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逆行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在应用解剖学的基础上设计于隐神经为轴的隐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逆行修复足背、足跟、足底及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临床应用25例,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10例,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8例,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7例,皮瓣最大面积:25cm×15cm,最小面积6cm×4cm,皮瓣全部成活。结论: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血液循环丰富,成活率高,是修复足背、足跟、踝部、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修复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1例,其中外伤7例,烧伤3例,血管瘤1例;同侧转移8例,对侧转移3例;皮瓣切取面积最大136cm2,最小30cm2.结果:11例皮瓣均一期成活,未出现皮瓣起水疱、破溃、等并发症.随访1a,供、受瓣区均恢复良好,未遗留明显畸形,足内侧感觉恢复良好.结论: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创伤小,切取方便,不损伤下肢主要动脉,不遗留明显下肢畸形,是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3.
踝周围、足跟及足背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远端为蒂的腓肠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踝周围、足跟部及远端营养血管为蒂的外踝上岛状皮瓣修复足背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对30例踝周围、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远端为蒂的腓肠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修复,皮瓣面积最大5 cm×6 cm,最小为3 cm ×4 cm;对20例足背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外踝上皮瓣修复,皮瓣面积最大9 cm×6 cm,最小5 cm×4 cm.结果50例皮瓣完全存活,随访3周~24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远端为蒂的腓肠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及远端营养血管为蒂的外踝上岛状皮瓣分别为修复踝周围、足跟及足背部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黄保良 《吉林医学》2011,32(28):5883-5884
目的:总结外踝上皮支皮瓣修复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经验。方法:利用小腿腓动脉的终末皮支为蒂设计外踝上皮支皮瓣11例,修复内、外踝骨折术后钢板外露分别3例和6例,踝前软组织缺损2例,皮瓣切取面积最大15 cm×10 cm,最小5 cm×6 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3年,皮瓣外形饱满,质地好,部分感觉恢复。结论:外踝上皮支皮瓣切取简便、血运可靠,是修复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5.
因外伤等原因造成的足部、踝部及小腿下端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常伴有肌腱、骨骼外露 ,而局部可供的皮肤少 ,造成修复困难[1] 。作者自 1996年 1月以来 ,采用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部、踝部及小腿下端软组织缺损13例 ,效果良好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3例 ,其中男 9例、女 4例 ,年龄 7~4 6岁 ,右足 8例 ,左足 5例 ,致伤原因 :摩托车车轮挫伤足跟、踝部软组织缺损 6例 ,车祸致小腿下 1/ 3皮肤缺损 4例 ,跟腱处 2例 ,重物砸伤踝前及足背皮肤缺损 1例。缺损面积 :8cm× 5cm~ 15cm× 11cm ,急诊修复 11例 ,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报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及吻合血管的足背皮瓣修复足跟部较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治疗36例足跟及足踝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病例,其中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皮肤缺损25例,皮瓣面积最大30 cm×14 cm,最小11 cm×7 cm,应用吻合血管的足背皮瓣修复足跟皮肤缺损11例,皮瓣面积最大14 cm×11 cm,最小9 cm×6 cm.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术后有1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远端少许皮肤坏死,经换药切痴后用中厚皮片植皮愈合.所有病例均经3个月~3 a随访,患肢正常步态行走,皮瓣耐磨,两点辨别觉4~7 cm.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及足背皮瓣皮肤质量较好,不臃肿,供皮面积较大,适合修复足跟部较大面积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7.
高翔 《中外医疗》2010,29(22):78-78
目的观察应用带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为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方法自2002~2009年来应用带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为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32例,皮瓣面积最小4cm×7cm,最大为7cm×14cm。均为带血管蒂转移。结果 30例皮瓣术后全部存活,术后随访6个月~1年,效果满意。其中1例皮瓣术后坏死,行游离髂腹股沟皮瓣移植修复,1例部分坏死,行植皮术创面修复。结论内踝上皮支皮瓣带蒂转移是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以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胫前、踝部、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创面 2 3例 ,皮瓣大小为 ( 3cm× 5cm)~( 8cm× 1 5cm)。结果  1 9例完全成活 ,3例出现水泡及边缘 0 .5cm左右皮肤坏死 ,经换药愈合 ,1例远侧部分皮肤坏死 ,移植游离皮片得以修复。 2 1例获随访 3~ 6个月 ,1 6例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 ,另 5例感觉无恢复。无溃疡、瘘管、骨髓炎出现。结论 此皮瓣不损伤小腿重要血管及神经 ,血供可靠 ,解剖容易 ,是修复小腿中下部、踝部和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足底内侧动脉浅支皮瓣修复足跟后皮肤缺损、跟腱外露的方法技巧。方法采用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岛状皮瓣转位修复足跟后皮肤软组织缺损、跟腱外露14例,皮瓣面积4cm×3cm~7cm×5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随访4~12个月,皮瓣色泽基本正常,弹性好,耐磨,未出现皮瓣坏死及皮瓣摩擦破损。结论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岛状皮瓣治疗足跟后皮肤软组织缺损、跟腱外露,具有皮瓣血供可靠、切取方便、不影响足部血运等优点,可满足跟腱外露修复需要。  相似文献   

