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新生儿溶血病是导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更为常见,主要特点为黄疸出现时间早,胆红素峰值高,病程迁延时间较长,常伴有贫血等,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杭州市妇产科医院于2014年12月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14版)的指导下[1],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做相应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新指南在我院新生儿ABO溶血病治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溶血病是指由于母亲和婴儿的血型不和而引起的一种溶血病,最常见的有ABO溶血症和Rh溶血症。新生儿溶血病是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病因之一,严重者可致胆红素脑病及新生儿死亡。换血疗法可及时去除抗体和致敏红细胞,减轻溶血,降低胆红素浓度,可有效减少核黄疸的发生,特别对重型母婴血型不合的溶血病效果显著。我科于2007~2009年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溶血病31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新生儿ABO溶血病(ABO-HDN)是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是早期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病例可以出现重度黄疸、贫血及胆红素脑病,甚至死亡,因此需早期积极治疗。我院应用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资料选择我院儿科2007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41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其诊断符合《实用儿科学》第7版新生儿ABO溶血病诊断标准[1],且除外Rh溶血及败血症、G6PD缺乏症、肝炎综合征、胆道闭锁、消化道畸形等有其他疾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O型Rh阳性血围产期孕妇同种免疫发生情况和新生儿溶血病的检测情况,了解本地区O型阳性孕产妇的胎儿与新生儿溶血病(HDFN)的发病情况。方法对1 920例O型血孕妇的丈夫进行ABO及RhD血型鉴定,对夫妇血型不合的1 468例孕妇进行产前抗体效价监测;母婴血型不合261例患儿进行新生儿溶血病三项检测[直接抗人球蛋白(直抗)试验、游离试验、放散试验]和总胆红素测定。结果在1 920例O型血孕妇中,夫妇血型不合者1 468例(76.5%),其中O-A型597例,O-B型688例,O-AB型183例;相合者452例(23.5%)。对血型不合的孕妇进行血型抗体效价测定,孕妇血清中IgG抗A(B)效价≥1∶64为阳性时,其阳性率为69.5%。并对261例中117例A型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126例B型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和18例Rh(D)阴性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进行游离试验、直抗试验、放散试验测定,其阳性例数分别为111例(42.5%)、64例(24.5%)和163例(62.5%)。溶血试验阳性的患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分别为:游离试验30.6%、直抗试验65.6%、放散试验69.9%。结论将产前围产期孕妇的血型抗体效价监测和产后新生儿溶血三项及高胆红素的测定结合起来进行观察、预防、治疗,能有效降低对新生儿的损害,对早期诊断HDFN、防治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凡各种原因引起的间接胆红素升高均可进行光疗,一般血清总胆红素达205.2~256.5umol/l(12~15mg/dl)以上时使用。若已确诊为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疗时,一旦出现黄疸即可使用光疗。蓝光治疗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辅助治疗方法,主要作用是使血清间接胆红素经光氧化分解为直接胆红素而易于排入胆汁和尿液中。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溶血病是因母婴血型不合,母亲产生抗胎儿红细胞抗原的免疫性抗体免疫球蛋白(Ig )G ,IgG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新生儿红细胞破坏所致的同族被动免疫性溶血.新生儿溶血病仅发生于胎儿与早期新生儿,可导致死胎、死产、胎儿水肿、胎儿贫血及新生儿黄疸,严重者可并发新生儿胆红素脑病,遗留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我国ABO 血型不合溶血病约占 85 .8%,Rh 血型不合溶血病约占14 .2%[1 ].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早期干预,对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避免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ABO溶血病10年病例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生儿血型不合溶血病主要为 ABO血型不合所致 ,以往传统方法待出现病理性黄疸后查母子血型 ,证明ABO血型不合 ,再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因诊断过晚而造成重度黄疸增多。自开展溶血 3项检查以及静脉用免疫球蛋白以来 ,ABO溶血病发现早 ,治疗及时 ,黄疸轻 ,降低了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 ,从而减少了听力、智力及神经系统等后遗症。 1990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 ,我们诊治 ABO溶血新生儿5 6例 ,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A组 2 4例 ,占同期产科出生儿 0 .175 % ;B组 32例 ,占 0 .70 6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 1。表 1…  相似文献   

8.
