粒少于NS组,呈棕黄色颞粒,而NS组呈深棕色颗粒;术后14d,各用药组阳性颗粒与NS组大体相近,均呈棕黄色颗粒,数量较6d组减少。结论雷公藤甲素对兔眼外滤过术切口部位瘢痕形成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5-Fu的方法,对青光眼术后早期功能不良的滤过泡的治疗效果。方法对青光眼滤过术后3月内31例35眼功能不良的滤泡,采用针刺分离滤泡周围纤维瘢痕,然后结膜下注射5-FU,隔日一次共3—5次,其中22只眼一次针刺分离,8只眼2次针刺分离,5只眼3次针刺分离,观察治疗后眼压和滤过泡形态的变化及治疗后的眼部并发症。结果35只眼中,不加用任何抗青光眼药物,有27只眼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其中22只眼在15mmHg以下。滤过泡形态:有29只眼表现为功能滤过泡。结论青光眼术后早期功能不良的滤过泡采用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5-FU是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尖分离联合5-氟尿嘧啶(5-FU)注射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功能不良滤过泡的处理效果。方法对16例(20只眼)青光眼患者术后2~9周的滤过功能不良滤过泡行针尖分离联合5-FU结膜下注射。针尖分离后随访3个月。结果针尖分离前患者的眼压为25·8±2·5(mm Hg),分离后即刻眼压为14·4±4·8(mm Hg),两者有显著性差异。针尖分离术中结膜下出血4只眼,术后未见任何并发症。结论针尖分离联合5-FU注射对小梁切除术后失败滤过泡是一有效、安全及简便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高眼压下施行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5例(45只眼),经药物或YAG激光治疗眼压仍高于36mmHg(1mmHg=0.133kPa),予前房穿刺术等处理后,施行小梁切除术治疗.术后对患者的视力、眼压、滤过泡、前房、瞳孔、脉络膜、视网膜等情况进行观察,随访2-18个月.结果 1.视力:术后10d内视力提高者16只眼(35.6%),术后11~20d视力提高者20只眼(44.4%),至随访结束视力无变化者9只眼(20.0%).2.眼压:术后7~12d内高眼压者(24~50mmHg)15只眼(33.3%),对症处理降至正常.3.滤过泡:大多在7~18d形成;远期随访有1例发生滤泡瘢痕.4.并发症:浅前房8只眼(17.8%),包括恶性青光眼2只眼(4.44%),经治好转;前房出血6只眼(13.3%),经治出血吸收;瞳孔后轻度粘连16只眼(35.6%);无伤口渗漏、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及脉络膜视网膜脱离.5.手术总成功率89.9%.结论 在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术后反应一般都较重,术后恢复及滤过泡形成的时间相对较长,易发生前房出血、浅前房及恶性青光眼等并发症;借助前房穿刺术等,并注意术中轻巧操作及术后恰当处理,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小瞳孔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术对滤过泡及眼压的影响。方法 对1 8例1 8眼曾作过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的白内障经角膜缘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6~2 4个月。结果 视力≥0 .4 1 3眼(72 %) ;滤过泡无明显改变1 4眼(78%) ,减小4眼(2 2 %) ;4眼需要用眼药控制眼压,眼压为(1 0 .95±6 .1 2 )mmHg(1mmHg =0 .1 33kPa)。结论 经角膜缘切口对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能保持滤过泡和眼压稳定,并能获得良好的视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