10.
我院从 1996年 12月~ 1999年 12月开始利用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及踝部软组织缺损 2 4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4例 ,男 17例 ,女 7例。年龄 14~ 5 4岁 ,平均年龄 2 9 5岁。足跟部撕脱伤 11例 ,胫腓骨及踝关节骨折术后感染、内固定及骨外露 3例 ,慢性骨髓炎窦道切除术后皮肤缺损 2例 ,足跟部电烧伤 1例。急性损伤清创术后I期皮瓣转移修复 7例 ,延期修复 4例。皮瓣最大面积 14cm× 8cm ,最小3 0cm× 1 5cm。2 手术方法取窝中点至外踝内侧缘皮肤连线为皮瓣中轴 ,根据受区所需要蒂长在该中…  相似文献   

11.
加温是一种对放疗中射线抵抗性细胞增敏的有效方法。加温是否对机体有损伤目前很少有人探讨。本文利用微波辐射、恒温水浴为热源对小白鼠加温,观察细胞染色体的改变,判定热疗过程对机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B超图像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常规B超检查,并将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两组B超图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7例肌瘤(94.0%)有假包膜或界限清楚,。28例腺肌病(93.3%)界限欠清;41例肌瘤(82.0%)探及栅栏样图像和后方回声衰减仅各有2例(6.67%)、18例(60.0%)呈高回声,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结论:B超对子宫肌瘤和腺肌病的  相似文献   

13.
实验表明,伤立效对肾上腺素所致的小白鼠骨骼肌微循环障碍具有扩张微血管口径、加快微血管的血流速度、增加血流量的作用,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了1988-1993年30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因素,包括剂量因素,边缘因素,病情估计不足及设野不合理等,其中病情估计不足造成的复发,占33.3%(10/30),克服病情估计不足,改进放疗设野布局,有进一步提高鼻咽癌的治愈率和降低复发率的可能,CT检查应列为鼻咽癌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女性外阴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及时机。方法:对1994-1999年收治的14例女性外阴部血管瘤和7例海绵状血管瘤,分别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和手术切除治疗。结果:毛细血管瘤全部治愈,海绵状血管瘤复发率为28.6%(2/7),1例出现部分皮拉坏死并发症。结论:女性外阴部毛细血管瘤不宜在观察中等其自然消退,应积极采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单纯用平阳霉素注射治疗效果不佳,宜采用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设计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的方法 ,并建立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犬模型。方法应用缩窄门静脉主干1/2加丝线慢性栓塞术制作犬肝前型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模型。然后,实施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即行脾切除后,保留贲门周围血管、食管曲张静脉及迷走神经,从根部离断胃冠状静脉等汇入门静脉系统的胃静脉血管,使胃的静脉血流经门奇间的交通支血管进入体循环。将已形成肝前型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犬12只随机分为脾切除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组、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组。于开腹后、手术后即刻及术后3周末测量门静脉及食管曲张静脉压力。术前及术后3周末测定肝功能指标。结果犬模型均存活。手术后即刻及术后3周末与开腹后相比,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组门静脉压力显著下降(F=7.386,q=3.503、3.121,P<0.05);食管曲张静脉压力亦显著下降(F=8.026,q=3.661、3.240,P<0.05)。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不明显(t=0.268~1.325,P>0.05)。结论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犬模型存活率高,制作方法简单易行,模型质量可靠,有助于研究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手术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9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我院所作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病例的经验教训。方法:将本院28年来外科施行的93例甲亢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8例,女85例,发病年龄男15~56岁,平均36岁;女16~70岁,平均34岁。肿块大小为3~20厘米,16厘米以上占77.42%,病理诊断: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92例,双侧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1例。基础代谢率27%~73%,平均46.3%。心电图异常50例占53.76%。术后1例并发甲亢危象,1例并发甲低,房室传导阻滞,均痊愈出院。结论:甲亢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效果可靠,优于药物治疗,并发症少,术前准备要仔细充分,术中操作要细致,严防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甲低、甲亢危象,旁腺和神经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对不同冷冻时间(20s和3min)及不同方法保存的兔角膜膨胀率进行了测定。结果冷冻20s及3min,新鲜角膜组膨胀率(%)分别为29.45±1.9,49.74±1.6(P<0.05);冷冻保存组为31.65±0.8及54.67±2.7(P<0.05);干燥保存组为73.82±7.7及86.09±1.3(P<0.05)。干燥保存组角膜膨胀率与新鲜组及冷冻保存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提示在角膜组织镜片加工时,应考虑不同保存方法和不同冷冻时间所造成的不同膨胀率对其厚度的影响,从而减少镜片加工时的屈光度误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支气管类癌的临床特征,探讨手术治疗的方法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切除的30例支气管类癌病的影像学特征、临床表现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术后病理证实,21例为典型支气管类癌,9例为非典型支气管类癌;手术治疗后21例病人存活超过5年,其中10例超过10年;4例3年内死于肝脑转移,5例术后不足5年,仍健在。结论相对于其他类型的肺癌,支气管类癌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及预后。手术是治疗支气管类癌的主要方法,远处转移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甲状腺癌误诊的常见原因是对其发病特点认识不足,术前临床资料不■实,术中处理不够慎重。为减少临床误诊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提高对此病诊断的警惕性,认真行颈部触诊,综合分析各项检查结果,依靠穿刺细胞学检查和术中冰冻切片以及石蜡块组织学检查而最后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