RH阴性血型孕妇如母儿血型不合而产生同种免疫可引起新生儿溶血病(HDN),患儿多于出生后数小时即出现黄疸,并迅速加重,若不及时治疗护理,可发展为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新生儿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Rh溶血症是指母子Rh血型不合(母亲为Rh阴性,胎儿为Rh阳性)产生抗原———抗体反应引起的新生儿溶血。于生后24h内出现黄疸并迅速加重,如不及时治疗,可形成核黄疸而造成死亡。换血疗法是治疗Rh溶血病的有效方法,它能换出血中胆红素,致敏红细胞,游离抗体,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防止核黄疸的发生。我科于1988年4月~1997年7月对5例溶血病患儿进行换血疗法,取得良好疗效;换血过程中护理人员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术后的精心护理是预防并发症,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男1例,女4例。年龄…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新生儿黄疽的常见病因,探讨不同病因的胆红素变化规律及黄疸持续时间,我们把1994~1997年因黄疽入院的新生儿进行了回顾性的调查。144例新生儿黄疸中发病年龄小于7天占病人总数的2/3(66.67%)。其黄疽病因的排位比为:1.感染性疾病占43.06%,2.母乳性黄疸占18.06%,3.生理性黄疸占15.28%,4.ABO血型不合溶血占6.94%.5.其他原因共占16.66%。ABO血型不合溶血的总胆红素(BT)值明显高于其他原因。母乳性黄疸较前增加。仅依据胆红素值来判断新生儿黄疸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是不科学的,必须结合临床。此外,还发现生理性黄疸持续时间有所延长(大于14天)。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ABO溶血症 (ABOHDN)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之一 ,如不早期干预 ,有发生胆红素脑病的可能。为避免高胆红素血症造成的胆红素脑病 ,减少或不采用换血疗法 ,我们于 1999年 1月至 2 0 0 1年 7月在我院出生的 315 6例新生儿中 ,对 82例母子血型不合的高胆红素血症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ABO溶血病是新生儿早期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早期需积极治疗。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我院2003-01~2006-12新生儿病房收治的102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其诊断符合《实用儿科学》第7版新生儿ABO溶血病诊断标准[1]不伴其他疾病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A组为治疗组52例,B组为对照组。两组资料见表1,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病例在日龄、出生体重、性别、血型、黄疸时间等因素上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表1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x-±s)组别例数性别男女出生体重(kg)入院日龄(h)黄疸时间(h)<24 24~48血…  相似文献   

13.
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是指新生儿血清胆红素超过正常范围,以间接胆红素为主者。严重者可导致核黄疸或留有严重后遗症。我院近三年收治的56例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采用光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早期出现黄疸症状的患儿,进行血清胆红素检测及新生儿ABO溶血病(ABO-HDN)溶血三项试验,并分析结果,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对21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采用盐水法检测ABO、Rh血型,并检测血清胆红素浓度,对胆红素增高的患儿和母亲血型为O、婴儿为A/B型者,采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游离抗体试验、抗体释放试验检测,分析其构成比,统计不同母婴血型组合与HDN的关系,并观察ABO-HDN与检测日龄的关系.结果 216例新生儿胆红素浓度增高患儿样本中,确诊患者89例均为ABO血型系统不合所致,阳性率为41.20%,ABO-HDN与新生儿的A或B型的型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日龄与HDN的阳性率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型血清学检测对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早期对母子ABO血型不合黄疸患儿进行溶血三项及其血清胆红素水平检测,为临床ABO-HDN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ABO溶血是母婴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临床上主要发生在O型血母亲,新生儿为A型或B型。新生儿在出生72h内出现黄疸,血清总胆红素可达342μmol/L,均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母亲为A型或B型时,新生儿溶血病(HDN)发生率极低。本文通过检测600例各型血孕妇血型抗体效价与其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旨在探讨HDN及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其母亲血清抗体效价的关系,为围生期监护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重症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症是新生儿科常见病症,严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造成不可逆的神经系统损害;大多数也会遗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病死率高,是新生儿时期重要的致残、致死病因.换血疗法主要用于重症母婴血型不合的溶血症,是新生儿重症监护中重要的抢救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疗法10例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0月~2010年3月,我们采用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0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50例,体重1.76~3.76 kg,早产儿2例.其中ABO血型不合溶血症20例,Rh血型不合溶血症10例,核黄疸10例.进行换血10例,男6例;女4例;胎龄<37周5例,>37周5例;体重<2 500 g 4例,>2 500 g 6例.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fetus and newborn,HDN)是指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引起胎儿在宫内或出生后大量红细胞破坏,出现溶血性贫血、黄疸及其他多种临床表现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胎儿水肿、黄疸、贫血、肝、脾肿大、胆红素脑病等.ABO血型不合的溶血病情较轻,可发生在第一胎婴儿,而Rh血型不合的溶血病情较重,一般不发生在第一胎婴儿.在我国,ABO血型不合者占多数,Rh血型不合者较少,其他MN、Kell血型系统等不合罕见.ABO-HDN约占HDN发病率的85%,其诊断依据主要借助于实验室检查,通过检测新生儿血液中有无来自于母体的针对性抗A或抗B免疫抗体来确诊[1].Rh-HDN约占HDN发病率的14%,其诊断主要通过检测新生儿血液中有无来自母体的针对性的抗D、抗E等免疫抗体来确诊[2].本研究对2010年5月至2013年12月来自青岛地区多家医院送检的HDN患儿全血标本进行血清学实验分析,旨在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HDN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症状之一,随着近年来诊断技术的提高,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率有增高趋势,重者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治疗新生儿黄疸光照疗法是通过荧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辅助疗法,使用接近50年历史,光疗降低血清胆红素简单易行,光疗疗效确定,简便安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光疗时间长短观点不一。临床常见光疗方式为持续光疗和间歇光疗两种方式,本文结合临床专家的研究成果,主要针对两种光疗方式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ABO溶血病是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中最多见的一种,是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病因之一,严重病例可出现重度贫血、黄疽及核黄疽,甚至死亡。我科自1989年~1997年5月收治新生儿ABO溶血病共57例,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l诊断标准(l)ABO系统母子血型不合,结合临床表现;(2)血清学检查:直接法抗人球蛋白试验或抗体释放试验阳性者。仅游离抗体阳性不作为ABO溶血病确诊依据[fi。本组病例共57例,其中母血型O型,胎儿A或B型55例(96.5%);母A型,胎儿AN型2例(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